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四十九章 九试坐的感受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四十九章 九试坐的感受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天才本站地址s

老和尚什么时候离开的,我们是后来听庙里常住说的,大约是早上六点多就出门了。他是走路离开的,没要车子送。

这么大年纪,可以走路离开,这事让我们惊讶。万师兄突然在我身后开口,还把我吓一跳。熟悉的人好几天不说话,突然在你背后发声,搞得我一点准备都没有。

“他是学虚老和尚的吧师父,从江西到云南,他也是走来的吗”

他问的是庙里的常住,这位师父法号明福。根据取名的原则,他估计与明成师是一个辈分的。早期佛教到中国来时,取名没有规则,后来,和尚取名就有规矩了。姓什么呢不管你在俗家姓什么,出家了,到了佛门,就统一姓释,代表自己是释迦牟尼佛的子孙。

然后,各自按法门师承,就各自按字排辈分了。这很像中国传统家谱里,所谓排的辈分一样。各个宗族家谱辈分,按老祖宗定下的一首诗或者一串字,依次轮下来,表示传承有序,尊卑分明。

比如,姓王的,有一支,他的辈分取名法,在家谱里就有记载。我们村里有许多姓王的,据说是湖广填四川而来,最开始来的八兄弟,在四川扎根繁衍,为保证各自的后人统一辈分,这八兄弟一起商量,就给后代取名中,保持其中一个字的顺序规则。我小时候听过,但今天还记得的,只有两句话了“世代皆能定大道,可昭河水永光耀”。

那么取名规则依此就可以定为,这八兄弟的第一代后代,就叫向世某,八兄弟的孙子辈就叫向代某,以此类推。中国的家谱,其实也是研究民间历史的重要材料,其重要『性』,甚至可以与县志相比较。

历代史学大家,非常重视县志,说是民间与官方合作的历史。许多考古与历史问题探讨,都要借用当地县志来确认。除了生动与真实,也与官方的严谨『性』有关。

但家谱研究,在今天的中国,却没引起相应的重视。虽然家谱属于私史,有许多杜撰的成分,给祖宗脸上贴金的冲动,影响了客观『性』。况且,修家谱的人,素质不高,核对不严,也影响了准确『性』。但是,研究家谱,却也可以得出许多意外的结论。

比如我同学中,就有王昭某的,按家谱排辈分,他应该是八兄弟入川后的第九代了。按正常人口生育结构,十八到二十岁为一代,因为那时中国人结婚生育年龄比较早,可以推断,他们祖辈入川的时间,大约是一百六十年到二百年之间了。这就是价值,可以推断当时移民浪『潮』的时间。

在佛教内部取名,也大概遵循相似的规则,这也算是入乡随俗了。

明福师跟明成师,是同辈分的人。他回答到“当然了,人家从江西走过来,是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呢,沿途拜庙,这好像是虚老的传统。”

我赶紧问到“这么大年纪了,这样走,吃得消”

“人家虚老当年一百多岁了,也从江西走到武昌的,这才叫行脚”万师兄当即说到“看不出来,这种行脚的人,今天也有。”

明福师笑了笑,走了,留下我们一帮子人在赞叹。

当众说纷纭之时,万师兄莫名其妙地给我一个抱歉的眼神,我明白他的意思,憋了这么多天,今天又开始爱讲话了。我知道,这几天,他坚持禁语的戒律,已经很不错了。

他挥了挥手,我俩各自回茅篷,打坐去了。要抓紧时间,为两天后打七,打个好的基础。

从这几天听课的情况来看,许多人已经有打七的经验了,甚至有些称得上是老参。万师兄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打七,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也有教训和体会,他可能下决心,在这次打七中,得到一点消息。

什么是消息呢老和尚又告诉我们“莫求圣解”,不矛盾吗

在这群大众中,还有几个修为层次比较高的,从他们当时的提问就可以听出来,这几个估计已经进入到初安的程度了。

我坐上了床,目前两个腿子,基本上驯服得差不多了,双盘起来一个小时不痛。当然,如果单盘,两个小时也不成问题。这次到这茅篷来,得到最直接的进展,就是这个了。其实也没什么巧,就是忍,坚持让自己盘下来,如同在部队跑五公里,到了二三公里,身体进入极限状态时,咬牙顶住,多搞几次,就开始习惯了。

但是,这还不是打坐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心静下来。我开始使用数息的办法,总是错。从一数到一百,再从一百倒数回一,这个过程,几乎很少有不错的。我曾经一度怀疑,这个法门是否适合我,但想到一个忍字,就坚持下来了。

在打坐的过程中,只要稍一走神,数息就会错。而让自己不走神,必须全神贯注,这样整个身体与神经就绷得非常紧,完全没有轻松的可能。

但事情就是这么难,越是怕走神,越容易出岔子。我有走神的习惯,按小胡当时的说法,我属于发散『性』思维,总会跳跃『性』地,出现新的想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几天,坚持打坐,也是想降伏自己这种习惯,心中憋着一口气,所以,打坐很不轻松,很不舒服。有好几次,总想看手机,看到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没有,我知道,这是自己不耐烦的表现,也属于走神。

一个小时数息,稍微休息一会后,再坐一个小时,参“念佛是谁”,也不得力。现在我体会到,越想静下来,越静止不了。思想与身体,如同一个皮球,在水中,你越按它下去,一松手,它就越反弹起来,很不舒服。

我发现,这种做法违反的初衷,于是改其它方法试试。我开始运用原来丽江刘大哥教我的,观息法。就是把呼吸看成是一团雾,看它从鼻子到身体内的长短。

这种观息法我练习的时间比较长,果然很起作用,只需要上座几分钟,就达到呼吸很微弱的地步。但老问题还是会发生,就是,总是会出现昏沉。有一次,几乎要进入睡觉的状态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先用观息法,让自己身体平静下来。当呼吸比较微弱之时,我就提起话头来参。参话头,其实是问自己,也不是要寻求神圣答案,就是用这个话头,不让自己散『乱』或者昏沉。总是有个问题横在胸中,也许是我方法不对,总觉得时间长一点,胸中有些闷。不得不间歇地长舒一口气,以缓解身体这个气球。

总在与身体与心理作斗争,这不是一个好办。此时,我想问别人,应该怎么搞,但不知道该问谁了。大家都在独自用功,万师兄的修为,也不知道能够比我好多少,况且,他禁语正在适应期,我不应该打扰他。

在打坐时,偶尔还会出现一些现象。有一次,我呼吸微弱之时,想提话头,脑袋突然冒出一个“看话头”的想法。当此想法突然来时,当时我是闭着眼的,突然觉得眼皮外朦胧有一层模糊的白光。正准备高兴,以为自己开始有消息了,又突然觉得不妥。

“不求圣解”不是“不求甚解”,前一个是踏实做功夫,后一个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以为是。我读过经典,知道此种情况是幻像,以古话说“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只不过有“看”的念头,触发了视觉神经并联通了意根,对其进行联想,这也属于妄想之类。

还有一次,是深夜,我一般坚持子夜打坐。从道家的理论来看,子夜是气交变的时刻,此时打坐,最有效果。深山农村的子夜,真的是万籁俱寂,只能够听得到自己的呼吸与心跳。我曾在白天,听一个居士说过,他最怕此时打坐了,安静得让人害怕。

我当时想,他只是在城市里长大,没有长期农村生活的习惯。习惯了喧嚣,就不安于安静了。

当时我深夜打坐时,偶尔也产生了一个“看话头”的想法。为什么我总产生这种想法呢这不是我的本意,它是突如其来的,仿佛意识上的一次偷袭。我自己的意识偷袭我自己吗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抓起来

如果按我们平时的逻辑,这是说不通的。按心理学,也最多解释到潜意识与意识的矛盾。但在这些天,系统地听了老法师的课后,我知道,意识是分好几个层次的。比如有第六识,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意识。还有第七识,还有第八识,叫阿赖耶识,是一切意识的种子。三个层次的意识会发生冲突或者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件。就像是祖孙三代,虽然是一家人,但偶尔也会争吵两句。

这个“看话头”突袭我的安静,估计与平时接触的东西有关。我看到经典上的话,或者听老法师**,都有“看住话头”的说法,估计潜入我意识的某个层次。当我放松了后,它就自动冒了出来。

那一次是深夜,漆黑的夜里,当我产生看话头的杂念时,突然好像觉得自己此时能够看到某些东西了。仿佛自己能够约模看到,屋内的床,盆子,以及行李包。看得不真切,只是某种印象。

后来下坐后,我打开手机灯光,检查了一遍当时的印象,与实物对照,知道是妄想了。大部分物体与我当时黑夜“看”的印象是大体准确的。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毛』巾在盆里,而灯光下,『毛』巾却搭在了桶上。

我明白了,那种“看”只不过是白天印象的某种重现,自己在意识中,误以为是当时看见的。只不过,是回忆在视角意识中的幻想。

不经过这么些经验,你不会知道,打坐过程中,如此之多的幻象,是如此『迷』『惑』你。有的『迷』『惑』还更为真实,就像一个精神疾病的梦游症患者,能够不受理智控制地外出,还不会摔倒,回来后再睡觉,第二天居然毫无记忆,这些都不是正常的表现,病态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是修行。

当你沉静下来面对自己的内心之时,会发现,自己表面平静的内心,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妄想。我所遇到的妄想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突然『性』,前面根本没有想过的事情,它总是突然产生,我正在观呼吸,突然出现妍子念经的形象,就是这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第二是纷杂『性』。突然产生的,你不联想,它也会突然消失。如果正面理解,这是思想的空『性』,真相上就是不连续的。凭空来凭空走,不理它就行。但问题是,它们太多了,多到你都没办法细看头一个念头,第二个念头就来了,如同洪水浪花,总是不停。

以前不打坐时,根本没有如此纷『乱』的情况,我甚至以为,我还是一个比较专心比较安定的人。结果,当身体静下来,思想杂『乱』的背景,反而更清晰了。

当然,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因为平静的身体作了一个镜面参照,可以看清内心是多么的复杂与纷『乱』。如果一个处于思想活跃和身体活动的人,他没有反观自己的思想,还不法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有如此多的『乱』象。

此时,当『乱』象干扰你心灵时,你是无法提起话头的。怎么办我想到原来南先生在书上说过,就是你只是看这些念头,不加感情地看它,不追随不联想,也不故意排除。

当然,在实践中,也是排除不掉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念头如同流水一样,一群结一群地来,不是一个个地来,你根本就看不住。

光是让我不追随不联想不带感情地看,就很困难了,毕竟这时产生的许多杂念,都与我平时生活有关,平时的生活中,我都不自觉地倾注了感情,此时感情泛起,如同搅『乱』了浑水,彻底看不清了。

但是,这个过程是可以渐渐平息的,只要你不用力,它是可以沉淀的。过不了好久,就会发现念头开始模糊,最后消失。原来,对事物的一切看法,只不过是情感的肥皂泡,它始终是要自动破裂的,不需要我努力地刺破它。

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是这样理解的吗是针对安静时突然来的幻象吗

当然,这个过程我还是有点办法的。比如,老法师所讲的“有寻有伺”,意思是寻是找那个话头的答案,让你的注意力不至于飞得太远。如果没有念头时,就等在那里,安心等待,不需要自己再加一个念头。

我们平时,习惯于有念头的世界。如果思想突然断电,我们会以为这是不正常的状态,会有点心虚,没有依凭的害怕。其实,所有的念头,它的连续『性』是靠不住的。如果不加上情感与联想,任何念头都保持不了很长时间。

即使所谓的保持,也是随时在发生变化。

过年时,我们都有放鞭炮的习惯。假设鞭炮炸响时,如同一个念头的突然产生,它产生了,后来就会迅速结束,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不必去找那些炸过的纸屑,企图恢复那重来的爆炸,那是不可能再来的。每一次对念头的回忆,想重现或者是想接续,都不可能。

打坐时,按我的体会,最好的办法,当念头的鞭炮炸响时,你不要动,它不是子弹,伤不了你。它终有炸完的时候,你听听而已,也不要想到,这是过年,我要把这热闹的气氛延续下去。

我理解了一个道理,是从打坐中得出的。任何念头都是不连续的,我们之所以产生思维连续『性』的印象,只不过,我们以为它是连续的。我们这个以为世界是连续的思维习惯,造成了因果。

解决因果的办法,就是认识到一切意识与行为,都要消失,所以,不去故意连续它。

这就像夫妻吵架,不要以为把道理讲明白了,就可以让吵架停下来。所有夫妻吵架的根源,不是道理对不对的问题。因为大道理中有无数个小道理,每天发生的事情如此之多,夫妻长期在一起生活,观察着如此多的事,各有各的感受,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分析,所以,各有各的结论。结论的统一,根本不是讲道理可以平息的。因为,你的道理,与他不一样。

但是,夫妻并不会因为一两次吵架而分手。为什么呢大家在实践中得出经验,床头吵架床尾和。

两人吵几句,是情绪的发泄,既然讲不清道理,也就不需要再多讲了。床上睡一觉起来,日子还是照常过。人们会发现,昨天如此激动的争论,根本没影响正常的生活。那些愤怒、委屈、哭诉、争辩,好像突然消失了一样,只是经过了一次睡眠。

行到水穷处,不要怕是绝路。因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坐看云起时,不畏浮云能蔽日。因为云卷云舒非我意,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开始,我的意识如同水流,从未断过它的产生,也未断过它的远离。只要我加入联想推论与情感,它就会泛起波浪,甚至奔腾得自己坐不下来。我再一次体验到,如同在部队站哨,身体的煎熬是次要的,你如果以完成任务故意忍受的态度站哨,挨时间,你最难受的,是心理的憋屈。

当后来,我意识到情绪与态度的重要『性』,将心境保持黯然的观察状态,这意识水流就变得平缓了。我知道,不能将意识流动的细节多加分析,这是我看小说的经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西方曾在几十年前,流行意识流小说,把意识的纷『乱』『性』与连续『性』给提示出来。比如看喧哗与『骚』动时,就觉得很『乱』,作为读者,我根本找不到情感的主线以及故事的脉络,看起来很累。

后来看追忆似水年华,里面过多的细节描写,对细节太认真,对意识太分析,让人倒胃口,看不下去。有人还说过,你要是能够坚持一遍读完尤里西斯,那你就是文学高手。其实,现在觉得这个结论很好笑,那是自找麻烦的功夫,有点神经质。

这一段时间,身体的反应,我虽然并不重视它,但反应却是比较剧烈的。首先,我感受到自己血『液』流动的状态,如同水管里的水一样,甚至还能够感受到咕咕的声音。

还有就是肌肉的跳动,完全是突然和没有规律的。也许有规律,但我不是医生,无法区别。偶尔有一块肌肉有节律地在一个交结点上跳动,偶尔有身体猛地抽动。

一天晚上,在打坐时,本来思想沉浸在观察心念之中,突然身体一跳,仿佛双脚都要离开床面一样,然后双座下来。当时跳起来时,自己的心就像悬在半空中,真空状态的半空中,完全没有依凭,那一刻,我体会到了空与虚交织时的情绪。

后来,我试图解释这个现象,估计是我打坐时,肚子憋住了,或者后腰没有挺直,身体的神经『性』反应吧。

人的身体除了意识反应,还有植物『性』与神经『性』,这类无意识反应。就像壁虎,它尾巴离开身体了,没有意识控制了,还能够依据残存的神经反『射』,自动地在地上扭来扭去,如同有脑袋一样。

但是,经过自我复盘,发现当时,我的身体并没有压抑的状况。打坐训练已经很长时间了,从上坐开始,按七支坐法的七个要点,后背挺直,脖子向后上方顶,我是做得比较好的。毕竟,打坐时上半身的动作,与我在部队站军姿的样子,很相似。我依照这个动作打坐,平时是不会轻易改变姿势的。

姿势没问题,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也许跳动的身体与肌肉,与流动的心念与思维,都不是问题,都只是自我意识中,偶然产生的肥皂泡。不理它,它就不会兴风作浪了吧。

只是意识到自己是健康的,就可以不管身体的反应了。毕竟,修佛是修心,老在身体上打转,也不可能修炼到长生不老。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