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科举之长孙举家路 > 科举之长孙举家路 第2节

科举之长孙举家路 科举之长孙举家路 第2节

作者:二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3:03:45 来源:免费小说

  院子很大,前院用黄泥加石头砌的一人高,上面盖上瓦,后院是用竹子做成的篱笆,因为李家在村尾,屋后靠着一片竹林,竹林外就是村子里唯一的一条河,竹林里养着一些鸡鸭!

  李均竹估算过这座院子大概得有600多平方了,还没算后院的竹林,这竹林也是他们家的,偶尔会有村民来砍竹子做些器物,都会给上几文钱,或者送上些鸡蛋野物之类的.

  前院里种了一大颗枣树听奶奶老赵氏说过这棵树是她嫁进李家就存在的,不知道多少年了,这颗老树每年都会接不少枣子,除了给孩子们尝尝鲜之外,其他的都会拿到镇上卖掉贴补家用。

  是家里面奶奶最在乎的一棵树.院子里其他的一些桃子树和桔子树就是家家户户都会有的树,这些果子味道不好,一般都是留给孩子们解解馋!

  下午晚饭前李父和叔叔们都陆续回到了家.

  “爹,大叔公家没漏雨,不过我还是跟大柱哥把屋顶的茅草都翻新了下,这样屋子里也不会潮了.”李父率先开口说到.

  “爹,咱们田里都没被水淹,有些倒了的秧苗我们都扶起来了,咱家今年的粮应该不会受啥影响”二叔李二水也接着大哥的话说到.

  “就是村子里有好几家田都淹了,田里的秧苗都浮起来了,不知道补种还来不来得及赶上今年的秋收。”三叔李三树补充道!

  “好,好,没啥大事就好.村里谁家要帮忙你们几个就去帮忙,争取早点补苗,不然赶不上今年的赋税,那可真够呛”想了想李长河还是开口嘱咐几个儿子道:

  “知道了”李长河听到几个儿子都出声同意也不再说什么.。只是忙招呼几个儿子去修补前院的院墙.

  坐在屋檐下正在择菜的三婶钱氏则不屑的撇了撇嘴,“自己家的事都没弄明白呢,还上赶着去帮别人。”

  对面的二婶越氏赶忙放下手里的菜,拉了拉钱氏的衣袖,紧张的朝屋里看去,“你可别瞎说,爹那可是好心,再说了都是姓李的还是一个村的,人家遭了难,去帮帮忙不是应该的吗!你别再瞎说了”

  三婶钱氏一听也想起了公爹的威严,不自觉的打了个摆子,加快了手里择菜的动作,也不在开口抱怨了。

  而一直蹲在堂屋门口的李均竹自然也听到了二婶三婶的对话,他这个三婶就是有些拎不清。

  听奶奶和娘闲聊时提过,他这个三婶当初相看时奶奶就没看上,太小家子气,哪知三叔却一眼就看上了,非倔着要娶。

  这些年来明面上的大事没出过错,私底下的一些小算计李均竹的爷爷奶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三房里还是老三说了算,他们也就不当这个恶人了。

  虽然听三婶这样抱怨,李均竹却知道爷爷为什么这么做,李家二房这一支没有兄弟姐妹,独木难支,大半个村都是一个老祖宗的血脉,多个照应不是更好吗!

  而且他心里隐隐的感觉到爷爷应该是想让孙子辈的孙儿们走上入学的道路,慢慢改变家里几代都是面朝黄背朝天的状况。

  这几年家里爷爷和爹爹去过好几趟郡城,在那进一些县城里没有的小物件到县城里贩卖,每次都是空手回来,李均竹就判断应该是卖完了才回到村子里的。

  可是这几年家里还是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反而前些天从县城里买了一本三字经回来,很是郑重的交给了李均竹,他就知道爷爷是希望他进学而不是做个地道的农民。

  当时的李均竹对于他这个有勇有谋的爷爷可真是佩服之极!爹说的对,爷爷就是他们家的定海神针!

  第3章 初提入学

  上房里,爷爷李长河也正和奶奶老赵氏嘀咕着:“老婆子,咱家这些年总共攒了多少钱了?”

  “加上一些的零零碎碎的银子,还有铜板,咱家现在得有100两了。”老赵氏回忆了下回答道

  这一百两银子可是普通庄户人家好几年的进项,普通老百姓们辛苦一年到头卖了粮食交了赋税也只能剩下个四五两银子就算风调雨顺了,再加上平时卖些果子,手巧的农妇们绣些荷包,打些络子,一年到头也就能存十来两的样子。

  可隔壁村子里的学堂束脩就已经是二两银子,再加上逢年过节送给先生的礼品,平时的笔墨纸砚,书本一年下来怎么也得十几两银子.

  这可是庄户人家一年的收入,家境殷实点的农户们会把孩子送来学堂学习个一两年,这样也能在镇上找一份识字的体面活计.

  可愿意送孩子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为了科举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实在是这进学的花费可承担不起!

  “金宝入学的钱也攒的差不多了,咱在辛苦几年把壮头的也攒攒,底下若还是有孙子出生,到时候金宝说不定也考上秀才了,咱两也就可以歇歇了。”李长河磕了磕烟斗里的烟灰放到炕尾的炕桌上,钻进了早就铺好的被窝。

  “是啊!到时你就可以歇歇了,不过你怎么这么确定咱金宝一定能中秀才?你看咱们村的三叔公考了大半辈子还不是个童生”

  “我以前在书院打杂的时候,书院里的那些孩子都没有咱金宝聪明,我前个儿从镇上买来的三字经还没给金宝启蒙呢。

  “金宝听我念了几句就记住前头几句了,你说聪明不?爷爷李长河很是骄傲,他这个长孙可是他们李家的宝贝疙瘩。”

  “也许是你老在孩子面前念,念的多了孩子就记住了!”奶奶最是看不得老伴嘚瑟的样子拆台到。

  “好了好了!你个老婆子,我说咱金宝能考上就一定能考上,快上炕睡吧!”

  而此时的东厢房里李大山也和妻子正在商量儿子李均竹的事。

  “金宝他娘,今天爹跟我说来年开春金宝5岁就送他去邻村的学堂里读书了”

  “真的?咱金宝能读书?”听见丈夫突然丢过来的消息张氏也愣住了。

  “爹说的还能有假的不成。”李大山一边往炕上铺着褥子一边看了眼傻掉的妻子。

  “好了,你可别在三弟妹面前说漏了嘴,不然家里得闹翻天了去。”李大山看见妻子亮晶晶的眼睛就头疼,妻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个藏不住事的毛病,不嘱咐好她说秃噜了嘴可就有的闹了。

  张氏很清醒,在这个家里三弟妹最怕的就是公婆,如果儿子读书这事是公公提的,家里谁都不能说什么,为了儿子她也会紧紧管住自己的嘴巴。

  李均竹猜到了爷爷的打算,却也觉得这是他这一世最合适的路,虽然前世被9年义务教育深深的荼毒过,可他自己也清楚自己根本不是种田的料。

  在看看自家亲人,一家人都在为了一年的口粮在地里忙碌着,这付出跟收获完全不成正比,让他一个学建筑的去种田,想想都觉得酸爽。

  做商户更是不敢去想的事,在这大乾朝,商户的社会地位可是排在农户后面的,听村里的老人说起,有好些没有靠山的商人家里万贯家财却保不住,官府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半辈子的努力就化为泡影了。

  这也是爷爷去郡城跑货从来不和村子里的人说起的原因,而且一想到自己若去做商户爷爷失望的样子,他自己就否定了这条路。

  这辈子他有了前世最渴望的亲情,他也该用自己的努力回报这个家给自己的感动,既然那是爷爷的愿望那他愿意为此而去努力,所以在爷爷拿回三字经的时候,他就有意无意的展示过自己过人的记忆力,为自己即将到来的求学之路开始铺垫起来,

  连绵的大雨过后,阳光终于再次笼罩在这片土地上,李家村也恢复了以往的样子。

  家里的人陆陆续续都出门,村子里有好些被淹的人家都在放水补苗,家里的大人们也去各家帮忙,几个姐姐们都在房前屋后忙碌着,只有李均竹和刚满两岁的堂弟李均凌显得无所事事。

  他想起了爷爷郑重交给他的三字经,干脆练字好了,一边领着堂弟去厨房找了根当做柴烧的干树枝,一边诱惑堂弟说要教他玩新游戏。

  于是正准备进门的村长就看到,院子正中两个小童正蹲在地上画些什么,一边还嘀嘀咕咕的说着些什么?.

  看到两个孩子认真的模样,村长也忍不住出声道:“金宝,壮头,你俩在地上写些啥呢?”

  两兄弟听到声音连忙站直了身体,“三叔公,你咋到我家来了.”李均竹惊喜叫出声来.

  “三叔东”听到哥哥的声音,壮头也连忙口齿不清的鹦鹉学舌.

  “你爷在家吗?我来找你爷”村长摸摸两孩子的头,一边从怀里摸出几个糖给两个孩子分了分.

  “爷爷在后院呢”

  “壮头,你去后院找爷爷,就说三叔公来了”一边嘱咐着弟弟,李均竹就把手里的糖全递给了壮头.

  “三叔公,您快到堂屋里坐坐,我给您泡茶”李均竹赶快把村长往堂屋里请.

  看着这个才四岁的孩子,虽然穿着麻衣,可是白白净净的,接人待物就跟个小大人一样,村长也不得不感慨堂弟李长河说的对,他们家这个长孙确实聪慧!

  这李家二房前朝时在战乱和瘟疫下只剩下了堂弟李长河,当初多亏县里学院的先生,让他到学院去打杂。

  不仅活了下来,还在学堂学了些字,跟随学院的夫子游历去过很多地方,离开学院之后走南闯北不仅挣回娶妻的钱,还把李家二房快倒塌的茅草屋盖成了青砖大瓦房。

  在村里李长河也是很有话语权的长辈,村里有什么事村长都喜欢找他商量。

  “金宝,刚才听你在背书,你背的啥?背给三叔公听听”

  “是三字经”李均竹把泡好的茶奉给三叔公,连忙爬上旁边的高凳,他一会还想听听爷爷和三叔公说什么呢。

  “你爷给你启蒙了?”村长挺惊讶的没想到金宝才四岁,长海就给他启蒙了。

  “什么是启蒙,三叔公,我就是听爷爷念了,我照着念的,这就是启蒙吗?”李均竹故作懵懂的问道:

  “照着念的?你给三叔公念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八百载,恩八百载,后面就不会了”

  他背的断断续续,中间停顿了几次,当然这些都是他故意的,他可不想背上个天才之名,伤仲永的故事还不够深刻吗!

  “那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村长又问。”

  “不晓得,不过我会写人字了,三叔公”李均竹很是理直气壮的回答

  村长放下手里的茶碗,正了正神色“你听爷爷念了几遍学会的这些啊!”

  “不记得了”李均竹乖乖坐在凳子上,眨着大眼无辜的看着村长。

  村长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摸摸李均竹的脑袋,笑道;“好好好,叔公不问了,不问了,金宝是个好孩子”

  李均竹则心下松了一口气,终于没有刨根究底的问下去,不然他怕是就露底了,这藏拙可真是不简单,难怪他的前世演员片酬那么高。

  之后爷爷李长河进入堂屋,本来李均竹还准备正大光明的偷听呢,没想到刚回家的奶奶老赵氏给村长端上了一些果子,还顺便带走了好奇的李均竹。

  堂屋内,聊完村子里的事,村长也跟爷爷李长河提起了李均竹的事。

  “这孩子,是个聪慧的,而且性子也沉稳,”

  “三哥,我是打算着来年让金宝去隔壁的李秀才那启蒙,你看怎么样?”提起自家长孙李长河声音都提高了不少。

  “可行,李秀才束脩也不太高,而且离家也近,可是就算束脩不高一年到头下来也得花不少,钱还凑手不?”

  听见三堂哥这样说,李长河心里很是感动,“够了,够了,这些年家里也攒下些银钱。”

  “那行,你自己有数就行,你小子不声不响的养了个好孙子,不错!不错!”

  坐在屋檐下轧着猪草的奶奶听着堂屋里传来的阵阵声音,也不自觉得弯了嘴角!

  第4章 空间初现

  秋收总是最受老百姓们的重视,也最累人的,李家也不除外,家里的大人们全部都已经下了地,家里的活计全部都落到了大妮和二妮的身上,连李均竹都要承担起喂鸡和放牛的活计.

  这农家的生活就是如此,秋收时半大点的孩子都能当成半个大人用。

  正在竹林里喂鸡的李均竹突然听到厨房里好像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转到厨房一看竟是二姐李雪枝,这倒挺让他惊讶的。

  要说这个家里他对谁印象最模糊就数这个二姐了,印象中她总是低着头,身子总是缩在二婶的身后,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这让奶奶老赵氏很是不喜,因为这畏畏缩缩的样子像极了二儿媳妇的娘。二婶对此也无可奈何,私下她不知道说过多少次,可二妮姐却还是老样子,这一来二去的家里也就随她了。

  “金,金宝,大姐叫我喊你去叫爷奶回家吃饭,大姐说的,大姐说的”

  李均竹看着他这个二姐话都还没说完头都快埋到脖子里了也是很无奈,“好的,二姐我这就去。”

  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赵氏他们几个进堂屋来收拾碗筷的时候,被老赵氏喊住了:“老大老二家的,一会收拾好了叫上你们当家的,也叫上老三家的,你爹有事要说。”

  不一会,家里人,陆陆续续的都到了,满满当当的挤满了半个屋子,李长河暗自点头,猛吸了口旱烟才开口道:“今天让大家来是要说说咱家的大事,我和你娘商量了下来年开春就准备送他到隔壁村去上学去”

  李均竹心里一紧,虽然早就猜到,可是爷爷就这样说了出来还是让他感觉到有丝紧张,自己未来的路,关系到他未来的命运。

  张氏很是激动,虽然李大山和他透露过公公的打算,可是现在真的发生了,她还是觉得自己象踩在棉花上一样。

  李二水和越氏到是没有多余的想法,他们也有个儿子,到了壮头要读书的年纪公爹肯定也会让孩子读书。

  而且二牛说过家里供金宝读书的钱都是公爹跑货赚来的,她一个做儿媳的没有啥好说的,二妮和四妮都还小嫁妆也可以慢慢准备,说不定到时金宝已经考中了秀才,女儿们还能嫁个好人家,反正亏不到壮头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