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麒麟阁传 > 第59章 如日中天

麒麟阁传 第59章 如日中天

作者:淮左卧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9:22:32 来源:免费小说

  京兆尹赵广汉弹劾霍家,朝廷气氛紧张。右将军霍禹、卫尉范明友二人怒目而视,其余群臣纷纷望向病已,只等他一锤定音。病已大病初愈,暂时不想与霍家闹掰,笑道:“朕病情未愈,京兆尹刚才说什么?”

  赵广汉正要重新上奏,宗正刘德忙阻拦道:“京兆尹,陛下龙体欠安,还是改日再奏吧!”赵广汉大惊道:“阁下这话不对,我要奏报的是关于朝廷的大事,岂能改日再奏?陛下,微臣已经上了奏呈,请陛下圣裁!”

  霍禹气得火冒三丈,范明友也暗暗心惊,二人都在关注病已的一言一行。病已没有命宦官转呈奏折,反倒有气无力道:“先把奏折送到尚书署,这件事容后再议。朕身体尚未复原,今日朝会先到这吧!”

  赵广汉只好将奏折呈报尚书署,霍山领尚书事,隐匿不报。数日后,赵广汉始终不见病已下诏,料定必是被霍家淹了奏折,于是再度上密折。密折到了尚书署,给事中兼守中书令梁丘贺直接从霍山手中要走了密折。霍山不敢吭声,心中却愤怒不已。

  病已望着赵广汉奏疏,叹气道:“你怎么看?”梁丘贺接过奏疏粗略扫了两眼,摇头道:“霍家无法无天,这样下去,京城贵戚争相效仿,只怕京兆尹管不了。陛下如果不想动霍家,那就让京兆尹继续安守本分,让执金吾负责中都。陛下如果想动霍家,微臣有三策,陛下可任选。”病已抬手示意,琴棋忙屏退左右。

  梁丘贺近前道:“下策是不断敲打,维持局面。既然有人上奏,就通过皇后敲打霍家,既维持与霍家的关系,又维护皇后的颜面。对外,陛下与霍家同气连枝;对内,不断打压霍家,以免他弑君凌上。中策是借力打力,缓缓削弱。霍家违法乱纪之事太多,会扰乱京城治安,也会带坏其他贵族,甚至危害天下局面。只要有人检举,就趁机削弱霍家势力。不出三年,霍家就只剩下两条路,要么安分守己,要么罢官削爵。”

  病已轻轻点头道:“你的上策是不是欲擒故纵?”梁丘贺大喜道:“陛下英明!上策正是欲擒故纵,连根拔除。大将军霍光独断专行近二十年,从朝廷管到后宫,肆意凌上,所以先帝抑郁而终。如今霍家子弟都想效仿大将军,手握大权不松,肆意违法乱纪。如果他们安分守己,效仿大司马,或许还能容之,但他们肆意妄为,简直无法无天,这就是天理难容,自绝于君上,自绝于天地!陛下想依法治国,想施行仁政,霍家都是最大的拦路虎,必除之!”

  病已面色凝重,抬手道:“这是什么意思?”

  梁丘贺长叹一声道:“陛下一直想依法治国,以律法为准绳,实现天下大治。可霍家偏偏不遵律法,修宫殿,建庙宇,造辇车,僭越天子规制,闯入皇家园林,目无王法,目无君上。当初陛下以天子礼仪安葬大将军,如今他的子嗣竟然僭用天子礼仪,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要践行依法治国,要维护律法尊严,只有拿霍家开刀,威慑豪强!惟其如此,天下人才会人人遵守法纪,相信朝廷公平公正!”

  病已叹气道:“说得好,说得真好,接着说。”

  梁丘贺苦笑道:“自古施行仁政,说白了就是当权者要让权于百姓。以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甚至有时候贵族可以花钱赎罪,甚至是买官。这些人在上位,必然欺压百姓,使得天下吏民怨声载道。要想施行仁政,必须打压不法贵族,使百姓能够感受公平正义,能够活得有尊严。而霍家制造假酒,圈禁贫民守墓,肆意圈地造宅,违法践踏民田……这样一把擎天伞盖在,百姓岂能不觉得天地昏暗?大将军以前提拔了那么多人,霍家子弟可谓遍天下,如果人人效仿,陛下如何施仁政?”

  病已沉默许久,摆摆手道:“下去吧!朕累了!”梁丘贺眉头微皱,缓缓告退。刚走几步,病已铿锵有力道:“这件事不要外传!”梁丘贺顿时笑上眉梢,疾步而去。

  第二日长信少府夏侯胜上奏,奏疏被霍山扣下。霍山见奏疏言辞犀利,有理有据,惊得额头冒出冷汗。

  疏中道:“故大将军光执掌辅政时,主弱臣强,名为辅政,实为独裁。先帝受制于人,进不能夺回皇权以自专,退不能宠幸嫔妃而自乐,仓皇失措,忧郁而终。自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既是天道,又是纲伦。大将军手握大权,亲信遍及朝廷,虽未必有反意,却架空君权,为子孙乱政埋下隐患。霍家子孙未有大将军德行,却手攥大权,骄横恣肆,愚以为迟早危及宗庙社稷。近年灾异频繁,陛下突染重病,恐与之有关。望陛下为宗庙计,为子孙谋,痛下决心剜肉补疮,以免祸及子孙!”

  霍山大骇,忙将奏疏带出宫,交给右将军霍禹观看。霍禹怒道:“这个夏侯胜兼任东宫詹事,仗着有太子作依靠,完全不把咱们放在眼里,着实可恶!”霍山叹气道:“此人不光是仗着太子依靠,他还是太皇太后的讲席,有师徒情分。而且此人擅长灾异阴阳学,咱们不是他的敌手啊!”

  霍禹也无奈点头道:“我知道此人,当初父亲要废了昌邑王,计谋还没施行,此人就算出了父亲的谋划,说什么久旱不雨,臣必谋君。可惜当初父亲竟然没有宰了他!这样的人才不能为我所用,真是可恨啊!”

  霍山急问,霍禹咬牙道:“夏侯胜的奏疏已经被淹了,不必管他。反正他已经七十多岁,翻不出大风大浪。如果他继续上书,我就请太皇太后出面,废了他!现在咱们的当务之急是除掉京兆尹,此人公然上书参核咱们霍家,离间陛下与皇后的夫妻情分,简直无法无天,其心可诛!如果让他继续执掌京师,咱们霍家早晚栽在此人手里!”

  听他这么说,霍山冷汗直冒,阴沉道:“我有一计,必让他付出代价!”霍禹侧耳静听,大笑道:“好,好计谋!此人是我爹一手提拔,如今吃我霍家的饭,砸我霍家的锅,我非弄死他不可!”

  几日后廷尉于定国上奏:“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三辅还是分权为好。之前左辅都尉、右辅都尉和京兆都尉负责三辅治安,现在京兆尹越权行事,不仅直接指挥京兆都尉,而且肆意凌驾于左辅都尉和右辅都尉之上,终究不是长法。另外,历来中都治安归中尉执掌,现在中尉改为执金吾,应该由执金吾负责京城治安。现在京兆尹监管京师,架空了执金吾,微臣以为这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法,也不是长久之计,望陛下三思!”

  京兆尹赵广汉大怒,上奏道:“陛下,廷尉这话不对!之前三辅都尉分掌三辅,三辅盗贼横向,社会治安简直不忍直视。执金吾执掌京师时,贵戚横行,天子脚下,暗无天日。自从微臣监管京师和三辅,盗贼大减,百姓安居乐业。微臣以为分权弊端太大,应该继续让微臣监管京师和三辅!”

  群臣议论纷纷,丞相魏相、大司马张安世、右将军霍禹、太常苏昌、光禄勋张延寿、卫尉范明友、太仆杜延年、大鸿胪董梁、大司农淳于赐、少府宋畸、前将军韩增、后将军赵充国等人纷纷附议廷尉,左冯翊李延、右扶风侯广齐齐附议京兆尹,唯独御史大夫丙吉、宗正刘德一言不发。

  见众人意见出奇一致,病已暗暗觉得蹊跷。赵广汉刚弹劾霍禹,后脚自己就被弹劾。直觉告诉病已,这件事远没有表面这么简单。只不过他没想到会是廷尉于定国出手,而不是霍禹或者范明友。于定国向来秉公办案,经手案件从没有冤案,所以被群臣称赞。唯独赵广汉对他十分不屑,认为他手腕太软,不值得称赞。想起二人恩怨,病已稍稍能理解于定国为何在这个关键时候出来弹劾赵广汉。

  病已长叹一声道:“既然群臣意见一致,那就三辅分权,各司其职,另外京师仍然归执金吾掌管。”

  事后病已单独召见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宗正刘德和廷尉于定国,给事中兼中书令梁丘贺在旁侍立。病已不解道:“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这个时候要参核京兆尹?廷尉能不能给朕解解疑惑?”

  于定国恭敬道:“陛下,微臣听到一些不好的传闻,也查了一些事情,自从京兆尹执掌三辅,虽然不至于严刑峻法,但冤枉了不少人。微臣担心继续让京兆尹治理下去,三辅百姓或许会交口称赞,不过冤枉的人也绝不会少。甚至,这种政绩会使京兆尹产生错觉,他势必手段更加极端,说不定会草菅人命,葬送了自己。微臣虽然参核京兆尹,也是为了他好,更是为了陛下好!宝剑虽然锋利,但不能太锋利,否则迟早伤己!”魏相、刘德和丙吉齐齐附议。

  病已欣然点头,“说得好,深谋远虑!这件事就这么办吧!另外传旨下去,今后凡是加了给事中、侍中的官员,朝廷派专车奉朝请,上殿议政。”

  京兆尹被打压,霍禹高兴得大办宴席,邀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霍禹大笑道:“这个眼中刺、肉中钉总算拔除了!今日真是喜事连连啊,京兆尹被削权,我的新宅也建成了,你们几个今后都能上殿议政,咱们在朝中的势力大增,总算又回到从前了!哈哈哈……”

  未央卫尉兼侍中霍山也大喜道:“是呀,真是可喜可贺!没有了京兆尹掺和,这京城还是咱们的京城,哈哈哈……”长乐卫尉邓广汉、骑都尉兼侍中赵平、卫尉范明友、羽林令任胜、期门仆射兼侍中霍云、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中郎将兼侍中王汉齐齐恭贺。霍家依旧骄横,在京都无人敢惹。

  不久渤海郡附近郡国盗贼并起,各地郡守办事不利,始终无法平息盗贼为乱的局面。病已怒道:“渤海太守、涿郡太守、广阳国相立刻罢黜,幽州刺史罚俸一年,冀州刺史申斥,另擢贤良前往担任太守、国相!诸位大臣都可以为国举荐贤良,至于谁能胜任,由公议决定!”

  丞相魏相上奏道:“启禀陛下,微臣知道一人,必能够胜任!此人就是龚遂,故昌邑国郎中令!龚遂贤明有德,如果出任渤海郡必然能够安抚百姓,一方太平!这次渤海郡等地盗贼横行,与年年饥荒有关,之所以盗贼屡禁不止,就在于此!圣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百姓都能够吃饱穿暖,便不会有人偷盗。派龚遂前往,必能够解决这个根源,造福一方!”

  丙吉也知道龚遂贤德,极力推荐。病已询问群臣,众人纷纷附议,唯独霍家子弟无动于衷。见无人反对,于是封龚遂为渤海太守。在他临上任前,病已特地在宣室殿召见龚遂,旁边只有给事中梁丘贺。

  龚遂疾步迈入大殿,虽然年近七十,却步伐矫健。见他个子矮小,胡须花白,病已暗暗皱眉,悄悄问:“给事中,就是他?”梁丘贺欣然点头。病已苦笑道:“你就是新任渤海太守?”龚遂忙下拜道:“微臣渤海太守龚遂拜见陛下!”

  病已似笑非笑道:“渤海太守?渤海郡动荡不定,盗贼横行,朕十分忧虑,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平息贼患?如果你能做到,朕可以满足你一个心愿。”

  龚遂正色道:“陛下,海滨遥远,当地官吏不施仁政,百姓无路伸冤,自然逼良为盗。现在遇上饥荒,自然更甚。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如今百姓为饥寒所迫,并非有意反抗朝廷,恰恰是无路可走。如果兴起大兵讨伐,微臣三个月能够平定贼患;如果以道德感化,微臣一年就能见效!不知道陛下想让朕武力讨伐,还是道德感化?”

  病已大笑道:“选用有德行的人出任渤海郡,自然是用德化安抚百姓。”龚遂大喜道:“微臣以为治理叛乱就好比开灶做饭,要想把生米煮成熟饭,不能以一味以大火蒸煮,必须文武火搭配,细蒸慢煮。要想使渤海郡等地百姓服从教化,必须一步一步来,不能心急。微臣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微臣放开手去做,而不受朝廷束缚!”病已拍掌赞叹道:“说得好,朕答应你,立刻传旨丞相府、御史府,不准下公文约束渤海太守。另赐黄金百斤,派驿车送往渤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