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章 生命智慧一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章 生命智慧一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老来还小的事例,激发了我们更多的说明。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我们讨论了,大马哈鱼的回溯产仔行为,还说到落叶归根。

人与这些动物一样,都有一种简化的生命循环。无论活着时的运动多么复杂,但死亡来临前,总想回到初生时的状态。如同游回出生地的鱼儿,如同想回老家的临死的人。

“我们这帮文科生,偷窃理科生的成果,想投机取巧打败他们,有点垂死挣扎的意味,但是,在科学走向混『乱』分岔的当口,我们要做最后的斗争。”

万老师有如学术斗士,想扞卫哲学的尊严。怪不得,他前面把自己比喻为唐吉诃德,提一把逻辑的破枪,骑一匹偷来的瘦马,因为虚妄的梦想,杀向巨大的风车。

他是真正的猛士,如果鲁迅先生的定义准确的话。

“倒是,道家对宇宙的图像,有点回归的简单?”万老师这是要我说话,他点明了,想让我通过易经提出证明。

“我对易经不太精通,只能说是接触过。”我谦虚到。

“那你是不想帮忙啰?”

“好吧,你『逼』我说,我也就说两句。道家的阴阳八卦图,是对宇宙的模拟,形式上非常简单。如果按熵值来评判,是一个低熵值模型。按理说,世界如此丰富混『乱』,如此大的熵值,怎么可以用如此简单低熵值模型来比拟呢?人们把事物简单化的冲动,就完全对现实失真了吗?”

与其让他们问我,不如我自问自答。“不一定。这样简单的模型,的确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我用八卦模型来算命就发现,虽然每个人的际遇千差万别,但类型大致上就那些种。我们头脑有这种功能,人类意识有这种能力,能够在高熵值的现实中,发现低熵值的窍门。我的预测实践证明了,这条路,是有效果的。当然模拟不是事物本身,所以有个准确率的问题。”

我说到这里时,小胡问到:“你的实践意味着,在认识上,人类有简化或者降低熵值的能力?”

“差不多吧,我只是感觉,说不好。”我对自己的结论也不很确定,只是话赶话,说到这一块了。

“或许有个巧合。”小胡的话马上引起了我们兴趣,他的敏锐『性』,况且话不多。一旦开口,就有猛料。“我们观察天体运动,或者说宇宙宏观世界,发现,我们在立体上,是螺旋前进的,我们在平面上,就是在画圈。”

这个是个几何与投影就可以解释的模式,我们都能够理解。小胡继续:“我们貌似观察到的直线运动,包括光线,其实,是波形的,波在一定空间平面内,就是圆圈。池塘的水波与太阳的光波,向四周发散,范围越来越大力度越来越减的圆圈。是不是这样?”

万老师来神了:“关于螺旋式发展,辩证唯物论已经说明。况且,联系到生命,也有dna双螺旋结构,也就是画了两个圆圈。”

我意识到什么了:“对啊,太极图,整体上就是个圆圈,里面的阴阳鱼,就是两个螺旋。”

万老师一拍桌子,茶杯都差点跳起来,太用力了,他甩了甩手,估计手痛了。激动过分,主要是小胡的提示,有点猛。

小胡说到:“也就是说,人类有能力,早在两千年以前,就有能力,在头脑中投影出宏观世界的模型。把三维的东西简化成二维的映像,太极图就是证明。”

“对啊”万老师说到:“简化是一种减熵行为,人的意识中,有这个功能。情感中,也有这种趋向和动力。究竟是情感驱动我们简化,还是简化的意识导致我们这种情感结果,我们分析不清楚,但有一点,这种减熵行为,都产生于我们的头脑,都与情感和意识有关。这,是不是佛家所说的,智慧?”

这可是个大问题了。把情感与理『性』交织起来,并且以减熵为特点,提炼出智慧这个概念,这是我第一次听说。

“按这个框架,我们可以给智慧下个大致的定义了。产生于意识中,反应于情感上的,某种对世界模型的减熵『性』认识。”

万老师这个概念,有点拼凑的感觉,而且非常粗陋,不能进入教科书。这个理论完善起来,还需要更多人更长时间的打磨。

下定义的方法,主要有三个。一是从内涵上下定义,就是解释词语的主要内容。在佛法中,有的法师**,就从这个角度来讲。比如某位高僧,讲妙法莲华经,光一个妙字,就讲了九十九天。

第二种方法,是从外延上下定义。通常用排除法,来给概念一个范围,如同画了个圈,圈子外的,就不属于这个概念。比如,什么是外国人呢?你可以说,凡是不是中国人的,都叫外国人。

第三种方法,是特征定义法,这是运用最普遍的方法,最为简洁有效。格物致知的格,就有这个意思。因为事物的独特特征很好找,从外形、功能、反应或者运动模式,都可以找到特征,所以,这种定义方式,是最便宜的。比如定义天然钻石,就可以这么说。由碳12元素组成的,自然界最硬的,带有光泽及一定透明度的,天然宝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万老师这个定义,每一个判断之间缺乏逻辑区分,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内容不全,外延不清,特征不明显。所以,是粗陋的。

但是,这种定义,可以作为我们讨论的起点,通过反复论证,趣向精确。

我觉得,必须缩小讨论范围了,大而化之的坐而论道,得不出结果。况且,我对道家的思想,也知之甚少,必须简约起来。

“刚才万老师所问道家思想,我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到老子有句话,仿佛是在说生命现象。这句话是这样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我理解,刚才说的老来还小落叶归根,或者是鱼的洄游,都属于归根的生命现象。”

万老师赶紧说到:“不仅仅是生命现象,还是一个减熵现象。”

“对,归根曰静,好像是这个意思。安静平静,是一种稳定的减熵状态,如何达到呢?通过归根的方式。最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静曰复命。生命可以重复出现,这给了我们希望。”

小胡疑问到:“复命,不是还给生命吗?”

“好像没那种意思。还给生命,意味着生命继续存在。比如落叶,落到地上了,它继续成为养料,回到当年种子发芽的地方,养育着原来那棵大树。这叫复命。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万老师此时不说话了,他好像要听听我跟小胡的辩论。果然,小胡又说到:“按这个说法,减熵的行为,甚至可以让生命永生?”

“等的就是你这句”万老师准备继续往下说,结果,被小胡阻止了:“你怎么知道我会说这句?”

“思维的必然『性』。就冲对思维的必然『性』特点,我们也知道,在意识中,减熵是存在的。语言那么丰富,你如此聪明,怎么说话这么必然,走投无路?”

这个反问太好了!我们所有意识,都有这个能力。比如抽象的能力,逻辑的能力,其实都是简化的能力。必然『性』,不就是稳定『性』与秩序『性』吗?如果增熵是物理世界的规律,那么,我们的头脑,有机会把它减下去。

这个意义太重大了,怪不得,古人把天地人并列称为三才。怪不得,佛教总说人身难得,是成佛的最易的六道。虽然人不是最幸福的,但成就智慧,非从人生开始不可。原来,起决定因素的,也许是人的意识,或者说,意识中潜藏的,智慧的功能。

我受到了鼓舞,继续发挥:“如果说静,是生命的智慧,那在道家,就有太多例子了。如果说归根可以永生,道家也有许多传说。”

“我先说静,诸葛亮是道家人物,他的诫子书中,对儿子说了几句大话真话与实话,说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是在做什么?在做减法。让心宁静下来,是让理『性』的思维做减熵,让感情淡泊起来,是让情感的冲动减熵。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大的智慧。这个聪明人,在说自己的体会吗?”

他俩点点头,仿佛承认,我的问话就是答案本身。

“第二个说法,说归根可以永生。这在道家修仙的记载中,无处不是。比如最有名的练功方法,就是胎息法。理论来源呢,有老子的一句话:赤子之心。首先控制情感,以最初的婴儿的心态,直观地面对世界,不产生判断与纠结,这是减熵。从身体来说,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死,决定于呼吸之间。从呼吸入手,渐渐停止鼻子的呼吸,用肚脐来呼吸,仿佛进入母亲怀孕的阶段,肚脐才是你与外界交换能量的渠道。这种极端的生理回归法,被称为胎息法,据说可以永生成仙。”

小胡说到:“归根与平静,换确是减熵行为,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