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六十二章 对比与沉静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六十二章 对比与沉静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佛因一切众生而说一切法,我这个老和尚,没那本事。你与佛有缘分,但我不是接引你的那个人。”

“为什么呢?师父。”

“因为你不太适合我这个法门。不是你学不了禅宗,而是成效不会太明显。你也许穷其一生,会小有所悟。但是,你不会即生成就。因为,你是一个想得多怀疑多的人。就好比一个内科医生,不好治疗外科的病。”

“师父,是因为我没有福德吗?”

“要说福德因果,前世善行,你也有。今生功德与旧业,也不算太亏,我不细说。参禅不得力,不仅与你的功德有关,更与你性格有关。性格是业力的典型体现,为什么呢?你自己今后会悟到的。”

见性法师是过来人,我相信,他既然能够猜透我的心,也能够看到我的三世因果。况且,他所说的,与我近期的认识,基本相应。为什么,如此了解我的人,却不是我的善知识呢?

“想想禅宗近千年在中土延续,到我这一辈,摘引大众的善知识,人才已经很是凋零了。今天的人,不见到立即的实证,是不会真信的。像你一样,密教或许更适合你,毕竟你们经过现代教育,一步步走到今天,需要一段的考试与印证,才会最终趣向佛道。文居士送你来,她就是你的菩萨,或许,你应该到她那里去,会有新的机缘。”

“师父,难道,我在打七的最后一天的事,不算是效应吗?”

我觉得,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过来人,一个懂我的人,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我到哪里寻找善知识呢?

“我知道,你那不是光明,你那是无明升起。也算有点效果了,因为你毕竟体验到自己的无明,已经比普通人,有进步了。但是,这还没有入门,只是一种门外的体验。”

他的断语,让我彻底明白,我那个状态,完全是看见自己的无明。为什么说这是进步呢?一般愚笨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愚笨。

我记得,某野史所载,某军阀在一个学校开学时,有一个搞笑但很有意思的讲话。这位军阀没什么文化,但有一些智慧。他说,我以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不行的。后来,我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就学乖了些。你们学习,要知道自己知道,这就比我聪明了。

这一段看似玩笑的话,包含着很深的道理。它几乎是智慧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是大部分愚笨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愚笨,所以,爱说大话,觉得自己很聪明。到了第二阶段,发现自己太笨,所谓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才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反省,所以进步。

到了第三阶段,终于明白自己的知识能力是多少了,就是知道自己知道,算是一个明白人。

这些话如果只是作字面理解,人人都懂。但是,要亲身体验到无明对自己的困扰,也是很难得的。见性师肯定了我这种体验,但又点明,这种体验还没有趣向佛道。因为,即使达到了第三阶段,也只是初步入门。而真正的成就,是圆满的体验,是对事实如实的观察,无所谓知道与不知道。

“本来,区别在于内心,外部表现没多少差异的。当时,你的状态,如果自己保持着一种冷静与清醒,那就是光明。没有清醒的定境,那是枯木。要坐断这个枯木,打破这个黑屋,要大机缘大福德大手段。”

“师父,还请你明示。”

“不需要明示,菩萨,你到了,自己就知道了。凡有所疑,皆不为真。真是实相的体验,如同照镜子一般。”

对啊,我记得,虚老和尚因茶杯坠地而开悟,世界大放光明。当时他自己的形容就是:“疑根顿断”。

“师父,我要走什么路呢?如果没有你的指引,我向哪里去呢?”

“如果你找不到自己,就看走过的路。你不是问要向哪里去吗?你回头,看你是如何来的,就行。脚如此,心如此。”

停顿一会后,我听到见性师端茶杯的声音,我知道,我该离开了。我给他再次顶礼,退着出了方丈室。在门外,我转身向外的那一刻,突然发现,整个世界仿佛只有我一个人,完全没有依靠的寒冷。

我回到宿舍,收拾行李时,完全无感。既不像自己离开,也不像被人赶走,好像是在完成某个机械动作。当我收拾衣服时,突然一个东西,让我内心一动。围巾,妍子给我织的围巾,只有它,我才感受到一点点的温暖,内心被扎了一下。

好几天没开手机了,打开手机,除了妍子外,还有班长、小苏发给我的短信,祝我元宵快乐的。我统一回复了一段:“离开崇圣寺,准备向丽江,完成助学任务。”

围上围巾,背上行李,出庙门时,与刚进门的明成师打了个照面。他看看我,我看看他,彼此仿佛无言的告别,只是一个眼神。继续跨步,出门那一刹那,我听到明成师的一句佛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间菩萨摩诃萨。”

我愣了愣,脚步却习惯性地一步步下了石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回望这寺庙,回望那耸立的三塔,无数圣迹不谈,我与妍子曾经有多少故事与感动,也曾在这里发生。而今天,唯一陪伴我的,只有一条,她新手织成的围巾。

出租车司机很是兴奋,到丽江的长途,算是他今天的一个大活。而我却毫无回应,因为在车上,我仿佛对什么话题与窗外景色都不感兴趣,但也不反感。偶尔的大转弯与急刹车,也不能让我起什么波澜。

到丽江时,已经是下午七点钟了。这里不叫晚上七点,因为西部时差,天还没黑。我没带那多现金,师傅问我,有没有手机淘宝账户,我表示没有。

“落后了,老板,这个真得有!”司机一边兴奋地介绍淘宝的好处,一边把我拉到一个atm机旁边,等我取出现金,付了款。

在一个人背着包,向文大姐家进行的路上,我不禁自嘲地笑了。我想起那出租画司机搞笑的夸张表情,还有他说的那句话。这可是第一次听人评价我:落后了!

街面飘荡着各种食物的味道及叫卖的声音,远处还有大型音响的节奏,不是广场舞就是酒吧的预热场,这烟火气对比之下,我知道,虽然刚离开寺庙几小时,但已经很遥远了。

“哎呀,等你半天,终于回来了!”文大姐的声音,她就站在门口,远远地看见了我。刘大哥闻声跑出来,帮我拿下背上的大包:“赶快上楼,放完东西,洗个手,有两个菜我热一下,马上开饭。”

进了屋子,才发现,一大桌子菜已经摆好了,在等着我的到来。

“你一离开庙子,明成师就给我们打电话了,为了给你接风,老刘还想了点心思,弄了几个小菜,快点上楼,我们在下面等你。”文大姐这一说,我才理解,她为什么一直在大门口等着我。

“大姐,我在庙子里,是不吃晚饭的。”

“庙子是庙子,家是家,别废话,快上去收拾,我们在等,我们也饿了。”她一把把我向楼梯上一推,我不得不加快了上楼的节奏。

等我简单把包放下,洗了个手和脸,下来时。发现刘大哥热好了几个热菜,香味及热气,突然点燃了内心的激动。

“知道你这段时间吃素,突然开荦也不适应,所以,今天我弄的,全是素菜。你把碗拿来,给你盛点菌子汤,这是我新发明的,你试试?”

光是那香味就闻得出来,是一种我以前完全没有尝试过的类型。菌香汤味及略带某种野草的气息,透露出原始的高级感。

当你饥饿时,没有什么是一口热汤解决不了的。

我喝完一口汤后,不需要赞叹,光表情,就已经让刘大哥充满知音般的满足。我发现,桌上还有一道菜:凉拌折耳根。

冬天有凉菜,只有南方盛行,毕竟不那么寒冷。而折耳根,那土地里的药草味道,是我童年的味道,与大巴山土地所生长的完全一样。云南温暖,野生的折耳根,即使冬天,也随处可挖。估计刘大哥是完全按四川品味来拌的,酸辣得当,粗砺的口感直刺人心。

当你思乡时,没有什么是故乡口味的食物解决不了的。

本来,我是想汇报一下,在崇圣寺学习的经历,或者要问一下,支教情况的最新进展。但是,文大姐好像已经猜透了我的心思。

“今天咱们啥也不说,没有出正月,还是过年。今天,你回来,就安心过年。”

她用的词是“回来”,她强调的话是“过年”。这就是家庭的温暖,虽然这不是我真正的家。但是,能够在寒冷中给你以温暖的,不是家,又是什么呢?

这是我近来,吃昨最饱的一顿,不是因为饥饿,而是因为这种类似于在家的感情。漂泊感久了,只要能够抓住一根绳子,就觉得它下面,拴了一只锚。

“晚上,八方街上有篝火,当地人要打跳,你可以去一下,毕竟过年热闹,你还没开始,我们都已经热闹过了。”刘大哥低声说到:“喝酒吃肉后,就该干点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我看他用余光瞄了文大姐一眼,文大姐装着什么也没听见。

吃过晚饭,我专门换了一身外套,让自己看起来不像是游客,像是当地的汉族青年,就出了门。

八方街在哪里?哪里声音大就往哪里,最多的人走的方向,就是通往中心的地方。不需要认路,听着声音,就能够感受到地皮的预热和心情的颤动。

我到得比较早,天才刚刚黑下来。主篝火已经点燃,但还有人在架柴。篝火正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树兜,以其体积和而燃性,估计完全可以熬过今天晚上。

也有一些游客,闲散在四周游逛,或者坐着吃东西、喝饮料,以看热闹的方式。偶尔一些中年游客在摆姿势,拍照片。我不知道外地来的游客大妈们,怎么人人都披一个披肩,装出小资的样子,摆的姿势,却是模仿七八十年代的电影海报。

最突兀的是,披肩这种典型小资的装扮,根本不是丽江的土产。丽江人,再年轻的小姑娘,或者传统的金花们,甚至优雅的金哥们,没有一个人,会有这种披肩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估计,十几年前,年轻人们刚发现丽江这个地方,可以谈情怀可以装清高,进来了一大批小资,通过类似现代与传统的对比,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美感,上传到网络或者平面杂志上,作为小众时尚的一种标志。

丽江本来不缺少歌舞,宣科的纳西古乐,甚至有音乐活化石的美称。在这里被旅游开发之前,小桥流水中,音乐叮咚。在山路森林里,马铃脆响,一切和谐自然的统一性,让此地有一种悠远的宁静。

外来的人最初也享受这种宁静与和谐,并把它作为丽江的特征宣传出去。也有厌烦都市喧哗的人,或者是假装厌烦其实是不适应变化迅速的人,也来到这里。

今天许多人喜欢沉静,并不是他有能力或者意愿享受孤独,而是他无法应对迅速变化的城市。今天中国城市的变化太快了,要不然,那司机也不会嘲笑我落后了。迅速变化的现实,让人不理解,让人有一种压迫感,让人出于本能地想逃避。丽江,这种统一和谐的宁静,就给人以想象。

这里最先来的,是文化人。所谓的这些文化人,只是创造性不适应时代的人。文艺青年最容易极端,要么刺激着这个时代,要么就对历史足迹唱挽歌。在过去,文化普及不高的时代,文化人掌握着解释世界的特权。

但在今天,所谓的文化人,与推动这世界前进的主要力量无关。因为推动这时代前进的是生产力,是科技,是理工界的事情。

对不理解的事物,本能的反应就是骂它,骂不倒,就离开它。丽江的美丽成了一块落魄文艺人的遮羞布,表演高尚的假舞台。他们来了,带来了电吉它与红酒,带来了酒吧与迪斯科,带来了假装高尚的披肩与虚伪外遇的柔情。

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一旦火了事或者地方,总是要变质的。看看这古老的八方街,木府还在,宣科还在。而商贩们承包的店面里,当老板的,最多还是外地人。

在旅游并不兴旺的春节,当地人复苏了,这是他们的故乡,这是他们的家园。他们要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篝火长时间被电灯扑灭,但只要有火种,它就可以再次被点燃。

终于有穿着传统服装的妇女来了,虽然她们都穿的是平底皮鞋,虽然有的人还戴着手表。但是她们的衣服是蓝色的布襟右衽,她们头上戴的,除了传统的银饰,还有那白色丝线绣的月亮的图案。她们是这片家园的传统主人,她们开始了低声的吟唱。

先是两三人坐在一个角落低声音问答,曲调只是那几个,但内容却五花八门。当地口音我还不太熟悉,但偶尔听得出,她们唱的是生活、是劳动、是思念、是家人、是家长里短是禾苗与牲畜,是那些生活的汗水与泪水,是顽强的生存。

在这块几乎被外来人占领的街上,她们回忆起自己的旧时光,她们或者是年轻时的伙伴,各自成家远离,今天聚在一起,倾诉对老时光的怀念,倾诉现实中的委屈与美好,倾诉那些曾经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事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又来了些人,合唱的声音大了些。调子也整齐起来,那是明显的挽歌啊,那好像是在唱她们的祖先。

她们是漂泊的民族,祖先找到了这块风水宝地,给了生存繁衍的条件。她们辛苦劳作,与这土地熟了,与这森林熟了,与这河流熟了。她们与这有灵的世界熟悉后,就成了这里的一部分。

今天世界变了,外来的人多了,她们以好客的本性欢迎外面的人,但是又有担心。外地的人,会不会也把这些森林与河流、山川与禾苗,当成自己的朋友呢?

纳西族是女人的天下,保留着母系氏族的某些特征。不要说女性是柔弱的,为了后代,她们腰累弯了,手磨糙了,但她们没有倒下。为了后代,她们仍然有一种可信的供子女依靠的力量,她们仍然有一种美丽,在这些歌声之中。

声音细腻悠长啊,这简单的歌声,如同丝弦轻响,好像米酒醇厚。

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乐器加进来了。这声音,配上弦子,就太恰当了。是小伙子们来了,是俊朗的金哥们来了。他们自觉地为金花们伴奏,好像为了配合她们的歌声,自觉地成了配角。

有了男女配合的音乐,舞蹈就会自动出现。手拉着手,不管男女老少,围成了一个圈,围着那篝火,打跳起来。有穿着兽皮的男性长者,如同会祭师的角色,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念着不知道什么咒语的东西,手舞足蹈,给火堆里撒些什么东西,仿佛在崇拜或者歌颂某种力量。

这是在歌颂火的力量吧?祖先们来到这里时,森林中野兽是少不了的。是这篝火陪伴祖先们度过了一个个没有被野兽偷袭的夜晚,是这火焰让祖先们战胜了黑夜与虫蛇的侵袭,是这火焰让一个个寒冬变得温暖。没有火的佑护,就不会有祖先的存在,没祖先,我们怎么活到今天?

所以,所有宗教,都是人与自然,都是生存与死亡,最后表现为情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有了这种情感,大家越跳越快了,歌声也越来越大。这种情感,唤醒了所有游客,因为游客虽然从远方来,从城市里来。但我们的祖先都是一样的,都是借助火的力量,才走到了今天。

火成了人们共同崇拜的对象,祭师勾起了我们共同的回忆,节奏就统一了,情绪就奔放了。我也加入了,不知道左右手都挽着谁的,反正,一起唱吧,把委屈抛入这火中,把情绪都放入这节奏,把一切思念,化着篝火的青烟,融入夜色的一切,都很自然。

跟陌生人一起唱歌跳舞,如果你能够受到音乐与舞蹈的感染,能够无差别地感受到身边人的热情,不管他是美丑、老少、男女,你都只是为热情而打跳,都是为崇拜火焰而旋转,都是为集体而欢乐。那么,你在此刻,就是一个纯粹的人,美好的人,一个拥有快乐能力的人了。

完全沉入某种激烈的感情之中,其实与参禅差不多,制心一处,或者悲伤或者快乐。

有些外来的腼腆的人啊,怕什么呢?怕跟不上节奏,怕不会动手,怕唱歌跑了调子,怕扭伤了脚?大家都在欢乐中,哪个还管你的这些顾虑,哪个还有精力笑话你的动作?

好不容易有个彻底欢乐的时刻,你为什么不融入?什么时候举手?你不要管,旁边的人会把你的手带起来的。什么时候跳脚,你不要管,整个圈子的步伐,你一个人想乱也乱不了。什么时候吆喝,你不要管,只要你自己开心,就等于给众人的欢乐,加了一把火。

除了那些保守的,那些拍照的,所有人都动起来了,不管是在圈子里的,还圈子外的,音乐在响,脚步不停,火就是你眼前,就在你心中。

什么时候大汗淋漓的?我也没意识到。但是一个**过去了,大家陷入短暂的沉静。这种激烈与安静的对比是最美的,因为让你的心感受到艺术的刺激。所有艺术只有两种形式,就是让心感受,沉淀与刺激的对比。改变往日跳动的固定节奏,或慢或快,就是艺术之于身体的感应吧。

大概过了半夜,也许凌晨一点了,当有人开始离场,我又听到低声音的音乐,又听到有人窃窃私语,我明白,自己该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那个祭师,穿兽皮的老汉,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