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因各不同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因各不同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这样过了两三天,我们坐而论道,虽然表面上有意义,但制造了更多问题。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都没说到根上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向意义上靠拢了,我们准备让剩下的几天,如何变得有意义,对不对?”话题基本上都是由万老师发起,他不说,我们两个也有这个感觉。这几天假期,不能让空谈占据。

我们都是有焦虑的,不用明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焦虑的是,为什么学佛,学佛有前途吗?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期待、态度和方法去学。甚至,学还是不学,这都是个问题。表面上聪明的三个人,完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居然靠喝茶聊天过日子,最焦虑的,恐怕是万老师了。

“我离开家,要过年了,本来想利用这个假期得到一些东西,结果时间推迟不说,在思想上的一点进展没有,如何向老婆交代?”万老师说的是实话,看得出来,他的家庭生活是比较美满的。

我玩笑到:“其实你用不着那着急,你可以回去吧,没想好的事,你不是不干么?况且,嫂子等着你回家过年团聚,你这牺牲也太大了。”

“这等着我呢,庄老师,还在说我思考的事。”万老师的语气中倒没有在意我的刻薄:“其实,比回家过年还要恼火。我老婆孩子这个春节,已经到泰国度假了,我专门腾出时间来这里听法,要是没什么进展,我不亏得慌?”

“那你究竟想得到什么?”小胡问题尖锐了。

这个问题,几乎是佛教或者说哲学里,很重要的话题。得到一个空,因为佛法强调空,那就是没有得到什么吗?如果是这样,有得到的心,就错了。

“也没想得到具体什么,只是想从感觉上或者认识上,有一些体会而已,这体会即使有,也恐怕说不出来。但是,我自己有了飞跃,我自己肯定是知道的。我倒不是把佛法当奖金,拿回去给老婆交差。”

这话说得,道尽了现代男人的尴尬。我笑到:“其实,如果你真得了大道,就出家了,这就真正给嫂子带去了一个空,恐怕这礼物,嫂子不太喜欢吧?”

小胡这没结婚的人,也懂得,这是个笑话。

笑过就过了,我们谁也没有意愿将这个闲岔发展下去。无聊廉价的笑话,不应当占据我们的话题。

“我来理一下,也许,这两天,我们达成的共识还是有的。”万老师一边吃瓜子,一边说到:“比如,我们认为,如果真有一个根本大道的话,是可以认识的。换句话说,假如,我说的是假如,佛教可以趣向大道,那么,这条路是可能存在的。因为人脑对全息世界的模拟,是可能的。”

他的结论果然精练,我补充到:“或许我们还达成了另一个共识:我们三人,都是因为要追求大道,或者说终极人生真理,才走到这条路来的,与一般『迷』信者有所不同。”

“当然”这两个字,同时从小胡与万老师嘴里说出来,恰好证明了我这个共识的准确。

“但是”小胡用个转折语,我知道,他的内容总是与众不同。“我们学佛的原因,却各有不同的。”

我们这几天,都互相谈了自己的过去。当然,这种过去**内容,基本上都与个人经历有关,这些经历,只是思想与生活认识方面有关的事。毕竟,我们共同走在一起,是因为思想。

人与人交往,如果要密切关系的话,得做到两点。第一点,就是交换**。因为**是一个人最脆弱最容易受攻击的部分。亮出自己的弱点,是交付自己的信任。也给对方一个强烈的信号,我是无害的。如果我对你有所损害,你大可攻击我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完全值得你的信任。这就好比养宠物,它总是倒在地上,给你亮出肚皮,这就是臣服与信任的标志。因为动物的腹部,是最脆弱最易受攻击的地方,亮出这个地方,就是表达着无条件的信任。

如果说第一点,是表明我对对方无害,那么,第二点,就是交换利益。这是用来表明,我对你有益。交换利益,从小的方向来说,就是实在的物质利益。对于我们三人来说,物质上的追求,已经不是我们最需求的东西了。我们互相需要精神上的提升与互补,所以,我们交换思想,这是我们都需要的。

一件东西是否珍贵,得看对方是否需要。给一个亿万富翁送一千元的红包,他也许根本不在意。但给他一份发自真心的感情表达,也许是他需要的。给一个穷亲戚说半天好话也许没什么效果,但给他一千元钱,恰恰能激活他的好感。

小胡的理论总是清奇,我与万老师总喜欢听。不仅是他聪明,更是因为他年轻。年轻人思考的东西,重点与我们不一样,也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对我们有益。

什么时候,我自觉地站在老人一边了?

“我们三人虽然都是追求真理而来,但为什么进入佛学这个境界,却原因各不相同。大师们说:因地不真,果遭纾曲。我们三人因地不同,也许结果不太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小胡这个帽子一扣,让我们警醒起来。动机,直接决定着方向。他真敢往上捅词。

“对于万老师来说,也许学佛的目的,只不过是为给自己的哲学思维模式打开境界,这是专业的研究与观察,几十年前,日本有位大师,也做过这种工作。这种工作,虽然在宗教上意义并不是很大,但对世俗的意义,却是非凡的。”

万老师受到这种表扬,有点不好意思。“谈不上境界,能够打个补丁就不错了。对世俗社会,也没什么意义,只是个人爱好。”

“铃木大拙在一百多年前所着《禅与念佛的心理基础》,几乎在当时的西方哲学与心理学界,引起了轰动。这门东方宗教,居然引起了西方上层精英人士的敬重。虽然他的理论于宗教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巨大的贡献,照我看,还有许多错误。但从传播学来看,影响了世界。要说佛教的普及,或者让社会接受,他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铃木大拙的着作,在学术史上,仅相当于用西方理论体系来分析佛家现象,并且,他本人没有悟道,他所描述的佛学现象,也只是从书上来的。但是,他用了让西方学术界听得懂的话语结构来描述,就让佛教的基本常识,得到了西方的认可。在我们国内佛教界,包括南怀瑾先生,对这个人的研究,是有很多意见的。

但是,这毕竟是影响着佛教传播的人物,是影响着宗教学术研究的人物,也是一个着名的历史人物。一个学者,能够在学术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标志『性』作用,那是巨大的成功。

“小胡这样评价我,我不知道是该哭不是该笑。说是哭呢?我读过他的书,照我看,他根本没多少禅的实践基础,所以许多话是错的。如果我错得像他那样离谱,恐怕庙子里的师父要打我了。该笑呢?毕竟,一个搞学术的,在学术圈与宗教圈影响这么大,也是一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算了算了,我觉得,我这种研究,就是站在门外看宝库,见过几种颜『色』,就宣称自己能画画,是这意思吧?”

他的比喻太好了,如果把佛法真理当宝库,他没入门,只是透过门缝看了看一点颜『色』和形状,然后就给外人形容了。我说到:“这也不得了啊,万老师,你毕竟看到过宝库的存在,你肯定它是存在的,并且还能够体验到几种颜『色』,言之有物,怎么不是大收获呢?至少可以证明两点,一是确有宝库的存在,二是你亲眼看见过。这是开悟的表现啊。”

万老师摆摆手:“我就是想偷看一眼,但现在,宝库在哪里,我都不知道。”

我调侃到:“按经典说,宝库在心里,好找得很嘛。”

他的执拗劲又上来了:“你说的心是什么心,你说的心在哪里?如果在我的心里,我平时怎么没有意识到?开悟者的心与我的心有什么区别吗?兄弟,这些概念,不要忽悠我,没找到就是没找到,对不对?”

看他急头白脸的样子,我就想笑,但还是忍住了。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笑话一个认真的人。尤其是对自己认真的人,自有一种崇高。

估计为了缓解尴尬,也是为了转移万老师的紧张状态,小胡把目标对向了我。

“庄老师,你是一个真正没有牵挂的人,按历史上的传说,你这种人,是得道最多的。”

“我是什么人?你好像会算命一样,这就下结论了?”我一边好奇,一边挑战。

“古人说返璞归真,你是经历过的人。你经历过贫穷、宝贵、爱情、婚姻,磨炼、荣耀、失落与徘徊。你曾经拥有一切,不仅包括幸福,还包括痛苦。从人世间来说,你是繁华落近,归于自然。”

好高的境界,这个学心理学的小子,给人戴高帽,简直是随口就来。我想,他要是搞推销,估计十个小苏都干不过他。我当然不能谦虚,那就是对他给我戴高帽的低端反应了。我装着没反应,听他继续讲。

“你的思想经历也很独特。甚至可以这样说,你是接触过大智慧的人,也许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易经是一种大智慧,因为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称它包含了道的思想。况且,黄帝内经,你也知道,这就很不简单。中华文明已经有五千年传统了,留下最精华的东西,你都亲身接触过。如果从人世间的标准来看,你离智者,差不远了。”

我仍然不动声『色』,万老师意味深长地观察我的表情,我可不能『露』出得意的样子。毕竟,我内心中知道,小胡所说,只是故意夸我的,我几斤几两,自己有数。

“你曾经站在生活与思想的高处,所以更能够看到远处的雪峰。如同只有在峨眉山顶,才可以看见数百公里之外的蜀山之王:贡嘎山。所以,你追求真正的步伐,是任何世间诱『惑』所不能阻挡的。这种坚实的基础与决心,恰恰是普通人所无法具备的优势。”

我不能老绷着,我得有点自然的反应。“小胡,你这一顿吹,搞得我都装不下去了,虽然我姓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万老师放弃了对我的观察,笑了起来。我用眼角余光就可以明白,他一直在研究我的表情。

我在部队,通过走队列,学会了用眼角余光。如果在目视正前方保持方向正确之余,不能用余光与同排面的战友保持横线一致,班长是要打人的。通过搞『射』击,学会了排除虚光。缺口与准星所形成的直线,由于表尺缺口离眼睛太近,容易形成一些虚光,在太阳大的时候,更为厉害,如果不排除它,那么,『射』击到靶上,高低就不准确。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与身边人保持余光的协调,要不然,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你就太突出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在心里,要排除内心的虚光,虚荣心与自卑感,都要尽力去掉。这是长在你心里面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如果没有警惕『性』,就会被自己『迷』『惑』。

比如听到小胡的夸赞,没有警惕的人,就会喜形于『色』。

“我不是故意吹你。”小胡这样说,我更引起了警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说话,你要反过来理解。

比如有人跟你悄悄说到:“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他表面上在征求你的意见,争取说话的机会。实际上,他就是有话要说,你还必须回复他一句:“但讲无妨。”我过去看过一个电影,里面有个旧式的师爷,他给县太爷服务。他每汇报一件事情时,总要在前面说一句“大人容禀。”这种废话,其实就是引起你注意的。他本来的意思是,不仅当讲,而且很重要,你要仔细听。

同理,类似的托辞还有:“有一句话,我不知当说不当说。”你只能回答:“恕你无罪,有话快说。”

还有的人,在跟你说话前,总是拍着胸脯说到:“实话实说。”或者“说老实话”,这样说话的人,多半不太老实。类似的人说“说句良心话”、“一是一二是二”,这种开头语,你听的时候,也要注意,他话中内容的真实『性』,不太靠得住。

在大学时,有的老师喜欢说一句“坦率地讲”,其实,多半,他讲这句话时,不太坦率。

“万老师在这,我不是故意吹。你想想,如果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你花大力气,用一生的经历去追求的话,还有什么?所以,你占了一个重大的特点:道心坚固。”

我和万老师都没说什么,毕竟他说的,也有一点道理。要说平时人们追求的金钱美女,我是过来人。所谓荣誉打击,我也看淡了。

“我这也谈不上道心,只不过,企图追求真理的冲动,倒是没什么可以干扰的。”

“对嘛,万老师,我吹他了吗?”他给万老师使了个眼『色』,我明白了,大叫起来:“我又不是牛,你吹我干啥?”

一阵大笑过后,万老师问到:“既然你把我们俩都说了,那么,你自己呢?”

“迟早轮到我自己,我知道你们要这样问。但认识自己是最难的,这个问题,我想请庄老师给我评价一下,因为你是过来人、智慧人,恐怕准确一些。”他的语气倒还是蛮诚肯的。

我想了想,决定说些实在话。毕竟,调侃一个年轻人,我虽然有这个能力,但不太厚道。小胡虽然调皮,但他毕竟是认真的。

“你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人,小胡,你如同一个拳手,空有一身力气,没有比赛的对手,你只能把学佛当沙袋,以为可以打穿它。”

“好”万老师又拍了一下桌子:“这个比喻好!”

“什么意思?”小胡这倒不是疑问,他估计想我详细说说内容。

“小胡,你太聪明,你的人生范围太狭窄。你如同一个绝世高手,冲着世界冠军而来。当你自以为功夫差不多时,突然发现,比赛取消了,你的对手没有了。当然,你可以自认为自己是世界第一,但没有第二的第一,有什么意义呢?”

“你是在说《最后的武林》吗?”万老师问到。我们三人估计都看过这部电影。说是一个苦练武功的人,以当天下第一为目标。当他练成了所有绝世武功后,发现,武林已经消失了,没有武林了。这就好比,一个农民,最大的梦想,是想当村里的首富。就像我外公村子里,那个退休的公家人。结果,终于当上首富了,才发现,村子里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这种首富,失去了对比的基础,等于无意义。

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说小胡的功夫没用,而是说起不到他所追求的作用。他的情感他的追求他的学识,甚至他的一切努力,都达不到当年追求的目标了。是不是这种感觉?”

小胡点点头:“庄哥,你说得不错。我倒不是东方不败的孤独,也不是那神经病的独孤求败,我还没有那么狂。但是,我所感兴趣的东西,终究完全失去了,我不知道该向哪里走。”

“这才是重点,小胡,你才是最有学佛的根基的。大师说过,最有佛『性』的人,是最有怀疑精神的人。我们三人中,你学佛的态度和付出是最多的,但始终没有出家,因为什么?因为怀疑。这种怀疑,是你对真理的尊重,对自己选择方向的郑重。这种抱着纯粹目的来的人,是真正的大人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庄哥,你不要这么说我,我还没那高的境界。不过,你所说的沙袋理论,是什么意思呢?”

“一个力量大的人,如果找不到对手,就会对着自己最熟悉的沙袋发力,力求击破它。你的沙袋是什么?心理学。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构成,但是无法真正窥见自己与别人的内心。比如,你总是把自己与那姑娘的爱情错觉,当成自己的心理错误或者认识错误。自己欺骗自己,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没有看出她跟你只是姐弟情?这种对自己心理的剖析,造成了你对人心探求的冲动,佛门最重要的钥匙是了解自心,所以,你完全可以把这种追求当成打沙袋,一直努力,打穿它,你就悟道了。”

此处响起了掌声,是万老师发起的。

“庄哥,你智慧就智慧在这里。我自己没有意识到,我进入佛门的动机,你没学过心理学,居然分析出来了。”

小胡这样又在给我抹粉了,我当然不能接受。“不需要心理学,我只把你当整体的人。要知道,这不是智慧,这只是感同身受的体会。如果你要夸我,经历丰富,就这一点,我就很骄傲了。”

“你刚才说我走投无路,又说我最有希望,这两者,如何自圆其说呢?”

“万老师,小胡,你们参禅的经历比我丰富。但是,我也有一些体会。参禅时,师父是不是叫你不要思考不要分析不要类比不要推理?为什么呢?就是要让你的世俗思维,变得走投无路。你感情上已经走投无路了,这解决了动机问题。当你思想方法上变得走投无路,这可能就解决了方法问题。动机和方法都解决了,那开花结果,就不远了吧?”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禅宗并不比他们了解,居然大言不惭地说起禅宗来了,有点不好意思。“我这也是随口一说,我没资格的。”

“哎呀哎呀”万老师感叹到:“学了这些年,倒不如庄老师一句话点醒。不抛弃过去的思维模式,根本进不了禅宗的门。这本来是个常识,我跟小胡,平时怎么就没注意呢?”

“所知障,或者习惯吧?”小胡给我倒了一杯茶。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