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爱与念佛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爱与念佛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终于到下山最后一站,佛塔寺,这里要举办上午与下午各半天的开示活动。今天上午,给我们讲解的法师,却是大有来头,据说他在哲学与形而上的研究与着述,已经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还被邀请到北京的着名高校,进行过演讲。

上午的演讲,规模比较大,是在广场上进行的,我粗略看了一下,这恐怕容纳了将近两千人的队伍,利用扩音器,听得很清楚。而法师本人的情况,还没来得及打听,演讲就开始了。

这种大型活动,必须按规程进行,不容许有半点差池。万师兄自从上次在虚云禅寺听了那位学僧的法会后,一路上都很沉默。那次演讲,对他冲击很大。

主要是法师太高明的逻辑能力及理论分析水平,让万师兄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地步,看到差距,懂得谦虚,这是万师兄的本『性』,他是一个学者,尊重知识,自我消化,是他踏实的地方。

而今天,虽然这位法师也被学术界重视,但讲的,却是我们普通人遇到的基本问题,甚至说更偏重于实践。

这位大师毕竟是在大学讲过课,今天面对如此之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听众,当然利用了大家最容易理解的讲课方式,并且讲解了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

一个好的演讲是按受众的接受效果来评判的,理论深浅,倒在其次。

他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爱的问题。我偷偷看了看小胡,他正与小戴挨在一处,听得很认真。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我们很爱自己的家人,你很爱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吗?你会带她们去吃他们喜欢的披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从不忘记给他们买礼物,在他们不高兴的时候扮怪物尝试改变他们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确信这就是爱,大概没有人会说这不是爱。

根据佛法,在我们证悟之前,我们所有的爱都是基于自我。或者说,我们所有的爱都需要回馈。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吻,我们至少希望也得到一个同样的吻或是其他东西。

我想稍微谈一下我们基于自我的爱与无我的爱之间的差异。无论我们是否察觉,我们事实上一直在计算。对家人,对朋友,对我们的爱情。

自我一直没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为此他需要不断的通过他人、外境来摄取存在感。为此我们建立家庭、学校、『政府』、医院、养老院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以获取各种不同时期所需的安全感。

在你出生的时候,你有爸爸妈妈,他们是你最大的安全感的at机。当你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你就会找他们要。当你长大了,你的爱人会给你最大的安全感。当你发现他已经不爱你了,你会寻找另一个安全感的来源——另一个爱人或是孩子,让他们给你新的安全感。

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我们如何从家庭爱情来获取安全感。这两者在我们生命力所占比重非常大。当你认为你在爱的时候,事实上,你一直在试着维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爱情上的收支平衡。当然不是完全指金钱,它的范围非常广,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每天都亲吻你的爱人,而他从不主动亲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觉得不平衡。你会怀疑他对你的爱。我指的是类似这种收支平衡。

假如你付出十块钱的爱,那么你是否要求对方至少付出八块钱的爱。如果对方付出的爱只有五块钱你就会非常生气,但你会试着告诉他你付出的是十块钱,因此他不能只回馈五块钱,但通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生争吵。我们吵嘴的时候都会说: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可你呢?

这表示我们一直在计算,试图维持感情方面的收支平衡。连最纯洁的爱情也未能免俗,因为我们有自我,我们需要喂养自我。这让我们无法专心的爱,无法心无旁骛的爱。我们和对方拥吻的时候手里都拿着计算器。

家庭或爱情是一个我们最不希望出问题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我们可以不断从中吸取安全感的来源。但他同样很危险,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调到安全模式,但总是会有意外跑出来打破我们的安全错觉。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在爱情或家庭方面收支不平衡,我们所得到的就是不安全感,我们的自我感到威胁。

想想看,所有的家庭矛盾,所有的爱情问题都是因为感情方面的收支不平衡。你给了他十块钱的爱,可他呢。他好像完全不知道,他至少应该给我六块钱吧,可他给我的最多只能算两块钱。无论是对我们的男朋友、女朋友,还是我们的先生太太,甚至对我们的父母子女,我们其实都是这样的。这就是基于自我的爱,这种爱要求回报,它从来不是无私的——掺杂自我的爱从来不是无私的。

我无意声讨这种爱。身为未证悟实相者,即使我们想,我们也不可能有超越这种爱的爱。但我不认为这是真的爱,这种爱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真正考虑别人的感受。它以对方的付出来决定自己的付出,这是交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家庭关系老是这么紧张。总是出各种问题。因为我们并没有真的爱过任何人,你有完全不需要回馈的爱过任何人吗?不管他做什么都丝毫不影响你对他的爱?我很怀疑你们中有任何人有过这样的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果我们觉得我们的女朋友不高兴,我们会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那不是因为我们爱她,那是因为作为我们身边的重要人物,她的不开心早晚会波及我们自己。会搞『乱』我们的计划,我们晚上的计划可能就泡汤了。我们很怕这种麻烦。这只是我们为了避免自我受伤采取的措施。

如同多数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荣耀家族的使命。这其实是全然的自私。我不认为他们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过。他们不过是希望让孩子满足他们的自我,重建他们失败的人生。

在爱情里,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对方全然满足我们的自我。我们之所以爱对方,因为对方爱我们几乎像我们爱自己一样,我们在他这里可以体会自我被全然满足的快感。但好景不长,很快,因为对方也是自私的,他来我们这里也是为了满足他的自我。

因此,当最初的冲动慢慢停滞下来之后,双方都开始看到对方的一点真面目。那时候双方都开始要求对方提供不少于自己的爱的爱,这是潜规则,你当然不会说:我给了你这么多,所以你也必须给我这么多。但没有说不代表你没有想。一切都心照不宣。

双方关系最佳时期可能就是双方收支比较平衡的时期。但很快,我们被其他事情分心了,其中一方可能不能及时提供对方所希望的那么多爱了。这个时候,另一方就会感觉不安全。争吵就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在我们的爱情和亲情上。

如果双方收支已经到了差异巨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倾向于建立一段新的感情以维持自我的养料。这就是我们的爱。我们是这样的人,即使我们在墙上画了一朵花,我们都会希望它得到别人的关注,每次路过我们都会提醒其他人:那是我画的。因为我们有期待,我们期待收到几句赞美。

我们在这里猜想一下圣者的爱,依据佛教的理论,如佛陀一般的圣者已经证悟无我,他没有一个自我需要被满足。因此,他不需要通过结婚,或是建立家庭,结交朋友来摄取安全感。他呆在黑暗里也不会怕黑。他也不需要电影音乐来娱乐自己。

想象一下没有自我的人,他没有自他分别,他不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我们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无非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这些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自我的大部分食物都由他们提供,因此经营好与这些重要人物的关系在我们的生命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个成就者,他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因为他无需从他们那里获取自我的食物。

一个完全无我的人,一个视你如他自己的人,他爱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化,但他最关心的当然是让你获得和他一样的解脱。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顿,可能给你讲佛法,也可能和你讨论女人,只要可以将你导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种回报,因为他没有自我需要被喂养。他不需要计算付出的爱和收到的爱是否均衡,因此他的爱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我们假模假式的爱。

我们当然不是圣者,我们都是普通人,包括我,包括在坐的各位。但我们如何观察哪种爱更广大更无私呢?

有一个标志,就是随喜的能力。别人哪怕有一点好处,都要赞叹或者发自内心的欢喜。这种欢喜所表达的爱,可以说是推广到外面的所有人了,这就是去掉自我,无私之爱的开始。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随喜的功德。

随喜的功德非常大,但若只是嘴上随喜是没有福德的,只有从内心里真正随喜他人的功德才能得到同样的利益。

别人做善事好事,自己的心里能真正随之欢喜,自然而不造作,好比一个母亲特别执着自己的孩子,特别希望孩子有出息,当有一天孩子成功了、升官发财了,母亲一定会随之欢喜雀跃。只是这种随喜是自私的,不是此处讲的随喜。

众生做了善事,得到了利益,有了改变;或道友真有功德,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上师表扬了,认定为辅导师、法师了,虽然自己没有善根和功德,没有得到上师的表扬,也没有被认定为辅导师、法师,但是自己心里还是特别欢喜:太开心了,今天我要多吃点,多做点菜,这叫随喜。这种人一定是放下了自我的人。如果尚且有自我的观点,以自我为中心,不可能生起这种心,所以随喜没有那么容易。

“随喜、随喜……”你也随喜,他也随喜,实际上都是嘴上的功夫。随喜是好事,但是否是真的尚需考量!是表里如一吗?你们随喜太多了,所以让我产生了怀疑:我修了这么多年还随喜不起来,这些人怎么这么能随喜呢?你们说随喜的时候,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是不是真的随喜?没有吧!不嫉妒已经“阿弥陀佛”了,背后不诽谤就可以给你磕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其实,很多人的随喜都是假的,如果真能做到随喜,也是放下自我的方法。尽管我们现在做不到,但也要学,尽量如法随喜,哪怕能做到一两次也可以;无法对所有的人随喜,对身边最近的人随喜也可以。这样慢慢学,慢慢练,真的就能生起随喜心,这也是一种方法和窍诀。

若真的生起了随喜心,就像孩子升官发财了,母亲也心生欢喜一样,这样得到的利益是相同的。如果他欢喜你也欢喜,就一样了。只有你心欢喜、快乐了,这才是真正得到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有无、得失都是暂时的。

我们生活、工作、修行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快乐,若通过随喜开心了、快乐了,这是一种殊胜的修行。不能轻视随喜,因为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如果能做到,说明你已经战胜了自我,那你的开心快乐都是恒常的。

但是,随喜这种能力并不是你可以装出来的,因为不避免的嫉妒、烦恼与嗔恨,总会偷袭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积累了太多的负面能力,需要有一把扫帚,来清扫它。那么,这个扫帚是什么呢?我的建议与体会,就是念佛。

当然,方法很多的,有参禅的有闻思修的,经典上讲述过二十五种修法,对大家来就,比较容易掌握,比较得力的,我给大家介绍,念佛,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修。这就是我今天讲的第三个问题。

真正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很不错,很清净,是一个善人,很有功德。我们的眼睛常常看别人这样不是、那样不是,很少回光返照自己,所以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状况,要了解自己很不容易。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90个生灭,每个生灭里面又有900个念头!这念头由于非常的急,我们都感觉不到,就像一个旋转非常湍急的激流,我们看过去还很平静,实际上它旋转的很厉害。我们的念头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讲修道,修道就是修心,修心修什么?就是修念头!我们一天到晚知道自己在打什么念头吗?我们都是学哲学的。原来讲我们要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些都是谈一些概念,没有实质的内涵。你自我到底是什么?首先问有没有一个自我,有没有一个实质!你自我分解出来,就是一些念头在那里组合,这些念头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1999年开始曾经做过这么一个修行项目,原来我还没有出家,就有一批学生,也是大学生研究生,信佛的,我们就找一个试验,来做十天念百万佛号的实验,一个人一间屋子,带卫生间,送饭过来,不看一行书,不讲一句话,也不见人,你就十天的闭关,给你送饭进去,但是你可以随便怎么修行,给出一个任务,1天念10万声佛号,10天念满100万,你想什么时候睡觉都可以,但是你必须把这个佛号念完,我们做这么一个修行。

对这个修行我在1999年自己先尝试做过一遍,那时受世界末日说法的影响,当时各大媒体传这个世界末日又是诺查丹玛斯等等讲的人心惶惶,与其在这里惶惶恐恐倒不如找个地方去念佛。

当时有座寺院的当家师说他提供方便。我就利用暑假就去念了10天,当时那位当家师陪着我一块念,我们在一个楼层里面就我们两个人,他一个房间,我一个房间在那里念了10天,念了10天才发现修行是很不容易的,一念佛不是昏沉就是掉举,很难念下去,障碍很大。由于我们这些文化人喜欢看书,一旦把这些书全部放下来了,各种障碍就涌现出来了。

当时我第一天就念了4万声佛号,感觉就这样下去就是一个月都难以念下来,所以我当时也就发大心,不管怎么样,哪怕是开学迟到,我也得把这100万念完,绝对不能退却。结果第二天念到了6万,第三天恢复到每天念88万,结果念了12天才把这100万念完。

那这12天的念佛,给本人确实有一个很大的教育。我才知道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平时还认为自己还能看点书、讲点东西,那时我在中国佛学院讲净土宗,我也已经讲了5年,我光讲净土宗就是5年,在这之后我觉得我还是水平很差。

首先从念头上来看,知道自己是什么念头了。平时我们的心灵就像一个黑箱,因为我们的眼睛都是看外面的,我们基本上不可能向内去照的,所以我们不知道自己念头是什么,现在当把外缘截住之后,就向内看了,向内看如果你不念佛号是很难看清楚,这就像一个黑屋子里面,突然有一线光亮进来了,是透过这个光亮才知道了自己的念头是什么。

你看看我们这个屋子,你说有灰尘,看不到灰尘,如果窗缝中有一丝阳光进来,你透过这个阳光你才发现灰尘很多嘛。所以我们知道灰尘很多,还幸亏有着一缕阳光进来。

那么我们现在知道自己有念头,知道自己念头是什么,还幸亏有这六字洪名,他像一道探照灯的光束投注到我们的内心,然后你借助探照光束来看自己念头,那么念头变换为生、住、异、灭这四个过程,乃至于这一念是贪、『淫』欲的念,瞋恚的念、杂念、恶念,还有自己平时没有想到,回忆到的事情都翻起来了。平时的冤家对头、对不起的,都涌现出来了等等这些,才知道我们众生内心的每个念头是非常的污染的,我才相信了《地藏菩萨本愿经》那两句话“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们的念头都是罪恶的,现在我们很多人你说他,他常常觉得我这人不错呀,我这人是很善良的人呀,我这个人很清净呀,哎呀!这些都是没有经过起码的心境上训练过的人,他才能大言不惭地说出这句话。

为什么越来越有修行的人他越来越有惭愧的心呢?他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什么,知道了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的污染、知道了自己的罪恶,这是他的进步。他才会有惭愧心出来,他才会有忏悔意识出来。

所以在这个念佛当中,我也感觉到这个名号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在一天十万声的佛号当中,你念这个世界上任何佛号都不可能把持得住,那个妄想念头波翻浪卷,佛号就像一叶小舟,随时要倾覆、颠倒、埋没下去的,但是这句佛号跟我们自『性』的能念的功德耦合起来,它的力量很大,它不会打失,一但我们紧紧地咬住这句佛号,这种波翻浪卷的心就会慢慢地慢慢地平静下来、平静下来。

等到平静下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个佛号能够使我们产生喜悦,甚至念得心比较清净的时候,连时间的感觉都会在改变,有时候觉得一分钟的时间都会念很多句的佛号,或者这一阶段的十天它就像一刹那会过去。

最后,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念诵佛号,伴随着那一阵阵钟声,佛号之音如同法雨,开始从我的内心出发,浸透皮肤,有一种震动的感觉。

我的心,跳了一下。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