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两个端点

人生一串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两个端点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0:21 来源:免费小说

  今天加大了供货量,卖的时间就稍微长一些,大约将近三个多小时,才把东西卖完。

  冬子察觉到一个现象:在一个摊位,所面对的封闭环境的顾客,这点份量,就已经到了销售的极限了。

  按自己卤菜与羊肉串的加工能力及销售能力,目前,一天保持三千元的净利润,已经到了他们经营的天花板。虽然,过几天,那项目部食堂的生意要来,可能会扩大一些规模,但是,消费群体却大致重合了。

  五百来名四川工友,在食堂能买的话,在这摊位现场,买的人就会少些。如果自己再加大销售力度,将小蒋与小樊也拉到销售队伍中来,最多也只能增加一两千元的销售额,而自己的加工及进货能力,那弦就绷得太紧了。

  燕子本来还有这个想法,但冬子却劝阻了。“你想,燕子,我们租的院子,面积有限,我们四个人的精力有限,况且,我们管理的能力也有限。能够保持目前的规模,已经就可以了。更何况,每天到武汉进货,这万一车坏了,或者人家备货突然中断,我们没一点存量,经营恐怕要断档的。按我以前跟彭总所学的销售理论,适当留一些余量,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你说呢?”

  “好吧,就按你说的来,我本来想,小蒋与小樊如果多做些日子,会更熟练一些,加工能力还会提高。但是,你说的,留有余地,我也认。毕竟,钱,哪有赚完的时候呢?”

  冬子其实很理解燕子的心态。毕竟穷久了的人,突然看到生意这么好,就开始膨胀了,就想越多越好。其实,这是很多经营者,开始轰轰烈烈,最后突然消失,最主要的原因。

  “很多事情,顺水推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逆风而上,硬来,就超出控制范围了。我们已经赢了,不慌。但是,我们输不起,对不对?”

  燕子虽然不太明白冬哥所谓“输不起”的原因,但她信冬哥,仅凭这一点盲目的信任,她接受了冬哥的观点。

  其实,冬子想得更多。首先,他想到的是用火的安全。那么多灶,需要人看管,如果人太疲劳,万一用火不慎,大院又是老房子,万一着火,不堪设想。

  还有一个,质量管理,如果整天处于高度紧张与繁忙之中,少加了调料,错过了火候,都会感砸招牌。还有,燕子在农村搞的鸭子养殖,还需要他们时不时回乡下,把控质量关,这些都需要精力。

  这样的日子,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燕子与小樊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冬子与小蒋努力工作,房东大婶与前面修车老板偶尔过来看热闹,也觉得,这日子,这生意,过得红火。

  各种手续办好了,就是到税务局时,人家给他卖发票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上面有政策,个体户,每个月营业额不超过三万的,税务机关可以免费提供发票。

  本来,燕子就赞成这种搞法。“那就跟项目部签合同,一个月,我们只供给三万元的货,因为只有他们要发票。在外面摆摊的,哪个要发票呢?”

  “不好,燕子,我们做的正规生意,我们办各种手续,人家从来都是一路绿灯。我们的营业额都超过十万了,怎么可能只有三万呢?我们不要差国家的钱,如果差了,我自己内心过不去。”

  “冬哥,你这样想,我也不反驳,但是,你算过没有。如果按月销售十万来算,那交税按餐饮5%的比例,每个月就多出5000的支出,你想好了?”

  “想好了,社会从来没有亏待过我,我也不能算这种细账。我反正跟人家税务说了,我们的月营业额大约会超过十万。那个管零散税源的干部说,第一次遇到我这种个体户,税务机构还没查,自己就先主动报出来了。当然,按规定,他给了我两个选择。第一,开多少发票,他收多少税。这叫查账征收。第二,按大体营业额来算,这叫核定征收。我选择了核定征收。”

  “那什么意思?”燕子没搞过会计,不太懂这方面的规矩。

  “查账征收,就是销售多少征收多少。比如你销售额是二十万,那就征收其额度的5%,就是一万块的税。当然,还有附加税,加起来,也就是一万一千多。当然,人家也给你相应的发票额度。”

  “那就是据实征收的意思吧?双方都按规定来,这你不差国家钱,国家也不吃亏,你应该选择这种啊?”

  “这里有个困难,就是必须有专门的会计,账目要清楚,依据要合法。比如,你在武汉卖鸭子,别人给你开发票吗?没发票,你怎么做账?还有,每个月要报税。三个表必须要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这是正规公司的搞法。我们是个体户,现在不具备条件。做账这事,只有我会,我的精力有限,所以,我没选择。当然,个体户,主要是按核定征收来的。”

  “那定的是多少?”

  “我给税务人员说,我刚开始,还无法确定一个月的营业总额,对方让我自己说个数。我于是就说十到二十万之间吧。对方笑了,他跟我说了句大玩笑话。”

  “什么玩笑?”

  “见过精明的个体户,没见过你这种。尽量把营业额往高处报。他建议,我先按每月十万营业额报。毕竟生意有旺季和淡季,才开始,稳到来。其实他们也希望我们生意好,不光是交税多,而且也搞活了市场。放水养鱼,才是他们的目标。”

  “啥意思?”

  “比如收税太厉害了,商家的利润就变少了,如果商家经营不下去,以后找谁收税呢?商家的生意好,余地大,开始少收一点,后来规模变大再多收点,那与国与民,都是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与他们的心思是一致的。所以,燕子,这个事,我坚持了,给国家的钱,只能多不能少,我们不能既发财,又不贡献,对不对?”

  冬子这一顿义正辞严的,把燕子唬住了。毕竟是爹爹教育出来的人,总有一种坚持,是永远不变的。

  正气,无愧于已,因为无愧于人。

  与食堂的合同签下来了,每天按二十只鸭子的标准送货。他们卖得也很好。这样下来,冬子他们的营业额,就有了底线。再加上自己出摊,多卖羊肉串,卤鸭子的生意就少一些,两处相加,一天下来,也得有七千多的营业额,各方费用除外,一天的净收入,也有三四千。

  燕子计算了利润率,大概毛利在80%到100%之间,这已经是生意的极限。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尽可能压缩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自己多累些,保证质量与数量,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冬哥,单纯提高利润率,恐怕不是赚钱的方式了。我们如果要扩大规模,估计要降一些利润率,才能在赚钱的数量上增加了。”

  “你算的利润率是不对的。”冬子先否定了燕子的说法:“你没算过,我们俩算什么?我们应该算熟练的师傅吧?你既搞管理又搞经营,我既是技术总管又兼出力的司机与杀鸭的屠夫,还是羊肉串的操作者,还是火灶上的大师傅,还是调料的进货人,当然,还算是老板。我们的工资,起码顶得上两个师傅级别的人干。”

  “那又怎么样,个体户不都是这样的吗?”

  “所以,你说的扩大规模,其实就是办公司。既然办公司,人力成本是必须要算进去的。公司大了,我们不可能把这些功能都来包办,就得请人进来,那就要算人力成本。按我在重庆和西安,对餐饮企业的了解。除开所有成本,利润率如果能够达到50%就算很厉害了,顶了天。”

  “啥意思?”

  “你算过没有。如果一个熟练师傅,按一个人一个月一万工资计算。我们一个人干了两个师傅的工作量,那我们每个人工资是两万一个月。我们两人,一个月的人力成本算是四万。你一个月营业额算二十万顶了天。那按你顶天的100%算,你把利润算成十万。那除开我们的工资四万,利润只剩下六万了。但是,我们的设备折旧,你还没算。所谓设备折旧,比如这些锅灶是有使用年限的吧?车子是有使用年限的吧?那算来,我们的纯利润,只有五万了。当然,我还没说税收及其它管理费用。十万进货钱卖出去二十万,但纯利润,按会计表上说,这叫所有者权益,只有五万。十万成本对五万收益,50%利润率,顶了天。这是啥概念?这个概念是,比高利贷还要厉害,你还不知足?”

  燕子终于明白过来,这个50%,是除开自己的辛苦钱的。他觉得,冬哥的经营理论与自己相比,有更深的背景,毕竟是在高端销售部干过的。

  “哎,冬哥,我想起一件事来。如果我们按这样算,我们的工资是四万,小樊与小蒋的工资是一万六,那五万六,就是我们的工资成本,那跟纯利润差不多呢,是不是巧合?”

  冬子看了看燕子,点了点头:“不是巧合,你无意识中,提到了一个伟大的理论,高手啊。”

  燕子莫名其妙,以为冬子在拿她开涮。

  “有一个伟人,在一百多年前,就以此模式,当成例题讲解,至今,它仍然处处与现实巧合,这背后的道理,简直不要太厉害。燕子,我都有点佩服你了。”

  “快说快说,莫瞎扯了。”

  “马老祖宗说过,剩余价值率的问题。他说,资本家的利润,约等于员工的工资。所以,剩余价值率是一个相对恒定的值。你这样算,算是资本家吗?”

  “一个体户,哪里能够这样算?”

  冬子详细给燕子算了算,做生意的端点意识。这个意识,是在彭总那里学来的。一个生意,它的利润率,有一个高限。从良心上来说,或者从社会允许的层面,利润约等于员工工资,就已经算是做到上限了,如果再剥削得厉害,那就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工人积极性不高疲劳性工伤,或者把老板放到与工人敌对的位置,许多老板就是这样败的,因为员工不与他在一条心上。

  而底线呢?也就是低端。从利润率来说,维持简单再生产,就是底线。也就是说,所有利润用来支付税收或者其它所有成本后,几乎不赚钱,这就是企业勉强生存的底线。所有健康的企业,都是在这两条线中找平衡,尽量不触碰两个端点。

  燕子倒是聪明:“你搞得好像数学很好一样,什么端点。我看,其实就是天花板和地板。”

  冬子觉得,燕子这样比喻,也没什么不妥。他进一步说明了,一个人,或者一个生意,甚至一个企业,如果有了这两个界限,就会健康。

  比如说,地板的问题。对于人生来说,能够正常地生活着,就是你的地板。在今天,你要正常地找一口饭吃,过一个平常的人生,都算是地板。甘于地板生活的人,虽然没有什么追求,但是,他活着,就行,也甘心。但是,哪个人没有点追求呢?但你无论采取哪种办法追求上进,都得有地板意识。

  作为一个正常人,睡在地板上最大的好处是,不会掉下来。最大的坏处是,地板太咯人,不舒服。整天为柴米油盐而操心,贫贱夫妻百事哀,人是无法安心的。

  向上追求,情感的财富的能力的甚至是荣誉的,都是席梦思或者沙发床,这种追求是正常的。

  但如果没有底线思维,搞违法乱纪的事,失去自由,那就失去了地板,掉入烂泥坑中了。这就是,冬子要尽力照章纳税,不愿意占国家便宜的原因。也是冬子要办齐各种证件,维护老字号声誉的原因,也是他力求味道与风味,不愿意偷工减料的原因。

  而人的想法与追求,总是无限的。所以,要给自己定一个高线,也就是天花板。如果你总想突破天花板,就会容易撞到头。

  “搞得一套一套的,都哪里学来的呢?”

  冬子抠了抠脑袋:“在广东时,小袁总喜欢给我讲哲学。况且,我在青山时,看到许多拆迁户发财的,后来,地板没守住,天花板也顶破了头,也是蛮惨的。燕子,我们挣这些钱,应该满足了,对不对?”

  “是倒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有机会扩大,为什么不呢?当然,我不是那种贪得无厌的人,但是,我以攀枝花的司徒师傅为标准,这该是一个有地板有天花板的人吧?”

  燕子以他为参照来设定未来的发展,冬子总觉得有些大胆。毕竟,人家是有金牌菜的名门之后,他虽然只把自己的经营范围定在家乡城市,但在家乡的高端餐饮行业,他几乎有垄断地位,这可是很高的天花板啊。

  “我晓得了,你羡慕人家什么了,你羡慕人家那个房子吧?我们住过的那地方?”

  “对,如果我们有那种家,那就太好了。”

  燕子充满了想象,回忆那时的甜蜜。那是她从小到大,过得最有价值,最为奢华的时光,听歌唱歌学养鸭技术,面对长江与雪山,那种大风景,一辈子也忘不了。

  人家说,大江大河大武汉,但是燕子认为,再大的江河,如果没有奔腾的激流与巨大的浪涛,也不震撼。如果没有高过云端的雪山的衬托,也没有那么雄壮。而在攀枝花的日子里,当地人的朴实与风景的壮美,激励着燕子,自己也要过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浪花被岩石撞得粉碎,但是它毕竟发出了最大的声音。文艺女青年的天生气质,总是想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嗨一把的机会。

  而冬子也觉得,在那个临江的别墅里,在那阳台上,听着燕子的歌声,在江涛的背景下,像是自然的和声,丰富而精彩。天上的星星不说话,但它们眨着眼睛,估计也在表达鼓掌的意思吧。

  当自己老了时,愿燕子的声音还那么甜美,自己能够在她的身边,听她轻轻的歌唱。

  这恐怕是他们能够想象到的,人生的天花板吧。

  那么地板呢?地板就是两人不分开,没有疾病与贫穷,这样凭劳动,衣食有余地过下去。

  这些天,由于控制了规模,所以,四个人也不觉得很劳累。小蒋坚持要冬子教他烤羊肉,而小樊也说得有道理。

  “不能说,老让冬哥操作,万一冬哥有其它事要忙呢?更何况,有个替换总比没人替换强。”

  冬子并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怕父亲的手艺被人偷去了。虽然烤肉串也是有大量技巧和功夫的,但是提前腌肉,各作料,才是核心机密。

  冬子说到:“我这刚开张,老陈烧烤的牌子,我也只是勉强打出来的,因为我的味道调配,还没到我父亲的水平,也只是个八成像。所以,要我教徒弟,我可没资格。至少,近几个月,还是我亲自烤,免得人家说我这烧烤不正宗。毕竟,老陈的儿子小陈亲自烤的,人家也不好说我这不好。”

  “哎,冬哥,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学点出力的技术。我看你每天晚上,跟燕子一起出摊,我们帮不上忙,你们当老板的,比我们还要累些,想分担一下。况且,我也不做羊肉串生意,你教会了我,也不影响你的声誉。”

  “那好吧,你真要学,也不算是我徒弟,我只是教你,如果现场烤制的基本东西。”

  于是,冬子就把火候,时机,以及刷调料等步骤,以及其中的概念,给小蒋示范地讲解了一遍。

  还别说,小蒋这人也算聪明,几家伙,就做得像那一回事了。当然,火候的掌握,是需要经验的,成品的口感与劲道,还是明显不对。

  好在,他的作品,只用来自己吃,不对外,不影响声誉。

  其实,厨师是一个需要经验与悟性的行业,有灵性的人,只是看着师傅操作,就自然懂了。但没灵性的人,师傅手把手地教,也教不出来。

  小蒋虽然在烤制上,缺乏一些悟性,只能照猫画虎地试。但是,他在吃上面,却有些天赋。他能够判断出自己的成品,哪里不对,哪里有问题,说得有七八分准确。

  冬子内心想,如果今后生意做大了,这位小蒋,做一个质量检验员,恐怕合适。

  就像当年,自己在重庆,当一个调料品的检验员一样。会吃的不一定是个好厨师,但好厨师,必须会吃。

  这个时节,春天已经很温暖了。东山上的花开得盛,有花香与青草的气息,扑面而来。冬子与燕子难得有空,一起上了一趟东山。他们拿上了自己家的菜,带了些饮料,就上了山。

  上山的路径,与原来他们从初中来就上的一样,还是从树林里面穿。燕子换上了她新买的裙子,这是第一回穿出来。其实,整天做卤菜烧烤的,买来的漂亮衣服,都没机会穿出来。

  有一阵香味传来,冬子太熟悉它们了,那是路边的野月季,花朵虽然很小,但长得很是茂盛,而且花朵很香。那星星密布的花朵,像极了西安植物园的蔷薇之门。也像极了母亲当年在阳台种种植的月季,绿得一尘不染、红得激情奔放、香得肆无忌惮。

  但此时,他们没有带相机,也不想拿手机拍照。因为,生活的美丽天天有,每时都有不同点,只需要欣赏当下,就可以了。

  有燕子在,美丽就在。因为心情好,所以风景好。

  冬子埋头,正准备给燕子摘一朵小花。燕子在前面跳跃着,嘴里哼着一只不知道是什么名字的歌。冬子正在犹豫,是给她编一个花环呢?还是只摘下一朵,戴在她的头上。

  突然,听到燕子在前面大声的叫唤:“冬哥,冬哥,快来,好讨厌!”

  冬子马上站起来,向燕子靠近:“我哪里惹你了?你嫌我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