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王妃嫁到之喜气满堂 > 第129章

王妃嫁到之喜气满堂 第129章

作者:离岸的水手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6 10:39:41 来源:爱上中文

阿桑早已猜到几分,此刻暗叫一声不好,忙急急下跪道:“大单于!万万不可啊!”

伊卓闻言抬头,剑眉紧蹙,旋即换上了一副含笑的样子,似乎是明白她心中担忧:“本王自然晓得你所担心之事。无妨,我只是答应他会派兵过去,又没说一定要派兵和他们参和起来?中原人诡计多端,我们突厥精锐的骑兵怎么能浪费在这种地方?”

阿桑脸色变了又变,最后才连连点头,松了口气:“大单于言之有理。”

伊卓微一颔首,转头吩咐诺里道:“诺里,拿本王的兵符,调遣五万军队准备出发!”

“五万?”诺里不禁大惊失色,他们总共的实力也没有多少,现如今竟然要调用五万兵力去南下中原?!他不禁失声叫道:“大单于!既然我们只是做戏,为何要调动如此之多的兵力?万一出了问题,岂不是……岂不是……”

伊卓淡淡笑着打断他:“作个样子也是好的。不到万一时刻,就在一旁看着即可,不必出兵。本王倒是很想看看,这个霍寻,到底有多大能耐。再者,咱们好说歹说也算是出了人力,本王就不信,他秦国的堂堂三皇子会不对我们感恩戴德。到时候秦国楚国乱成一锅粥,这坐收渔翁之利的好机会,我们也不能白白浪费了。”

诺里满脸的震惊,许久才慢慢反应过来,赞同地点点头:“大单于言之有理。”

“大单于,阿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阿桑微微屈膝,轻轻道。

伊卓会意地点点头,摆摆手道:“霍寻既然向我们求兵了,本王不信以他的心智想不到我们会利用这绝妙的机会。只怕他也是想利用我们扰乱中原的机会,再行反了秦烨吧?既然大家都期待着这一场好戏,那咱们不做下去好像也说不过去了。自然就顺着他的意思往下走,至于最后那一场博弈,殊胜殊负,还是要硬碰硬啊。”

他正说着忽然笑起来:“这苍茫天下,谁为主宰,谁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倒还真不是一家之言。我们突厥人在这边塞苦寒之地屈居已久,早就该南下中原,去施展一番拳脚了!”

阿桑抬头凝视着他,那眉梢眼角皆是意气风发的骄傲之色。恍惚间他还是当初那个隐忍着稚气少年,可是她知,如今的他已如雄鹰一般,终有一日会扶摇直上九天,睥睨天下!

她为他高兴!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伊卓的答信在几天后送回了长安。霍寻拿到信以后并未做出太大的反应,只是请人将它原封不动地送到王宫里面。秋风似剑,望着霍寻一剑扫落叶之姿,顾镜辞微微叹息:“人心难测,伊卓指不定又要打什么主意。”

霍寻挽了个剑花,轻笑着收起长剑擦了擦额上的汗:“不然呢,他怎么会欣然同意?那些兵,只怕他也是另有图谋的。到时候中原大乱,两子夺嫡,楚国又进来参和一脚,如此天赐良机,任谁也不会放过的。”

“这么说……倒是有祸水东引之嫌咯?”

霍寻无奈笑笑,一撩长袍坐在顾镜辞身边:“倒也不算是祸水东引。伊卓这个人,用得好就是朋友;用不好就是敌人。关键是得拿捏好度,别触及他的利益就是。”

顾镜辞轻声叹息,抬头问道:“此去东进,你有多少把握?”

霍寻摇摇头,幽幽道:“把握?何尝有过把握?徐进此人,乃是心腹大患也。”

“徐进为人刚正不阿,于秦国忠心耿耿,又是难得的将才,的确是可悲可叹,着实让人头疼。”

霍寻轻嗅了嗅那杯中的秋露花茶,道:“好香的茶,哪里寻来的?”

顾镜辞忍不住笑了笑:“哪里是我寻来的?是前些日子尉迟先生来看我的时候给了我这调制秋露花茶的方子。听说是张失传已久的古方,就算是没有了那霜降当日的秋菊上的露珠也是果然是不同凡响。等到霜降的时候,寻些秋菊的露水,肯定要更好了。”

“尉迟先生生性怪癖,总是爱寻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他身边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果真不少。”

“你小子!我当年那么多的古方还不是全都给你当废纸擦鼻涕了!”正说着,忽然一根木杖“咣当”一声敲到霍寻肩膀上,一根带着怒气的苍老声音从背后传来。

霍寻摸了摸那拐杖敲痛的地方,站起来对着尉迟不好意思地憨笑着。

顾镜辞也忍俊不禁,尉迟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又是怒又是笑:“这小子啊,别看这么大人了,有时候还是像个孩子一样。”

“先生突然前来,是有事相告吗?”顾镜辞微微含笑,伸手为尉迟斟茶,随口问道。

尉迟微一沉吟,徐徐道:“我听说,寻儿向突厥的人求兵了?”

霍寻思酌片刻,点点头:“寻儿知道先生担心什么,这件事寻儿自有主意,先生不必担心。我既然有把握问他们借到兵,就有把握他们不会惹出事端来。”

“你有主意?我倒是很想知道,你哪里来的本事和突厥人联络起来。”尉迟平平淡淡地说着,吹了吹茶盏里的茶水,慢慢饮下一口:“看起来,现在是非常时刻,动用一些别的手段也无可厚非。只是倒是侯你如何向楚国的百姓交代?如何让大家对你心服口服?”尉迟幽幽一叹,“若无人心,何来天下?”

顾镜辞手里的茶盏一抖,哗啦啦碎了一地。霍寻正在沉思,听见声响连忙起身查看,“怎么这么不小心?”

顾镜辞手掌划开了一道口子,半寸长的口子裂开来,丝丝痛意涌上来。霍寻连忙叫来诗意把顾镜辞扶到屋里包扎,尉迟见状也只是一叹:“罢了,老夫言尽于此。寻儿你毕竟是长大了,许多事情都可以自己拿主意了。老夫过多干预也不好。”

霍寻怔怔立在那里,忽然沉默起来。

九月份的关西平原,已经是渐渐萧瑟起来了。

顾镜辞拂去肩上的落叶,檀香扇遮住脸躺在贵妃榻上不觉沉沉睡去。仿佛有人掀开扇子兀自扇起风来,顾镜辞缓缓睁开眼就看见霍寻一张满头大汗的脸凑在跟前。

她吃了一惊,忙坐起来疑道:“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这几日秦烨每每要留住他在宫里讨论军情,加之又要到城外去训练兵马,往往一走就是一天。今日却一改常态,日落之前就回来了,实在是令她有些出乎意料。

霍寻有些负气地耸耸肩,搬了个小凳坐在她旁边,淡淡道:“今日祁王把任命的各个职位确定下来了,不过几日就要出征了。”

“哦?看你一脸不痛快,莫不是他给你穿了小鞋?”顾镜辞坐起来仔细瞧了瞧霍寻的神色,从袖间拿出帕子仔细为他擦擦汗:“倒是说说,祁王怎么给我们霍大将军脸色看了?”

霍寻忽然闭上眼睛转头靠在她肩上,刚毅的脸上慢慢露出平静的笑:“一共六万兵力,傅越的两万傅家军由傅越亲自率领,另外三万由司徒空亲自率领……”

听及此,顾镜辞隐隐感觉有些不安,霍寻骤然叹息道:“最后那一万军队,由我率领。”他沉沉道:“此番虽然说是祁王对我有些排挤。但无疑,他亦是忌惮着楚国的力量的。恐怕尉迟先生能筹集出来这一万军队也是他出乎意料的。”

“此乃喜事,霍郎又为何而忧愁?”顾镜辞道

霍寻摇头道:“我是忌惮着司徒空,他不是什么善茬儿。上一世,虽然明里对我忠心耿耿,却净是在暗地里捅刀子。如今他掌握霍家军军政大权,若是在路上出了个什么叉子,后果简直态想象……”

顾镜辞略略疑惑,霍寻握住她的手陡然加重拿过来几分力道,发出一声似遗憾似感慨的叹息,眼中一抹寒光闪过:“那就只有杀了……”

顾镜辞微微低下头,半响不出声。

“镜辞,我知道你不希望我成为嗜血的魔头,我自己已不希望这样。可是这条路注定会是充满了杀戮的,若是我……”霍寻眉心轻动,说到最后忽然有些难过,抬头望向她。

她秀眉微蹙,只是静静望着他,忽然低声笑笑:“我恨杀戮,可是有些事,我懂得,你无须过多解释与我。若我不懂,又怎会与你在这里?”

秋风拂过,吹动她宽大的湖蓝色衣袖。接近黄昏时分的阳光散发出温暖而又平和的气息,她静静靠在他身边,忽然让他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人成对,影成双,真想,就这样陪着她,看遍花开花谢,朝阳日落。

而此刻的长安城外,却并不安宁。

青山环抱,流水缭绕;门前绿意横生,屋后竹林幽幽,果然是个好地方。

一顶轿子稳稳停在一座别院前,轿子门檐上的珠帘泠泠作响。侍从侧头恭恭敬敬地叫了声:“公主,到了!”

轿子里面的女子红衣缭绕,媚眼如丝轻抬,朱唇轻启:“果然是个好地方。”

慕容锦瑟是听过这个号称“乱世十大谋士之首”的尉迟先生的,甚至还不知道这个尉迟和楚国皇室颇有渊源。

据说,尉迟乃是她楚国明宗皇帝,也就是她的祖父的座上宾客,甚的明宗信任。后来却不知所为何故,在明宗去世之后尉迟先生也销声匿迹,遁世不出。她的父皇曾经派人无数去寻找,也曾经悬赏万两黄金,都是无果而终。

在她小时候就常常听父皇感慨:“若是能请得动这尉迟先生出山为我楚国谋事,还怕不能一统天下吗?”

她从未想到,这个尉迟先生竟然与霍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亦是霍寻之师。正琢磨着如何将其拉拢过来,已经有人传话来说尉迟先生要她来城外别院有要事相商,不禁大喜。

她扶着侍从的手慢慢走下来,有童子前来开门,微微作揖道:“尊敬的客人,先生已经在屋里等着了。”

“大胆!莫非让堂堂楚国长公主前去见他一个糟老头么?!”一旁的侍婢忍不住大喝一声。

“跪下。”慕容锦瑟冷冷看一眼那侍婢,声音冷漠的没有一丝情绪:“本宫什么时候走,你什么时候起来。”

一番话那侍婢已经吓破了胆,脸色变得面如死灰,只得怔怔跪下:“贱婢该死!”

慕容锦瑟不再看那侍婢,转头对童子说:“烦请先带路吧。”

那童子看到慕容锦瑟手段凌厉,也心有余悸地笑着,躬身做请:“客人请随我来。”

屋里摆放着一些书籍和药材之类的,却是干干净净丝毫没有灰尘。一个白衣鹤发的老者端坐于竹席之上,正专心致志地看着茶水咕嘟咕嘟地沸腾着。慕容锦瑟进了屋,恭恭敬敬地向老者一礼:“小女子,慕容锦瑟见过尉迟先生。”

尉迟朕闭着眼睛出神,闻言转头凝视着慕容锦瑟看了些许时候,似乎在思考什么。他缓缓道:“公主真是折煞老朽了。老朽说起来还要向公主行礼呢。”

话虽这么说,尉迟却丝毫不曾动作,慕容锦瑟微微一笑:“先生乃是乱世十大谋士之首,任谁不知先生英名?锦瑟是为小辈,自然要向先生见礼。”

尉迟闻言哈哈大笑,“你这丫头,能言善辩。不愧是先皇之女,果真是有巾帼不让须眉啊。”他对慕容锦瑟招招手,“来,坐吧。”

慕容锦瑟稍一坐定,尉迟旋即笑着说:“说到能言善辩啊,我倒是想起来另一个丫头来了。也是与你一般的能言善辩。只是少了些许你的咄咄逼人之气。”

“哦?是吗?”慕容锦瑟脸色一变,仍旧强作镇定道:“锦瑟也许听过尉迟先生口中的女子,是霍将军之妻,顾镜辞吧?”

尉迟拊掌而笑,“公主殿下果真是玲珑剔透,是个明白人啊。”他转而扼腕叹息一声,幽然望向慕容锦瑟,双眼中透着明净的光芒:“公主是明白人,又为何要做糊涂事呢?”

慕容锦瑟脸色变了又变,这弦外之音,话外之话,她已经明白几分。越是这样,越是让她有些不甘。她银牙细咬,道:“锦瑟不懂先生所知……”

“公主啊,你当真以为这件事可以瞒天过海么?”尉迟就着茶盏抿了口茶,长舒一口气:“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寻儿追究这件事不代表他不知道啊。这孩子,远比公主想象的要透彻的多了。”

恍若晴天霹雳一般,慕容锦瑟当即软倒在地,仰头时已经是盈盈含泪:“锦瑟无心铸成大错,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尉迟徐徐叹了口气,只是低低自语道:“红尘本混沌,处世何太真,何太真啊。”

慕容锦瑟恍若被雷击中一般,身子僵在那里不知所措。她早知眼前之人虽然闭世已久,却仍是耳清目明,却不曾想过他能窥探出这么多心思。十大谋士之首,果然了得!

“你,起来说话吧。”尉迟声音沙哑而苍老,有一种浑然的威严。

慕容锦瑟咬了咬嘴唇,终究是低一低身子:“恳求先生原谅锦瑟。”

尉迟闻言微微地一笑:“何须别人来原谅你?倘若你能自己原谅自己,别人如何,干你何事?”

“恳请先生指点一二……”慕容锦瑟楚楚地望着尉迟,“锦瑟不想让大楚复兴之计付之一炬,这是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还请先生万万以大局为重啊!”楚国,复国,这是她最有力的赌注了。

尉迟深深看她一眼,摆摆手道:“念你这孩子还算是有自知之明,况且也是心中想着楚国的,老朽就暂且不容计较了。”

慕容锦瑟心里松了口气,这才起身嫣然道:“多谢先生。”

“楚国,唉,千算万算,不如天算啊。”尉迟提起前尘往事,颇多感慨:“当年,我与明宗皇帝为谋之时便已经料定,大楚气数已尽。一旦东边的秦国来犯,那就是灭顶之灾啊。当年,我夜观天象,占卜之后料定于西北边陲百年之内必定有霸星现,那时候将会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再次争霸天下。这霸星,很有可能就是这乱世之中的枭雄啊。”

慕容锦瑟微微动容,“您说的霸星是……莫不是……”

尉迟轻轻颔首,印证了她的想法。

慕容锦瑟猛地一震,感觉心中似有惊雷滚滚而过,一时百感交集。霍寻?!是霍寻?!霍寻就是那个传闻中的霸星?他会称霸天下么?他究竟是楚国的灾星还是楚国的救星?

尉迟叹息道:“当年,我与明宗皇帝决定要先行布好一步棋,置死地而后生,以防不测。老夫决定游历天下,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霸星。老夫当年寻得寻儿的时候,他还很小,却是难得的与他父亲——霍老将军一般勇猛。五岁的年纪就学会骑马,十岁之时就徒手射下山中雪狼。霍寻,他的确是一个天赋极好的孩子。”

后来,年仅十八岁的霍寻接替霍老将军的职位,成为霍家最年轻的当家人。无人服气,却又无人敢不服气。也就是那一年,他回京述职,与年幼的楚国公主慕容锦瑟惊鸿一瞥,甚至让楚国皇帝萌生了将掌上明珠嫁与他的念头……结果却赶上了秦军偷袭楚都长安。他拼死救下了慕容锦瑟和慕容庄姐弟二人后,无奈之下投降秦军。

霍寻并未就此气馁,他再次从军。因为自幼生长在武将之家,很快出类拔萃成为校尉。在昭帝二十五年的一场秦国与突厥的战争中独自斩杀数百人,立下赫赫战功。皇帝犒赏三军将士,萧寂受封太尉,霍寻因为作战勇猛被提拔为中军副将。

昭帝二十九年年皇帝下旨至戍边三军,令他们击败突厥右贤王,收复河套地区。霍寻经祁王秦烨举荐,被皇帝破格任命为骁将军,充当先锋与太尉萧寂所率领的,骠骑将军傅越,三军分别从三个方向包围河套。结果傅越迷路,萧寂中计被埋伏。霍寻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以奇计破突厥圣地龙城,斩杀突厥右贤王,与其七千部下合力斩杀突厥人共四万余人。

经此河套一战,西北边陲彻底安宁,水丰草美的河套地区划入秦国版图。皇帝大喜,封其为定远侯,划八千邑封赏。霍寻一战成名,百姓敬称之为“天将军。”

自昭帝二十七年之后,霍寻自请驻守边塞之地,明为修筑长城暗则伺机夺取西北边塞重地凉州。

昭帝三十三年初春,突厥老单于病逝,长子伊卓继位却被诸位贤王否决。正是突厥内乱之际,霍寻趁机对驻守在凉州的突厥守军发起进攻。仅仅以三千兵力就夺下西北来往要道凉州,并且追杀突厥兵至城外三百里,直至黑湖边才收兵返回。霍寻胜仗之后立刻在凉州城外修筑长城,联络起云中郡的长城。

蛰伏近十年,霍寻凭借自己的本事,再一次从一个毫无背景的小兵跻身名将行列,是为名震天下的镇国大将军。之后参与围剿突厥之战,并且毅然参与祁王起兵,与数十倍的大秦铁骑血战襄阳城,更是成就了一个神话……

“十年多过去了,霍寻啊,他早就不是当年的霍寻了。”尉迟啜饮一口茶水,轻轻说了句:“他变了,那种变化是微乎其微的却又不是无迹可寻的。老朽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他已经不是他了,做事情心思缜密的很。从利用突厥大单于,再到巧妙利用傅萧之争,暗地里捅了祁王一刀子,又出言要挟来争取复立楚国,与徐进迂回作战,演戏用计一下不落,如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反让祁王忌讳着……”他幽幽苦笑:“公主,这些说下来,你可明白?老夫意之所知?”

慕容锦瑟秀眉紧蹙,霍寻,这个男人看似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却是如此心思缜密。她自诩能控制得住他,让他为楚国所用。可如今,她却渐渐有些不确定了。这个男子,纵然是最理想的帮手,却无疑也同时是最危险的敌人。更何况他现在兵权在手,又兼为祁王眼里的王牌将领,这其中微妙的局势与利害……

那件事,他当真一无所知吗?

慕容锦瑟满面愁容,一时之间觉得迷茫无比。尉迟理了理衣袖,摇首道:“他绝对是一个难以控制的人,别说你了,我都没有把握能左右他什么。此计,实在是蠢之又蠢!”

“先生……”慕容锦瑟见况却又欣喜起来,“锦瑟还以为,先生是帮着霍寻的……”

尉迟哈哈大笑,“错了错了。老夫从未帮过谁,说到底,帮的也不过是楚国。还的,也就是明宗皇帝对老朽这点恩德了。楚国大业既成之日,就是老朽归隐山林之日。”

慕容锦瑟不由得心花怒放,忙笑着应和。

一直到日落十分,慕容锦瑟才向尉迟告辞。那侍女终究还是跪在那里,如一尊雕像一般直挺挺的一动不动。

慕容锦瑟失神地低声道:“江月,你起来吧。”

名唤江月的女子连忙站起来,几乎是站立不稳了还勉强撑起身子去扶慕容锦瑟的手。慕容锦瑟不耐烦地甩了甩袖子:“你这幅样子还怎么服侍本宫?下去!”

江月委屈的咬了咬嘴唇,一双灵动的眼睛盈满泪水,甚是可怜。她最后怏怏地应了声“是。”就退了下去。

夕阳无限好,慕容锦瑟立在山林间抬首望着远处的落日。残曛烛天,暮空照水,刹那间的功夫西边的天际晕染了大片的金色。晓风泠泠,拂面而来。她轻声叹息了一下,回头登上马车:“走吧。”

霍寻啊霍寻,昔日惊鸿一瞥,终成镜花水月。我们,是否终究要走上彼此算计的道路?

你会反吗?若你反了楚国,我又当如何?

建元二年九月十八,祁王秦烨集结六万军队再次东进。

建元二年十月二十,祁王军队滞留安阳城。

安阳城往东北一百里即是黄河,渡了黄河就是徐进驻扎的青州城了。

霍寻出帐看了看天色,狂风席卷,天气阴沉不定。巡视的哨兵皆是冻得直哆嗦,他的表情也随之阴郁起来。

尉迟抬头道:“寻儿,你在看什么?”

霍寻骤然叹息,回神进帐。他焦灼道:“我们已经逗留安阳城十五日了,眼看就要过冬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继续走。傅越和司徒空那里我问了好几次了,都没有给准确的消息。”

顾镜辞随意翻了翻书简,轻笑出声:“也许只是天气不好吧,霍郎何必着急这一时呢?”

“既然他们有打算,寻儿,咱们也不急这一会儿。毕竟,现在还是修生养息为好。”尉迟往炭盆里添了一块煤炭,缓缓说道:“让赵志云和岳钧他们给士兵们发些寒衣,还没开始打仗,别冻坏他们了。”

霍寻只是低叹一声,道:“这也不是办法,我去问问司徒空到底是怎么回事。”

“霍寻求见司徒将军!”寒风凛冽,霍寻立在帅帐前,丝毫不惧狂风呼啸。飓风吹打在他的脸上犹如刀刃划过,紧抿的唇锋已经麻木。通传的士兵已经传了好几次,皆是没有回应的。眼下他只得立在门外,一身铮铮铁甲乌黑闪耀,在灰暗中格外的出挑。

一旁的士兵也不由得对霍寻有些许同情,昔日指挥千军万马的霍大将军,如今却要低三下四的求见别人,实在是令人郁闷。

“霍将军,要不您先回去吧,这冰天雪地的,要是坏了自个儿身子就不好了。等晚些时候司徒将军醒了小的知会您一声。”通报的小兵忍不住说道。

霍寻微微一笑,摆摆手道:“无妨,我在这里等一会也没什么。”

过了许久,营帐里才传来司徒空慵懒的声音:“是霍将军啊,真是不好意思啊,本将刚刚睡醒。请进吧。”

明明三人同阶为主将,司徒空却对霍寻自称“本将”,无礼至极,傲慢至极!

霍寻迈步进去,带进一身寒意。

司徒空披着大氅,气定神闲地坐在案前喝酒。他发容整齐,丝毫不像刚刚睡醒的样子。司徒空睨着霍寻,伸手放在炭盆上方,随意道:“这天气挺冷的。”

“我们何时拔营渡河?”霍寻并未理会他的挖苦,直截了当地开口问道。

司徒空抿了一口煨热的酒,慢条斯理地说着无关的话题:“本将看着霍将军也挺冷的,不如一同来喝杯酒暖暖身子吧。”

霍寻竭力控制住自己的声音:“天气寒冷,我们也没有多少存粮。士兵们已经冻得不成样子了,敢问司徒将军究竟意欲何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