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五十四章 解悟与行持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五十四章 解悟与行持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自从明白了,觉起即妄息这个原则,练习起来就稍微得力些了。

回过头来想,包括在茅篷听法起,师父们讲的都是具体的修为办法,是过来人的真实话,我只是没找到对应物,把它当成大道理听了。

我打坐时,由于处于身体相对安静的状态,观察自己的心念就比较明白,这就好比坐在飞驰的汽车上看风景,是很模糊的,好像两边的树木,只是绿绿的一片。只是一个轮廓或者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是一个背景,不那么真实。

但当你身体静止下来后,就像是停车来观察两边的树木,你就会发现,那些树林是如此的真切与不同。树叶在动,还有风,大小不一,品种不同,有落叶在飘,也有嫩芽在长。这种真实感,让你认识到,原来在车上看的单纯模糊的颜色,是一个丰富的混杂的世界。

身体平静下来后,我感觉念头多了起来。其实,并不是念头变多了,而是能够仔细看了,能够分辨念头,所以,感觉变多了。

没有静坐过的人,根本没这个体验。根本体验不到,原来我们这脑袋里,还时刻产生过如此之多的乱东西。

有了杂念怎么办?过去我是采取压抑与排除法,想不让它出现,或者尽量让它少出现。其实,这几天来,我就苦恼在这个事情上,它是少不了的,越是想排除,它越是来烦你。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

哪有表锋剑,斩我烦恼丝?

法露师提醒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其实是一句老话,我一两年前都看过,我甚至都可以说出一大堆道理来。但是,现在觉得过去的我有点可笑,因为这不是一个大道理。这是一个很实用的办法。

操作过程如下:当我一心挂着话头,挂着那种不明白的疑情时。偶尔,念头会突然闯进来,如同大象进了瓷器店,把内心搞得稀碎。我原来的办法是加固门窗,防止大象进来。但做不到,大象的力量太大了。所以,现在换一种办法,就是觉。

当杂念来了时,我马上警觉到,这是杂念,不用管它,只是再提起话头就行。这一觉,提话头,这种办法,如同有了武器,比如一个火把,大象害怕火把,当看到你举起火把时,它就再也不闯入了。甚至,在不设防的原野,火把也仍然可以保护瓷器。

将警觉当成开始,拿话头当武器,这就是我的青锋剑啊。

当你真专注的时候,是没多少妄想的。比如一个玉器师傅在雕刻玉器工艺品时,他除了关注手里的活,外面的声音及行人,根本没有进入他的意识。不进入意识的东西,对他根本不起作用。

不起作用的杂念,根本不叫杂念,因为你没念它。

到了第五天的时候,终于觉得自己有点得力了。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性,将注意力放在那种疑问之中,也不是探求这疑问的答案,也不是分析这疑问的结构。只是在那种问题难解的情绪下,保持着意念的相对平静。

这种平静虽然很容易被打扰,但没有外界打扰时,自己还能够保持。只有引磐的声音,才会把我惊醒,我发现,回顾刚才在座上的情形,有点明白有点模糊,有点莫名其妙的暖意与安宁。

不知道路子是不是这样走,反正,终于有点安定,就这样走下去吧。坚定我信心的,还有经行,当跑香的命令下达后,我可以只在跑与那个疑情之中,如果前面的人不乱,我基本不会乱。只要香板一响,说停就能够停。

今天法露师开示,是晚上进行的。

“今天晚上,我想讲一个字。讲一个什么字呢?释迦牟尼佛说法十九年,三藏十二部,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行’字。‘行’是最最重要的。大家想一想,行有世间的行,也有出世间的行,有好的行,也有坏的行,我们从凡夫到圣人也是行,我们从圣人到成佛,还是行。离开了行,什么事都做不成。从无量劫到今天,我们已经离开了家很远很远,很久很久,现在我们想回家,还是靠行。不行则不能到家。佛陀所讲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让我们去行,佛陀所讲的一切经,都是我们去行所依的路。”

这个行当然不是指跑香时的动作,也不是普通的走路,而是指所有的行为,也叫行持。

“所谓‘经者,径也’。我们要回家,必须有路,有了路还必须去行。佛法就是我们回家的路,现在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沿这条路走下去,就有回家的希望,想一想看,这个行重不重要?要不要紧?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不辞辛苦,跑了坐,坐了跑,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一个‘行’字!因为我们要回家,要了生脱死,所以我们要行。我们做任何事情,想达到任何目标,都要靠行。不行即不能成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行。利益众生是行,培福修慧也是行。声闻、辟支、缘觉这些圣人,受了记还要行。”

当年玄奘法师不远万里,过沙漠雪山,去求取真经,叫行。达摩禅师面壁十年,不与人言,也叫行。甚至,没开悟的人做好事养善心叫行。开悟了的,利益众生,教化弟子,甚至种田吃饭,都叫行。反正,经典上就是这么说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行了做什么?就是去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我们要想获得像佛一样的圆满福慧,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别的法子,只有去脚踏实地地行,认认真真地培福修慧。大家想一想,我们做哪一件事不需要行呢?不要说我们今天是为了无上解脱,为了了生脱死,就是世间上的一切事情,有哪一桩事情不靠行就能成功?我看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去行,才能获得成功。像我们回家,了生脱死这样的出世间的大事情,更是离不开严格的行。不去用功地行,就想成佛作祖,那是痴人说梦。成佛作祖不是想来的,是行来的。”

我倒没那么宏伟的志向,哪怕是小乘佛法,能够做一个自了汉,成罗汉果,都是很伟大的。

“既是学了佛,就应当好好发心,从今天开始,生生世世都要行,时时刻刻都要行。几时有行,几时成功。几时不行,几时就不能成功。早行早回家,迟行迟回家,不行就永远回不了家。行贵在坚持,贵在不间断。不能说今天行了明天就不行,此时行了彼时就不行,在禅堂里行了,出了禅堂就不行,在寺里行了,到家里就不行。修行人,如果想把功夫用好,要时时刻刻和在在处处行,白天行,晚上也行,坐着行,走着也行,醒着行,梦中也行,那才是好的。总之,几时没有到家,几时都要行;几时没有成佛,几时都要行;即使将来成佛了,为了教化众生,还得行。行是主要的。几时行,几时就能到家。这好比回家的一条路,这一条路是我们要行的,不管是坐飞机来行,还是坐火车、汽车来行,还是一步步地走路来行,总之得行。”

这种车轱辘话,只能用苦口婆心来形容了。况且,法露师此话是带着感情说的,不像是普通的说教。

“当然行不是盲目的,得有一个目标,有个路线,要依正知正见来行。没有正知正见去行,行了也回不了家,有时会越行离家越远的。古人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一个人用功,得有一双‘择法眼’,要有所选择,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今天这样行,明天那样行,邪知邪见重,像这样子用功,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所以,我们用功之前,先要树立起正知正见,依此去行,才能到家。若没有正知见,那你这一行不但不能到家,说不定行到地狱中去了还不自知哩。因此,我们大家在用功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选择,选择好正道之后,就要好好地脚踏实地地去行。至于说什么时候到家,那就不用问了。”

走错了方向,那肯定是越行越糟糕。过去有个成语,叫南辕北辙,说是越走越远。我过去有点杠精,反问过老师,既然地球是圆的,只要努力走,环地球一圈,还是会到南方的。现在看来,也是太天真。地球是大致圆的不错,但其中的起伏与山峰,其中的沙漠与大海,错的机会,到不了的困难,多多了。

“路走完了,自然就会到家的。若一天到晚想到家,只这个‘想到家’,便成了妄想,是错误的。为什么?想生死是妄想,想成佛呢,还是妄想。要知道,了生脱死、成佛作祖,这些都不是想来的,到了时候,功夫一到,它就会自自然然来的。所以,我们不必去想,只一心地用功就行了。对我们用功的人来讲,有心去想,就成了妄想,就成了障道因缘。因此,我希望大家在用功的时候,放下一切,既不去想生死,也不去想成佛,只管认真用功,到了时候,水到渠成,自自然然就会成功。”

也就是说,管它成佛不成佛,管它开悟不开悟,只记住话头,保持疑情,就这么着。也跟原来我听到老和尚讲的,大概一个意思:小车不倒只管推。这条路,前辈圣贤已经给我们走明白了,你还看个啥?其实,在那种所谓打成一片的境界中,多了一个成佛的念想,多了一个开悟的希求,都算是增加了妄想,头上安头,中断用功了。

“各位想一想,不用功夫,整天打妄想,打闲岔,能成佛吗?想是想不到的。你的功夫没有用到,路没有走完,想成功可能吗?不可能的。能不能开悟,能不能到家,这个不关你的年龄大小,功夫到了,十岁、二十岁就能到家,功夫不到,就是八十、九十还不能到家。六祖年纪轻轻就开悟了,为什么?他功夫到家了,只要一推门,门就开了,就进去了。我们现在到家了吗?没有,我们很多人现在还没有动步,离家还远得很。”

这个有故事吗?我还没听说过。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高明寺来果和尚有个侍者,只有十几岁,还是个孩子。他跟来果和尚讲,他要走了,走了之后,希望来果和尚用一口缸把他装起来,过三年之后再给他开缸,然后给他的身体贴金。来果和尚说,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夫,还要贴金坐龛子!小孩走了以后,来果和尚就把他用缸埋了,事后也就没有把他放在心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佛教中一些所谓的肉身菩萨,当他自己生前觉得自己有把握在愿望保留肉身时,就会要求装缸。装缸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埋葬方法。

我看过中央电视台关于某尼师装缸的采访。那是当地山下有专门师傅干这个活的。一个陶缸,内垫上干柴草纸与木炭,将尸体放进去,然后密封,三年后再开缸。如果修炼成功,再开缸时,身体不会腐烂,保持原样,这很神奇。

这不像是木乃伊,那是在干燥环境下,还要取出内脏,相当于腌腊肉。也不同于冷冻尸体,那是用极低温度,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在完全无氧的密闭环境下,甚至还要充入惰性气体,杀灭可能产生的微生物。当然,这两种办法,都需要对尸体进行消毒杀菌,药水处理后,才能够保持。

当然古代也有干尸,比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但是,那是浸泡在大量消毒溶液之后,在地下绝对密封环境下的产物。

而肉身菩萨,是要开缸的,并且,装缸前,既没有对尸体进行消毒处理,封缸中的手法也比较原始,根本谈不上密封信。开缸后,也是供奉在空气之中的,暴露在一切现实的微生物环境里,它是凭什么不坏的?这是个密。

“过了几年,小孩天天托梦给老和尚,说他在缸里闭得不得了,赶快开缸。老和尚才想起这件事来,就去给他开缸,一开缸发现小孩还在那儿坐得好好的,于是老和尚就按小孩当年的要求给他贴金。贴金时,发现小孩头有点歪,老和尚就用棍子把他的头正起来,用绳子绑住。晚上,小孩子又托梦给老和尚讲,你把棍子撑着我的头,我疼得受不了。后来,老和尚又把棍于撤掉,小孩的头也不歪了。小孩贴金以后,那个哄动啊,一天有几万人来朝拜。闹了几天,老和尚发脾气了,对小孩说,你再这样闹,把你扔到河里去!到了第二天,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朝拜了!你们看这小和尚多有本事。他已经到家了嘛。不能看他的年纪大小,要看他用功用得好不好。我们修行人,尽管用功去,几时到家就别去管它了。跟走路一样,一旦路走完了,也就到家了。”

这就非常玄幻了,第一个,就是关于托梦。这孩子不仅肉身在,而且精神也在,能够与老和尚在梦中对话。第二个,就是他的精神,可以影响所有来朝拜的信众。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但假造的可能性不太大,毕竟来果老和尚是近代法师。茅篷那**的老师父,就是他弟子,他愿意为法露师作铺垫工作,说明法露师还值得他敬重。如果法露师造他师父的谣,还值得人家敬重吗?

“在这里,我再讲一个人。虚云老和尚过去手下有一个很勤劳的人,他没有什么文化,一天到晚尽做些苦事,别人不做的苦差事,他都去做。”

法露师讲得简略,我在书上看的,是虚老和尚亲口所说的记录。说这个人,原来是逃难过来的,是个农民,天灾**后,家里的田也丢了,没有活路了,先是一个人跑到庙子来求生路。

虚老看他忠厚,就留他在庙子种菜。要知道,就是我们目前打七这个庙,这个崇圣寺,曾经有一个成道的人,在这里种过菜!

后来,他家人来庙子投奔他,包括他妻子及舅子等人,庙里有人就不喜欢了,毕竟有女众来不方便。但虚老和尚看他便宜可怜,把它全家就安排在后面半山坡上种菜为生了。

这人想学佛,求虚老给他一个法门。虚老看他又不识字,又比较笨,念经参禅都不可能,就只好教他一个死办法,念佛法门,让他修。据虚老说,他是早晚都念,吃饭睡觉做事都念,只要人清醒,没一刻放过。

“但他一心念佛,修行很用功。人家都看不起他,他也不往心上放。他跟老和尚告假三年,外出参学,回来之后,他还是老样子,别人不去做的苦事重活儿,他都去做。他一个人住在一个小茅房子里面,有人看到他的小房子起火了,跑过去一看,什么也没有。”

有些细节我还记得。那是虚老几年后在昆明修一个寺庙,这人回来了。虚老问他,你这几年出去参方,碰到什么高手没有?他回答,也不过如此。虚老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回来找我?他回答,听说师父在这里修庙,我是个苦恼的人,没什么手艺和本事,但有力气,我来帮师父出一把力。

“他到死时,年龄不大,才三、四十岁。他走时,穿衣搭袍,拿着一把草,一把引磐,坐在一个草垫上,就这样自己把自己烧掉了。烧完之后,他坐在那个地方,还像好人一样,引磐还在手上拿着,这件事哄动很远。当时唐继尧在当地当督军,他要亲自看一看。唐继尧看的时候,用手稍稍动他一下,整个身体都垮掉了,成了灰。后来、唐继尧就把那个引磐拿到博物馆去陈列起来了。大家想一想,一个人要成功,不一定要有很多学问,关键是自己要自觉地去用功。没有文化照样走得好,照样能回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法露师果然讲得简洁。但是,对下面的人震动很大,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出现在虚老门下,出现在众人眼下,出现在这个伟大的寺庙之中,我们能够在这里学法,与那圣人不过百年,怎么不会出一两个高手呢?

当然,其中还有个重要细节,法露师没讲。就是这位圣人,要**之前的晚上,是专门去找过虚老的,他已经很明白地向师父说了,自己要走,也就是要圆寂。师徒之间还互道珍重。

事后,当他焚化后,当时昆明的督军带着大量名流,还有新闻记者,有文字实录的,有照相的,有采访的。这事做不得假,因为没那动机,也没那手段。

“我就讲这两个故事,一个小孩,一个很勤劳的人,他们的功夫都做得很好。大家想一想,我们自己要不要好好地用功夫?我希望,我们大家,不管是有文化也好,没有文化也好,老的也好,少的也好,都要好好地用功,我们将来也会走得很好的。”

今天晚上,他就讲了这两个故事,就算是完成了开示。要知道,这相当于讲例题,是为了说明公式。

但对于我们练功的人来说,意义各有不同。有的人,听了故事后,受到振奋,会加倍努力。有的人,或许听了后,会有神圣想,或者对鬼神世界有想象,反而会成为修道的障碍。

但是,大家会更珍惜时间。毕竟,这里出过圣人,算是地利了。况且,参禅这一法门,虚老和尚与来果老和尚留下来的,路子没错,他的弟子成功,我们也有可能成功。

晚上回屋,一躺下,脑袋就浮现出一个小孩子形象,估计是法露师所讲的故事,给了我联想。对于有些人来说,脑袋出现圣人形象,是值得高兴的。如果出现在梦中,有人甚至会吹牛,说自己会通神。

但我知道,这也是一种杂念,是一种妄想。我只需要抱住话头,用疑情笼罩住那闪烁的一切,让它们熄灭。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