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汉末苍天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布局

汉末苍天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布局

作者:何处是酒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8 14:13:23 来源:书海阁

安邑,乃夏朝古都,有禹都安邑之说,战国时第一个强大起来的魏国也是建都于此,自秦以来,安邑便一直是河东郡的治所。

姬平经历雒阳一战,几番招募、收降和收编,手下原本的七千人马增加到了三万多,留在成皋和荥阳三千,河内郡将近一万,余下的近两万兵马都到了河东,在东垣略作休整后,全部拉到了安邑前线,一日之间便将牛辅留下的张济所部五千人马击败,逼的张济北渡汾河,进入平阳,与原本的敌人白波军混成一团,依托汾河防守。

五月中,姬平留下段谨镇守邵亭,皇甫郦坐镇东垣,自己带着典韦离开邵亭,进入河东郡治所安邑。

此时,安邑城中太守府,姬平坐在上首,下面依次是卢植、张辽、崔钧、袁基、荀棐、关羽、耿忠、盖顺、史阿、典韦一众。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人,分别是姬平在雒阳东市刑场救出的伍琼、周毖二人,这二人为袁绍等关东士人做内应,明里为董卓效命,却被坑了一道,若非姬平出手,已然成为刀下鬼。

二人被姬平救出送到东垣后,见了曾经执掌皇权的何后,更是惊得噤若寒蝉,之后便帮着卢植打理事务,也算尽心尽力。

除了这二人,还有两人,白波军降将杨奉和徐晃,杨奉还好,徐晃却本没资格列席这里,但被姬平专门点了名。

此时的徐晃心中很是震惊,能来到这里本来就让他有些诧异,此时更是惊骇到了极致,他不知道上首这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但连海内人望、忠正耿直的卢植都对他毕恭毕敬,而且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恭敬。

这少年究竟是什么人?!

他的对面。也是一个少年,眼中神色惊疑不定。

姬平环视了一圈在座的诸人,颇是儒雅的面上带了一丝温和的笑意。一拱手:“今次雒阳迁来的八万百姓得以安置,皆赖诸位之力。”

虽然从雒阳过河的近五十万百姓。迁往河东的最少,但毕竟他们只占领了河东郡几个县,又是多山地区,安置这八万百姓颇是费了一番功夫。

座下卢植拱手道:“主公不顾生死,从雒阳救出百万百姓,正是王道仁义之举,我等所为,又何足道哉。”

从雒阳回来后。卢植等人也统一了对姬平的称呼,一律叫主公。

卢植顿了顿,又肃然道:“如今主公属下,有张辽、荀棐、盖顺等众多猛将,自能征战四方,而主公身关社稷,今后切不可冲锋陷阵,否则便是陷臣等于不义!”

张辽等人也纷纷点头附议。

姬平总算领略到了卢植的一点厉害,随即笑道:“雒阳之战,以弱制强。不得不为,如今有诸多良将,我自是不会与你等争功了。”

张辽开口道:“如今张济退守平阳。主公宜当趁此平定河东。”

姬平点了点头,正色道:“命北中郎将卢植兼任河东太守,坐镇安邑,治理诸县,安抚百姓。”

“植领命!”卢植急忙起身应命。

原本的河东太守是董卓,董卓从河东入雒阳后,先后任三公至相国,随后就发生了大战,河东有中郎将牛辅坐镇。但没有任命太守,这河东太守一职便空缺下来。此时,姬平却是安排给了卢植。

卢植接受任命后。姬平又看向张辽:“命中郎将、雁门太守张辽领三千骑兵,两千步卒,北取闻喜,西取汾阴,坐镇绛邑,讨虏校尉盖顺、忠义校尉杨奉领五千人,东取端氏、濩泽,占据汾河一线,防御白波与张济,记住,只需谨守,不可过河!”

三人急忙起身领命。

河东郡被汾河分为南北两半,汾河以北是平阳、皮氏、临汾、襄陵、杨县、永安、北屈、蒲子等诸县,如今被白波军占领,张济又退入其中。

汾河以南则是安邑、绛邑、闻喜、猗氏、解县、大阳、河北、端氏、濩泽、东垣等诸县。

姬平又看向关羽:“命中郎将关羽,带五千人马南下,取猗氏、解县、蒲坂、河北诸县,驻守蒲津和风陵渡,防范董卓自关中和陇西进攻。”

关羽起身:“末将领命。”

姬平看向带着孝、瘦了许多的荀棐,叹了口气,五月初,从长安传来消息,一代大儒司空荀爽病逝。

荀爽是荀棐的父亲,当初因为荀棐的姐姐荀采闹了矛盾,父子俩颇是不和,董卓入京后,荀爽被董卓强行召辟,不到三个月便做了司空,随后跟着献帝西迁长安,不想荀爽如今却病逝了。

荀棐听闻父亲身死,悲痛欲绝,但他几次伏杀董卓,难至长安,连为父亲下葬守孝也不能。

自此荀棐更是深恨董卓,若非董卓强行召辟,他的父亲荀爽还在家颐养天年,又岂会忧心忡忡而逝。

姬平叹道:“荀棐,且节哀顺变,待破了董卓,我自会与你一道迎回老司空棺椁,重新安葬。”

荀棐当初不顾射声校尉的身份,从一出宫便跟随于他,他几次伏杀吕布、董卓,几次硬仗,都靠的是荀棐带的八百射声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听到姬平所说,荀棐跪拜在地,泣不成声。

姬平缓缓道:“中郎将荀棐,领三千兵马,南下大阳,驻守茅津渡、大阳渡、郖津渡,防范董卓从陕津来袭。”

“末将领命!”荀棐伏拜于地。

大阳对面就是弘农郡的陕县,驻扎着董卓大军,但荀棐只要谨守关口,董卓便不易过关。

姬平沉吟了下,又道:“荀棐、关羽,在驻守黄河一线上,可在各处高地设置烽火台,随时示警。”

关羽和荀棐眼睛都是一亮。

黄河一线太长,虽然只有几个大渡口,但还有一些小渡口可以渡河,十分难防。若是设置了烽火台警示,就能大大提高防御能力。

姬平看向袁基:“命袁基为典农中郎将,直接听命于我。主管河东郡屯田之事,伍琼、周毖为典农校尉。辅助袁基。”

三人急忙应命。

姬平缓缓道:“大道有期,周而复始,自古以来,天象便是寒暖数百年一交替,而自光武以来,天象转寒,寒则天灾频发,旱灾、涝灾、疫灾、震灾、蝗灾。一百年来,几乎年年不断,想必诸位都有所知。”

卢植、袁基、伍琼、周毖等人都是一震,他们自来都沿袭天人感应的说法,认为天灾源于**,但到了现在,他们心中对天人感应也未必没有怀疑,此时听姬平如此一说,登时大为震撼。

他们从来没想过姬平是从这方面指出天灾来源,随即知识最渊博的卢植深吸了口气。道:“主公此言,实在是振聋发聩!植细思春秋左传所记,确是间有百年之灾!”

袁基更是大声道:“主公此言。足以令天下大振!”

他们这些士人,也是在天人感应中迷茫了半生,对前路更是不无迷茫,如今听到姬平所说,顿觉得眼前一亮,似乎一时之间很多包袱都抛去了,可以轻装上阵。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很多时候一朝彻悟,便能有大跨越。

“如此规律。若是细心,自可在古籍中察知。”姬平点了点头。又沉声道:“规律自是规律,但日后数十年的灾难还是难以阻挡。所以定要重视屯田,只要有粮,便可应对一切灾难。”

“是!”袁基、伍琼和周毖肃声应道。

“屯田,要作为国策。”姬平缓缓道:“凡是阻拦者,杀无赦!”

卢植和袁基都是身子一震,他们听出了姬平话中的意味,敢阻拦屯田的,也只有世家大族了,姬平这是要对世家大族动手了。

“对于地方豪强,要区分对待。”姬平也把话说到了明处:“凡是拥护国策的,要拉拢重用,凡是阻拦国策的,带兵平之。”

卢植和袁基正色应命,张辽、关羽等一众将领却是精神大振,作为将领,他们最喜欢果决冷酷的姬平。

这时,卢植又开口道:“主公,屯田之事,功在长久,但此次从雒阳过河五十万百姓,河内郡富庶,倒不足多虑,唯有河东、上党,久经战乱,民生凋敝,迁入如此多百姓,恐怕粮食不久之后便会告急,引发慌乱,恐白波之事复起。”

屯田之事,其中复田、修田、分田等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春播早已过时,最早也只能赶到秋季种植冬小麦,明年夏天才有收成,所以从后半年到明年夏天的粮食就是个大问题。

“无妨。”姬平点了点头:“粮食之事,我已有考虑。”

他又看向崔钧:“河西太守崔钧,随我勘测盐池,领两千人,招募民夫,接管河东盐池,将食盐收归官营,筑盐城,拓盐道。”

众人为闻言无不大震,盐事收归官营,这绝对是一个令天下震动的大举措。

盐铁乃国之命脉,汉高祖开国之初,开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经营盐业,汉武帝时,经过与世家一番争斗,将盐铁收归官营。

到了光武帝时,依托地方豪强立国,遂废除盐事官营,但仍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主管征收盐税,到了汉章帝元和年间,一度恢复盐事官营,但不久之后便在地方豪强和大世家的压力下,被迫废除。

之后,盐业便一直是民营,或者说是大世家掌控,只有盐官仍主税课。

此时,姬平宣布盐事收归官营,无疑是准备与世家再次进行博弈了。(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dio的月票支持,感谢大家的汤圆和打赏支持。

喜欢汉末苍天请大家收藏:(wuxia.one)汉末苍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