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六十一章 仅剩我一人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六十一章 仅剩我一人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们讨论得出相反结果后,都意识到,讨论与真理,毫不相干。

最早在希腊文中,真理与辩论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那只是人类意识开始走过直觉阶段的初始产物,人类意识从自觉中独立出来后,发展出自己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支撑着人类向理性方向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这个成果的副产品是:人类的异化。

人类通过思维,将自己与动物异化出来后,走得太远了,几乎不承认自己是动物,也抛弃和否定了动物性直觉的意义。但是,这种动物性直觉,在进化史上,却占据了人类发展的绝大多数时间。

而参禅,好像是一种直觉的训练,是不可以用思维及语言来进行分析与推理的。

“我也要回去了,我现在明白南怀瑾先生的忠告了,原来不服气,我想试试,结果,就成这样了。”

万师兄这话,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我知道,他肯定有离开的充分理由。

“哪句话?”

“他说过,一般人研究学问,两个东西不能碰。因为,你碰了,就跳不出来。一个是佛学,一个是易经。”

我也看过这一段话,我就是从学易经开始的,至今命运到这个地步,看样子,易经对我生活并没有大多实质性的帮助。当然,我对易经,只是学了些皮毛,跟本算不上跳进去,所以也不存在跳不跳得出来的问题。

“他说过,这两种学问太高深。只有两种人可以碰,一是绝顶聪明的、有大智慧的人。一种是完全不识字,没文化的人。我当时以为自己聪明,想试试,结果呢,一事无成。”

万师兄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是他作为一个好人的基本品质。他是做学问的,但他承认了,自己不是那种最聪明的人。

我点点头,说到:“你已经够聪明了,与我相比而言,但你说你都没资格,那我岂不是更不能学佛了?”

“不,你当然没有搞佛学的学问,这是对的。但是,你可以像钱师兄那样,修行。因为,我从你身上,看到某些直觉的影子,或许这就是你修行的基础。而我,没有你这样明显。”

“是吗?我怎么没意识到?”

“你发呆的习惯,总是突然而来、戛然而止,这仿佛就是某种直觉使然。”

这提醒了我,尤其是我回忆到,自己在打七最后一天那一个多小时的经历,好像还有那么点意思。但目前的主要关注点是万师兄,他已经说过,他要离开。

“我觉得,万师兄,你是一个真诚的人,对自己诚实,所以,这样的品质是珍贵的,是我所不具备的,你这种人都说自己没资格学佛,难道我,仅仅有点发呆的习惯,就有了吗?”

“我是说研究佛学,你与我的目标不一样,你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开悟得道或者解脱生死。而我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佛学的理论。为了我哲学体系的完整性,我想用自己的哲学分析方法,来将佛学纳入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之中。往大了说,是为了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具备包容性与广博性,往小了说,是为了在学术界,树立自己的新形象:佛学中的哲学意义与比较。这就是我的目的,而如今,我的目的恐怕是无法达到了。”

“不就是学佛学知识吗?我觉得,你好像也差不多了。”

“是的,我所知道的佛学知识,比一般人多,也比现在中国的哲学研究人员多些。但这些只是知识,而通过具体的深入,我发现,佛学最重要的思维体系与框架,是我们这种西方哲学的分析办法,所无法分析的。这就是所谓的不可思议,当然也就不可容纳。”

“那你学佛这些年,就没有意义了吗?”

“有意义,至少达到了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就是试错。我以自己的实践,向所有哲学工作者证明,通过哲学及思维的方式来理解佛学,是做不到的。至少在今天,中国这些搞哲学的,有什么水平及背景,我是了解的。可笑有些比我还笨的人,还企图在这里面出成果,我以我自身的经历告诉他们:这不可能。”

原来,他是想走那种日本人走过的路,把佛学当成一种哲学思想来研究。日本人研究的成果,在西方也受到过轰动,但以我这种不太专业的人看来,那些所谓的成果,都是隔靴搔痒。

中国历史上也有些文化人,企图将佛学纳入儒家或者道家的思想体系,但都失败了。有可能是两个原因:第一,思想体系的不兼容。第二个原因可能更正确:佛学比普通的哲学思想广大得多,只有将其它思想融入佛学的可能,其它思想想融入佛学,就好比将一座山装入一个碗,是根本做不到的。况且,没经历过实践的人,根本就无法理解佛学究竟是说的什么。

“夏虫不可以语冰,我早就预感到这种结果,我只不过还想试试,所以,这种失败,我是有准备的。今天,我准备离开,也没什么遗憾,毕竟,我也得到了两个成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那你不准备干脆如钱师兄一样,修行算了?”

“暂时没那可能。第一,我没有钱师兄那种发自内心的出离心,没有生死时速的紧迫感。第二,我还舍不得世间的一切,我还不习惯孤独不习惯甚至没能力,在思想上独立存在。”

他的理由很充分:没愿望,没能力。没愿望,是他在世俗生活中,基本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困难与威胁,不像钱师兄,因为身体有病,对生死的压迫感体会得真切。没能力,是他过多的思想体系与知识,让他的思维方式无法摆脱旧有框架的束缚,不能在心地上干净纯粹地面对佛陀。

“也许,有一天,我还会回到庙子里来,但不是今天。我虽然要回去了,但我今后会对重返庙子,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与信心。毕竟,钱师兄得到消息,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鼓舞。当我再回来那一天,或许,你已经可以做我的师父了。”

“不敢,万师兄。我也没你聪明,悟性上更赶不上钱师兄。况且,世俗给我的牵挂,表面上没有多少。但实际上,我对孤独,还是有心理上的害怕,对漂泊,还是有点揭旧伤疤的恐惧。”

让我独自面对自己的思想,这是很恐怖的事。毕竟,这么些年来,至少从我离开老家那一天算起,漂泊的折磨与孤独的危险,让我离不开人群。今天,我离开家人离开朋友,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最终更好地回去,我从感情与心理上,还没有完全出家的准备。

最好的证据是,我到目前,还没有皈依。

“我听说,最聪明的人,看起来仿佛像傻子一样。老子说过这话吧?六祖一个字不识,也出了《坛经》这样伟大的经典。我还听说,上辈子最有佛缘的人,这一生处处不顺心,好像是命运逼他走向佛道。大概,你就是这样的人吧?”

万师兄说这话的口气,有点飘渺,有点过来人似的高屋建瓴。在中国古代典籍上,随处可见这种说话方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这种口气,自带一种隐喻与冷静。

“不敢不敢,逻辑上也说不通。小概率事件,不可当真。”我也模仿古代人说话,谁让我们都是戏精?谁让我们都是戏言呢?

“我不开玩笑,庄师兄。你看,当你学易经时,你的命运好像还可以。但是,当你学佛时,好像命运就越来越差了,什么原因呢?是偶然还是必然?况且,你发呆的样子,就跟傻子一样,当然,平时你很聪明。这说明什么?或许你有一种智慧,自己并没有发现。只有在发呆的空隙处,它才有机会自动溢出,要不然,你能够突然说出那句话?”

我知道他所指的是,我突然说出:从佛祖成道那天起,整个世界就已经是圆满的。

他所不知道的,是我在打七会上最后发呆的情况。我不告诉它,不仅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告诉的内容,也不知道原因。更因为,这种情况,他也解释不了,他又不是过来人。

第二天早晨,万师兄在我的配合下,收拾完他的行李,背上了他的背包,装好了明成师给他转交的报告,出门了。我送他的路上,他低声给我说:“庄师兄,我们有缘,如果有那么一天,我拜你为师,希望你不要拒绝。”

我只有讪笑着应付:“你高估我了。”

他看到出租车向我们开来,突然回过头,问了我一句。“钱师兄走的时候,是让你干什么来着?”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对那出租车司机喊到:“师父,到机场!”

要不要这么急呢?上车关门的速度太快,离别招手也如同敷衍,留下我这挥起的右手,尴尬地停在空中。

走了,都走了,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当我返回庙子,回首看到那座大门,石梯子那么高,而我站立的广场,紧邻市场,车多人多,热闹非凡。我真的要告别这个热闹的世界,进入到庙里那青灯黄卷的生活吗?

刚一进庙门,就碰上了明成师。他对我一笑,我对他合什,他答了礼后,准备离开。我赶快问到:“明成师,见性师现在有空吗?”

“估计有吧?应该忙完了,在方丈室。”

我觉得,不应该这么草率。我先回到宿舍,洗了把脸,找了一套相对正规的衣服换上,擦了擦运动鞋上的灰尘,然后,向方丈室走去。

在路上,我还在犹豫。我这是要去拜师吗?我还是要去皈依?我这是决定了要出家呢?还是只当个居士?如果传戒大会有的话,该是什么时候呢?得戒师父是哪个?

进了那个小院子,才发现,已经没有机会了,又有一拨人,先我一步,向方丈室走去。他们都是各地来的出家人,在打七会上见过。他们在我前面,没有发现我。但从他们手里拿的东西,我已经明白,这一群人,是来告别的。

这会有很长时间,我已经见识过一批一批来参加法会的人,是如何向方丈告别。需要的礼节就有很长时间,除了事务性的工作交流,还需要法师开示,还有个别和尚,需要法师单独嘱咐,依现在的人数,没有半天,方丈是忙不完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我被迫重新回来,准备下午再去找他。

回到空荡荡的宿舍,回忆那些曾经住在一起的人。一切好像才刚刚发生,但一切又变得如此陌生。这个世界的变化,根本不照顾我的感情。

我将漂泊的心,投入到这个集体之中,得到一些温暖,至少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单个人的力量太薄弱,只有将自己融入一个群体中,才会有安全的感觉。这是人类长期进化出来的本能。以我的体力与生存能力来看,并不需要别人的故意帮助,也不需要加入某个团体。但心理上的需求,就有它不灭的惯性,落单的心,总是有点恐惧的。

我落单了,独自坐在床沿,试图还要挽留那些同修们沿未完全消失的心理上的余温。这是在寺庙,我第一次加入,然后第一次落单。但这种感觉,并不陌生,在社会上,我已经多次告别。告别后的结局,就是落单。

在战友的群体中,我落单了,除了班长,他们的电话与短信也越来越少,任你过去与他曾经有过多少欢笑与共同的悲伤。在家庭中,我落单了,父母去世后,我没有根了。与妍子离婚后,我几乎连形式上的家,也没有了。

整个社会赋予我的定位,都失去了,过去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拯救不了我此刻孤独的心。我已经活了三十年了,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历史,难道,都没意义了吗?二娃,我在你心中,此刻,就没一点位置了吗?

我苦笑了一下,二娃即便对我有过思念,但我哪里能够找得到他呢?

中午在斋堂,发现人少了大半,我身边坐的,都是出家人。斋堂虽然不允许说话,跟我打照面的人虽然也有客气的礼貌笑容,或者眼神示意,但我总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的确,我不是出家人,而庙子,是和尚的家。我也不是居士,居士是庙里的亲戚客人。我是一个外来的人,穿着社会上的衣服,在这里蹭饭吃,也没交钱,自己觉得自己像个乞丐。

即使我以前也是乞丐,但我到庙子是求法的,这毕竟说起来很高尚。但是现在,我在庙子里来,好像就是为了多吃一顿斋饭,不光我内心有愧,别人看我的眼神,也不会太自然吧?

已经过了立春,但我感受内心中,升起了最深的寒意。

终于等到下午,可以去找见性师了。他的门开着,在我犹豫着跨过那门槛时,我还没抬头,就已经看到,见性师正坐在正堂椅子上,仿佛在等着我的到来。

我先顶礼,然后合什,再抬起头,望着他那慈祥但平静的眼神。

“师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你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办,师父给你办不了。”

“师父,我有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问。”

“你那一天,把自已丢了,是想问这个吗?”

见性师一针见血,扎得我心生疼。他怎么知道我的内心?那一天,他那么忙,要考核这么多的学员,他怎么知道我的具体状态?他怎么知道,我最想问的是这个?难道,他有了着名的神通:他心通,可以了知一切人的内心?

最让我震惊的是那个词:把自己丢了。这是个多么好的形容啊,这真是天才的概括。我那天的状态,我自己都不了解究竟是什么。

我设想过多种描述。也许那是呆了,但呆滞中,我却能够跟大众一样,上座肃静。也许我当时是行尸走肉,但毕竟事后,我还能够回忆起当时的呆状。也许我当时是走神,但走到哪里去了,怎么回来的,我也理不清。

我之所以不知道该怎么问,就是因为,我无法形容,那一天,我那种状态,该怎么形容。结果,见性大师只用一句话,就准确地形容出我当时的状态:我把自己丢了。

“对,大师,你太准确了,我当时的状态,就是没有自我意识,或者说是丢了。因为,它与死亡不同,与被麻醉或者昏迷不同,我的一切功能都在,包括意识的功能,但没有自我的意识了,所以,师父说得对,我反自己丢了。所以,我这才有问题来请教师父,这种状态,是好消息呢还是坏消息呢?”

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是坏消息,说明我这人比较愚笨,那种经常出现的发呆,就是证明。在佛堂之上,出现这种情况,更说明我是不堪教育的。如果是好消息,正好鼓励我,说明近期努力的路子是对的,也说明我的学佛的缘分。要不然,钱师兄怎么一再提醒我,要找见性大师呢?

“小伙子,这事谈不上好坏,在佛门,是非都不谈,更何况好坏呢?我们只说实相。按你说,你丢了自己,但是,先贤圣人们都说过,没有自己,丢了,何从谈起呢?”

对啊,根本没有的东西,怎么会丢呢?如果说那一天我丢了自己的状态发生过,那丢的是什么呢?或许,我是丢掉了梦中的、并不存在、但我一直以为有的:自己。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突然,内心有一种冲动。这样一个关心我了解我的人,在我面前如此耐心并慈祥地跟我谈心。我当即又跪下来,再次对他顶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摸了摸我的头,我头顶上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柔软的力量,我突然感动起来。

好久以来,就没人摸过我的头顶了啊。除了小时候我的父母摸过我的头,剩下就是班长,在我当兵期间,摸过我的头。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妍子,如此样的,摸过我的头顶。

这种笼罩着亲情关爱与威严的爱,我已经好多年没有体验过了。我好像有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一般,他不仅关爱我,以无条件的方式,而且他有能力,给我人生的指引。

泪水,此时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师父,我想拜你,皈依你,你给我传戒,给我传法吧。我愿意将??????”

我还没说完“心口意全部奉献给师父”这段话,就听到他制止了:“小伙子,你不是我徒弟,我教不了你。你有你的缘分,因过去种种因,得未来种种果。”

“为什么,师父,是我不够资格吗?”

“不是,众生平等,何况是人。传播佛法是我的义务和责任,哪有不可度的人呢?只是缘分,你还有更深的缘分,我跟你说,你会遇到,跟你真正投缘的人。那个师父,或许也正在找你呢。”

不,我绝对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好不容易得到见性法师的关爱,我不能就这样离开。当年二祖可以断掉手臂求法,可以坚持多天跪在雪地里,才得到达摩的传法,我不能就这么放弃,或许,这是师父在考验我的决心。

“我还是不明白”我仍然跪在地上。

“好吧,我就多说几句吧。你的事,文居士曾经告诉过我,所以,才让你这个从未有受过居士戒的人,参加我们这些法会,因为,你是佛缘的人。你想什么做什么,不需要我说,你我都明白。但是,你为什么不是我的徒弟呢?这里有一个大原因,还得慢慢来解释。”

我低着头,不敢看他。这个人,已经看穿了我的心灵,知道了我的历史。跪在地上的这个自我,在他面前,就像是一个没穿衣服的人。

被人完全看透后,尤其是被一个善良的人爱我的人完全看透后,我反倒有一种坦然与开放。既然没什么好隐瞒的,反倒让我更加安心。

“我听着呢,师父。”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