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九十一章 得法大圆满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九十一章 得法大圆满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要不是阿秋师兄的提醒,我还不知道,来到这个寺庙,从最开始修宝瓶气,修气脉明点,到后来得到的密法:菩提心、上师瑜珈,其实都是为修大圆满作准备的。

“但是,你要注意一点,前面两个密法的修持,不论哪一个,如果真正成功,本身也就得到大圆满了,这是因一法得万法,万法归一的原理。”

我不太理解他的具体意思,但我可以想象。原来在崇圣寺时,师父们也反复说,一门深入,钻透漆桶,就可以得大自在,大概也就是类似的意思。

在同修师兄们的窃窃私语中,在阿秋师兄的严肃态度中,在木江师兄忙碌而沉默的表情中,都有一种大战来临时的紧张肃穆感。

以我的感受,在这寺庙顶上的法轮上,在飘带经幡的摇动里,在风中,在空气中,在那些初夏的青草里,在泥土里,在远处山野的森林里,在谷底的溪水里,都流淌着某种神秘的启示,如同海螺的声音,总会在梦中响起。

经咒的诵读声音中,有一种低频振动的酥麻;法号与法铃的交替里,有线与点法音的交织。某种神秘的符号,以声音的形式传达出来,很有一种佛国的画面感。

按密教的规矩,传**时,是要看日子时辰的,是要打卦观湖祈祷佛祖及历代祖师的,所以,大家期盼的东西,迟早就会到来。

即使此刻内心激动,也不影响大家奋力修习以前的法门。因为坐禅的宗旨,在空间上遍处一切地方,从厨房到卧室到广场到佛堂。在时间上遍满一切往来,当下充满的佛音,既是连续变化的,又是永恒不变的。

禅的宗旨不是拒绝一切,而是包容一切,允许一切从容地出现,才可能走入佛法的趣味海。因此精神,我本人在打坐时,无端升起的喜悦情绪,并不是我清静的障碍。

上师在这个日子终于要传法了。他在传法前,照例要宣布大量的序言性的思想纲要,因为这是定方向的东西。如果不个法只有操作手段而没有基本方向,那就没有意义,那就是形式主义。

当然,必要的形式是需要的,祈请上师,荟供,各种密法仪轨,事属秘密,不一一记载。

上师在传法前说到:“前面我讲前行太多了,但总觉得不够,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预感到,因为前行不够,这次传法后,最终修成的人,肯定还是很少的。我这里还是要强调,你如果不坚信上师,不摆好历代祖师与上师之间的关系,如果你还在犹豫比较与猜疑中,你们是学不好大圆满的。”

他解释到,之所以叫大圆满,含义之一是祖师上师与你的心合三为一,成就圆满觉性。上师接着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解释,算是传法前的最后一课,显得极其重要。

我以祈祷传承祖师为前行之时,你们如何祈祷呢?你们要掌握祈祷的方式。我祈祷的时候,祈祷的对境是唯一的根本上师,唯一的根本上师是一切如来本尊的本体和遍主,一切上师都聚集在自己的根本上师之中,一切本尊都是上师的游舞和幻化,如是断定而祈祷。除上师之外无法安立诸佛菩萨,也没有分离每一位上师而祈祷。有的人祈祷上师如同看电视般,一位上师显现以后消失,然后又显现另外一位上师,又消失;再出现一位上师,再消失……并非这样祈祷上师,而是在一位上师的本体中祈祷所有的上师。除了一位上师的本体之外再分别安立另一位上师是无法安立的,也无法寻觅第二位上师。你们认为除了一位上师之外还有二三十个上师吗?是这样安立的吗?你们如何做祈祷呢?

祈祷之时,一切传承祖师都是自己根本上师的本体的幻化,一切传承的窍诀和幻化都聚集于根本上师之上,如是祈祷,上师的加持力能融入你的相续。否则将诸位传承祖师分开而安立的话,上师的加持力无法融入你的相续。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想饮用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来消除饥渴。这些雪山的雪融化后聚集到唯一的河流中,如果你饮用此河流中的水,既能喝到所有雪山的雪水,也能消除你的饥渴。否则,你到每一个雪山前饮用融化的水,既无法及时消除饥渴,也无法做到饮用所有雪山的雪水。如同此比喻般,所有传承祖师的窍诀聚集之处是上师,依上师传授的窍诀而实修,自然会得到所有窍诀的精华;否则,你无法做到实修每一位上师所传之窍诀。同样一切祖师的加持力聚集之处也是上师,如是祈祷上师,能得到一切传承祖师的加持力;否则,分开安立传承祖师而祈祷,无法如如得到加持。尤其我们现在所修之法是金刚乘即身成就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更为殊胜之处在于:所有窍诀的精华以及所有上师的大悲加持都聚集在一位上师之上。

今天为什么这样讲解呢?原因有五:其一、今天宣法之时,为了你们的心、意识或心识不被散乱所缚有必要而宣讲;其二、以教证和理证讲解上师乃百座本尊、坛城的摄受者和遍主,一切上师的三传窍诀聚集于上师之上;其三、祈祷上师之时,应如理祈祷。如果不懂得如何祈祷上师,这样的祈祷无法替代真实之祈祷;其四、祈祷上师之后受四灌顶,此处讲解如何受四灌顶;其五、内道佛教之精华为大乘中的密乘,密乘的精华为大圆满法——此乃成佛殊胜捷径之道。其殊胜之处就是将一切上师和窍诀聚集在一位上师之上。因此,为如是祈祷之必要性而宣讲此等法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祈祷时,如果认为一位上师显现以后消失了,于是舍弃了第一位上师;再显现另一位上师,又祈祷这位上师,这位上师又消失以后,又舍弃此第二位上师……这样祈祷上师方式不如法,此为其一。

其二、祈祷上师之时,不能把上师当做外在唐卡上的画像或者泥塑涂金的佛像而祈祷。比如说,有的人祈祷之时,在对面放一张唐卡或者一尊泥塑涂金的佛像,或者对面是一位上师,他在祈祷的时候心里就在想:“我祈祷这位上师的话,他会不会知道?他会不会遍知?”这种祈祷方式不是如理祈祷上师的方法。现今我们所修之法是大圆满法,作为大圆满法的入道弟子不能这样祈祷上师。

如理祈祷上师非常关要。为什么这样宣讲呢?比如说现今很多弟子修皈依的时候,皈依境安立为外面的唐卡、画像或佛像而观想;修金刚萨埵净障时,也在外面安立一个唐卡或金刚萨埵佛像而观想;供曼扎的时候,认为外面供曼扎的这些物质是实有的而如是供养;修上师瑜伽,认为外面有位上师坐在高处而观想……如是观想并非说没有功德,这样观想具足功德,也可以如是观想,但现今亚青实修之法是九乘之顶、捷径成佛之法——大圆满,修持大圆满法年月之中就能获得金刚持之果位。如果把上师安立在外境而观想修持的话,就无法体现大圆满法的殊胜之处。大圆满法是成佛殊胜捷径之路,此处关要一定要认识,否则仅仅口中宣说“大圆满是殊胜的,大圆满是捷径成佛之路……”,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若你想从汉地快速到达拉萨,只有乘坐飞机才能实现;否则仅仅口说“我想快速到达拉萨”,实际上却以徒步或者快步奔跑前往,这样无法快速到达拉萨,因此,首先要认识快速到达拉萨之基。同理,修行之前一定要明了何谓大圆满捷径成佛之道的基和根本。

上师指的是什么?上师指的是自利以法身圆满,他利以色身利益众生,上师是一切祖师和诸佛的化现,如一切诸佛亲临于世间般无余而圆满。一切诸佛坛城之总集是上师,一切本尊之总集是上师,一切悉地之根源是上师,一切甚深之法蕴源于上师,一切诸佛之本体是上师,金刚持之自性尊也是上师。此等为祈祷上师的理由所在。

华智仁波切如是所宣:“大圆满上师是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上师已经远离一切痛苦,上师具备大悲和加持,上师之所以来到世间是为了度化众生。无论弟子的根机如何低劣,上师都能圆满摄受一切有缘众生,并赐予他们一切安乐,帮助他们远离一切痛苦。作为弟子,应该想自己是恶劣之者,上师为了救度自己而来到此世间,他到此世间并不会被痛苦所缚,而是具足大悲和加持。”

如此殊胜上师所开示的法义已聚集在四谛法之中,四谛法之中已圆满具足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的一切法义,因此之故现今开示大圆满法以及大圆满具相上师所宣之法都包括于四谛法之中,除四谛法之外再无所宣之法。此四谛法不能各个分开而安立,悉皆一如,于一法中圆满四谛,“是而如是”而称之为大圆满。这也是“为什么不能把上师安立在外”的理由所在。因此,祈祷上师就是在无误、无迷乱地实修大圆满法。祈祷上师之时,首先要认识祈祷之基。有些弟子至今未能如理如法祈祷上师,为了提醒大家之故,因此宣讲此等法义。

此处所宣法义非常重要和关要,很多弟子无法领悟,尤其汉族弟子更为严重,这样我无法提倡大圆满捷径之道,你们所修之法和修持的方法无法一如,从而无法领悟和修持大圆满法。

如刚才所宣的例子般,你要快速到达拉萨,必须要认识到乘坐飞机是捷径之道,否则以步行的方式无法保证快速到达拉萨。同理,若要修持大圆满殊胜捷径成佛之法,必须要认识大圆满之基和根本,否则无法修成法。

我不懂得大圆满法,听闻喇嘛仁波切大恩者如是宣讲以后,现今在此为大家宣讲。喇嘛仁波切经常这样宣讲:“虽然现今讲解大圆满法的人很多,但讲解“先要认识大圆满之基”的人极其稀少,实修的人更少。若能如理如法地修持大圆满法,不用一生一世,数年数月之中就能证得金刚持的果位。从无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如来芽尊者、华智仁波切、龙多丹比尼玛仁波切、堪布昂琼、昌根阿瑞仁波切到喇嘛仁波切,历代传承祖师都以这样一种无误、无颠倒的修持之道,一生一世可以证得金刚持之果位。

喇嘛仁波切之上的传承祖师们和喇嘛仁波切座下的弟子们亦如是如理修持大圆满法,最后一生一世或数年数月之中获得金刚持的果位。在我的弟子中,很多弟子现见光或者现见我为金刚持的形象而自心证悟见解,于法身中解脱。比如说之前圆寂的汉族出家女众,解等持以后,鼻孔流出红白菩提即生成佛,这就是喇嘛仁波切所承许一生中成佛之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喇嘛仁波切之上龙钦巴以下的历代传承祖师们以及喇嘛仁波切座下的弟子们,以及现今的金刚道友们都是无误无颠倒地如理修持大圆满法,最后究竟成佛,此等成就之相之证量与历代传承祖师所宣之教言相符。这样宣讲传承殊胜之处并非赞叹自己具足这样的功德,也并非以傲慢心而宣讲,认为“只有这里的法是最殊胜的,而其他地方没有这样殊胜之法”,并非是这样。这样宣讲的原因在于:其一、你们要认识“大圆满法为何称之为殊胜之法”;其二、历代传承祖师们、现今的上师和金刚道友们,都是修持大圆满法而获得殊胜成就,你们要认识此成佛之关要和基;其三、祈祷上师之时要具足此要。否则,在散乱中祈祷上师或者祈祷之时把上师安立在外,这样祈祷已经失去此要和祈祷的意义。如果仅仅口中宣说大圆满,如同“头往高处挂,颈从低处断”,实际上不具足大圆满法的真实意义。

虽然我讲解了很多法义,但是有些弟子仍然无法领悟;还有些弟子一知半解,好像听懂了一半,但另一半法义还没有懂。此关要是什么?此关要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的一切法义都聚集在四谛法之中,同样大圆满法也聚集在此四谛法之中;此四谛法不应该分开安立,在一法中已经圆融四谛。这就是关要。

刚才我讲解到“不应该在外安立上师,上师就是心,应该把上师安立在心上。”若不具备实修道验的弟子听闻这样的讲解,也无法断定,只是口中言说:“哦,无法安立上师在外面,外境无法寻觅上师。”但没有反观自心,也无法安立上师在自心之上。只要具备实修道验的弟子,就能亲身体验和感受所宣之法的理趣:“无法在外面安立上师。”同样相续能了知、领悟、断定此见解,也会生起不被他夺的定解,这样如理修持大圆满捷径成佛之道,也能究竟成佛。否则弟子无法领悟、更无法如理修持此殊胜之道。

世间有这样一种谚语:“火不吹,无法燃烧;法不讲解,弟子无法听懂。”如果我不详细讲解法义的话,你们无法领悟,因此在此讲解上述法义。

上师上完这一堂课后,随即到了后面,他自己的房间,然后木江师兄一一叫弟子们进去,上师单个跟人传法。

这个过程非常漫长,我们在佛堂等待时间,起码超过了三个多小时,才轮到我本人。我跟随木江师兄来到上师房间后,木江师兄作为助手,帮助上师,为了完成了仪轨、心要及灌顶等一系列传法内容。

当然,这个过程,是不可能记录与思维的。一切的身口意必须严格融入上师的传法过程之中,要不然,不叫得法。此法为无上殊胜之**,传承仪轨之复杂,颂咒内容之多,也是前面两种密法所无法比拟的。

传法完毕后,我出来,木江师兄给我道了喜,他接着叫下一位师兄过去了,我们按要求,已经得法的人,在佛堂等待上师最后出来。

又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都没吃饭,但都不觉得饥饿。大家都利用这个时间,在内心中,把上师传法的内容,无数次地回忆重现,生怕忘记了任何细节。

最后,上师终于出来了。这么长时间的传法活动,居然在他脸上,没看出疲劳的样子,为法忘躯,这话不是随便说的。

他上堂后,简单祝贺了大家后,就进行了总结发言,其实是对大圆满法修行注意事项的开示,有的内容也重复了传法过程中的一些窍诀。

“依据祖师的信念,这殊胜**已经传给你们了,今后你们有任何成就,都是你们自己修来的。也是历代上师加持力的结果。当你们自已独修时,如果遇到问题怎么办?所以,我不得不再啰嗦两句,把整个过程的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你们提醒一遍。”

他先讲了修法时的步骤。

第一步,先将三业之身及语不动,安静下来。

第二步,将心松弛下来,不起善恶取舍之分别心,进入没有希冀,没有疑虑之境,坦然而住,当下**明空之明觉自然生起。

所谓了知胜义自性之“见”者:以心之本体与胜义自性,本无二致。把心内之一切人为及有限制性之相摒除后,自性自然显现,就有如**露的自生根本智。这种智能非文字或譬喻所可描述;而且在轮回不灭,在涅盘不增;不生不灭;非有亦非非有,离边而平等持。简单来说,这种智慧无生及无相,其本性是空的,清净的,广大的及无处不遍的。因为空性本身之光明遍照,使轮回涅盘之境,同时显现,就好像太阳及其光线一般;然其本质乃根本智,并非空而无物,广大而又自然完成也。

故这觉性之显体与空性,本是不可分割,亦为三身之主体,和原始之本性;故洞察这觉性乃大圆满见之入门。正如莲花生大士所云:“远离一切知性上的理解,所显露之法身,即为一切法之自性”,这正如握持普贤王如来之心要于掌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把一切内心之错误见解及怀疑断除后,而真实地去体会此种内心的“见”便是“修”。除此以外,一切有目的之修,乃思维造作之妄相!我们都应断除。

但不要对这种觉性执着,而要舒徐地任由五识活动,听其自然。不要对某一事物或题目,作妄想而入定,因为如此乃是人为的观想而已。自己的注意力.不能一刻分散。如你对这种觉性,刻意地去思维,亦只不过成为妄念而已,故心不要散乱。

意念起时,任由其生灭,不要试图去阻碍或追随之。你也许问:“那么我们应怎办才对?”——是无论意念怎样生起,你必须要住于自然,有如观佛殿一般,不产生种种理解上的分别。所以当我们了知那些出生胜义谛理的思维时,我们只能说:“当过去的思维已过,而将来之思维又未生起时,在这段空间之中,不是有一种“当下”的感觉,一种清澈,**裸而觉悟的本性出现吗?这种信性又何尝有丝毫之改变?这不就是悟之本性吗?”

但没有人会永远停留在这阶段里的。我们不是察觉到一个思维突然的涌现吗?这便是觉性的显现了。但若你不能在这个思维涌现时,立刻了别其本性,则这思维将会流为一般的妄念,这乃所谓“幻觉的流转”也,亦为生死流转之本。如当思维生起之时,了别其意义,而不加以作意的话,一切生起的思维!皆可同时从法性中解脱。这本身便是“且却”见修合一的主要部份。

随后,他讲了一些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治办法。如何把“修”配合于“行”、及如何去了别修持:

修定时之过患:定中昏沉时,必须把觉性提起:定中感到散乱时,则要放宽一切意识。但上述所说的不能作意强行去做。最重要的乃清楚了别心智的体性。无论在何时何地——如食、睡、行、坐、入定及出定;所有何种意念生起时——无论是快乐的、痛苦的、抑或是染污的,对自己的心智体性不要存有希望或疑问,拒绝或接受等,亦不要试图去降服它。

在觉醒的过程中,发现“我又徘徊在妄念中了。”在这一刹那间,千万不要打断这念头,亦不要后悔徘徊在妄想中等等;你所需的乃是住于此清晰的念头里,而继续去了别此自然的境界,这就本身而言,是足够的了。

谚语有云:“不要摒弃思维!而应将之视为法身之本性。”但是除非你能清澈地了别清净法身的境界,否则不能随便将思维认为“这便是法身了。”或住于一片空白的宁静境界中,误为法身,这会流于不定形的恶取空境。故此意念最初生起时!只须对之加以注视,而不须分辨及思考,实应不加以理会,而住于自觉为意念之“了知者”上,有如老年人看着小孩玩耍一样。

在这境界中继续下去,则你会达到一个空无一物的境界,而停滞下来。当这境界突然被破坏时,一刹那间!一个超越意识的,**裸的、新鲜的、活泼泼的、高超的智慧,便自然生起。在修行定境中,你也许会经历到乐、明及无念的境界。但你一定不能有丝毫的自满、执着、希望或怀疑;否则,这样一定会对修行有障碍。其最重要的仍是一心不乱的修持。

当你不断修行至相当时候,以精进及热诚信心之故,经验会转变为证悟,而觉性便能**裸地显现。这就好像把盖头之布除下一般的感到舒畅。这种见性之境界,非为肉眼所能见的。此后一切意念都成定境,一切所能动与静皆能同时解脱。

最初,由于了别意念之本性而解脱,有如遇到相熟朋友。进一步的话,意念的自然解脱,像是一条蛇,能自己脱皮而解脱。最后就意念的解脱,不着善或恶,一切三毒,有如盗贼进入一所空屋。这三个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

莲花生大士所说:“虽然我的见地,犹如上天之高,但在行为的因果关系上,却要比大麦面粉还要细微。”故不可粗心大意,而应要小心地从因果规律,作出行动。更要严守甚至最微细的三昧耶戒及誓句,如此将会令你不受污染及堕落。所有金刚乘的三昧耶戒,都被纳入于上师身、语、意之三昧耶戒中。如果当你在刹那间,只想到上师是一个普通人,则你的成就便会遥遥无期了。你当然会问为甚么?正如古人所云:“所有修持金刚乘的行者,成就是由上师而来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除非你自心内在的证量,已达到圆满境界,否则的话,对别人宣示证量,便是一大过失;最好还是守口如瓶。更其次,不要自夸曾闭关多少年月,而应该老实修行!直至了结此生为止。不要轻视世俗谛因果关系上所得的资粮;相反地,若只是如口头禅地说“一切皆空”!则只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当死到临头之时,你应该把你所拥有的一切,加以布施,不能执着。在将死之刹那,大修行者会感觉愉快,中等的修行者亦不会有疑虑,而普通的修行者也不会觉得后悔。当你了悟死时的光明,能不断照耀昼夜,则决不会有中阴的出现;死亡只不过是把这个色身加以破坏而已。不然的话,如果你自己认为有把握在中阴境界中获得解脱,则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再不然的话,根据你在生前修习有数及纯熟的迁识法(颇瓦)在那时加以实行,则你自然便能到达你所选择的佛国士去。而在那里,只要你仍不断专心修行的话,你便决定可以成佛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今的修行者由于违缘像海浪一样来势迅猛,障碍重重,没有空闲修法,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在家弟子,作为实修大圆满的修行者,他们受到时间、经济条件和外在环境的种种限制,所以,必须从内心下功夫。在此为大家讲解大圆满实修窍诀的三种法要,这是一切修持之道的精华,像百川流水汇集在一桥之下。非常适合这些弟子修持,方便实修。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和状态,最重要的是用心修持。在平日或夜晚,行住坐卧当中,要用觉知护持三种窍诀。

首先发心,在修法之前,闭起眼睛,默默地发愿为度化一切众生我愿成佛。

同时上师与自心相融,随力安住在清明的状态,不久会有妄念生起。此时,视线慢慢放低,不慌不忙,也不要畏惧,排斥,即不压制,也不跟随它,身心自然放松,安住在平静的状态,修持三个窍诀。

一是辨别调伏妄念;二是剖析调伏妄念;三是安住调伏妄念。

首先要善巧地分辨所生之念是善还是恶,恶念需要依靠正知正念转为善法。护持善的状态,串习善的念头,这是辨别调伏妄念的方法。至少需要修持三个月。

在任何情绪中,保持警觉,能娴熟地将恶念转为善念的时候,可以修持第二个窍诀,剖析调伏妄念法。

在善的状态中,用智慧观察善念的来去。当你观察的当下,善念会自然消失,在善念消失后的清明状态中安住,这就是第二个窍诀。观察和安住交替,至少需要修持四个月。

在安住中,还会出现细微的妄念,这时不需要做任何调整,直接安住在这个妄念上,通过它可以见到心的本性。这是第三个窍诀安住调伏妄念法,需要修持五个月。修持时间要短,次数要多一些,效果更好。上品修行者每日至少28座,中品者至少15座,下品者至少3-4座。

即便如此,如果没有窍诀的话根本做不到。如果掌握窍诀,就算外在的修法条件不具足,也同样能修成。什么叫窍诀?就是证悟者从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提炼的精华。这些窍诀对我帮助很大,相信对你们也会有帮助的。只是观想上师没有用,必须反复练习上师所传的窍诀才能和上师沟通,加持很快能融入自心,感觉和上师拉近距离,也充满解脱的信心。如果不断练习上师的窍诀,不会忘记上师的。

此窍诀不得传予对正法没有信心、见解颠倒、对上师生邪见、失毁誓言的修持者。愿上师三宝的大悲力,三根本空行的加持力,护法守护神的威神力,此深密窍诀真实纳入有缘弟子的相续。究竟证悟!

上师结束了他的演讲,但法会没完,大量的仪式,祈祷颂词,法螺法号,顿时响彻寺庙。

这声音,在外仿佛布满了整个宇宙,在内,仿佛充满了我们的身体与内心。一种干净明亮的感觉升起,我内心有某种冰消瓦解的感受,仿佛澄澈的池塘,无云的天空。

这感觉在我跨出佛堂门口时,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回忆中的镜头:妍子在门外看着我笑。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