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们的1654 > 第259章

我们的1654 第259章

作者:小样有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3:54:51 来源:免费小说

  当他接到隆武帝在汀州被清兵抓住并被杀害于福州的消息时,便焚烧儒巾青衣,在孔庙大哭,随后组织了一支抗清义军,大约90多人投奔其父的亲信,南澳总兵陈豹,与陈辉、张进、施琅、施显、陈豹、洪旭等人盟歃。

  南澳为潮州海上门户,扼控粤闽水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郑成功之父在南澳经营10年,其家族于此渊源极深、势力甚大,故郑成功很快就招兵数千人,把南澳建为武装抗清的根据地。

  潮汕大地,是粤东的大粮仓。

  它虽然没有做过赤地千里的大战场的历史,但各个朝代的交替,贵胄的南奔,复国的希望和追兵的围剿,经常也在这里展开最后的厮杀,而大动乱的年代往往应是潮汕到处兴建围寨的契机。

  史载宋元之交陈吊王义军就建有五十八寨,明清之交就更多了。

  当时潮汕一带就有围寨269个,仅揭阳一县,就有98个之多,可谓“乡无不寨”。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清兵、郑成功部、倭寇、南明小朝廷和地方武装在潮汕混战,大量无辜百姓惨遭杀戮。

  在这股争先恐后的建寨热潮中,出现了五个被称为“潮州五虎”的最有实力的寨主,他们是黄岗黄海如、南洋的许龙、海山的朱尧、澄海的杨广和达濠的张礼等五位头领。

  1649年郑成功领着从闽南败退的郑家军主力部队进入潮地强征粮饷,很多时候就是个抢。他们先破了南洋寨和达濠寨,其余“三虎”,望风而降。

  事实上,早在1648年,他便派其叔父定国公郑鸿逵和陈豹占领了揭阳,强征了当地不少米粮。

  到了1649年的六月,他这一次是亲自带兵攻下澄海南洋寨,紧接着便挥师北上首攻潮州城。

  当时,郑成功率部下12000人轮流攻城,但因潮州城坚炮好,而郑成功又没有合适地攻城器械,只好撤退到榕城与其叔父郑鸿逵会师。

  在他们练兵了一段时间后,正准备再次攻打潮州时,忽然听到那两个原本只能守家看院的族叔,竟然打下了泉州城,还没等着完全弄明白,接着又传闻他们围了漳州城!

  第三百四十四章 野火春风斗潮州 上

  此次前来拜见永胜伯郑彩的是施琅。

  施琅是福建泉州晋江龙湖镇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早年,他是明将总兵郑芝龙的部将,在1646年不得不随郑芝龙降清。

  由于郑成功的招揽,他入海加入了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善战的得力骁将……此时正是出任左先锋。

  军中一切的机密大事,郑成功都要和施琅商量,施琅也一心一意为郑成功效劳。郑成功军队中,一切楼舰、旗帜、布阵等相应之法,大多出自施琅手中。

  永胜伯郑彩深知此人。

  传闻此人将诞时,母太夫人夜有神授宝光之梦,觉而异之,遂生……此人少年之时,学书未成,弃而学剑。从其师习战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而为万人敌。

  此人现在是郑成功之左膀右臂,若郑成功将他派来,定是有极为重要之事。永胜伯郑彩自然不好慢待,于是亲自接见了他,两人开始了密谈。

  施琅眉清目朗,危言危坐,满腔正气地将粤东之事一一说出。

  这事情还得从1647年9月说起。

  在与四叔郑鸿逵并肩子上的泉州战役失败后,郑成功加强了自身力量的积聚,开始广泛招募文武人才。

  在“反清复明”的口号宣传下,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相继而来。

  起初,郑成功对他们礼敬有加,每遇重大事件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逐渐就形成了一个善于理政的文官幕僚班子。

  同时,他还凭借自己在隆武朝廷中的地位以及郑芝龙的旧关系网,招集兵将,将要组建一个武班子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郑成功两手都想要硬。

  在他充满正能量的宣传攻势中,陆续又有反清将领,或是追随郑芝龙降清后又懊悔的闽中诸位将领,还有那些深怀故国之思的“降清明将”陆续奔走而来。郑家名气的影响还是巨大无比的……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军需供应问题很快浮出了水面。

  由于郑军控制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岛屿以及小片的滨海土地,想要靠当地的物力与财力,根本不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舟师、陆战部队及其众多家属的日常生活,种田之事,从没有出现在爱国志士们的脑子里。

  那么年轻的郑成功是如何解决后勤问题的呢?

  经过与他手下的文武两套班子商议,郑成功采取了两个措施:

  首先,他继承了郑芝龙开创的海上贸易事业,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师优势,找一些商人代理商,把内地出产的物资通过一些秘密渠道运往海外,诸如暹罗等地,从中可以赚取到高额的利润,购买一些军需品的费用就是由此而来,至于货物的来源和组织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无法一一说明。

  事实上,汉唐集团在占领了台湾后,郑成功的代理商自然也来同汉唐集团贸易,有关郑成功的一些活动情况,汉唐集团还是基本掌握一些的……还好,和历史的大走向没有出什么差头。

  而二十几岁的国姓爷,当然不知道有一帮子“大叔”在本属于他的地方上,偷偷观望着他奋战的背影……小伙子啊,你要好好奋斗……

  其次,他依靠在攻占地区征收粮饷,当然,这里面很多时候是要靠抢的。

  有许多史料可以证明,郑成功摊派的田赋、征发的劳役苛重之极,此举虽然解决了郑军的燃眉之急,但如此竭泽而渔,却直接导致了所在地的民心向背:许多百姓宁可做清朝的顺民,也不愿做郑军辖下的“义民”。

  在这一点上,明大陆上的明人显然没有经过系统的洗脑活动,他们也是现实和理性的——当然这个时空里,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都只靠着地理关系或宗教关系来维系着,不会出现国家的概念,爱国主义行为往往都是自我活动的副产品,是后人总结的。

  “民心尽丧”,这也正是郑军在攻占许多沿海土地之后,往往不能立足的根本原因,何况,有时还不是单纯的征税问题,更有那“**裸地掠夺民财”的事件频繁发生。

  沿海百姓纷纷将郑军视作海盗,避之惟恐不及。郑成功自然就难以在军事上取得大的进展。

  由于福建多山地,和平时期就缺粮,需要从广东的潮州、惠州转贩粮食,以弥补闽中困境。因此,即便郑成功收尽闽中粮食,也难以养活自己庞大的军队。运筹良久,他决定西取“粤南大粮仓”——潮州,来永久性地解决军粮供应的问题。

  可是年轻的国姓爷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1649年的潮州,尚在明军手中。郑成功图谋夺取潮州的行为,就属于挑起明军内讧的“不义”之举。郑成功师出无名,不能不有所顾忌。

  他思来想去,认为为了郑氏集团的长期利益,哪怕从此担上恶名,也在所不惜。同永胜伯郑彩一样,他所有的利益出发点都是以家族为先,当然,这是整个时空的基本道德水平。

  几天后,他致信潮州总兵郝尚久,以“联兵”为由要求常驻潮州。

  这是摆明了硬吃他,潮州总兵郝尚久断然拒绝。郑成功闻讯后,终于扯下了温情脉脉的道德面纱,兵锋直指潮州地区。

  这个潮州总兵郝尚久同郑成功比起来,是大叔级别的,这一年他四十四岁。他一直追随李成栋,随李成栋入清后,一开始就镇守潮州。

  1649年间,又随李成栋反清,南明授他新泰侯,仍镇守潮州。

  这么说吧,这是一位底儿潮的大叔,他一直在潮州不声不响地向南明上交皇粮。

  这年12月17日,郑成功正是以潮州总兵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攻击潮州,他亲率大军猛攻明军郝尚久部,肆无忌惮地大打内战。

  作战期间,郑军小股部队“在民间搜刮粮饷”的劣行从未停止。由于倾巢出动,兵力强劲,郑军先后占领潮州府属各州县。

  但是在兵围潮州府城时,他缺乏攻城工具,第一次攻打失败,潮州总兵郝尚久暂时守住潮州城了。

  当时,南明朝廷对郑成功挑起内战的举动极为不满,可惜中枢软弱,无力节制各路军阀,只得派中书舍人陆漾波前往调解——劝说双方停战。

  郑成功眼见这个粮食基地即将到手,郑氏集团从此可保“衣食无忧”,哪里愿意就此罢休。

  面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军阀,陆漾波这个文人当然束手无策,只得怅然而归。

  到了1650年时,他准备来第二次攻打……这时候他听到了厦门族叔的消息,他们竟然打下了他曾经和定国公郑逵鸿联手都没有打下的泉州!

  其实郑成功也早早就知道厦门的一些变化,说是两位族叔与台湾汉唐集团打得火热——这个他倒是没有在意,做生意嘛。

  消息的来源自有郑成功的办法……郑家在福建的势力实在太大了……用盘根错节都无法形容。

  但是两位族叔的突然爆发让他没有想到……这不是他们的原本的性格。

  郑成功召开了一个会议……分析一下目前的状况。

  郑成功的亲四叔定国公郑鸿逵首先高兴道:“哈哈,这是我郑家的大好事啊……我原先还有些担心那南下的鞑子……如此甚好!”

  施琅冷笑了一声,很轻很轻……但是郑成功却听得很清楚,郑成功转而用目光鼓励自己非常欣赏的爱将发言。

  施琅点点头,表示明白郑成功的意思。

  施琅朗声说到:“那是永胜伯的郑家,而不是我等的郑家——当今非常之时,正是群雄并起之时,我等外有大义在手,内有精兵数万,如何不能创下一片基业?若永胜伯尚能建功立业——这粤东之地,我等是要定了!”

  定国公郑鸿逵想了想,黯然说道:“那郝尚久油盐不进,我等若是纠缠与此,与名与利,都极不妥当——围城而攻,非我郑家强能。”

  “着啊,泉州破城之事必有怪异,我要亲自前往查探,方能明白!”

  施琅昂然而立,向着郑成功微微一拜,接着说道:“我施琅走这一遭,若能破解这攻城之事,国姓爷,郑家大业可成……”

  郑成功顿时面有喜色,说道:“有劳施兄走这一遭——定会有斩获!”

  施琅拱拱手,说道:“哈哈,理所当然,我走之时,非攻城之机,国姓爷可待我等回来!”

  郑成功欣然而起,说道:“施兄知道,前些时候,他们送我等些许攻城物件——军中试用过,有大用,但数量太少——”

  施琅认真地点点头,说道:“我施琅明白,他永胜伯万事以小利为先,斤斤计较,不懂这天下大义——在下前去,少不得多要些——此物甚为有用!”

  就这样,施琅只带几个亲兵轻舟前往,很快到了永胜伯郑彩的身边。

  临行时,郑成功和郑鸿逵亲自到码头相送。

  看着施琅自信满满的背影,郑鸿逵赞道:“此子实为大才——”

  话说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决定投靠清朝,准备前往福州和贝勒博洛见面,郑鸿逵劝说郑芝龙退往海上,郑芝龙不接受。

  作为四弟的郑鸿逵只好率军前往金门,同时避免郑成功遭郑芝龙挟持,暗中还将他放走,事后的种种结果,证明了叔侄二人的选择都是无比正确。

  郑成功当然信任四叔了。

  郑成功热情洋溢地说:“有如此兄弟相助,必将成就一番事业!我郑家焉知不会重新崛起?!”

  郑鸿逵满面喜色,轻拍着郑成功的后背说道:“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我手,大木——我郑家未来全在你手。”

  “四叔,重振郑家雄风,指日可待!”

  在永胜伯郑彩的书房里,施琅将粤东之事细细讲述完毕之后,他的四方国字脸上熠熠生辉,全是自信的神色……

  第三百四十五章 野火春风斗潮州 中

  在书房里,永胜伯郑彩舒服地坐在沙发上,一手夹着根烟,一手端着玻璃杯,那玻璃杯里百年孤独的酒液金黄可见,不时就饮一口。

  他笑意盎然地看着眼前的施琅,认真听着他的讲解。

  施琅却不喜这沙发,坐上去,总让他有一种陷进去的感觉,他本想学永胜伯郑彩的样子,将胳膊肘搭在扶手上,但又觉得心胸向别人洞开了——不舒服。

  那个香烟的味道不算什么,但他不喜欢吸食,那个什么百年孤独倒是味道不错——他学着永胜伯郑彩的样子小口品着。

  这是1650春天的一个宁静而平常的下午,可以算是两代人的交流。

  永胜伯郑彩听完施琅的描绘,在心里很是认可,这和自己暗自了解的情况大致相同——

  他在脑子里想着粤东之地的整体状况……忽然插了一句,说:“你们手里尚有若干银两……为何不直接购买呢?那些农夫种粮也不是都为了食用,手中定有一些剩余;那个潮州城毕竟是大明所有,如果用银两向他们购买米粮,他郝尚久有何理由不卖于我等?如你所言,那揭阳周边的地区,尽在我等手中……完全可以安民种田,一边操练人马,一边积蓄力量……还有众多村寨引为澳援。”

  施琅装做认真地听完了后,心里哈哈大笑,这真是个守家守户之辈……粮食,军队之根本也,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何能掌握于他人之手??

  但施琅面上却是恭敬如初……他趁机意气风发地站了起来,双手抱拳,微施一礼道:“先前,我在粤东征粮之时,谋划过粤东方略……这潮州城之地,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要害之处。”

  他站起来后,直奔那墙上的地图走去。

  他早看到那墙上所挂的地图,那地图的左侧印有几个红色大字:大明简版地图。红色大字下还有三个红色小字横写:订修待。

  大明地图!

  看那沿海轮廓非常细致,若干河流都标注之上——只不过一开始不方便细细观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