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39节

  大梁都没有。

  廉颇怀疑,大梁城一直没有被人攻破,只是没人攻打而已。

  廉颇曾听白起说水淹楚国城池的事。白起做成此事,现派人修了一条水渠引水淹城,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大梁城自带引水河流,只需要稍稍引导一下就行。

  廉颇都看乐了。

  他本来以为攻打他国国都一定很困难。当年他围困燕都,看见燕都城墙坚固,都是围而不打,叫话燕王派人来谈判。

  谁知道这攻破大梁之功,居然伸手就有?

  于是廉颇一边派人围住大梁的城门,顺带严防援军,一边派民夫准备水淹大梁城,完全不派人攻城。

  朱襄来时,廉颇正在等一场雨。

  厉害的将领都能简单地预判天气。现在天气阴沉,廉颇猜测不久就要下雨。虽然现在也能水淹大梁城,但有雨更省事。

  见朱襄来了,廉颇大骂:“你来做什么?”

  水淹大梁肯定浮尸无数,朱襄这样软弱的懦夫哪能见得!

  朱襄道:“魏王派无忌的门客来恶心我,我要替无忌亲眼看到大梁城破!”

  廉颇一巴掌给朱襄扇背上,差点把朱襄扇地上。

  他破口大骂:“我看魏无忌一点都不想看到大梁城破!滚回去!”

  朱襄站直身体,试图揉被廉颇拍疼的背,但是揉不到,可凄惨:“廉公,你放心,我守过城,这点血腥吓不倒我。”

  廉颇抱着手臂冷笑:“我要把整个大梁都淹了,你能看?”

  朱襄:“……”

  他道:“能!”

  廉颇往旁边“呸”了一口,鄙视道:“我看你不能。你先去劝降,就说我要水淹大梁城了,如果魏王不投降,整座大梁城都为他陪葬。如果魏王不肯投降,你就滚回去。”

  朱襄道:“我……”

  廉颇横眉:“我是将军,军中的事我说了算!”

  朱襄蔫了:“是。”

  虽然他已经十九岁,按照这个算虚岁的时代,已经是四十不惑的年纪。但在廉公面前,他还是那个唯唯诺诺的毛头小子。就像是青年秦王政在他面前,还是那个暴躁易怒的嬴小政一样。

  依照廉颇的吩咐,朱襄派出使臣以他的名义劝降,告知魏王秦军已经准备妥当,等雨一下,就水淹大梁城。如果魏王不投降,所有城民都会被淹死。

  若不是魏王不忠不义,秦国就不会攻打魏国;若不是魏王不投降,大梁城就不会被淹。

  此战若是很多无辜魏人被淹死,都是魏王的罪责。

  相反,现在长平君就在城外。这是大梁城最后的机会,只要魏王投降,所有人都能活下来。

  这些话不是朱襄教的。

  此次随侍朱襄前来魏国的人,正是朱襄的脑残粉蒙毅。

  他因害羞躲了很久,现在终于能站在朱襄身边,帮朱襄做事了。

  虽然他是秦王内吏,但他不仅是秦王政梦境中的宠臣,也是蒙武的儿子,蒙恬的弟弟。他想跟随朱襄磨砺自己,秦王政立刻就允许了。

  蒙毅口齿伶俐,脸皮很厚,不仅将战争所有的过错都推到魏王身上,还在入城时将这件事散播了出去。

  长平君求了秦王许久,才为大梁城中的魏人求得了一线生机。

  这一线生机就在雨下起来之前。

  若雨下起来了,长平君就会驱车回咸阳。是大梁城的魏人自己不愿意被救,那就怨不得别人,在大梁城与昏庸的魏王同死吧。

  什么?昏庸的是前一个魏王?

  我是秦人,分不清。

  蒙毅没有给魏王考虑的机会。他倨傲地说明来意,给魏王甩锅之后,就立刻离开大梁城,半点没有给魏国卿大夫与他辩论的机会。

  蒙毅前脚一离开,后脚大梁城就乱了。

  魏国曾经有精锐甲兵几十万,武力值比战国初期弱小无助真可怜的不入流小国家秦国强多了,是战国初期第一强国。

  现在魏国强盛时留下的“遗产”,已经被武安君白起灭光了。

  魏国和韩国的精兵都是被武安君白起打没的。

  精兵不是等新的一代青壮年长成之后就能补充。

  白起的歼灭战不仅让他们的将领断代,也让他们失去了大量的精良兵甲。

  魏国和韩国原本都擅长制造精良兵甲。魏国和韩国的地减少了,人口大量流失,无力再制造新的兵器和盔甲。就算凑出了足够人数的青壮年,没有老将老兵带着训练,没有足够的兵器和盔甲,不过是乌合之众。

  原本魏无忌还在的时候,还能依靠魏无忌的声望和勇猛,提升魏军的士气,让魏国各贵族慷慨解囊筹得军资。

  现在魏王可没有这个本事。

  虽然魏国还有大量城池没有被攻陷,廉颇只是直捣大梁城。但魏王是不指望其他城池的封君郡守派兵来救他的,只能寄希望楚国、赵国和燕国。

  他相信至少赵国肯定会来救他。魏国和赵国是真的唇亡齿寒啊!

  但秦军居然用水攻,还在用水攻之前先通知整个大梁城他们要用水攻了。魏王的坚守待援就成了笑话。

  城中人心惶惶,不少人想要偷跑。

  魏国一些大臣也在不断劝说魏王,赶紧投了,别拉着大伙儿一起去死。

  魏国也有铁骨铮铮之臣,让魏王不要学习韩王和齐王那两个丢脸的货,让全魏国的人都和韩国人、齐国人一样抬不起头。

  国君受国民供养,就该在国灭时与国同死。

  说完,那铁骨铮铮之臣立刻自刎朝堂,率先殉国。

  魏王增吓了好大一跳,差点被吓出病来。

  因有大臣殉国,本来有了投降之意的魏王增犹豫不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又有大臣劝说,虽然大梁被围,但魏国还有许多城池。为何魏王不逃出城,到其他城池继续抵抗秦国?

  魏王增一拍大腿,对啊!为什么没人早提这件事!早点提,寡人不是早就跑了,哪会被廉颇围住?

  魏王增不由有些埋怨朝臣,为什么不在秦国宣战的时候就劝他离开。

  朝臣都很无语。

  显然,魏王在哪个城池,廉颇就会围住哪座城池。

  大梁是最坚固的城池,所以魏王才会在大梁固守待援。如果换作其他小城,魏王早就被俘虏了。

  以魏国的兵力,除了大梁能守,其他城池都是一碰就破。

  提建议的人的真正目的只是让魏王开城门,自己一家人能活下去而已。至于魏王逃不逃得掉,“被秦国俘虏”的自己可管不了。

  于是魏王和大臣在为自刎殉国的人落了几滴眼泪后,立刻开城门,让守军驱赶城民涌出城门吸引秦军的注意力,魏王和宗室混入人群中逃走。

  大梁城门大开,无数城民死在践踏中,还有无数城民在推挤中落水溺亡。

  第245章 长平君唤雨

  廉颇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魏王或降或逃或坚守,无外乎这三种选择。

  当城墙头的守军减少时,魏王就只剩下投降或者逃跑两个选择。

  魏王若投降,廉颇不需要做什么。所以他只用准备应对魏王逃跑。

  魏军很难直接从秦军的包围中杀出重围。以廉颇多年的打仗经验,魏王肯定会驱赶大量平民当盾牌,自己混杂在其中逃走。

  廉颇猜到魏王的做法之后,给秦军下令,若城门大开,除非有人来到了他们的战阵前,否则不准主动攻击魏人,任由他们逃走。

  他又在大梁通往其他城池的要道上设伏,不需要辨别身份,只需要抢夺衣着富贵和带有辎重的人马。

  廉颇完全看不起魏王本人,就算魏王逃走也没关系。他所执行的斩首行动只是破魏国的国都。只要大梁被攻破,不仅魏国士气大跌,而且再没有一座坚固城池能抵挡秦军的兵锋,打其他城池都会很轻松。

  他甚至认为,魏王到处逃窜,说不定还让魏国更容易被扫灭。

  朱襄既然说他能撑得住,廉颇就带着朱襄一同旁观了这场“闹剧”。

  朱襄双手抓紧了缰绳,缰绳在他手心勒出了红痕。

  他一言不发地看着魏王给魏人造成的惨剧,心思翻腾,最终沉静如渊。

  大梁城门开启后,有魏国士人举家投降秦国。

  朱襄由此得知了魏国朝堂的事。

  魏王或许是想降的。但那位殉国的士大夫把魏王架了起来,让他无法说出投降的话。

  至于为了国民投降什么的,现在的贵族没有这个“爱民”的概念。

  何况魏王若想得到这个声望,就该自挂梁上,然后让众臣开城门投降,请秦军勿伤大梁城中的魏人分毫。

  他若是这样做了,魏国就算覆灭,也会成为秦国的一颗定时炸弹。

  可惜他没有这个意识。

  而且就算魏王有这个意识,恐怕他也没有这个胆量。

  朱襄想起了雁门郡守将司马尚。

  “差不多了。”廉颇冷淡道,“奏战鼓!”

  秦军擂起了战鼓。慌乱的魏人立刻往回跑,重新涌进大梁城。

  人群转身回城,又有许多人被践踏和拥挤落水而亡。

  此时还有许多守军和贵族私兵没来得及离开。被驱赶的魏人回头狂奔,与这些人起了冲突,堵塞了他们的去路。

  贵族也听到了秦军的战鼓声。

  他们心急如焚,命令私兵和守军砍杀堵路的魏人。

  秦军擂响战鼓之后仍旧一动未动,就这么冷眼看着魏人自相残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