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 四十四 缓而图之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四十四 缓而图之

作者:江湖无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4:07:38 来源:88小说

刚到城门口,只见杨氏匆匆而来,满脸忧色。

赵昰迎上去,行礼道:“孩儿见过娘娘。”

“吾儿!”杨氏扑过来一把抱住赵昰,嚎啕大哭。

一路担惊受怕却不能发泄,此时见到赵昰,杨氏再也憋不住了。

赵昰说道:“娘,孩儿已经康复,莫要悲恸,免得伤了身体。”

杨氏扶着赵昰肩膀,仔细打量半晌,见他精神十足的模样,方才破涕为笑,说道:“列祖列宗保佑,大哥转危为安,赵氏不当绝也!”

赵昰说道:“孩儿不孝,累娘娘忧惧。”

“生病岂是大哥所愿?无恙便好。”杨氏说道。

母子俩叙了几句,群臣上来见礼,然后回转行在。

看赵昰走出了一头汗,杨氏心疼地说道:“如今朝廷境况好转,何不坐车?”

赵昰说道:“如今各军冒暑热而战,孩儿岂能惧热?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杨氏回头看向陆秀夫,说道:“全赖公教导,陛下未曾荒废学业。”

陆秀夫说道:“臣惭愧,所授不多,皆因陛下聪慧。”

赵昰看到杨氏身后跟了十多个婢女,不由笑道:“娘娘好大的排场。”

杨氏横了一眼,说道:“她等皆是孤苦之辈,不能求活,因此纳入宫中,权做生计。”

赵昰说道:“只是宫中用度不足,怕是委屈了她们。”

“流落在外迟早死于非命,入宫中总有口吃食,如何奢求许多?”杨氏说道。

倒也是,宫里再穷,从来没听过饿死人的,哦,楚王除外,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嘛。

闲话中到了行在,杨氏问道:“陆蔡氏与王氏何在?”

陆秀夫回道:“拙荆怀病,因此居家休养。”

赵昰怕杨氏迁怒,赶紧补充道:“孩儿病重三日,陆夫人衣不解带照料,因此转危为安,王氏……王氏……”

赵昰心一横,说道:“向日元虏突袭,孩儿阵前督战于城中,遭遇逆贼埋伏,王氏为保护孩儿,挡冷箭而亡。”

“什么?”杨氏拍案而起,冷声道:“行在遇袭,天大的事,尔等居然隐瞒?”

“臣有罪。”诸臣立刻拜下。

皇帝年幼,太后听政,按照规则,朝中大小事情皆由太后决定,因为皇帝异于常人的成熟,所以太后带宁王后方监国,但不代表太后就失去了相应的权力。

赵昰又打圆场,说道:“娘娘向日遇袭,孩儿并未迁怒,娘娘如何迁怒。”

“如何混为一谈?”杨氏脸色依旧冷漠,说道:“老身深宫妇人耳,生死无足轻重,陛下肩负社稷,安危岂能轻忽?”

“娘。”赵昰拉着杨氏的手晃了晃,轻声道:“孩儿饿了,想娘亲手做饭。”

“罢了,今日便如此,以后再说。”杨氏拉着赵昰回转后方。

太后皇帝离开后,陈宜中感慨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今太后溺爱陛下,非福也!”

陈文龙反驳道:“陛下心志坚定异于常人,岂是溺爱能够动摇?”

前面窃窃私语,后方母子同样有说不尽的话。

赵昰问了弟弟妹妹的近况,又问道:“孩儿病愈,立刻快船快马传报,娘如何没收到消息?”

“许是错过了吧。”杨氏说道:“我浮海而来,错过消息也是正常。”

赵昰若有所思地说道:“当恢复驿站,免得消息通传迟缓。”

以前的驿站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快,日行四百里,仅限于军用,如果加金牌,日行五百里。

这样的话往福州传递消息只要一日半,而不是现在的四天起步。

这在关键时刻,可真的能够救命。

杨氏说道:“驿站耗费甚巨,场地倒是可用以前的,但招募人员、购置马匹、修缮场地开支必然不菲,朝廷可能负担?”

“为通传消息,负担巨大亦当筹谋。”赵昰思量一阵,又去前面找群臣商议。

“陛下,朝廷无力承担。”陈宜中直言不讳。

赵昰说道:“消息乃是一切决策之前提,朕以为当尽力恢复。”

陈宜中道:“不说后继,只说当下,马从何来?”

赵昰不由看向北方。

驿站需要的是上好军马,以目前的情况,只能指望蒙古老铁的友情赞助,这可就太难了。

这时,张双国说道:“未必需要驿站,设立鸽铺亦可。”

相对于养马,养鸽子的成本显然要低许多,而且消息传递的速度更快。

赵昰大喜,道:“卿详述之。”

张双国回道:“国朝初设驿站时便同设鸽铺,以最快传递紧急消息。

只是临安城破,中枢阖城而降,地方人员散落,各地鸽铺亦不能免,杜提举不见踪迹,便是在操持此事。”

“善!”赵昰赞道:“有了鸽铺,消息传递再无滞碍,卿之功非小。”

张双国回道:“此乃杜提点之提议,臣不敢冒功。”

“皆是皇城司所属,当为一体,何分彼此?待事成,必有嘉奖。”赵昰画下大饼,又看向陈宜中,道:“中枢当倾力相助。”

“臣奉诏。”陈宜中应下。

养鸽子比养马可就便宜太多了,中枢咬咬牙还是能支持的。

解决了一桩心思,赵昰又问起前线的情况。

因为火药威慑,元军大部收缩,江钲基本就是行军加接收。

“因为元虏横行,各地残破,百姓多逃散,人力物力不足供给大军,须得后方筹备,臣正全力支应。”陈宜中说道:“且官吏逃散,无人主政,刘师勇由林景熙协助,尚可维持,江钲一路实在为难。”

人才不足,老大难问题,赵昰只能摇头叹息一句无可奈何。

正为难时,杨氏派来人叫赵昰回去吃饭,赵昰丢下一句“劳烦诸公”便跑了。

回到后面,杨氏已经做好了四菜一汤,算是给儿子改善下生活。

吃完饭,杨氏又问起了最近的政事,赵昰从打土豪分田地说到驿站设立,尽管说的很简单,却也用了一个多时辰。

听完后,杨氏说道:“大哥各项谋划无不是极好,然而过于急躁,便如元虏来袭,大哥便急急去厮杀。

且不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只说亘古未见至尊冲锋在前也!

此非大哥太过急切?

朝堂三公不备,六部未齐,地方亦然,大哥今日让分田,明日就让清理结社,随即还要发行米劵、设立驿站,诸公岂能分身乎?

事分轻重缓急,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王介甫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赵昰下意识地问道:“王介甫是谁?”

杨氏回道:“王介甫名安石,神宗时宰相,为求国富民强而变法,其初心极好,然失之于急,又任人不当,多害民。

此间详情,或可让陆公讲一讲,必有裨益处,大哥可鉴之。”

赵昰认真想了想,发现杨氏说的不错,自己确实是太急了。

“非孩儿本性如此,实则元虏压迫太甚也。”赵昰感慨道。

杨氏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恢复社稷岂在朝昔之间?此时相持,国朝势弱而元虏势大,更要镇之以静,不可盲动。”

“孩儿受教。”赵昰严肃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