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养家 > 第2章 接受穿越,努力寻找能赚银子的方法

等宁繁再度苏醒,他已经有了赚钱的基本思路,那就是——

走一步看一步。

真不能怪他,原主记忆有限,性格老实呆闷,天天做活连镇上都没去过几次的人哪会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而他刚穿越过来,除了见识到原主奶奶那嘴脸外,真的什么都不了解。

宁繁一睁眼就见他娘陈氏那张惨白的脸,眼泪珠子都在打转,一见宁繁睁眼,眼泪珠子就掉了下来,“繁哥儿,娘的儿子你可千万不能有事。”

宁繁最见不得女人哭,尤其还是原主他娘,以后也就是他娘了,前辈子他没见过妈,母爱一说也就无从谈起,但这辈子或许有个妈也不错。

“娘,你别担心,我死不了。”

“你真是吓死娘了。”

在外面的人也被引了进来,他爹宁二没去老宅里,手里端着个黑乎乎的碗,还冒着热气,满脸都是紧张,“繁哥儿,快、快把药喝了,孙大夫说喝了就好了。”

孙大夫刚走,留下几包药,说是既然醒了就没有大碍了,好好养着就成。

家里的积蓄已经花光了,这次买药又借了几家的银子,宁二想着早些把高粱收了就去镇上找短工,工钱便宜些也没什么,除了要还上借的,还得攒下冬天的口粮。

冬日里最是难熬,分家前他们还有一间屋子,至少不会漏雨还有条破芦花被,做完了活回屋依靠着取暖,今年就不成了,他没分到什么,连这间破屋子里的东西都是岳父小舅子送来的。

宁繁看见他端着碗的手上布满了裂痕,隐隐还透着血丝,一看就是常年做粗活的手,衣服也都是打满了补丁,头发也乱糟糟的,脸上满是饱经风霜的模样。

宁二虽然迂腐木讷,但好在还有自己的底线,虽然活的太憋屈,护不住妻儿,确是个能把自己最好的给他们的人,宁繁有些欣慰,还好不算太坏。

毕竟人不能选择自己爹妈,但若是自己的本性坏了,那就难救了,现在这样还能掰过来。

宁繁接过缺口碗,一股子难闻的药味漫出来,他憋着气一口喝下去,差点没呛死。

“哥哥吃。”小丫头哒哒哒地跑来往他嘴里塞了什么东西,竟然甜滋滋的,是块糖?

在古代糖应该是非常金贵的东西,指甲盖那么一块就得两文钱,可不是谁都吃得起的。

见到宁繁惊讶的眼神,小丫头笑得灿烂,弯弯的眼睛还带着哭过后的红肿,“舅舅给的,给哥哥,不苦。”

宁繁心里升起暖意,毕竟小丫头才五岁,正是贪吃的年纪,却这么乖巧可爱。

“哥哥很快就能好。”

宁繁喝过了药就躺下养神,他拖着这么个身体暂时做不了什么,得快些养好了才成。

三四天后,宁繁才算是下了床,也不再动不动头晕目眩,又过了两三天,孙大夫宣布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不用再吃苦药了,他才觉得自己又活了过来。

现在正是秋收前后,农人都在田地里忙碌,宁繁家田地少,但分完家后宁四叔将分得的田地一并托付给了二哥,地里的收成也分一成给他们,宁二自然是应下,天天在地里早出晚归,每日的午饭便由宁盛也就是宁繁他弟弟送去。

宁家二房的孩子名字是四叔取的,取繁、盛二字,寓意不错,而三丫则取名叫梨花,跟大房三房家的桃花、杏花如出一辙,一样的不上心。

艰难的咽下嘴中粘成一团又划嗓子的糊糊,这是看在他大病初愈的份上多添的,别人碗里的糊糊都是伴着半碗水的,而高粱面是高家借的,这年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谁家能天天吃白米饭?能吃一碗干的高粱米已经是不错的了。

宁繁脑子里都是红烧肉大鸡腿,从他睁眼到现在能下地走路十来天,吃的不是能照得见人影的稀粥就是粗糙的高粱面糊糊,这人生简直了无生趣,同时也坚定了一定要赶快赚银子的想法。

“我等会想出去走走,家里柴火不多了。”

他娘不大赞同:“你的伤才刚好,柴火等你爹跟盛哥儿回来了去捡就成。”

宁繁摇了摇头,“我已经好了,连孙大夫都说出去走走有利于恢复。”

“那、那你带上梨花,别走的太远,早些回来。”

他娘性子柔弱,没什么主见,村子里孩子养的糙,而宁繁也确实已经大好,见他坚持也就同意了。

宁繁应了一声,心想着要去山下转转,指不定能发现什么好东西,家中实在一穷二白,连盐都是借了隔壁高家的,指望着一亩地的粮食过接下去的日子,大概只能祈求自己不被饿死。

不被饿死可不是宁繁的目标。

二房被分到的屋子离后山不远,这里房屋稀少没几户人家,显得十分安静清冷,宁繁倒是很喜欢这环境。

出门就见青山绿水,没有工业污染,连空气都散发着清新的味道,这是人潮涌动喧嚣热闹的大城市所有没有的。

好在虽然地方偏僻了些,距离小河却不远,不但打水非常方便,而有水就有鱼虾,这个时节正是鱼虾肥美的季节,宁繁拉着梨花毫不犹豫的向河边去。

河水清澈,靠岸边的地方甚至还能看清河底的砂石,不时有鱼儿冒头,简直没把“快吃我”三个字写在身上,看的宁繁眼热,却一时没有趁手的工具,要不回家手动做个鱼叉?

“哥哥,这个不好吃。”

梨花拉了拉他的衣角,小脸上都是不情愿,“腥,不好吃。”

腥?宁繁想了想,村子里的人都穷,一滴油恨不得掰成两滴来花,连盐都不舍得多放一颗,没有调料怎么可能做得出好菜?尤其是鱼这种生物,若是没法去掉腥气味道确实不好。

就在宁繁想跟小丫头讲讲道理之时,余光却瞥见了一抹红色,他快步上前扒拉开荒草,下手快狠准的摘下颗红果,仔细的看了看,又闻了闻味道,不禁一喜,果然是他想的东西,枸杞!

这可是现代人最爱的养生利器,试问哪个养生达人没泡过红枣枸杞茶?也是最常见的中药,望着荒草中点点的红色,宁繁两眼放光,可就是第一桶金!

哪怕不能卖出去,晒干了留着自家慢慢吃,对身体也好。

爹娘弟妹一个个都瘦得跟竹竿似的,脸色蜡黄,是得补补气血。

“小妹快回去拿个竹篮过来,哥哥得把它们都摘下来。”宁繁边说边上手。

小梨花非常乖巧,哒哒哒就往家里赶,没多久就抱着比人还大的破旧竹篮,跌跌撞撞的模样看的宁繁心里一紧,立刻将它接了过来,将衣兜里的枸杞洒进篮内,红红的一片,非常好看。

太阳偏西过半时,宁繁与小梨花摘下了满满一篮子,河床边已经成熟的枸杞几乎都被他两摘下,或许过几日还能再来一次。

此刻倒是体会了偏僻的好处,没什么人来,识货的人也少,让宁繁捡了个大便宜。

宁繁拎着一大篮枸杞往回走,正好与也往回赶的二郎撞了个正着,宁盛看着自家大哥手里的竹篮,皱了皱眉。

“哥,这红果不好吃,有股子怪味,你采它做什么?”

难道是觉得好看?确实有小姑娘觉得好看采一把回去放在屋子里,看着喜庆,可这么多也不像是用来看的,奇怪。

宁繁小声道:“这是药材,我在孙大夫那里见过,晒干了可以试试拿去医馆卖。”

宁盛一听孙大夫,立刻相信了这番说辞,柳树村只有这么一个大夫,救死扶伤很是受人尊敬,连带着看向大哥的眼神都带上了崇拜。

“那我们快些回去,太阳还没落山,马上就能晒。”

对于赚钱,宁盛也是迫不及待,一刻也不想耽搁。

高婶子拉起陈氏,又抱起小梨花哄了哄,才对着陈氏道:“婉娘啊,哪怕是为了儿女,你也得立起来,可不能再让你婆婆这么欺负了。”

婉娘是陈氏的闺名,高婶子与她是一个村子里嫁过来的,又年长几岁,关系自然亲近,她看不上刻薄的宁家老太太,也看不上只会忍的宁二,说话一点都不顾忌。

陈氏擦着眼泪点头,哭过一场后,本就不大好的脸色更加苍白,宁繁看得有些心虚,心里想着怎么给她补补。

“我明白,总算是分了家咳咳,如今繁哥儿也好了,我们勤快些这日子总能过下去,我这心里有盼头。”

宁二听见妻子这么说面露羞愧,自己明明是最勤快肯干的人,一家子却是过的最差的,想着就拿起麦子更加用力的打起来,想着快些做完好去镇上找份短工。

“你心里有成算就好。”高婶子叹了口气,又看了眼埋头苦干的宁二,摇了摇头。

高婶子坐了会便回去了,很快又抱着两个大白菜上门,陈氏连忙推拒却被高婶子一瞪,“都是自家种的不值钱,再不收下我就跟你急。”

陈氏无法只能收了。

“你们将后院的地开垦一片出来种些菜,以后搭个鸡笼还能养鸡鸭。”

陈氏点头,“等相公忙完了秋收就开垦。”

“到时候我给你送些种子过来,我这就先回去了。”

高婶子走后,陈氏掰着白菜叶子,清水煮白菜,没滋没味,宁繁看得直皱眉,但现在家里除了盐什么都没有,连油都没有一滴,哪怕他有心想炒个菜都做不到,算了,皱着眉头咽吧。

家里没有蜡烛这种奢侈的东西,天一黑就得上床睡觉,家里只有三间破屋子,一间爹娘住,一间三个小的住,还有一间厨房兼杂物,不够住啊。

次日,宁二天还没亮就急匆匆去了地里,早饭依旧是糊糊,天气倒是不错,适合晒枸杞。

宁繁吃过早饭后又带上个高粱面窝窝头,准备去山里一趟。

陈氏一听去山里,立刻想起他是在山里磕的脑袋,顿时反对,“不能去,繁哥儿你才刚好,怎么能去山里?”

宁繁见他娘两眼泪汪汪就头大,他最怕女人哭,“我不去深山,就在山脚转转,竹林里这个时节或许有笋子,我去找找。”

他再三保证绝不去深山处,又有宁盛表示一起去并会好好看着哥哥,陈氏才松口,背起竹篓带着弟弟逃似的跑了出去。

宁繁想了想,去高婶子跟黎阿婆家借了两把柴刀,方便干活。

在原主的记忆中,大部分农人对大山有敬畏之心,山中路难行,还有猛兽,所以除了猎户会进出深山外,很少有人往山里跑,大多也都是在山脚下走走。

所以这几乎就是一座未曾开发过的宝库,只等着人去发掘。

山脚下有片竹林,靠着溪水生长,每年都会长出笋子,今年也不例外。

宁盛进了竹林就埋头苦找,野竹笋不少,只是秋天的野笋不比春天的,小还买不上价,只能留着自己吃。

宁繁边找边四处看,杂草丛生,他找到了几株紫苏,可以用来调味去腥,又在落叶腐烂出找到了几株竹荪,竹荪造型奇特不会认错,今天也不算没有收获。

渐渐的宁盛挖了半框的笋子,心满意足,回头一看,哥哥的竹筐里竟然是几颗还带着泥土的草!

“大哥,你摘野草做什么?这叶子是红的,不会有毒吧?”

古代人比较迷信,也惜命,对花花绿绿的东西不大感兴趣,宁繁能理解。

“这个叶子能去腥,等等我们去抓条鱼,晚上就能喝鱼汤了。”

从前饿极了的时候宁二抓过小鱼回来,炖一炖,虽然味道不大好但也能吃,宁盛没有反驳哥哥。

宁繁吃过窝窝头后想继续往山里走,被宁盛拦下,明明是弟弟却像是个小大人似的,宁繁无法只能继续在附近转悠,意外发现了几棵野梨树。

高高大大的梨树上挂满了梨子,不是像现代那样皮薄肉多汁水足的雪梨,野梨子个头不算大,皮后肉质也粗糙,口感不是很好,甚至泛着淡淡的酸涩,村子里实在嘴馋的人才回来采几个回去尝鲜。

梨子不好吃,但却能熬成秋梨膏,止咳润肺,是秋天的滋补好物,或许又是个赚钱的法子,况且秋梨膏对陈氏的咳疾有好处。

宁繁二话不说垫着脚就开始摘梨子,有些被鸟雀啄食了个口子也没放过,摘了满满一竹筐才停下手。

宁盛不解,从前也没见哥哥这么喜欢野梨子,采这么多也吃不完,还得花力气背回去,不划算。

“哥哥,这野梨子林子里多得是,带几个回去吃完了再来摘不就行了,还不如多挖些笋子回去。”

宁繁摇了摇头,“新鲜的笋子放不久,家里没有多少盐了,这野梨子我有用,我们回去砍几颗竹子,做几个竹筒。”

家里碗碟有限,竹筒就是个很好的盛放物。

回竹林一趟,宁繁又发现了野葱,全部带根挖起种到自家院子里,下回做菜也方便,可惜没有生姜,若是再有辣椒就更好了。

宁繁爱吃辣口,可惜至今为止辣椒这种植物还没有在原主的记忆中出现过,难道不是土生土长,还是国外进口货?这可就难办了。

回家后陈氏连忙迎了出来,“可算是回来了,呀,这么多东西……这是什么?”

陈氏对着紫苏满脸的问号,“这不就是野草吗?”

“野菜。”宁繁纠正,虽然也不大对,“把它还有这些野葱种到屋后,好养活。”

“唉,我这就去。”

宁繁打了水将野梨子洗干净,又拿起菜刀将之剁成条状,菜刀钝了还缺口,用起来不顺手,但也只能将就着用了。

熬制正宗的秋梨膏需要红枣、罗汉果、川贝、生姜以及枇杷叶,而现在的情况是,除了梨子宁繁一无所有,也不对。

“盛哥儿,去村口摘些枇杷叶回来,再放太阳底下晒着。”

“好嘞。”

村口有一棵枇杷树,长了许多年,不爱结琵琶,树叶却一茬茬的长着,虽然现在来不及了,但下一次总能加上枇杷叶的。

将切好的梨子放入锅内,加水熬煮,陈氏抢着烧火,小梨花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手中抓着个小梨子啃着。

等梨子熬得软烂,水也变了色,熄了灶火等放凉,盛出来放在干净的粗棉布中过滤,只留下红色的汁水,再倒入锅中熬煮,期间得经常翻搅,直至粘稠。

等到大功告成,宁二已经回了家,天色也渐渐黑了,一家子人盯着锅内粘稠的汁水看,隐约还能闻到一股子甜腻的清香。

宁繁将梨膏抄起倒入竹筒内,一大锅的梨子熬好后只有两竹筒那么多,着实累。

小梨花一眼不眨的盯着竹筒,直觉告诉她这是好东西,又眼巴巴的去看哥哥,“哥哥,这是什么,可以吃吗?”

“当然可以。”

宁繁摸了摸小梨花的脑袋,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在锅中倒水搅了搅,每人一碗。

因为梨子甜度不够,所以熬出来的梨膏也不如宁繁以前喝过的那么清甜,但淡淡的甜味中有一股梨子独有的清香,这滋味在此时已是非常难得。

“梨膏只需要像这样泡开就能喝,可以润肺止咳,只要不沾水可以放很久,所以我想这些时日多做些,等爹忙完的地里的活,带上晒好的枸杞一起去镇上看看能不能卖,若是可以,家里好歹也能多个进项。”

“太好了。”宁二与陈氏一脸的喜色,一亩地养不活五口人,而镇上的短工给的银钱低不说还很难找,若是能多些赚钱的途径那是再好不过的。

“明日我也去摘咳咳、摘梨子。”

“娘,你还得在家操持家务呢,况且我与弟弟去摘梨子,总得有人在家里洗净切丝熬煮才行。”

宁繁可不敢让她进山里,这病恹恹的身子可走不了这么多路,不过陈氏心里一直觉得自己拖累了相公与儿女,人想的太多愁善感不是好事,找些活计或许能好些。

“交给娘,娘一定能做好。”陈氏一口答应,笑得十分开心。

宁繁想了想又将一罐梨膏分了分,让盛哥儿送去高婶子与黎阿婆家,谢谢她们的照顾的同时也为了继续借柴刀,没办法,谁让自家没有呢。

人情这东西不能只借不还,得有来有往才能长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