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四十五 皇帝到我家喝酒了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四十五 皇帝到我家喝酒了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4:07:38 来源:88小说

“王介甫行青苗法,本意为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然施行中,官吏随意加息、因怕拖欠而不放款、为媚上而强制摊派,更有甚者,官绅勾结,地方豪强取之为本钱,以高息放给百姓而瓜分其利。

青苗法颇有裨益,然害民不少,其根本在于过急,且失之于监察,此乃王介甫之过也。

司马君实有言‘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此言固有偏颇,却可见王介甫行事。”

赵昰问道:“司马君实可是名光?”

“正是。”陆秀夫回道。

司马光因砸缸名满后世,此时却因砸了王安石的新法而誉满天下,与此相对,王安石的风评就很一般,甚至可以说得上恶劣。

为何?

因为改革动的是既得利益者的盘子,而这部分人掌握了话语权。

想那贾似道掌权多年,直到推行公田法方才身败名裂。

别看现在打土豪分田地如火如荼,百八十年后还不知道皇帝被人怎么编排呢。

赵昰问道:“公以为,目下朝廷政令,可有当缓者?”

“若非太后提点,臣亦不能发现内心之急躁,如今仔细思量,确有当缓者。”陆秀夫回道:“如今急务,首当恢复地方,中枢之令无不因此而发。

恢复地方,首在民心,此乃天命所在,不可轻忽。

陛下分民以田,相约免赋税、徭役等,因此百姓欢悦,投军者众,此乃根基,不能延缓,须令各地持之以恒。

开流求可养百万生民,毕竟牵涉不多,仍可继续,余者,皆可缓之,以令地方全力分田。”

赵昰道:“便以公所言告知诸公,确定方略,下发地方。”

陆秀夫停顿片刻,说道:“臣以为,陛下当与宰相商议,以示信重。”

这么明显的吗?赵昰呆了。

陆秀夫说道:“陛下,非是臣妄言,实乃陛下不喜陈相之意,皆知矣。

向日陈相弃官归乡,降诏不还,时人多非议,后扶持陛下,风评略转,今因文公出江西,风评直转,皆言其把持朝政,不容忠良。

若陛下不示之以亲厚,其下必轻,权威不在,事事难成。”

对于陆秀夫的劝诫,赵昰还是很愿意听的,思考一番后,不得不承认陆秀夫说的有道理。

不管陈宜中人品怎么样,能力还是可以的,最起码朝中大小事务打理的还不错,中枢是少不了他的。

而且说实话,陈宜中固然比不上三杰,比留梦炎、叶李之辈却强了不止一筹。

这个时候讲究君臣相得,皇帝不喜欢,大臣动不动就撂挑子,确实需要改善一下关系。

赵昰问了下时间,看不是太晚,便道:“不如现在去宣慰一二?”

“但凭陛下决断。”陆秀夫自无不可。

在禁卫护持下到了陈府前,陈宜中带着一干门客幕僚亲眷到门前迎接,各个都带着酒味,显然是在饮酒作乐。

赵昰内心略有不爽,却强自克制了。

老板爱加班,却是不应该强求手下人都跟着加班,除非加班费发足或者工资足够多,奈何朝廷给不了高工资,更不会有加班费。

至于喝酒,宋人都爱这个,从太宗时朝廷也在鼓励大家喝酒,原因嘛,为了多收一些酒税。

赵昰扶起陈宜中,道:“今日读书偶有所得,按耐不住,要与公商议,因此前来。”

陈宜中回道:“陛下使人传唤便是,至尊亲驾寒舍,臣不胜惶恐。”

套路两句,进入府内。

不同于陆秀夫简陋的二进院子,陈宜中得府邸可就大太多了,而且假山流水花草树木巨多,很是奢华。

想想也正常,做官多年又身居高位,即便不收孝敬,只凭俸禄就能搞这么一座大宅子,何况陈宜中算不上清廉,只看陈元行就能知道一二。

落座之后,赵昰问道:“此间酒味未消,公何不奉酒,朕也好尝尝滋味。”

“臣惶恐。”陈宜中感觉颇为尴尬。

大家都知道皇帝饮食简陋,自己大吃大喝被逮了现行,实在说不过去。

“无妨。”赵昰说道:“国事艰难,人人忧虑,略微饮酒排解一二也是好的,只是不宜沉迷其中。”

“多谢陛下体谅,臣谨遵圣谕。”陈宜中说道。

赵昰又道:“速速奉酒,朕尝尝滋味。”

陈宜中不好反驳,让人送上了米酒,给赵昰倒了一小杯。

赵昰一饮而尽,咂摸片刻,说道:“滋味尚可,奈何朕年幼,不能多饮,否则必不醉不归。”

“饮酒伤身,臣亦不敢让陛下多饮。”话是这么说,陈宜中却是很开心。

赵昰说道:“目下国事艰难,中枢须臾离不得公之操持,须得保证身体,这壶酒朕便带走了。”

“臣不胜荣幸。”陈宜中回道。

闲话几句,赵昰顺上酒壶离开,陈宜中等人目送离开。

待皇帝离开,陈宜中说道:“陛下亲厚至此,岂不倾力报答?诸君,今后再无宴饮矣。”

“陛下从不用外间食水,便是与诸军同食,亦由左右操持,今饮水酒一杯,又携壶而去,可见亲厚。”幕僚张瑞春说道。

陈宜中抚须而笑,道:“只恐太后见责。”

这一刻的陈宜中,感觉自己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那时,陈宜中还是太学生,殿前侍御史丁大全谄事太监,得宠于理宗,悍然发兵围相府迫使董槐辞职,陈宜中激于义愤,上书参劾丁大全奸邪误国,反被削去学籍,编管地方。

由天之骄子沦落为缓刑犯,陈宜中初心不改,时称“六君子”。

只是宦海浮沉,曾经的热血小青年变成了老油条,再也没了当初的纯真。

第二天,当好酒者买酒时,发现城中普通米酒价涨三成,不由大怒责问。

店里的伙计回道:“昨夜官家至相府,品酒而归,言此酒滋味极好,携壶而归。官家金口玉言夸奖,涨价三成岂能言多?”

客人道:“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谁不知官家万金之躯,从不用外界水食,如何能去相府饮酒!”

伙计急道:“此乃官家禁卫所言,如何有假?”

客人半信半疑,道:“若真如此,可见官家信重陈相公,此前多为造谣。”

整个温州城都传遍了,官家昨夜去相府喝了一杯酒,只是碍于年幼不敢多饮。

这可是赵昰的功劳,派出几个禁卫出去喝一顿酒,因此争执几句,马上就人尽皆知。

其中也少不了陈宜中门客幕僚的推波助澜,他本人不至于如同徽宗朝的佞臣朱勔一般,把黄帛缠在臂上,与人行礼时手臂不动并说这只胳膊刚刚被皇帝拍过,但是不妨碍他想让别人知道皇帝信任他。

只是百姓尚未来得及消化掉这个消遣,便听到中枢打算提高酒税的消息,立刻就觉得八卦不香了。

但是听说官家本打算直接禁酒,后来陈宜中据理力争,才改为提高酒税,百姓又觉得陈相公是个能顶事的。

赵昰为什么禁酒?

祭祀、宴飨、馈遗,非酒不行,田亩种秫,三之一供酿财曲糵,犹不充用。

三分之一的粮食用来酿酒还不够用,不禁怎么行?

陈宜中反对同样有道理,如果禁酒,民间必然私自酿酒贩卖,不但禁止不住,反而损失了酒税,不划算。

所谓堵不如疏,提高酒税就是了。

乡村私酒一直都有,管不了,反正城市里肯定能管住的。

这其实不是大事,也占用不了太多的行政资源,一纸政令下去,酒税翻番,百姓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造反。

但是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另一件大事吸引了——王应麟入朝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