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养家 > 第3章 卖完枸杞卖话本,终于赚到银子啦

接下去两天破旧的小院里忙忙碌碌,一刻也不停,等熬制了十多罐梨膏宁繁便停了手,毕竟如今还没有找到销路,还是得谨慎些,十筒梨膏哪怕卖不了,留着自家吃或送人也不算浪费。

而宁二也终于收完了地,将四叔家的麦子与自家的高粱都处理完,一袋袋堆在院中看着非常喜人,但宁繁一见高粱就头疼,高粱面实在不好吃,他更喜欢大白米,也喜欢面粉制品,可惜家里都没有。

宁繁早早的起来,将晒干的枸杞用大荷叶包好放在竹筐内,又在上面放了些杂草,免得有不识相的人来窥探,而爹的竹筐内放了装有梨膏的竹罐,包着的油纸还是从村子长借的。

吃过早饭后宁繁便跟爹出发了,村中有牛车的人家若是要去镇上,便能花上一文钱搭车,但今日没有,所以只能走着去。

一个时辰的路程走得宁繁差点厥过去,这具身体不差,无奈宁繁在现代的生活放在古代恐怕堪称娇生惯养,路又难行,哪怕自己的竹筐已经被爹拿走了,但等到了镇上他依旧累的气喘吁吁。

先去了一趟四叔家,在城西平民区,租住的一间院子,不大,堪堪够住。

开门的是四婶孟氏,家中是做木匠的,有些底子,她抱着两岁的小女儿,“是二哥跟大郎啊,快进来。”

孟氏性子爽利,哪怕是镇上人也没有瞧不起穷亲戚,“莲儿快出来,你二伯跟表哥来了。”

宁莲是四叔家的长女,十分爱笑的小姑娘,脆生生的叫了人,而两岁的宁兰也睁着大眼睛,奶声奶气的学着喊,让人稀罕的不行。

“相公上工去了,得傍晚才能回来,你们先坐着,我去端碗茶过来。”

“不忙不忙。”宁二连忙道:“这麦子已经收了,只是家里没有板车送不了,得四弟回家拿才行。”

孟氏点头,“行,等相公回来我便告诉他。”

“我们还得去集市,就先走了。”爹深怕让弟妹觉得自己是来打秋风的,拉着宁繁就要离开。

“二哥,再坐会喝口水,这走了一路肯定累了,我蒸了馒头马上就好了。”

孟氏倒是真心实意想留他们,宁繁拉住爹,取出一罐秋梨膏递给四婶,将喝法与注意事项告诉她,这是新鲜玩意,她自然欣喜,但又有些不好意思。

“这新鲜东西你们拿去卖了也是进项,给我做什么?”

宁繁又推了回去,“家中还有,不差这一罐,对了四婶,你可知道哪家的医馆以及米行比较公道?”

“医馆?这是怎么了?”孟氏忙拉起宁繁的手去看他的脑袋,显然是想到了他摔了脑袋这一事。

“没事没事,只是在山里采了些草药,想拿去医馆瞧瞧。”

这么一说她就放心了,想了想道:“那就去街口的百草堂,那里的大夫心善,若是想买粮食就去周氏米行,价格公道不坑人。”

“多谢四婶。”

这就是镇上本地人的好处,了解各方面情况,否则跟个没头苍蝇似的乱跑被人给坑了都不知道。

想让爹去跟人谈生意明显是不可能的,宁繁能感受到自他进了镇上后就一直很紧张,这也是乡下人进城的通病。

但这样的城镇在宁繁这个现代人眼里显然非常的不够看,街道狭小拥挤,房屋陈旧,他没有敬畏之心,踏入百草堂与学徒说话一点都不在怕的。

“请问你们这里收药材吗?”宁繁长得不错,这会彬彬有礼,满脸的笑容,让人心生好感。

学徒打量了他一眼,见他衣衫虽然破旧却干净,人又斯文,虽然并不觉得能拿得出什么好药材,态度却是不错,“收的,不知你们带了什么,不同的药材品相价格自然也是不同的,我得先瞧瞧。”

宁繁拿过背篓里的荷叶打开,红彤彤的枸杞出现在眼前,枸杞被他洗的干干净净,又挑拣了两次,将破损干瘪的都挑了出来,剩下的都是好的,什么东西卖什么价他自然知晓,提前做了准备。

“咦,这品相不错啊,你们等等。”

学徒一溜烟跑进后堂,很快出来个老者,看着慈眉善目,学徒在旁边介绍道:“这是我们主家,姓黄,也是大夫。”

“黄大夫。”

黄大夫点了点头,转而又抓起一把枸杞细看,放在鼻下闻了闻,温和道:“不错不错,品相可算上等,只是枸杞并不算罕见,二十六文一斤如何?”

宁繁手中大约有十斤,那就是二百六十文钱,在这个做短工辛苦一天也只有十五文左右的时候,已经非常不错了。

“就听黄大夫的。”

黄大夫看了眼宁二,见他没有反应便知这小子是能做主的,这倒是少见,但他不是多事的人,便喊来学徒过称。

量过了称,十斤多的量,在学徒数钱时宁繁想了想,拿出竹筒递给黄大夫,“机缘巧合小子得到了一张方子,名唤秋梨膏,泡水可以润肺止咳,只是缺了些材料做出来的秋梨膏并不完整,黄大夫瞧瞧?”

黄大夫来了兴趣,打开竹筒拿勺子挖起一勺闻了闻,又浅尝一点,“秋梨本就有清热镇静、化痰止咳的功效,世人大多不爱吃苦药,但这秋梨膏却清甜,你若是能做出完整的便拿来我瞧瞧,或许可以售卖。”

意思就是半成品不要,但这也足够了。

“那我抓一些川贝与罗汉果。”

黄大夫有些诧异,这农家小子竟然还识得一些药材,倒是难得,“阿生,拿昨日送来的新药,药性好些。”

“多谢黄大夫。”

扣除川贝与罗汉果的价钱后宁繁拿到了二百一十文,放在怀中沉甸甸的,非常有安全感。

“大郎……我们卖出去了?”

走出药铺爹才敢小声说,这么轻松就赚了两百文钱,他看着自家儿子的眼神就跟在做梦一样。

宁繁肯定的点头,“爹,这只是开始,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宁二直觉的相信儿子说的话,却也觉得大郎似乎与从前不大一样,不论是那天对着他娘的态度,还是今天对着城里大夫的毫不怯场。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发现繁哥儿已经向前面走去,连忙跟上。

宁繁并不准备将秋梨膏拿到集市上售卖,而是准备发展长期稳定的拿货商,毕竟秋梨膏生意只是一时的。

第一个目标是糕点铺子,大的糕点铺人来人往,对他们这种一看就是破落户的乡下人十分瞧不上,伙计眼高于顶,根本不听他说话。

又找了家规模并不大但口碑还不错的糕点铺,店家答应先拿两筒试试,但给的价格并不高,十五文一筒,宁繁也不气馁,若是能多铺几家铺子积少成多也不错,但无奈镇子并不大,没那么多店面,最后他只能盯上茶楼酒楼之类的店。

先去了比较出名的春和楼,可惜没踏进去就被赶了出来,还是被赶到了角落里。

小二斜着眼冷笑,做一句会冲撞贵人,右一句穿这么破烂就去半闲居吧,一转眼瞧见穿着锦衣的客人,立马笑脸相迎,那态度真是恨不得给客人擦鞋。

而那尖脸的掌柜明明瞧见了小二这幅态度,却移开了脸,这是默许了。

果然什么时候地方都有狗眼看人低的人。

然后宁繁就去了半闲居。

“这位客人里面请。”

宁繁与宁二刚出现在门口就被小二给迎了进去,小二笑眼弯弯非常热情,哪怕他们看着并不像富人,穿着打扮格格不入也没有嫌弃。

“两位是一次来吧,大堂现下还有位置,需不需要什么茶水?”

宁繁四下看了一眼,客人不多,跟春和楼比确实生意萧条。

随意找了个位置,点了壶最便宜的清茶,五文钱一壶。

但宁二并不赞同,连忙阻止:“繁哥儿,我们还是走吧,太贵了,五文钱都能买一斤大米了。”

“爹,我都走累了,歇息一会吧,这钱能花出去就能赚回来。”而后又对小二道:“再拿一叠瓜子。”

瓜子三文钱一小碟,小二应了声,麻溜的跑了。

他爹皱着眉,非常的不赞同,哪怕今日赚了钱也不能这么花,“怎么还要瓜子了,你若是想吃我明儿去陈二叔家买些,三文钱能买许多。”

“爹,您啊就安心坐这喝茶,我心里有数。”

见宁繁这么笃定的样子,宁二也不再说话,怕说多了别人听见笑话他们穷酸样,却觉得回去后要跟繁哥儿好好说道。

宁繁不是会为了几文钱委屈自己的人,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载,若是活的不舒心还有什么意思?

小二很快就端着茶水跟瓜子上来了,“客人慢用。”

大堂的布局有些像是现代的剧院,说书先生面向着茶客,声音抑扬顿挫,时不时冒几句或文邹邹或慷慨激昂的话,很能带动情绪。

这个时代没有戏曲,但已经有了雏形。

比如这位,讲的是官宦小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官宦小姐与穷书生偶然相识互相爱慕,却并不被家族认可,经历磨难,最后穷书生考上状元迎娶小姐,有情人终成眷属,与西厢记如出一辙。

宁繁倒是没太大的感觉,毕竟这类故事在现代早就被演出了花来,但显然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古人是很喜欢的。

比如他爹,此刻已经被故事所吸引,讲到坏人使坏他会义愤填膺,而讲到情深处,还有感怀的妇人暗自落泪,说明这类话本还是很有市场的。

但缺点就是剧情单一,没有给人太多想象的空间,很容易腻味。

一场终,并没有太多的人打赏,说书先生脸色也不大好看,下场休息去了,而茶馆里的人也渐渐少了。

“这《玉娘记》都不知听过几回了,怎么也没个新鲜的话本。”

隔壁一位富态的老者摇摇头,桌上摆着不少糕点与蜜饯,显然是这里的常客。

一个路过的客人闻言道:“半闲居已经许久没有新话本了,来来去去也就那几个故事,我也听腻了,不过我听说燕子街的春和楼里最近出了新的话本子,那叫一个精彩,明儿我就去那里听听。”

“你是说真的?说来我也许久没去春和楼了。”

“自然是真的,我堂兄已经去听过了……”

这是来砸场子的?但他的话确实也吸引了不少人,小二听见这话脸上的笑都僵了,眼见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连掌柜的都不得不出来。

“诸位客人放心,松竹先生的新话本已经着手写了,过几日便能讲,请大家稍安勿躁。”

好不容易安抚了客人,背着人时那眉头皱的都能夹死苍蝇。

不能推陈出新注定会被市场抛弃,想要吸引得住客人,就得有新鲜东西,但古人识字的没几个,想象力更是少得可怜,但这一出却给宁繁提供了新思路。

他叫住小二问道:“不知店内可收话本子?”

小二一愣,随即笑道:“自然是收的,客人可是有话本,快随我去见掌柜与先生。”

那殷勤与迫切的态度也证明了宁繁的猜想,半闲居此时的处境恐怕不大好。

他们被请进了内堂,不一会掌柜与松竹先生就来了,见到宁繁与宁二寒酸的穿着,掌柜的还好,那松竹先生却是冷着一张脸。

“乡下农人会有什么好的话本,竟然还敢框我来!”

读书人大多有些气节,毕竟古人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哪怕是连个童生都没过的宁耀祖也是看不起自家人的,更别说村里的泥腿子。

宁繁懂,所以也没计较。

“先生不如先听听我的故事再下定论,若是不好再走也不迟,左右先生是不会亏的。”

掌柜的也拉住他,“先生,这位小兄弟说的在理,不如就先听一听。”

别人的话可以不理会,但掌柜的话还是得听得,“那我就听听你能说出什么花来。”

松竹先生哼了声,坐在椅子上不再搭理宁繁。

掌柜倒是和颜悦色,笑着问道:“不知这位兄弟如何称呼?”

店铺掌柜在宁二眼里已经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了,他拘谨道:“我姓宁,这是、是我家大郎繁哥儿。”

“原来是宁兄弟,幸会。”掌柜的叫了茶水,让两人入座,才又道:“不知宁兄弟的话本是什么故事,若是真的好,我愿意买下来。”

“我这也是听山中一个老人说的。”

在现代宁繁也为了生计忙碌,并没有时间追剧刷小说,也只有一些被反复播放的经典电视剧还记得,但也并不是都能拿出来讲的。

比如创下播放世界纪录的西游记,也并不合适,大闹天宫之类的情节太具有影射意味,作为一个平头百姓还是不要去触碰高压线的好。

所以宁繁准备讲的是——《白蛇传》。

这类志怪传说一直都受人追捧,又是爱情故事,是最容易被人所接受的。

宁繁娓娓道来,将一些记忆模糊了情节去掉,换上一些更符合现下背景的剧情,轻松将三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土包子给镇住了。

掌柜听得连连点头眼神放光,而不拿正眼瞧人的松竹先生也换了一副态度,目不转睛看着宁繁,那架势恨不得把人给生吞活剥了。

宁繁讲了一半,见时机差不多就停了下来,捧着茶碗喝茶,而对面的人显然急了。

“接下去怎么样了?”

“宁小兄弟你怎么不说了,白娘子后来怎样了?”

宁繁笑眯眯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松竹先生顿时大惊,“别别别……”

“先生,我讲的是故事,写话本这活还得你来,一次性说那么多你也记不住。”

胃口吊起来才能继续往下谈。

“这……”松竹先生既想听接下去的故事,又怕记不住前面的恨不得现在就回去写下来,一时两难。

还是掌柜的上道,当机立断:“小兄弟,一两银子买这个话本可行?”

“掌柜觉得我这个故事如何?”

“自然是极好的。”

“比起《玉娘记》呢?”

掌柜的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宁繁的意思,白蛇这类精怪故事闻所未闻,但却非常精彩更加吸引人,这样一来不但能留住老客,还能引来新客人,更重要的是能打压竞争对手,比如春和楼。

掌柜的咬咬牙,“五两银子,这已经是非常高的价钱了,宁小兄弟觉得如何?”

见宁繁同意,掌柜的松了口气,“先给小兄弟二两银子,等松竹先生写完还请小兄弟来过目,等写完全本,再付剩下的,只是得立个契书,这个话本便不能再卖给别人。”

花五银子买断一个能流传千古的故事是不划算的,但形势比人强,况且他也只是负责动口,动笔润色这一块他并不行。

宁繁点头同意,约好了后天再来,而对于秋梨膏掌柜的也十分感兴趣,以二十五文一竹筒的价格买下,并约好看售卖情况再拿货。

一下子入账二两银子并一百七十五文,宁繁乐开了花,面上却一点都没显露,越发让掌柜的觉得他是个做大事的人,不敢小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