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二十五章 医命不医心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二十五章 医命不医心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下山的路径,除必须经过的地方以外,尽量按不重复的原则,进行了设计。当然,各人因需求不同,各小组的人,也进行了微调。

而我们小组,小胡重新登记微调的人员名单,发现已经有十多个人因为各种原因,到其它组去了,而其它组,又加进来接近二十个人。

“队伍在扩大,还是很兴旺的嘛。”万师兄说这话时,双手叉腰,临绝壁而迎风,望深壑而读云,如果给他穿一袭长衫,他还真当自己是神仙了。

我们下山的路线,途中有两个地方要作停留,一个是寂光寺,一个是虚云禅寺,都有相应的安排。

小胡现在有点明目张胆了,他跟那个小戴居然有说有笑,也不怕我们看见。我悄声跟万师兄说到:“报告师兄,据我观察,小胡与小戴的距离,从来没有超过两米,什么情况,请你判断。”

“怕是要出事了。”他一边说,一边做出沉重点头的样子,仿佛一个忧国居民的智者,很是搞笑。

能出什么事呢?一对年轻的人,产生了爱情,应该是好事。另一方面说,在这佛教的圣地,一个曾经立志学佛的人,被美『色』所扰,是好还是坏呢?

心一旦有了牵挂,超脱就不可能。这两米的距离,他们都超脱不了,何况人生。

心理学高手,是医心的。如今,他自己的心,已经进入被扰动不自主的情况,谁来医他呢?我正想到这里,万师兄说:“听说寂光寺有位高手,是医生出家的,他今天要给我们上课,恐怕很有意思吧?”

“肯定有意思,你想,医生是研究科学的。为什么要出家?出家后发现了什么?这些领域,是我们都不清楚的。我倒是好奇,他是如何以医生的身份,在佛教领域中找到自己存在的。”

“存在与不存在,好像都是假象吧。明成师的话,你忘了?”

万师兄这一说,我有点想笑。一个生意人跟一个哲学教授谈哲学,而哲学教授的回答,居然是宗教的内容,这是不是有些颠倒?

下山的路因为有秩序,所以行进得比较顺畅,很快就到了寺庙了。我们集体坐好,听那位医生和尚,给我们开示。其实,这个活动组织起来,还是有些问题的。因为那医生和尚已经对上一组还没讲完,我们这一组又到了。

小胡跟明成师联系后,明成师对他说,接着听就行了,不需要重新讲。反正这和尚今天要讲半天的,过一个小时休息一会,各朝圣小组不可能完全按一小时一小的规律,有节奏地踩点到来。

这相当于电影从中间看起,倒也不影响情绪。因为,他是在讲故事。讲的是,他当医生时的感悟。虽然故事很多,也很平实,但为记录方便,还是要录音。

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内容。

出家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常常有病人会问我:“医师你几岁啊?”我说:“三十二岁。”“结婚了没有啊?给你作媒。”我就会请问她:“请问您的日子过得很幸福是不是?”唉!竟然没有一个人跟我说“是”。

一直到后来,有一个病人,她患子宫颈癌,每次来看病的时候都化妆得非常的漂亮,手指、脚趾都擦指甲油,口红也擦的很红。她每次来看完病就要给我作媒,她说:“我侄子在国泰医院,人很不错。”我问她:“你真的过得很幸福是不是?”她说:“对呀!我的先生对我非常的好,我的孩子可以说非常的孝顺,家境也很过得去。”过得非常惬意,真是不错,很恭喜啊!这是末学听到唯一说幸福的患者,真令人为她庆幸。

然而,过没多久,护士看了报吃惊地告诉我说她『自杀』了!护士说:“报纸上写了某某人在丰原某某圳一个大水沟被捞起来,她离家出走五天,后来就『自杀』了。”我说:“她不是过得很幸福吗?唯一幸福的病人怎么『自杀』了呢?”各位,大家要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在那个时候,先生的恩爱唤不回她一念想要活下去的心。

为什么孩子的孝顺也不能叫她回头?为什么钱财买不到舒适的身心?先生再恩爱无法代受腹痛,孩子再孝顺也不能代上手术台,这么一个漂亮的女人,她到底是怎么样的心境奔出家门,又跳入污黑的大水中?也许就是因为她以前都感觉到人生非常的幸福,不知尚有苦在后头,她没有念过“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所以心里没有一点准备,人生的考验一到就受不了,没有打预防针,没有免疫作用,苦到受不了时就『自杀』了,末学真忏悔没有来得及告诉她佛法,让她及时回心转念向光明,回首向弥陀。这样的苦法也许大家想“那很少嘛,『自杀』的人不多”。

『自杀』的人很多啊,末学在肿瘤科工作,如果有一天没有人来告诉我说他想『自杀』,那今天是大好的日子,非常稀有难得,真的啊!“我还是死了比较好!”是天天可以听到的,求“健康快乐、被关怀”却不可得时,往往就反过来『自杀』了,我常常三更半夜被叫起来处理『自杀』的事件,某某人想不开又要『自杀』了!一不是他故意不愿意活,是太苦了,不知如何撑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还有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躺在病床上,有位病人整个子宫、下段肠子都烂掉了,只好在肚皮上开了一个人工肛门,然而也无能愈合,大便从肚皮里头一直流出来。她的房间在三楼,从二楼就可闻到味道,并不是她味道特殊,而是我们任何人遭遇到相同状况,都会如此。她的儿子在里头照顾她,不得已用一条棉被把自己鼻子遮起来。这个人每天都想死,但找不到机会,有一天趁着她儿子去买早点的时候,就奋力地爬起来,从我们医院的三楼往下面跳,没想到恰好她的儿子正买豆浆回来,看到妈妈从三搂那边要跳下来,就赶快跑过去把她接起来,结果跳下来没有死掉又外伤。本来就已经很苦了,再加上外伤,每天都痛苦的不得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寿命未尽,『自杀』也无用(『自杀』和杀他都是造杀业,都是重罪),死后是无穷的六道轮回,是无尽痛苦的重演。

诗人泰戈尔他说:“生时丽似夏花,死时美如秋月。”你要丽似夏花可能还不会很难,但要死时美如秋月,要下一番的功夫啊!有时候有些人,会责备我们佛教徒说:“唉!你们佛教徒总是喜欢讲这个‘死’,讲‘临终’啊,太夸张了,好像忽略了这整个人生,佛教在人间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你们净土宗的人,天天念‘阿弥陀佛’,准备要往生西方,真是消极。”其实感觉上整个人生好像在画一条龙一样,每一笔每一笔都非常的重要,临终就如画龙点晴,生时死时都重要,没有一笔是可以苟且的,而念佛是至善之念,正是积极使生与死都至善至美。在这里是先跟大家随便聊一聊。

生命的恒河中,有一位先生,平日爱吃槟榔、抽烟、喝酒,后来罹患了口腔癌,来到我们的诊疗室中,他口腔内的癌已长大、腐烂、穿透了面颊,不断地流出脓水,食物会由穿孔中漏出来,这时,即使喝平日所嗜的酒,都痛如“烊铜灌口”,即使吃平日所爱的槟榔,也苦似“吞热铁丸”。壮实的身体,在无法进食及万分懊恼中很快消瘦了,痛苦中只好『插』一支鼻胃管到胃里灌食,他的太太无限悔恨地告诉末学:“我们夫妻二人经常吵架,他骂我,我很生气,也就骂他:‘好,你骂我,你会得口腔癌,我要你得口腔癌!’谁知道他真的得了口腔癌时,最痛苦的就是我,除了要随时跟着处理滴滴答答流出的浓血涕唾,陪他南南北北找医生,还要烦恼钱……”

其中真有说不尽的辛酸血泪,相信她若早能预知今日的苦景,便会珍惜彼此康健共聚的时光,也会认为:“他骂我时,我宁可去礼佛百拜,为他祝福,再请他吃冰淇淋,也不愿与他恶言相骂!”二人一起在香光中念佛,不是比吵架舒畅多了吗?可惜我们常会选择痛苦的方式消耗这苦短的生命,对于这不久住的身体也多是—“无病时糟蹋,有病时埋怨”,但愿我们在这转眼即逝的因缘中,掏出悲心诚恳相待,气恼和怀恨会为自己辅下荆棘路。

这位患者告诉末学,他平日喜欢钓鱼,槟榔烟酒伴钓竿,很觉爽快,但是,在癌烂穿了面孔时他突然深深触动,感受到了鱼钩刺人鱼面颊时,鱼儿心中的痛苦和害怕,这是一个说话已困难的人,在末学为他处理脓血溢流的伤口时,勉力发音吐『露』的觉醒、忏悔,他感受到:当日为了短暂快乐所加给鱼的颤栗、痛苦,今天返回到自己身上,竟也是口颊穿孔的痛苦,当自己吞咽就像热火在烧、刀在割时,也是忍不住想挣扎蹦跳,这和鱼儿在钓钩上、鱼篓里的挣跳,又有什么两样?他给末学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在照顾口腔癌患者时,常不禁想到,偶然自己口内有一个小溃疡就疼痛不堪,一吃碱辣更刺激难耐,何况这么大烂穿面颊的伤口,吞口水也要颤抖。当我们出言不逊时,用五秒说一句话,可以使人终身伤心,而果报回到自己的身上,便会如口腔癌一般痛苦。槟榔烟酒也许有片刻的麻醉之乐,却可招来医『药』无法减轻的痛苦,真要慎重、再慎重,纵意的快乐须臾即过,苦楚的时光,一日如百年漫长。

我们的第一、第二诊察室是相连的,有一扇门互通,有一天,在“一诊”看一位『乳』癌五十多岁的『妇』人,她幽幽地啜泣,因为有种『药』物,劳保局还未能通过给付,她感觉到经济及疾病的压力,忍不住哭了,当时“二诊”另有一位才三十岁的『乳』癌患者在候诊,听见了她的哭诉,立刻找末学,把钱包中的钱掏出来,示声告诉末学说:“郭医师,请帮忙把这一点送给隔壁那位太太”,她红着眼眶说:“大家同是受苦”。末学深受感动,赞叹她的菩萨精神,因为末学了解,她自己的处境,其实比另一位更困难,她的孩子还在繦褓中待喂『奶』,先生收入并不多,又无劳保,经手术、住院,积蓄已空,当外科医师介绍她到本院作放『射』治疗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她曾因无法负担治疗费而打算放弃生命,她说:“但那天初诊,看到您们的白板上正好写着“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园中种满莲花”,我才鼓起勇气振作要活下去,才向娘家借钱来治疗,生命真是无常,而充满痛苦的考验,我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总有一种心意,希望尽一份心力,帮助同在受苦的人能离苦得乐”。末学非常感动,同患『乳』癌,有人哭泣而悲恼,有人走出自己的悲哀,进而为他人拭去眼泪,发挥生命的光辉,活着一日便种一日莲花,自然满池芬芳。即使微笑也是布施啊—但教一念慈悲起,疾病贫困皆无碍!

有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他得了淋巴癌,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得做好多的治疗,每隔一段时间只要他的白血球升高,就必须来打那种会引起呕吐副作用的『药』物,以延续他生命,令他高兴鼓掌的事,就是他白血球降得很低,低得不能作化学治疗,大人担忧这过低的白血球有感染、及有生命的危险,他却如获释放,暂得免刑般欢喜,他告诉我:“每天除了闭路电视就是闭路电视”。他的家境算是很好,给他一个小房间,每天看闭路电视。

他告诉我说:“我姑姑要结婚了,请我做小新郎(花童),唉!要是我能长大就好了,可是不知道能不能长大?”这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讲的话,多么令人心酸!他有时候坐在诊察室外面准备要打针,本来是高高兴兴拿着玩具来的,一走到门口就知“痛苦又要开始了”。有时候,他会咬紧牙根把手伸来,自己找到一条血管说:“哎!注『射』这一条啦。”有时候他也会悲从中来,坐在外面不肯进去,他不会哭泣出声,只默默含泪,他从第一次来抽一个耳朵血哭了一、二个小时,到现在受苦这么久了,他已经非常了解。

有一位末期鼻咽癌的患者,年纪才三十出头而已,一般而言,若三十出头就死,你会说短命啊!可是她的三十出头已经让她的家人,觉得长得无法忍受了,丈夫要兼顾患者与小孩,不得已须常请假,因此也失业了,全家经济陷入困境,于是到慈济功德会请求帮助,慈济功德会答应他,要帮助他很庞大的医『药』费。然后他的母亲说:“哎!那些菜姑说要拿钱给我,怎么没有?”我说:“人家不是欠的,慈济功德会的钱是来自大家省吃俭用,帮助人,不忍心您受苦,不是每一个人家里剩下好多钱才拿出来的。”她说:“哦”!好了,钱财不要担心了—有人出钱了,但是全家心结绑得紧紧仿佛失去了太阳般暗惨,病人也没有安心的活下去。她的母亲照顾到非常疲累,就说:“你要死不赶快死,害我们跟着你受苦。”她的丈夫苦得常抱着头来问我:“她到底可以拖多久?”

心地可以改造命运,在比前位患者更艰难的遭遇里,却有人用佛法,以感恩的心而全家过得比健康时更充实快乐。有一位朋友,她才三十多岁,却就因骨癌,前后已开过二十次刀,在大动脉出血不止中,把腿锯掉了,然而她告诉末学:“我很庆幸,我失去了一条腿而闻到佛法,假如我没有听到佛法,不知道还要再造多少业,受多少苦。”她的先生在手术房外等待过她开二十次刀,您可以想像那种心情,但他却如菩萨一般,扶持照顾,了无埋怨;学佛以后,先生陪她撑着拐杖,送亲手做的点心去医院探望同病的患者,鼓励他们念佛。

末学约她“您背好阿弥陀经,我们便一起去拜山,为一切癌病患者回向”。于是全家人陪她一起背经,才读小学的女儿也鼓舞她:“妈妈,您把阿弥陀经背得一字不差,我就给您五百元奖金”,她手上一边做加工,一边背经或念佛,晚上便背经给家人听,当背到一字不差那一天,她说:“我们全家高兴得像什么似的!”背经中做手工,连奖金,不意竟赚了四千元,正好供养三宝!为了拜山给一切癌病患者回向,她每天夜里,在全家睡了之后,练习拜佛,假如您看见她用一只脚克服艰难,一拜一跳地拜山,相信您也会忍不住眼泪……她的先生想设法去筹款为她装义肢,她却说:“假如您能筹到十万,那么这笔钱给我运用。”她告诉末学:“假如有那十万,我愿布施,因为一条腿也很好用。”她指着两拐杖说:“相反地我多一条腿。”她说这些话是在癌已蔓延到肺,又开刀作化学治疗之后,那红扑扑又笑咪咪的脸,却令健康人相形见细,她说:“虽然没有什么钱,但我们家比锯腿之前更温暖。”

念佛人,当生便可以活在净土极乐欢喜的气氛中。癌病患者几乎谁也免不了经济的压力,有人邀她开电动玩具,据说收入很高,她告诉末学:“我想试探我先生的想法,故意问他的意见,我非常安慰,他很严肃地告诫我说,我们是念佛人,自己尚且怕孩子会披电动玩具所引诱,怎能去害别人的孩子!”末学每每忍不住想向他们这受难中却仍高洁芬芳的行径合掌行礼,许多家庭正因癌病而陷入黑暗,他们一家却因癌病得以向佛,把火焰化成了香洁的红连,足以作一切受苦中人的榜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讲到这里时,他这一个小时的节奏就到点了。不是说大家不想继续听,而是后面又来了一组人。而我们前面的一组人,如果还要留在这里,就太拥挤了。

其间有负责协调的出家人,来跟组长商量,前一组的人,同意下山,让后一组的人,也听听。毕竟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法会,这只能算是一个僧人的心得报告。

但这种心得报告非常重要,因为他接触到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生老病死。

几乎绝大部分学佛的人,都因为想摆脱这种痛苦,才开始思考解脱之道的。有人说,要改变你的人生观,只需要去三个地方。一个是监狱,一个是医院,一个是火葬场。

看看,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生命,你所有追求的一切,还有什么现实意义。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存在”虽然是个哲学词汇,但“不存在”,却是我们看到的最大的痛苦。

讲课的法师进殿整理,大约给大家十分钟休息调整时间,大家喝水的,吃点心的闲聊的,也还表现得比较克制。

看着这一群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过几天,这些人还能不能见到,但今天却紧密地在一起,喝水吃饭聊天像极了一家人,这种相遇与告别,会迅速地发生,我明白了生死时速的道理。

当然体会与明白,到最后选择合适的行动,是有极大距离的。我在当兵时,就已经感受过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但震撼我的,最终还是母亲的死亡,因为,我的心在她身上,她倒下,就在我的身边。

只有当你最关心的人与事发生这种突然的改变,你才会产生最具体的世事无常的体会。但这种体会,也是暂时的,生活中的其它细节会像流水一样冲刷你的感觉,让你在不知不觉的变换中,仿佛躲避了变故的存在。

变故是随时的,它就躲在我影子的后面。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