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有两个疑点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有两个疑点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小胡的发型和着装,是很奇特的,如果你没有看惯这个少年老成的书生的话。

不知道大理也有母系氏族的传统,反正金花们的眼神,偶尔也会给小胡飞一个的。如同我这样在内地长相算是中上的类型,反倒不如他吸引姑娘。

年轻白净的男人,飘飘欲仙的感觉,恐怕可以用小鲜肉来形容了。当然,瞟他的金花们,大多长得腰肥体壮,小胡是不会有兴趣的。一个人,一旦建立了自我的审美观念,就会形成一个情感的封闭圈,他心中最美丽的姑娘已经走了,除却巫山不是云。

但我们在街上,万老师偶尔会拿这事开玩笑。“小胡,爱情满街走,你心不留痕。”

小胡惨淡地一笑:“万老师,你作诗吗?”

我继续引用那句老话:“酸,酸掉最大的大牙!”大家哄笑着,该买菜买菜,该走路走路。

我们一天只吃一顿,所以多用来闲聊。当然,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过几天进了庙子,就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了。按万老师的说法:“我们要聊到吐,让厌烦说话成为我们下意识的反应,为下步禁语的戒律,作准备。”

小胡假装干呕了一下,算是对他的回应。

“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一个关键问题,学佛,是否是走向追求道的正确路径?”万老师这个主题,是继续前面的探讨而来的。最开始,我们探讨的结论是,人脑可以对绝对真理进行模拟。佛学,是否可以开发出这种功能。这是实现路径问题,好比是行动方向。

『毛』爷爷说,路线问题,是革命的最大问题。我们都明白,一旦全心投入佛学,几乎是对自我进行革命。

要想人不死,除非死个人。

“好吧,我说说我的一个疑问。我在近几年参禅过程中,发现,这种认识和训练的方法,所得到的印象,有点如同启发梦境中的潜意识。”

他的意思是,参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感悟,有可能是梦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禅本身,就相当不可靠了。

“我怀疑的理由有两点。先说第一点,就是佛教中,对世俗世界与出世境界的对比,它总说,我们生活在梦里,把现实生活比喻为梦,为假。把禅态比喻为实相,为真。这不是把我们平时的认识颠倒过来吗?这不仅与佛教的理论相符合,更与我们日常的经验相背离。那么,我们再颠倒一下,如果现实生活中是真的,那么,禅态意识,岂不就是梦境?”

这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反是正,只是你定义不同而已。如果你认为现实是真,禅就是梦,反之亦然。这种文字游戏与状态对比,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呢?

“你这个问题很哲学”庄老师肯定到:“影子与身体,哪个为真呢?只要有阳光,它们总是成对存在。况且,这种成对存在的东西,只要承认假就得承认真,它就在那里,永远没有离开,还需要我们追求什么呢?比如,你无法追求你晚上梦见什么,还是不做梦,这本就是生命意识中的一种现象,你不学佛,它也存在,学佛,它也就那样,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苦苦追求呢?这个疑问有道理。”

我补充到:“我听说一个说法,也许是佛教为这种哲学悖论打的补丁,说真妄不二,没有真,就没有妄存在。哲学上虽然讲得通,但是,实践中,如何把握呢?”

“庄老师,你说得更深了”小胡说到:“我还没来得及说实践上的事。仅就理论上说,庄子梦蝶的故事,也是对这个东西的疑问。我个人的生**会,我过去单相思,就像是自己跟自己做了个梦,假如那是假的,但感受却如此真切。今天学佛如果是真的,但总觉得虚得很,有梦的飘浮状态。尤其是在打坐时,总觉得世界假了,我自己也假了,这如果是个幻觉,我是不是上了催眠术的当?”

把参禅打坐当成自我催眠,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比喻。

“你们仔细想想,我们前几天分析了做梦的状态。这不仅是弗洛伊德的成果,也是大量心理学研究的共识。人们做梦,有两个机制。第一个机制,就是潜意识机制,此时,做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潜藏的愿望。如同我们打坐,只是为了满足将自己与世界全部虚幻化的愿望,满足超凡入圣的愿望。也许,我们会梦到菩萨,会梦到金光,那也只是满足自己的想象,也与梦境类似。”

我问到:“第二个机制,恐怕就是审查机制吧?”

“对的,审查机制,是残存理智对自己不道德不清洁的**,进行变异,改变梦境的基本状态。这种审查机制的作用,让我们梦境变得不纯粹,难以直观分析。但是,参禅的时候,师父们总让我们放弃审查机制,以直心面对自己。甚至放弃自我意识,所谓的无我。或许是让潜意识直接坦『露』的一种办法。审查机制放弃了,我们想有神仙出现,果真就有神仙出现了,想有菩萨放光,菩萨就在梦里放光。所谓禅境,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梦,那就是假,对不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实践中,确实有这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就这么简单,那根催眠术,没什么区别。

催眠术中,有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要让你绝对信任催眠师,这就像佛教里一样,要你绝对相信因果、相信上师、相信菩萨。

第二要点,就是让你绝对放松,不要自我控制。忘记你的身份与禁忌,忘记你的羞耻与拘谨,完全放开自己。这与参禅时要求你无我,要求不去判断,也相类似。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追求的,只不过是个梦境,但是不对啊?历史上这么多高人,都走上了学佛的道路,他们没明白过来吗?”万老师的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

中国人对梦的注意与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伟大的读书人们,天才辈出,肯定思考与对比过梦境与现实的关系。幻觉与实相的区别,所有聪明的圣人们,都应该反思过。如果仅凭几个梦境,就可以让这些智者,上当,那也太小瞧我们的祖先了。

关于愿望的达成,我们历史上都有邯郸梦、黄粱梦的说法,大家都把它当笑话,不会当成追求的目标。

关于宏大虚幻的景象,也会怀疑那是否为真。当年,绝世聪明的玄奘大师,在沙漠是缺水『迷』路,又遇上了沙尘暴,大概已经走入绝境。他此时,按愿望来说,只有相信世上真有菩萨了。于是,在他打坐念经之时,禅境中就出现了观音菩萨的幻像。

他当时的记载是很清楚的。他当时就在内心中问菩萨,如果你安排我来取经,为什么要在此地让我丧身,如果你没有安排我取经,我为什么走到这里来?他的怀疑精神一直就有,他不是『迷』信的傻瓜。

禅境中,幻觉或者奇迹出现了。对于大师这种九死一生的人来说,临死前出现幻觉,肯定是知道的。他估计当时也不肯定那是幻觉还是奇迹,反正,观音菩萨在脑海里出现了。以他的聪明与严谨的思辨能力,当然不可能随便相信。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他不得不产生极大的宗教热情。他的马,居然就在近处,找到了水源,他不仅喝够了水,还洗了一个澡。

也许,他相信佛,是因为奇迹,或者说是生死关头幻象与事实的巧合。但这无法解释,如此众多的成就者,他们都被幻象『迷』『惑』了?

“万老师反问得有理,我想,古人也不会那么简单。你这一问,让我想起参禅过程中,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无我,这是与梦境的区别。”

“对啊,所有梦里,都有我,不是我在参与,就是我在观察,更重要的元素是,我的情绪以及我看到的画面。”我也是零碎地学过几天心理学的,我继续说到:“往往,被催眠的人,最后醒来叙述梦境时,最清楚记得当时自己的情绪,或者自己观察到的画面。但禅境中,师父的要求,是要求我们不要随情绪起伏,不要贪求那些伟大或者丑恶的画面。如果按这样说,那是不是,在参禅中,师父们要求我们必须有意避免自己进入梦境状态呢?”

有意要求避免,就说明,真正的禅境,根本不是梦境。

“对,庄老师说得有道理。”万老师接着说到:“抛弃情绪等于就抛弃了自我,抛弃画面就等于抛弃现实。因为所有画面都是对现实的记忆或者扭曲。我们不能说,抛弃现实的东西,就是梦,就是假。也不能说,抛弃自我的东西,就没有意义。是不是有点绕?”

确实有点绕。现实与梦境如果是对比存在的话,我们习惯上把抛弃现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