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老参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老参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从她的眼光里,看到另一个我自己。”

小胡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我们都受到了震动。这是真爱情的状态。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你找到了神圣的七仙女,而是在对方眼中,找到了神圣的自己。

不管是上帝来是女娲,造人时,给我们的个体都不完整,一半给了女人,一半给了男人。我们找另一半的原始冲动由此而来,我们要找到那个早已丢掉的,拼合出神圣的完整的自己。

“是这位即将到来的法师,你觉得没什么水平,所以不想听下去了吗?”

这个问题只是我自己想问,不是为小胡问的。小胡意志坚定,已经没问题了。

“恰恰相反,他是水平很高的人,高到什么程度,我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第一,戒律无懈可击。第二,宗门无所不知。”

这就比较吓人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具备其中一条,就可称之为具德大师了。我赶紧问到:“为什么,他在佛门中的地位,不是应该的那么高呢?比如,他没受邀组织正式的法会,只是到这里来客串呢?”

万师兄笑到:“世俗的名声对出家人来说,不太重要。更何况,这位大师,走的是最稳健最老实的路子,普通人听了,也不取巧。不取巧的师父,徒弟就少了。我知道,在云居寺,人人都尊敬他,但很少有人求教他。为什么呢?光能够像他那样,几岁就住庙,出家七十来年了,严守戒律,哪个能够学得来?更何况,他所学的禅宗,知识量虽然大,但他自己还说自己没有开悟,哪个敢相信他呢?”

“什么意思,这种人都没开悟?”我有些不太明白。

“那也许是他自谦,也许是普通人不理解。反正,方丈也尊重他,他是老参,真正的老参,是见识过虚老和尚法脉的,应该是过来人。但是,仅以佛教中的常识,就可以推断,这种人,即使此生不悟,临终只要发心,往生西方极乐,是绝对有把握的。这也是一种成就。”

我想起来,知识与智慧是两件事,也许是没开智慧的缘故吧。但是,谁能肯定呢?也许他早已参透一切,无法说出来而已呢?

“小胡,你真的不听吗?”

“我这些年听得还少了吗?我看的书还少了吗?我思考得少了吗?闻思修,我的数量都比较多了。无论什么高僧,无论多么复杂的经典,都对我的修行没帮助。甚至,我还得了所知障。所以,我认为,我修行最大的问题,是机缘不成熟。我得先做好人,再来做佛。这是我现在的想法,以后会不会变,谁知道呢?”

我与万师兄,陪着他,整理好东西,送他到了大路口。那阳光与轻风,抚『摸』着他的背影,单薄而坚定。这个孤独的人,即将投身翻滚的红尘。愿他拥有美好的生活,愿他事事随心,愿他享受到人世简单的快乐,愿他忘记我们。

又过了一个晚上,万师兄也跟我介绍了这位云居山法师的来由。大概八十来岁了,身体很好,是坚持劳动的原因。他一生都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第二天,一上堂,发现果然出万师兄所描述,是一个精神良好的老农民样子。过来大约有十几个人给他顶礼,包括万师兄,这些人都在云居山修过,都叫过这位大师一声师父。当然,从辈份上讲,大师可以当我们中一些人,师爷或者师祖了。

他的主题是:三位禅宗大师对参禅法门的异同。

“什么是法?能让你开悟成道的,都是法。我老了,也没得法。但是,我见过得法的师父,他们教的,我没受益,但不敢此生把他们的话贪污了,所以转述给你们。如果你们中,有人从这些话里受益。记住,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那三位圣人说的,这就行了。如果你们自称是跟我学的,那我就罪过了,要下地狱的。”

一上来就讲因果,怪不得,他对戒律如此重视。

“你们这些天,跟这山上到处跑,看许多和尚给你们表演,学这学那,听这听那,是不是很热闹。这热闹是世俗的热闹,要说佛门的热闹,你们恐怕没有见过多少的。什么是佛门的热闹呢?神仙打架才是真热闹,你们见过神仙没有啊?”

大众在下面答:没见过。

“我是见过的,我命苦呢。从小父母养不活,丢在庙子边。后来父母死了没有不知道,我姓什么不知道。我是在庙子长大的,本来不热闹,清静嘛。但我命又好呢,我见过得道的圣人,还不止一个。”

下面有人在问:圣人跟我们不同吗?

“同也不同。要说同,你粗眼一看,就是个老头,穿得差长得瘦,有的还不爱洗澡,身上脏。要说不同,人家说话做事,人家气质眼神,就完全不同了。什么叫好相啊?什么叫威仪啊?什么叫超脱啊?什么叫放光啊?跟你们说不清楚,但是,你要是看到他们这种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人说佛教中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样样做到,不是圣人,也像圣人了。

“要说呢,人家跟我们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差距就那么大呢?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法『露』春雨润,斩魔大将军。那才是慈悲啊,那才是绝学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谁说他不会说话的?这位大师这两句,就有很高的水平。

“我没学到东西啊,我这人本,上辈子也没积累好缘,多个菩萨,都度不了我,我这犯了多大罪过。所以,今天,我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我不能让它烂在肚子里,我得把我的见识转述给大家,免得死后,菩萨治我的贪污罪呢。”

此时,大家轻松地笑了起来。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我和我的师兄们,都分别追随过三位禅门的大善知识,师兄中有成就的,也有我这种不争气的。我活得长,师兄们都往生了,我还活着,所以,今天我不讲,估计,没得人讲得清楚这几位大师的事情了。”

这还是个珍贵的历史课,太不容易了。况且,我与万师兄,对这类事情,是最感兴趣的。

“我说的,是哪三个呢?我们,包括跟我熟悉的师兄们,亲近过的,有虚云、真空、来果,这三位,想必大家不一定都熟悉,但至少也听说过其中一两个吧?”

这三位的大名,应该是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何况,我们现在,正坐在虚云的道场里。

“参禅这个法门,历代祖师说得很多,这件事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又称为是本份事,宗门下称为生死门头,专办了生脱死的大事。这件大事在古人份上,是很容易的,不是求他人,而是求自己,只要回光返照,如同本得。但是我们今人跟古人不同,因为习气深厚,用功者多,受用者少啊。为什么呢?都是没有找到直接下手处;都是一天到晚在妄想里头打滚,所以用功不得力,用不上功。原因在哪里呢?初发心用功人无非是这二件事。”

古人说过:参禅不怕妄想多,只看妄想起于何,生来死去真是它,看来原是没二个。所以只是这一个妄想翻来覆去,所以用不上功。况且,他从参禅直接入手给我们,也是因应过几天,我们要打七而专门讲的。

在打七前,普及基本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到时禅堂一坐,连个下手处都没有。

“那么我们就借着妄想用功,单看这个妄想从哪里来的,所以参禅又叫思维修。就是单看当下这一念,起从何处起?灭向何处灭?不要单在这个妄想上起分别,否则等于水里按葫芦,按下去它又起来了,那么用功怎么会得好处呢?”

参禅还有思维修这个名词,要不是他说起来,我还真没听说过。

“所以说用功没有一点巧妙,特别是参禅,这叫作本份事,只要生死心切,反问自己:我要了生死吗?要了生死,就要发明这个打妄想的人是谁,还不是与念佛是谁一样吗?究竟这个妄想从何处来呢?要全靠一个恳切心,不要单对除妄想,好象我一用功,就怕妄想,你这怕妄想的念头就是妄想。妄想来了,我只要知道它是妄想,识得不为冤。不管它妄想怎么样,单看我的话头还在不在,那就要直接抓我们的念佛是谁。”

为什么强调用“念佛是谁”这个话头呢?其它话头不是一样的嘛。都是拴心的一根绳子,制心一处就行。

“你要说看妄想是谁还要转个弯,你就抓你的念佛是谁就是,不管什么境界什么念头来,我就抓我的念佛是谁,只要有念佛是谁就行,其它的妄想也好,境界也好,不要去管它,等于一个人走路一样,不管在哪里,离家虽远直奔到家就行了,你在路上东看看,西看看,那你何时能到家呢?”

这就自然解开了我的疑问,原来是比较直接的意思。

“用功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话头就是我们的路,我们只要有话头在,就在路上走,那么境界等于路两边的商店,种种鲜艳的东西不必去理它,我只顾往家走啊,你要管两边的事情那还有完吗?那就不能走了,就是这个道理。”

相当于,只要认清了方向,小车不倒只管推。

“其实这个用功的事情,是心无二用,只要你有恳切心,照顾着这个念佛的是谁,这一念心,只要它历历分明,其它的念头就没有力量再起来。如它再起来,你一照它就没有了,因为心只有一个,有用功的心就再也不会打什么妄想。所以若是一边用功,一边有妄想,好象是俩个人,俩个心。你那个念佛是谁的心不恳切,若有若无,一半在这里用功,一半在这里打妄想,所以它是『乱』腾腾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心。古人说用功办道的人,如丧考妣,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如同死了父母一样你看心里还有其他的想法吗?所以这一念心,就恳恳切切的,护持着它,只要这个恳切心一生,那个散『乱』心就没有了。所以妄想归于散『乱』,昏沉生于懈怠,功夫用不上。”

这是粗绳拴牛的意思,把全部的感情与精神拴住,勉强达到形式上的制心一处,这好像只是第一步吧?

“我们初发心的,功夫全靠一个恳切心,用个什么功夫?也就是打妄想,这个妄想你调换成另一个妄想就是了,念佛是谁这也是一个妄想,这是一个真妄想。我们现在只准打这个妄想,其它不许有,就是单单的受持着这一念心。古人比喻说,如猫捕鼠,你看这个猫看着那个老鼠,它那个全付精神,两个眼睛看着,四个爪都预备好了,老鼠一出来,一口就咬住。用功这个心哪,就等于如猫捕鼠,这才能把初发心的功夫用好。古人又说,一人与万人敌,你这个用功的心只有一个啊,那些习气『毛』病,散『乱』妄想,不知道有多少。比喻一万人,你若没有力量,能抵得住你的习气『毛』病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也听说过这个灵猫捕鼠的比喻,是指那种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以一念摄百念。

“上根利智的人说:什么妄想不妄想,妄想本来就是空的呀、是虚假的。可是在我们份上,由于往昔劫中这一条路不熟悉,走得少,妄想始终是很有力量的,就拿今生来说吧,多少年来都是在打妄想,你说今天单单的提出另一个念头来,你想当家作主,那它就答应了你吗?其它的妄想就来扰『乱』你了。可是你要明白,妄想就等于土匪强盗,都不是正主啊。我们今天用心的念头,是有主的,这是正的,象国家军队,那个强盗土匪是没有根的,强贼怕正主啊,一正息百邪。我只要有念佛是谁在,那一切妄想妨害不到你,单单的的保持着这一念,一心一意地受持这一念,其它的什么念头起,就用这个念佛是谁去照它,这个念佛是谁就等于一个太阳,一个大镜子,凡有念起,我就用念佛是谁去一照,谁!一照马上它就迁影灭踪。所以行住坐卧,单单的的照顾这一念心,你若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你说拈来便用,不可能。”

他在这里,用了一个“照”字,却有大问题。因为观是观,照是照。如何理解我无法做到,如何区分,我都搞不清楚。算了,听听吧,反正我功夫不到,他说也白说。

“真正要把这步功夫做好,那就要生处转熟,这才是稳当的功夫。这个生处就是念佛是谁,向来也没有用过这样功夫,都是散散『乱』『乱』的想东想西,一天到晚的胡思『乱』想惯了,你今天说是单单的不许有妄想,只许有一个念佛是谁在,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它那些杂『乱』妄想是熟透的,你不要有心去用它,它是无孔不入的,它是自然的,毫不费力的。你就是念楞严咒时也会钻出妄想的。吃饭睡觉时,它那个妄想也不停的,你看它有多熟呀!我们现在做功夫就需要把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头,做成这个样子,这个念佛是谁,只要少许一提它就来了,这个就要下点功夫啊。这就是在这个念头上下点功夫,单单的的在这一念上下功夫,就是照着来果老和尚指示的这一个方法念佛是谁看看。念佛是谁没得力量,到底念佛是谁?再看看,非用它一番。初下手功夫,把这个话头用熟了,等于这个人有了功夫,十八般武器到手都是熟的,那你只要一用它,它就来了,那你其它习气『毛』病,什么妄想不妄想都无用了。”

直到此时,他才点出,他以上所讲的法门,是来果老和尚的法门。

“现在的人都图巧妙,心眼也多了,不叫参禅了,叫讲禅了,这是善知识们慈悲啊,恐怕后人不懂,参禅本来是不多讲的,讲了还有好参吗?细微的解释,解释了又解释,所以现在称为讲禅。过去多少年也不知道什么叫话头,都是光说看话头看话头,什么叫话头呢?不知道看话头参禅才有力量。到底什么叫话头?我怎么看不上话头呢?一天到晚在这个心底上『摸』索,却不知『摸』索的就是话头。”

说得太好!我们这一路来,几乎没有组织参禅的,几乎都是在讲禅。而禅,是需要用来实践的,是需要拿出结果来验证的。

“有一年,我一帮师兄追随来老,到了上海,办了一个禅堂,跟我们这里一样方便的禅堂。四众弟子,多数是在家弟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好奇啊,念佛的人都没有参过禅,都来参禅,但是他们有信心,善知识只是给他们讲,怕他们听不懂,一直在解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专业的人士都没有了,面对业余的,都得从基础知识讲起了。

“到了一九五二年,虚老又到了上海,在玉佛寺打水陆又打禅七。虚老这位老人家,那讲得更清楚了。把这个话头,什么叫参呀,什么叫念呀的讲的很清楚,这个用功就好用了。这条路讲得明明白白的,可是这么一来,出家的反而受了影响,就在这上头用心。虚老讲的话头是看谁字,来老讲的是看念佛是谁。于是分别这个好,那个坏,增加了妄想,这个众生苦啊,处处执着。而用了一番功夫的人,心里是有数的,无论他怎么说,自己好试验嘛,哪一个用功是得力,是不得力的。而且各人的根器也不同,一个人一个根器,一个人一个栽培,都不能随着人家讲的总要自己试验啊。”

事情就坏在比较上,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就好比种田『插』秧,有人横着『插』有人竖着『插』,只要能搞齐,都是对的。最怕是有一种人,还没开始『插』秧,就在比较和盘算,究竟是横的好还是竖的好,别人都『插』完了,他还没开工。我与万师兄,都有这个『毛』病。

“来果老和尚说的这个方法,在现在说来叫做念话头,好象虚老说的看谁字比较细一些。可是话是这样说,你看看,你能用得上吗?你自己试试看,不能听人说呀。初发心的人,还是照来老这个方法。因为你有能抓拿处,抓拿得住,你能把他抓拿得住了,等于一个东西,你把它捉住了,然后你再训练它,把它训练熟了,管它有谁也好,没谁也好,都是戏论,这个“谁”与“不谁”都是妄想呀!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古人教你以妄除妄、以毒攻毒的方法。你知道“念佛是谁”,“谁”字不是妄想吗?也是一种妄想啊,要借它用用,叫做敲门瓦子。否则象我们这些中下根基之人,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道理是对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若无众生,则无佛法。若众生都是一样的,观音为什么要变百千万化身呢?

“只要明白根本后,就是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只要日用中恒常觉照,昏沉妄想就会自己消掉的。如同天上的浮云,什么人叫它长的?什么人叫它消的?它是自生自灭。又如大海中的波浪,什么人叫它起的?没有人叫它起;什么人叫它灭的?也没有人叫它灭,自生自灭。这是明白过来的人,用不着这样子。但是我们今人呢,没有那个力量,也没有那种智慧,总而言之,是我们的业障太重了,不管怎么样,你只要相信一法,照着古人的方法一门深入,不要分别哪个是细的,哪个是粗的,只要你用功相应就可以了。只要你在这一念上下点功夫,那就有受用了。有了受用以后,你才懂得什么叫疑情,什么叫粗心功夫,什么叫细心功夫,那就有数了。你在这个工夫没有用上路的时候,你说有用什么巧妙用什么计划,越弄妄想越多。”

怪不得,小胡说他是最不讨巧的笨办法,但也是最可靠的办法。如果这个办法有效,时间慢点,有什么关系呢?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