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五十五章 力量太虚弱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五十五章 力量太虚弱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一直对自己的力量有自信,但是,关于心灵,我的力量太虚弱了。

在照顾话头中,我的思想经常被突如其来的杂念打断,疑情保持的时间并不长,并且,即使在保持疑情的状态下,潜涌着其它念头的暗流,也在奔腾不息地流动。

我发现,自己的头脑中,有一条暗河,虽然我用话头的盖板掩盖住了它,但仍然听得到里面垃圾与脏水混合流动碰撞的声音。

水声杂乱而异响异味干扰情绪,让我很是烦恼。

我不能假设它不存在,因为,它确实在暗自流动,一刻不停。我不能假设它不重要,因为,它已经干扰了我的平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如果是方法错了,我已经对比法露师的教导,进行了修正。如果是自己态度不对,我已经准备要舍弃一切幻想了。

听人说过这样的观点,你所有经历,包括人生经历,思想经历,情绪经历,都贮存在你的大脑中,产生一个习惯性的角度与回路。当外界有刺激来临,它就会自然地按你的心理习惯与人生经历,作出你的“自我”反应。

而外界的刺激偶然而来,倒还可以尽量排除。内心的刺激,也就是突然来的杂念,是无法控制的。它不仅不请自来,而且还利用自己讨厌它的情绪,故意搅动你那貌似平静的水面。

我的人生经历,太多负面的东西了。比如从小的贫穷,让我对贫困有一种接近本能的害怕,哪怕今天,我的钱可以保障后半生的生活。比如母亲的离家,最亲的人抛弃过我的经历,让我对任何感情,都建立不起真正的安全感。比如父母的相继离世,让我对建立长久稳定家庭生活的信心很差。即使没有失去的东西,也总是担心它离开我的那一天。

总之,对现世幸福的不自信,怀疑,导致我会担忧一切稍微美好的事物。我享受不了最好的东西,因为我在接触到那些美好的第一时刻里,就在盘算它是如何离开我的。这个潜意识,是近几天发现的。虽然打坐不是做梦,但能够得到比解析梦境更清晰的认识。

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想要的东西太多。或许,少年生活中拥有的太少,而少年时代到儿童时代,正是一个人心灵形成的关键时期。我有一种什么都想要的期待,到手后,又担心它的离去,所以经常以及时行乐的态度,过度挥霍它。

我既想要钱,又想要家庭,还想要身体的欢娱,还想要理论上的高层次。对了,我喜欢各种理论,其实是对高考失败的心理补充。我当年高考失败,我总怪罪于我的学校不好,我受到的教育不好。其实,也与我不够聪明不够努力有关。近段时间跟万师兄与小胡在一起时,我发现,论敏锐性理解力以及记忆能力,我综合起来,是赶不上他们的。

一老一小的人,我都没优势,这就很明显地确定了,我在人群中智商的地位:中等偏上。

我的优势,只不过多学了几天周易,那还是董先生出于同情或者说生命最后阶段,不得已让我当徒弟。比我悟性高的人大有人在,要么是不感兴趣,要么是没碰上董先生。董先生选择我当徒弟,是他时间有限条件有限下不得已的次优解,而我能够得到他的教导,纯属运气。

但是,我并没有真正把董先生的教导,当成一生追求的目标,我曾经有很长时间迷失在金钱、美女与貌似精英生活的幻影里。因为,我并没有发自内心地想达到董先生的水平,没有在周易理论的学习中进行该有的努力。

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想过他一样的生活。从生活状态来说,这样一个饱学之士,一生过得坎坷。他所拥有的预测能力,根本无法改变他的主要生活。他过得太孤单,我最害怕孤单。

再学得好有什么用?根本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想要的东西太多。我以前太贫乏了,在分管环境里生长时,根本没有这种强烈的意识。第一次让我开眼界的,是高考时到二娃宿舍住的那一晚。我连知识都是贫乏的,这打击了我最后的自信。

当后来上了大学,学校虽然不好,但毕竟是在城市,城市的大门一打开,我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如此贫乏,跟本与同龄人无法比较,甚至缺少基本的共同语言。这也是我在大学里,没有真朋友的原因。

一个在封闭山村长大的人,如果不进城,或许还有本乡本土的比较中获得某种安慰与宁静。但如果进了城,开了眼界,他就会深深痛恨,自己原来生活的贫乏。

我被这种害怕这种痛恨,扭曲了心灵。我根本无法像正常生长的人一样,有一个正常人的完整人格。比如思远,那种阳光,是装不出来的。比如妍子,敢于投入一切的坚定,是因为她从来不害怕失败,因为她知道,自己始终有不会失去的、家庭和父母带给她的、安全的座垫。

即使跟我一样出生的农村人,如李茅如小苏,他们也从一个父母健全、家庭正常的有安全感的地方生长大的,所以,他们可以坦荡与专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最极端的例子是王班长,他从小家庭在当地优越,所以造就了他安全自信,所以他敢于来断试探命运的边界,寻找生活方式的各种可能。

而班长,父母至少是爱他的,至少给他少年时期的家庭是安全的。这种从小带来的安全感,让他坚定而自信。虽然受过妻子离家的挫折,但他有信心挽回。因为他知道,离稳定家庭只差一步,而且这一步,通过他的努力,可以达成,那就是赚点钱。

班长的自信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的力量。部队给予他能力的长期肯定,让自身能力与现实效果形成了正反馈,强化了自信。他有力量承担,并为之努力奋斗。

我除了因从小家庭没能给自己带来自信外,而且我的生活变化太大,接触的新鲜东西太多,我推动了生活的参照。如果说,现在要准确定位我的心路历程的话,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二娃。

可是,二娃,我没找到。我也把童年真实的自我与今天对比差距的定位之锚,搞丢了。

接触新鲜的东西太多,失去了自我。所谓我的“自我”,只是填满了大量杂乱无章的过程,我不能理出头绪,我也无法在情绪上专一。

无法专一,根找到了,这是我无法真正在打坐中平静的原因。我得养成相信专一,并且训练专注度,让杂念在专注度习惯下,得到约束。

我的起步太低,心理力量太虚弱,所以,效果不行。

第六天法露师的开示,仿佛是个漫谈,一如我那散漫的内心。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为了将来成佛嘛。要成佛就要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不去结众生缘,不去成就众生,佛从何来?所以我们出家人讲。‘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己好好用功。自己的功夫用好了,就可以利他。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福德要在众生中去种,没有众生,一切菩萨皆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普贤行愿品》里面讲的。菩提是属于众生的,离开了众生,无菩提可言。所以,要想成就菩提果位,就必须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没有结众生缘,就不能度众生。”

我连队“自利”都没有做到,何谈“利他”呢?

“这里讲一个故事:释迎牟尼佛成佛以后,有一天带着弟子去一个村庄托钵,本走遍了村庄,没有人开门,都把门关起来了。佛就把弟子带到附近的一个地方坐下来,看这些弟子中哪一个跟这个村里的人有缘。佛观看到目键连尊者跟这个村子里的人有缘,于是就派他去化缘。目键连尊者来到这个村子,村民们都高高兴兴地打开门,目键连尊者因此就化到了很多的东西回去。有人就问,为什么成佛之后还化不到缘,而目键连尊者没有成佛都能化到缘?佛就讲,我没有跟他们结缘,所以,就是成了佛也不能度他们。而目键连曾经跟他们结过缘。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个农夫,很穷,上山砍柴卖,看到树上有一窝黄蜂,黄蜂见有人砍树动它们的窝,都飞出来了。农夫是个佛教徒,很慈悲,就给这些黄蜂念几遍咒,打三皈依。这些黄蜂因为听闻了佛法,就在佛出世的时候,转成了人身。当年那个农夫,就是现在的目键连尊者,这个村子的人就是当时的那窝黄峰。由于目连当年跟他们结缘了,所以他们今世就供养目键连尊者。而我过去没有跟他们结缘,所以托空钵了。”

佛不度无缘之人,不是他不想度,而是没办法。佛教最进步的一点,是不把佛当成无所不能的上帝,给你一个绝对迷信的可靠的一元解释。佛也是人,他只是明白和掌握了规律和真理的人。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当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一切众生,不管他是大是小,我们都要珍惜他们,跟他们结善缘,因为佛陀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要以为虫子小,我们就可以任意处治它们,它们的佛性跟我们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它们过去造的孽跟我们不同,才落得虫子身。我们今生若不好好修行,造恶孽,将来也会变成虫子的。要知道,一切众生的身相都是孽缘所生,男身是孽缘生的,女身也是孽缘生的,猪身、狗身、虫身等等,都是由孽缘生的。所以,对于一切众生,我们都不能轻慢。”

好像是在讲平等心,我内心仿佛有所触动。因为这是我最欠缺的。原来自卑,是不敢跟别人平等。后来有点自傲,又反过来,就是不愿意跟普通人平等。在我内心没有平和之前,根本没给平等留下位置。

“《法华经》上讲,常不轻菩萨见一切众生皆行普敬,他说,‘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别人打他、骂他、轻视他,他都不在意,还是对人毕恭毕敬。常不轻菩萨是谁: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中的一个菩萨行者。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对众生尚不敢轻慢,我们今天对一切众生还敢轻慢吗,佛在因地中对一世众生尚如此恭敬,我们是佛的弟子,难道不应当向佛学习吗?要知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一旦他们把妄想执着去掉了,不就跟佛一样子吗?佛是先觉,我们众生还没有觉;但只要好好用功,我们也会觉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后觉,都是未来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种绝对的平等,从理论上或者字面上,我可以理解,但从情感,从潜意识把它当成我的本能,我就差远了。

“不单是男的能成佛,女的也能成佛。《维摩诘经》,舍利弗轻慢龙女,认为女的不能成佛,那个龙女马上就在佛前转男身,从佛光中,可以看到这个龙女到其他世界成佛去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女的,女的也能成佛。这是有根据的,不是我随便杜撰的。女的不要小看自己,既是落发出家了,就是丈夫相,与男的无别,要自信,要发大心。观世音菩萨现女身成道,表明女的同样可以解脱,同样可以成佛。历史上,女的修成正果的多得很。台湾就有不少女众,办医院,办慈善事业,发大菩提心。要知道,别人能成功办道,就是由于他长期用功、长期发心,慢慢积累,培养起来的,并不是说哪个人能做到,哪个人不能做到。能够做到,这不是别的,这是他们的大行、大愿、大力的结果,也是他们累劫以来种下的大福德、大因缘。”

我想起了那个台湾女医生,虽然只接触了几天,但她以念佛法门教导临终病人,不也是平等心的体现吗?

“一个人的福德因缘,不是凭空想到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自己过去多生多劫以来慢慢培植起来的。有了福德因缘作基础,修行就容易成功。没有福德因缘,想成功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地去做。你功夫做到那个地方了,自然就可以成功。‘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有福德的人在修行的时候,有很多的人帮助他,护持他,促使他成功。没有福德,想成功,太难了。所以,在座的各位要好好用功自利,功夫用好了以后,再去利他。学佛的人要发长远心,精进心,不要得少为足。如果我们得少为足,那就是‘焦芽败种’,这样是长不出菩提果子的。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发大菩提心,要成就众生,利益众生,结众生缘。没有大菩提心,我们就不会有众生缘;没有众生缘,我们就不能成佛。”

我估计前生没有什么福德,所以今生年轻时受到折磨。或许,我今生多与众生结缘,不光是做好事,而且要以平等心做好事,或许能够增加自己的正能量吧。

“功夫用好,利益众生,弘扬佛法,就有了本钱。自己功夫不到家,又怎么去度众生?所以,想成佛的人,一定要把功夫用好。功夫没有用好,弘法利生就成一句假话。大家都知道,中国五岳中有个南岳,当年道教很兴旺,想占南岳,作自己的道场,于是就经常发生道士与僧人相斗争的事情。当时南岳有个叫慧思的禅师,他可是为佛教立过大功的人物。去过南岳的人都知道,那儿有三个塔,纪念慧思禅师的。为什么有三个塔呢?传说慧思禅师为护持南岳道场,同当时一个着名的老道进行了三次斗法。”

这个故事没听说过,但南岳是佛道共存的圣地,历史上的斗争肯定少不了。

“第一次与老道相斗,斗不过老道,自己走掉了。第二次与老道相斗,又斗不过,又走掉了。老道的本事很大,能腾云驾雾。第三次又与老道斗,这一次慧思禅师的本事就大了。老道说南岳是他道士的,慧思禅师讲,南岳是我和尚的,两个争得不可开交。地方官也没有办法解决。于是决定去见皇帝,由皇帝来裁决。去见皇帝,怎么去呢?这下两个人都各显神通。老道腾云驾雾去见皇帝,慧思禅师则通过打坐入定,一刹那就进了皇宫。二人在皇帝面前论对了一番。最后皇帝决定派钦差大臣去南岳山看看,如果前山有和尚,那就是和尚的,如果前山有道士,那就是道士的。于是,两个人又各显神通,都想早早赶回南岳山。”

这种神通的故事,是比喻,还是真有存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精神。

“老道依然是腾云驾雾,慧思禅师则在定中一下子就回南岳山了:大家想一想,腾云驾雾再快,也快不过心念啊。慧思禅师回到南岳山,就对道士们说:‘你们的官司打输了,你们赶快剃头,赶快剃头!要命就不要头发,要头发就不要命!赶快剃头!赶快剃头!’道士们一听,纷纷都把头发剃掉了,当了和尚。钦差大臣来一看,见到是和尚,没有什么话可说的,南岳山就归和尚了。各位想一想,打坐入定功夫有多厉害,腾云驾雾还不如一个定。几千里路,定中一刹那就到了,腾云驾雾还得很长时间。所以,后代的人为了纪念慧思禅师护持道场有功,就在南岳山上为他建了三个塔。慧思禅师就是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师父。”

这个慧思禅师我不清楚,但他的徒弟可是大大有名,不仅是佛教中一个开山的伟大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智者大师所开创的天台宗,与我刚学的数息法,有明显的关系。

“我讲这个故事,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要度众生,要护持佛法,必须自己有功夫才行,没有功夫,就没有办法同魔法、外道相斗争。大家一天到晚打坐,不要小看它,打坐打得好,一盘腿就可以走十万八千里,一弹指间就到,那时想到哪儿就去哪儿。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好好修定,随时随地都要行,都要定。有了定就会有智慧,就能开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身不动,心自由。这是相对的,还是统一的?如果是过去,我肯定要跟万师兄讨论一番哲学。但这些天,万师兄已经不讲哲学了。另外,我发现自己喜欢和万师兄讨论哲学,其实与我内心虚荣有关。我只是想急切地证明,我是一个聪明人,一个有学问的人。其实,这种聪明,连自己最简单的生活与思想问题都解决不了。

我为什么在专一度上没有力量呢?因为我要的太多。我为什么要得太多呢?是因为我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我总觉得自己童年的东西太少,后来有了条件,总害怕错过某些东西,什么都想要。

这是一种贪婪,是人性中的病。一如我的爱情,我想同时满足本我自我与超我,结果造成了对象的分裂,也造成我今天孤身一人。

人不能什么都要,如同一位高手说的,生命如此宝贵,逝去不会再来。生命如此短暂,只有百十年时间。我们如果不努力从事一项自己最热爱的事业,到处分心,结果就是浪费。

我浪费了三十年了,而今没有积累什么福德,反而心灵上处处伤痕。不能怪命运,不能怪别人。从内心讲,我从来没对一个事业、一个人,付出过全部心血。我从来没专一过,现在强行要自己进入制心一处的状态,怎么可能?

培养一个本能,有多种方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一件认真的事情。比如说福德的培育,就是我当前最需要做的。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