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养家 > 第4章 赚到银子之后大采购,制作黄豆糕

腰包鼓了的宁繁拉着自己呆愣着还没回过神来的老爹直奔粮铺,这个时候的粮食种类还十分的单一,最便宜的高粱米三文钱一斤,而最贵的糯米却要十五文一斤,买不起买不起。

宁繁在一袋袋粮食周围仔细的瞧过,忽略了最前面的高粱米,陈米保存的尚可,新米颗颗饱满未掺杂别的,质量不错,于是毫不犹豫的下手了。

趁自家老爹还没从一个故事卖五两银子里回过神来,果断买了二十斤新米,又买了五斤面粉,他想吃大包子了。

继续捡了些个大的红枣,这个时候的红枣远没有现代种植的那么个大紧实,但价格却要二十六文一斤,简直就是抢钱!

再称了些小米,用来熬粥很是养生。

一下子花去一百七十三文,已经是大生意了,伙计十分的热情,称重时也是压得高高的,还殷勤的抓了把黄豆包好。

装了满满一竹篓,宁繁目光略过里面的黄豆,黄豆的作用可多了,只是一时没法实现,但他想起了一样简单的吃食,原主的记忆中未曾出现过,顿时笑了,又要有额外的进项了。

只是黄豆这种东西在乡下也能买到,还更便宜,不过说来还得买个石磨才行。

宁繁拉着回过神来看着一背篓东西大惊失色的老爹出了门,伙计满脸笑容的将他们送到门口并且希望他们下次再来。

“这这这,大郎,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买些高粱米就行了,赚了银子也不能这么花,得攒着。”

“爹,娘这个身子若是不好好调理,我怕……”耳根子软也有软的好处,宁繁对自己爹选择怀柔处理。

后半句没说出来,但宁二听明白了,婉娘一直病恹恹的,他都怕有朝一日她会撑不住,说来还是他对不起婉娘。

“这调理身子光吃药不行,还得在吃食上补,况且弟弟妹妹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不好长不高,面黄肌瘦的也不漂亮,日后怎么好娶老婆……咳,娶妻嫁人呢?”

宁二想了想村子里因为太穷而瘦瘦小小的李大家,至今没有娶到媳妇,女儿嫁的也不好,再一想自家的情况,顿时一个激灵,可不能这样。

“繁哥儿你说的有道理!”宁二心有余悸,连连点头。

“而且爹,我们已经找到了门路,还怕以后赚不到银子吗?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宁繁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老爹,继续踏上买买买的路程。

这个时代的盐也由官府掌控,统一定价售卖,官盐坊里的粗盐售价八文一斤,而细盐却要二十七文一斤。

粗盐颗粒大且带着一股子苦味,杂质也多,对身体无益,而细盐比起现代的盐也不够细不够白,但聊胜于无。

宁繁顶着伙计的白眼进店逛了圈,这是他的习惯,转身余光瞥见一筐粗盐隔壁的竹筐内放着几块黑中带绿的东西,还结着白色的霜一样的东西。

有些眼熟……那不是海带吗?!

宁繁快步上前拿起一块细看,确定是海带,真是意外之喜。

“伙计,这个怎么卖?”

伙计瞥了眼,“海菜,二十文一捆。”

这海带可是好东西,营养丰富不说,味道鲜美,重点是量大,无论是凉菜还是烧汤都非常不错。

宁繁挑了捆最大的,掂了掂大约有一斤半左右,划算。

走出官盐坊,走进油铺,称了半斤豆油,转身又进了杂货铺,买了几个陶碗陶罐,针线蜡烛,给小梨花买了截红色的头绳。

算了下剩下银子,宁繁又去了铁匠铺,买了一口大锅,家中一口不够用了,并两把柴刀,在山里走这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时代的铁工艺还不成熟,量少还贵,只三件铁器就花了八百文,实在是贵。

又去打了半斤酱油跟醋,割了斤半肥半瘦的猪肉,瞧着装满了两个竹筐,宁繁决定将买布料的打算移到下次来镇上,暂时打道回府。

出城时望着天色索性又买了十个包子,菜馅的皮薄馅多一文一个,肉馅的皮厚馅少三文一个,每样来一半,掏钱毫不手软。

宁二已经被儿子花钱如流水震惊到麻木了,也着实体会了一次买买买的快乐,但一想到快速缩水的荷包,只能说痛并快乐着。

财不外露,毕竟他们才分家几天,被赶出老宅时的凄风苦雨全村人都瞧见了,如今一下子买这么多东西显然不合常理,得低调。

宁繁与宁二尽挑着没什么人的小路回家,还好现在是秋收时,家家户户都忙,没什么人在外乱跑。

两人一到家小梨花就扑了上来,嘴里喊着:“哥哥你回来啦。”

喊的宁繁心里暖暖的,赶忙掏出红头绳,没有女孩子会不喜欢打扮,哪怕只有五岁的小姑娘。

小梨花笑的眯起了眼,哒哒哒的跑进屋里去让娘给扎小辫子。

陈氏与宁盛在灶间熬煮梨膏,见宁繁进来,都是一脸的紧张。

宁繁知道他们在紧张什么,将背篓放在灶上,打开盖着的树叶子,宁二也有样学样,将米面露出来给妻儿看。

“我们家的枸杞与秋梨膏卖出去了,而且秋梨膏还是长期收购。”

他娘闻言喜极而泣,宁盛握紧了拳头激动地欢呼一声,小梨花瞧着哥哥的模样也跳起来,一家子都开心极了。

“那就好,那就好。”

一整天都浑浑噩噩的宁二此刻才感觉道真实,也激动起来,“别哭别哭,繁哥儿有本事,以后咱们一家子不会再饿肚子了。”

对于贫穷困苦的农人来说,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愿望,但宁繁的愿望远不止如此。

万事开头难,今日开了一个好头,接下去便会更加顺遂,下一步就是盖房子,毕竟这里的冬天没有空调与羽绒服,是会冻死人的,而离入冬还有两个多月,还有时间。

宁繁拿出包子,每人一个菜的一个肉的,并不厚此薄彼。

常年被压榨的二房已经许久没有吃到过白面包子,还记得上一次宁家蒸包子还是在年初。

一共蒸了十个,宁耀祖三个,老太太老爷子各一个,宁大宁三各一个,剩下的两个被大房三房的媳妇孩子分了,哪怕是最不受待见的宁菊花都分到一口,却连一点包子皮都没有二房的份。

谁都不在意他们二房,宁狗子当着宁盛小梨花的面吃的满脸通红还不忘数落他们,小梨花嘴馋哭闹着,还被老太太呵斥怒骂。

宁繁在原主的记忆中看见宁耀祖的冷眼与鄙夷,大房刘氏的挖苦鄙薄,以及他娘的泪如雨下,但哪怕苦苦哀求,也换不回他们的一丝怜悯。

宁盛大口吃着肉包子,最终鲜香的味道比梦中的更好吃,含在嘴里甚至舍不得咽下去,而小梨花啃得头也不抬,颊边鼓鼓的,像只小仓鼠。

宁繁见陈氏与宁二吃下菜包子后都没有去碰肉包子,好奇问道:“爹娘你们怎么不吃?”

“我们不爱吃肉……”

“娘,这种骗小孩子的话可骗不了我,这可是我们一家子辛苦赚钱买的,人人都有份,谁都不能推来推去。”

“大哥说得对。”宁盛听见声音也坚决道,“爹娘,你们如果不吃那我也不吃了。”

陈氏与宁二最终也没拗过儿子,妥协了。

一家子吃过包子后又将买的肥肉练了油,油渣存起来留着日后炒菜吃,米面放进破旧的橱柜里,将东西收拾好天已经黑了,点上蜡烛,照亮了满屋子。

陈氏不肯多浪费,催促着去睡觉,而忙了一天的宁繁也确实累了,将从家中找到的村长送来的黄豆泡在陶罐中,便回屋睡了。

但这一晚除了宁繁与小梨花,其他人并没有睡着。

第二日起来,宁繁正洗着脸便见自家弟弟顶着熊猫眼走来,而宁二也是打着哈欠一副没睡好的样子,大约是昨日受了刺激?

宁繁也没在意,等赚的银子多了,日后也就习惯了。

而饭桌上,宁二捧着粥碗说着昨日大儿子的壮举,听得宁盛与跟小梨花看向宁繁的眼神都充满了崇拜,宁繁老神在在,一点也不虚,毕竟老爹是个实诚人,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吹牛,说的也都是实话。

今日的早饭不再是卡嗓子的高粱面糊糊,而是大米粥,他娘还特意切了两颗枣子放进去给他补身体,煮的久了汤水粘稠,带着红枣的甜糯十分好喝。

宁二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宁繁卖的话本,他突然想起,自家儿子并不常去山里,也从未听说过山里有什么老人,而且他此刻才后知后觉,秋梨膏这种可以说是不外传秘方的东西,儿子是怎么知道的?

“繁哥儿,你是……怎么会做秋梨膏的?”

这句话也点醒了陈氏,女人的心思都比较细腻,尤其是对身边的人,之前因为沉浸在因受伤分家一系列恐慌中而没有回过神来,今日细细的想才惊觉,宁繁的不同寻常。

“繁哥儿,你、你好像变了很多。”

宁繁看着忽然变得紧张兮兮的夫妻俩,叹了口气,该来的终究会来。

因为长久以来的打压,二房一家子的性格都有些唯唯诺诺没有主见,那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而原主也是如此,老实木讷,性格沉闷,与宁繁是完全不同的人。

性格的变化迟早会被人发现,幸好宁繁早就想到会有这一日,所以早早想好了说辞。

“那日磕破了脑袋,迷迷糊糊中我似乎见到了一个老人,也是他教了我许多东西,后来他说,我命不该绝,让我回去吧,我就醒了。”

“难道那老人是神仙?神仙保佑神仙保佑。”陈氏出了一身冷汗,他儿子差点就没了!

“他不告诉我名字,只说我们有缘份。”宁繁说的认真,以后他会做更多的事,今天过了明路,日后也方便。“他说我已经死过一次,今后便会大不相同。”

“确实不同,这样好,这样好。”宁二满脸的愧疚,同时也有些庆幸,儿子一定会有出息的。

宁繁决定趁这个时机给一家子洗洗脑,“爹娘,孝敬爷奶是应该的,但大伯跟三叔是兄弟,若遇上过不去的坎我们自然该帮扶一二,但也要有度。”

宁二与陈氏连连点头,坚信儿子说的就是对的。

“而且人善被人欺,以后你们都得立起来,才能不被人欺负。”

这一条宁繁深有感触,柿子总是挑软的捏,人性是本善,但恶意随处不在,说一千道一万,还得自己强大起来才行。

吃过了早饭,宁繁催促他爹去定做一个石磨,这可是有大用处的。

又将昨日买的干红枣洗净切块,晒干的枇杷叶与罗汉果捏碎,混入梨块搅拌均匀。

“哥哥,你要的姜。”宁盛小跑着进来,衣摆上还有泥块,显然是去了田里,“黎阿婆让我自己去拔,我挑了不大不小的。”

黎阿婆家儿子早死,他媳妇也未曾再嫁,守着婆婆与一双儿女过活,除了家中的三亩田地,也在自家院子周围种满了蔬菜,平日里去镇上卖卖蔬菜,日子也十分艰难。

宁繁接过生姜,还带着泥土气,非常新鲜,他手下不停忙碌起来。

“有问过黎小宝吗?”

“问过了,他一听就立马出门了,说是很快就能送来,哥,柴火我也能去打,为什么还要买?”

宁盛不理解为什么要别人买柴火,一捆两一钱,就是拿到镇上去卖也就是这个价了。

“因为这些事并不重要,花一点小钱就可以解决,而你省下的时间与精力可以做更重要的事,创造更多收益。”

宁盛性格沉稳,还是自家人,若是培养好了,以后也是个帮手。

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表示要好好跟哥哥学。

宁繁教着他爹他娘跟弟弟怎么熬制正宗的秋梨膏,技多不压身,当然也是他想偷偷懒。

秋梨膏做法简单,他娘很快就听明白了,主动接过勺子,宁盛猫去灶后烧火。

宁繁将昨晚泡着的黄豆拿出来煮熟,熟黄豆放凉后轻轻一搓,黄豆皮就尽数脱落,石磨还没有,只能用石杵捣烂。

捣石杵是个力气活,没做惯力气活的宁繁只一会就手腕酸痛,这种时候真的非常想念现代的破壁机。

将捣成泥水状的黄豆泥倒入锅中,边煮边翻搅,煮干水分,就是黄豆糕了。

只可惜现在还没有模具,只能放在碗里当黄豆泥吃,香甜可口,小梨花吃的停不下来,被宁繁按住才罢手,毕竟黄豆吃多了胀气。

半闲居的茶点除了蜜饯瓜子,也是有糕点果子的,明日就带去试试。

宁二推这个板车回来了,上面放着新石磨,“杨六叔说这是新做的,本来想留着女儿出嫁做陪嫁的,既然我家着急,就先给我们用。”

杨六叔家的女儿年芳十六,已经定了亲事,过了年就要出嫁,做一个大石磨得个把月时间,宁繁也确实等不起,过些时候给添份妆吧。

宁繁指挥着爹将石磨放在后院,打了水浇过几遍,将石磨洗干净,再晾个一天便能用了。

小梨花兴奋的围着打转,笑弯了眼睛。

午饭吃的好了些,将昨日买的猪肉炒了一盆,再加一碗大米饭,也算犒劳一家子最近的辛苦。

当然这个辛苦是指宁繁辛苦,比起在老宅里终日劳作,烧饭洗衣,喂鸡喂猪,一刻不得闲,还被挤兑吃不饱,难得炒盘肉都没有二房的份。

而现在为自己的小家忙活,吃得好吃得饱,这日子真是从前都不敢想的。

午饭后宁二准备将主屋旁的空地翻一翻,种些菜,宁繁让他将煮过梨膏后的梨渣翻进地里费一肥土,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安排好之后宁繁背上竹筐与宁盛进了山,家里没有梨子了。

大梨树上的梨子被宁盛摘下几日瞧着还有许多,看来这梨膏还能再做一段时间,不错不错。

够得着的地方已经没有梨子了,只见宁盛熟练的三两下爬上大树,树底下的宁繁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家弟弟还有这样的技术,真是比猴还溜。

只是梨子长得树枝有的非常细,看他在树上爬来爬去宁繁看的提心吊胆,“你快下来……小心些!”

“放心吧哥我没事。”宁盛拿着大梨子丢进背着的竹筐,“这里棵上的梨子长的大。”

宁繁心想着曾经在视频里见过的竹器,等会回去找杨六叔编一个。

等他采满一背篓爬下来,宁繁提着的心才落地,他坚决拒绝了宁盛想换个背篓再爬上去的提议,宁愿少做些秋梨膏也不能让他这么折腾。

正在他们捡梨子的时候听见一声:“你们摘这么多梨子做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