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零一章 生命智慧二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零一章 生命智慧二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你们说,经典里所描述那些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天堂,或者道教中的仙山洞府,真的存在吗?”

万老师总爱发些怪问,这种无法证实的东西,根本没有答案。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但人人都关心,这类型传说,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就是『迷』信。对于唯心主义者来说,就是幻想。对于宗教来说,就是目标。

“从逻辑推论来说,我们无法否认它们的存在,也无法肯定,因为,这种无法证伪的东西,根本不适合科学思维。”小胡的回答倒是中肯的,没『毛』病。

“人类所知甚少,怎么就可以否认我们无法证实的东西呢?”万老师是想玩哲学游戏吗?他这样的方式,属于诡辩。

当年庄子与惠子在桥上,争论的话题。“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那一段问答,就是诡辩的祖宗。本来,庄子的一句感叹,其实是主观感受的抒发,不属于逻辑判断。他说:这些鱼,自由在水中,游得多么快乐啊。”

但是,惠子认真了,把这当成一个逻辑判断来跟庄子辩论。反问到:“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呢?”

其实,如果把庄子前面的话当成主观感受来理解,根本不值得判断。比如我们经常所说:“今天天气真好!”其实,天气是谁决定的?什么才叫好和坏?是谁认为好与坏?难道,雷公电母或者玉皇大帝决定了,什么天气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其实都不是,这只是个人主观感受。这句话用逻辑判断的句式,应该这样说:“今天这天气,我觉得真好。”

这种个人主观感受的话,根本没有辩论的价值。因为个人感受没客观标准。比如一个母亲,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卖伞的,一个是卖草鞋的。天一下雨,她就愁了。因为卖草鞋那儿子,生意恐怕不好了。这么大的雨水,没人穿草鞋出门,也没到到街上去买草鞋了。

如果天睛,她也愁,因为卖雨伞的儿子,生意也不好了。于是,有个人告诉她一个欢喜的办法。如果下雨,就应该高兴,毕竟卖伞的儿子生意好了。如果天晴,她还是应该高兴,毕竟卖草鞋的儿子生意也好了。这种主观感受的改变,只能靠主观的思想来进行。

但惠子有点没事找事,总想在语言与辩论上,在庄子这里找便宜。于是,他把一个主观感受的东西,拿来当成逻辑辩论的主题。

庄子一听,这是要叫板啊,那么,来吧。他又采取了诡辩的技巧:“就像你说的,我固然不是鱼,但是,归根结底,你也不是我啊。你怎么判断,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由主观到主观,我看你怎么说?估计,惠子当时愣那里了。

为了保持辩论议题的约束『性』,中国古代产生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坚白论》等光辉的篇章,但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总不重视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我估计,与两种因素有关。第一种因素,与我们的语言有关。我们语言是由单个的文字组成的。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立的意思,当它们组合成一起的时候,除了复合『性』含义以外,其每个字的单独意义,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假如两字词,比如“意思”这个词,就显示出汉语的这种整体交叉特点,出现的模糊『性』。

“意”是意识,“思”是思想。这两个字各有含义,内涵与外延都有区别。但它们组合在一起时,“意思”这个词,表现出的含义就比较模糊了。比如,可以表现出这两个字内涵和外延之和,泛指一切的主观感受与思维想象。也可以是这两个字表达内涵与外延公共的那一小部分交集,也就是含义重合的那一小部分。也就是,进入思想的意识内容。没有意识反应的思想是别人的思想,没有思想内容的意识只是模糊的感觉。

如此一来,中国词汇的解释,就出现了不精确的麻烦。比如下面这一段话。

“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就是意思意思。”

“你这几个意思?”

“我没那个意思,因为不好意思,所以简单的意思意思。”

“那我就不好意思了啊。”

怎么理解?以拼音文字思维的外国人,恐怕永远不知道,前面这段话有什么丰富的含义。只有中国人知道,一个答谢的人送礼,一个收礼的人客气。就这么个意思。

这只是两个字的词语,如果组成句子的多个词语混杂,其理解起来的歧义,就会更多了。概念一般是词语,词语不精确,概念就不明晰,逻辑推理就没有展开的固定基础。所以,试图建立标准逻辑语言表达的公孙龙,缺乏语言学的环境,推广不开来。

第二点原因,估计与中国人最早的理念有关。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人世界观最大的特点。天人合一,天总是代表客观的,人总有主观因素。所以,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我们总喜欢混淆主客观的区别。混淆了主客观区别的辩论,很容易走向诡辨的路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难道,这种主客观不分,语义不明确的文化,成了我们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的原因吗?不一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第一个方面,所有认识,都是主观的产物。虽然主观通过不断的证伪,力图达到客观的真实,但无论如何,所有科学结论包括数学公式,都是主观世界的产物。从认识论来说,主客观本来就是难以分离的。我们祖先造字时,就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象形,就是客观事物最直观的视角状态下的主观表达,如同写实绘画。所谓写实,写是主观,实是客观。

第二个方面,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无法精确地做到绝对的客观。如果说数学公式就是精确客观的话,那就容易走向机械唯物论了。我们早就知道,主观世界里的世界,与客观世界是有区别的,与其费力地区分哪些是区别,区别的量有多大。不如从一开始,就承认它的区别存在,两方面同时说,或许更好些。

两方面同时说,承认他们的区别,同时列出来。这就好比大学写论文,把正反两方面的论段都列出来,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当出现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时,我们先承认它的存在,并不急于找答案,不急于否定它,这是合理的。

想到这里,我对万老师说到:“你是在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是这个意思吗?这不在否定主观的作用吗?”

“当然不否定,那是庄子的话。他所说的知,是知识,不是全盘否定意识或者主观。我只是说,我们不讨论必然『性』,只讨论可能『性』,或许还有意思些。”

万老师这有点拿中国文字的模糊『性』,进行诡辩的意思了。把知识与主观意识分开,就轻巧地避免了这个反问。从这种辩论的技巧来看,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中国文字的歧义『性』,容易让人偷换概念。

比如前面我思考过的,有人说:“搬砖太累了,我不想搬了。”有人就会这样反驳:“搬砖是最累的吗?比打铁如何?如果你连砖都不想搬了,那打铁的,岂不是要『自杀』。更何况,累就一定是坏事吗?也许锻炼了身体,更是好事呢?”

许多长辈与过来人,就是利用这种诡辩的方法,取得话语权的,毒害不浅。这种办法的流毒,是不讲是非,只讲利害。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世界上绝大部分是小人,造成我们中国一般人,都只讲利害了。

回到刚才的对话,我觉得万老师说得也有点道理。如果只探讨可能『性』的话,这不失为一种讨论。我们必须把讨论与辩论区分开来。辩论必须建立在相同的话题体系内,争论是非,凭的是逻辑。在一个不太讲逻辑的语言环境里,还不如讨论,来得更为实际。因为讨论,只讲可能『性』,找出那种可能『性』最大,或者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方案,也算是一种探讨。或者,这种探讨,可以加一个流行的名词:思想实验。

许多物理学家或者哲学家,都用了这种办法,甚至也得出了精彩的成果。既然是实验,当然绝大多数是失败的,如同爱迪生试验的灯丝。但也有不得了的辉煌成就。比如伽利略所作的关于惯『性』的思想试验。比如爱因斯坦所得出的广义相对论,也是思想试验的成果。

“如果,那些境界存在的话,估计在物理上,也不在我们这个宇宙,因为靠观察与感观,是无法找到证据的。”小胡这话,有浓重的科学思维。

“但是,毕竟这些想法,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也许,人们思维,是连接那个境界与这个世界的纽带?”万老师有点不怕人说他是唯心主义了。

一个学院派的哲学家,从感情上来说,都不会反对形而上学的。既然追求道,就是追求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种高下诊断是孔子说的,也给了人类思想以尊严,也是哲学家聊以自慰的名句。

哲学是建立在思维上的学问,甚至是空想的学问。如果否定意识的主观的作用,那等于否定了自己的专业。况且,主观作用如此之大,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的。人类一切文明的成果,都因为主观能力提高而进化,这恐怕,任何人都不可否认。

人们还给这种主观成果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词:智慧。

我提醒小胡到:“当然,你说得也对,那个境界,不在我们这个世界,其实,就是宗教家也明说了,那是彼岸,那是天堂,那是西方,反正,不是我们所居的这个物质世界。”

“好吧,他们已经明说了,也就断了人们实证的念想。反正我们至今还在太阳系,当然证实不了那天上的世界,到不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小胡也承认,那种说法,并没有逻辑漏洞。

“但是,你也不能简单地把这种主观想象,当成是胡说,对不对?毕竟,所有理论科学,大部分都是想象的结果。就算是数学运算,每一个数字与公式,也是人们主观抽象出来的,对不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万老师改为主观主义,旗帜已经亮出来了,就不忌讳了。小胡也说到:“好吧,那我们来探讨更容易的话题。纯粹就可能『性』而言,看是否存在这种可能『性』。比如第一个话题,在我们所观察的宇宙之外,是否存在着另一个世界?”

他问得准确。如果整个世界就是我们观察的这个天地,不存在另外的世界。那么,我们无法观察的世界就不存在,也就是说,所谓的天堂、极乐世界,就没有容身之地。

“按我所了解的知识,自从有了时间扭曲的概念,还有宇宙平衡与不平衡的理论后,或许,人类承认,有另外宇宙存在的可能『性』,就不远了。”小胡这个弯转得太快,由置疑到说明,简直是180度。

我不太懂他具体所指:“具体点?”

“前面我们讨论过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矛盾,宏观与微观的不相统一『性』,表明阴阳两种『性』质同存于我们这个宇宙,于是就有了平衡阴阳的理论。按这种理论,物理学中的假说就多了起来,比如大爆炸理论,比如暗物质理论。还有测不准原理,还有不相容原理。等等。这理论有很多,是相互矛盾的。如何统一这些矛盾,或者认识这些矛盾呢?”

对啊,这么多的假说,基本没有被证实,因为人类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证实它们的地步。但思维的超前『性』,表达了形而上学的部分合理『性』。

“说明,我们对宇宙基本规律的认识,还有许多缺陷。我们没办法用实验来证伪,我们就采用脑补的办法。有时候,居然还起效了。比如大爆炸理论,原来也是脑补出的假说,最近,我们物理学和天文学界,对宇宙『射』线、黑洞的观测与研究,居然部分证实了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所以,这种主观意识与思维的力量,确实不可以小视。”

从原来反对万老师,到如今肯定万老师的合理『性』。这只是话题方式的转变。小胡原来只想进行逻辑的必然『性』讨论,后来转移到假说上,就与万老师可能『性』探讨的路子接近了。

“于是,为了丰富与弥补,理论物理学者,利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脑补了许多宇宙的模式。数学这种抽象的主观成果,已经成为所有科学的基础。科学虽然是研究客观现实的,但如果没有数学这种主观抽象的能力,根本无法得到今天的进展。所以,我承认,你们所说,所有人类认识的成果,本质上是主观意识的进步。”

小胡先从哲学上肯定主观的价值,说明,他已经完全沉浸在坐而论道的氛围之中了。

“有一个观点,是理论物理学家提出来的,我们所在的宇宙,就像一个肥皂泡,还有其它宇宙,与其它的肥皂泡一样,各自相对独立,我们所观察到的所有宇宙现象,如同这个肥皂泡表面的光彩一样,只能看到一些圆状的映『射』,因为光的作用,或许,其它宇宙的部分影像会映『射』到这肥皂泡的表面,但我们永远无法穿越这个泡的表膜,到其它宇宙去实证一番。”

我突然不自觉地发出声音:“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的偈语,此时,与小胡所说的理论假说,是多么的相似啊。

“庄老师,或许是个巧合,或许是个真理。为什么理论物理学家提出的东西,跟这佛经所述,如此吻合呢?也许,人类思维到了一定高度,就越来越趋近了呢?究竟是减熵的效果,还是山尖的重合?”

万老师这一问,如果没有我们前段时间的讨论,是很难理解的。减熵的效果,是与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膨胀增熵的现象,是相反的。但这种正与反,不正是阴与阳的平衡吗?生命,就是减熵的奇迹。

他提出山尖的重合,那是另一个理论。有一个清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说了一个山尖理论。说人类认识的能力如同爬山,到了山尖,一切终极理论,就重合了。因为山尖只容得下一只脚站立。

这个姓朱的教授,还说了一个观点。说他读了愣严经后,有一个感觉,就是佛祖已经站在山尖上了,我们人类还在半坡上爬。佛祖传播佛法的理论,就是让我们仰望那山尖,他在等我们。而引导我们往上爬的向导,就是菩萨。

我笑到:“我们先听小胡说完。”

“好吧,我只说理论物理,没资格说佛教理论。我继续说。按这个物理理论的模型,我们可以想象,我们永远无法逃离这个宇宙,但我们可以感知其它宇宙的存在,因为有光有映『射』,有那可以透过光线的外膜。”

万老师提出了另一个理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致极也。庄子就发现过这种现象。我们看到天是黑『色』的,但是,天究竟是什么颜『色』,我们不知道,毕竟太远了。既可以感知,又不能准确把握,是这个状态吧?”

“对,好像是这个状态。这个可以感知却无法抵达的宇宙,我们可以称之为平行宇宙。为什么叫平行呢?这里借用了一个数学原理,就是永远无法相交的两条直线,所以叫平行。这个宇宙,虽然我们永远无法到达,却可以被感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我好像悟到什么东西了。光,不仅仅是指的光线,当然,包含光线。但在佛教里,光,也指智慧。把黑暗比喻为愚蠢,把智慧比为光。因为黑暗无法观察,只有有光的条件下,事物的形状才能被我们感知。

我们感知的能力,就是我们智慧的来源。所以,我看佛教经典时,经常看到这种形容。把智慧上的大彻大悟,也叫做大放光明。把菩萨显灵,也叫菩萨放光。

我们不回话,看着小胡。他明白我们的等待,继续说到:“或许,智慧,是我们唯一可以抵达平行宇宙的工具。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

这是方式,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平行宇宙有可能存在吗?

“平行宇宙是有可能存在的。至少,我们现在没有证据否定它。大胆假设,从来就是理论发展的方式。”小胡好像知道我的疑问,解释到:“如果平等宇宙真的存在,那么,天堂、西方、佛土、神仙洞府,就有地方存在了。也许,它们就存在于平行宇宙之中吧?”

这个可能『性』,马上就把我们的思路打开了。反正不是实证的东西,靠猜呗。

万老师说到:“光有地方存在,还只能说明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它可以被感知,无法被我们物质穿越。这恰恰符合了宗教的假说。”

“为什么?”我问到。

“你想,所有宗教假说这个世界,都有两个特点。第一,普通人根本到不了,这就符合无法物理穿越的特点了,对不对?第二,它是可以被感受甚至被想象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肥皂泡表膜的光线运动,也就大致上能够感知外界宇宙的存在。你想想,那宗教家们所说的世界,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认识或者想象之中。我们根本没有到过,到过的人,也无法证明。因为他的人只要活着,物理上的身体,也无法真去。那只是个意识上的穿越。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了。”

我与小胡,静等他纲领『性』的东西。

“如果平行宇宙存在,那么西方极乐或者天堂世界就有可能存在,至少有存在的空间可能『性』。如果这些境界或者宇宙存在,它就具备两个特点。仅且只仅被意识感知。”

这有点像数学语言了。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