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想的可能性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九十一章 想的可能性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自认为是一个努力思考的人,也不算笨,但许多问题想不太明白。有一句歌词最能够形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万老师说的是崔健的歌词,这种内容是崔健最常见的主题。迅速变化的现实,让脑袋比较懵。人们凡是对不太理解的东西,就有本能的抗拒心态。

如果变化太快,连思考分析的时机都没有时,你甚至会愤怒。这就中国早期摇滚的基本特点,呐喊与愤怒。呐喊,是觉得自己的声音太小。愤怒,是因为无能为力。

但是,他们的呐喊和愤怒,是没有多少建设『性』的,他们只想解构什么,根本没能力创立什么。为什么总有一种声音太小的憋屈感呢?因为他们生长在英雄主义时代,总认为人定胜天,结果,现实,根本谈不上天,其实是脚下这块地,你都影响不了。这与声音大小无关,只与能力有关。没有能力影响身边的人,总是在大喊大叫。

所谓愤怒,其实是改变不了自己与周边,世界不按我想的来,我们不是怪罪自己想错了,总觉得世界错了。

世界如果错了,现实如果错了,你的呐喊就跟疯子的『性』质差不多。就跟我小时候,内心不服,拿起石头打天的效果一样。遇到极端情况,自己扔上天的石头,会反过来,砸到自己的头上。而当时的摇滚,就有点自虐的倾向,于是,有些所谓的歌手,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快感从生理上来说,只是多巴胺等化学物质的反应。从心理上来说,只不过是个偶遇。但是,它的一个另类特点,总被人滥用。快感是与痛苦相对应的,基于这点,有人就制造一点痛苦,造成没痛苦时那点快乐的感觉。自虐,就这样产生了,并且形成依赖。如同酒精依赖症患者,不制造出头痛和呕吐,他根本就无法感受正常健康时的快乐。

“按你所说,想是没有用的,即使在你这样聪明勤奋和专业的情况下,想也跟不上现实?”

小胡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几年前我所写的一个随笔《奔跑的中国》,中国跑得太快,莫说中间有许多人掉队埋怨,就是一边看比赛的啦啦队,也觉得跑道上的人太快,分不清队员的身影了。

“也许吧”万老师说到:“其实,我只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跑,往哪里跑,这两个问题都没想清楚,是什么力量和目标,让人们奔跑的呢?”

“人倒不一定非要想好了再做。比如孩子学爬学走,只是为模仿而模仿,他并没有想好走的方向与目的,这恰恰是最有意思的。”

我只是这样打个比方,啥事等想好了再做,半天就迈不出一步了。

“你是要否定思想的价值吗?”

万老师扣了一个大帽子,我当然不接这个锅。“也许,思想的价值和表现形式,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吧。”

我回避了这个价值的话题,因为只要谈价值,就要有判断,有判断,就有是非。而现实,是没有是非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能够谈天地的是非吗?这不仅仅是道家的思想,儒家也一样。孔子说:“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现实就在这里,规律永远不变,这是好是坏?有什么价值判断呢?

“也许庄老师说得对,我们要对思维模式进行改造和调整了,要不然,认不清现实,这个矛盾会越来越严重。”小胡说到:“老实说,单纯用逻辑的方法来思考,恐怕跟不上现实的节奏,最聪明的思维,也许不是哲学家们擅长的了。”

“什么意思?”万老师不怕你贬低哲学,只要你有新的东西,他都感兴趣。这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愿意为任何新的发现,提供尊重。

“前面我们说过,逻辑思想从超越线『性』思维起,就开始统治人类思维的高峰。因为从描述线段到描述面,从一维到二维,这是飞跃。但是,现实中,至少从空间描述中,我们都知道是三维的,如果仅用二维的工具,是不是,太粗糙了点?我们都知道三维立体空间,我们感受到了。但在理『性』上还坚持二维的分析方法,是不是需要改进?”

“你是说数学思维法吗?”万老师果然对前段时间我们讨论的东西,有印象,有思考,所以反应才这么快。

“也许吧。三维的空间加上时间,这是四维的思维方法了。从爱因斯坦以来,理论物理学家和拓朴学数学家,就已经进入四维思维模式了,而哲学家还在矛盾、概念等二维思维中打转,这是落后了。”

这岂止是落后,从时间来说,起码落后了一百多年了。我说到:“怪不得,我以前在北京听到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说过,这个世界,很难再产生通晓一切的大师了,不是因为没有聪明人,也不是因为知识太多没人有能力全部了解,而是因为,没有产生一种大家听得懂,能够全部概括当今认识成果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没有产生前,大师是不存在的。”

“我承认,哲学家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新的数学与物理思维,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万老师不耻下问,面对我这两个年轻的,不专业的人,也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与谦虚,这是他的品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以现实感觉为基点,哲学思维已经落后于我们的现实感受了。比如以二维模式来模拟三维空间,这肯定是落后的。而数学与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超越于感受,走在感受前面去了。甚至,能够解释感受背后的原因及机理,这才具有先进『性』的。”

小胡这个划分方式很清晰,现实与人的连接,靠的是感受。人们通过自身感受认识现实,通过自己思维来理解现实。如果思维模式连自己的感受都跟不上,那这种思维模式就需要进步或者说革命了。

“你的意思说,现代数学与物理学,已经走到我们感受的前面,可以指导我们的方向了?”万老师特意用了“指导”这个词,有哲学意味。

小胡敏锐地发现了这个词的意义:“不能说对普通人的思考与生活有什么指导,但起码,它们所造成的成果,是每个人都接触到的。比如人工智能,比如太空探索,比如量子力学,已经超出我们经验范围,甚至想象范围了。”

“你细说,此处不要简化。”万老师把茶杯端在手上,尽管水已经喝开,但他似乎忘记了茶杯的存在。忘我,大概就是这种状态吧。

“我所知不多,也只不过看了几本书,翻了几本杂志。我的水平,仅相当于大众科普水平。但是,我还是惊叹,他们研究的成果,让我这个自以为聪明的人,都难以理解。比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认,否认力的存在,这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定理。他认为,力,只不过是时空扭曲的产物。当然,我们把他的结论当成是另一种解释范式,但得到物理学家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得到成功的验证,这就是思维模式的飞跃。”

“这个理论我听说过,还有呢?”万老师果然是个爱学习的人,这个理论,我也是在北京听别人谈起过。

“比如量子力学,关于微观世界的量子纠缠,根本不是我们用常识可以理解的。”

万老师终于发现自己手中的杯子没有茶了,他放下来,倒了一杯茶。想了想,说到:“这个意思很明白了,我们这种思维,是没有多少价值了。”他并没有沮丧的神情,以他这种崇高的求知精神来说,证明自己错了,也是一种成果。

“不,或许,平面的思维,也有它的价值,要不然,逻辑学对人类思想和科学进步的贡献,就无法解释。”

先打一捧,再给颗糖。小胡这样正说来反说去,我都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了。

“有一个理论,叫全息理论。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发现,数学上,也给它开辟了巨大的研究空间。我先举一个例子,就是人们对黑洞的研究。”

这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霍金,那个躺在轮椅上空想的人,把这个理论推向了公众,他本人的奇特『性』与他理论的奇特『性』,构成了流行的所有元素。

“黑洞,是我们观察的边界。当然它不是宇宙的终结点,只是我们观察的终结点。它能够吸收所有的光,所以,我们观察的工具:光,就在那里终结了。于是,有人就问,黑洞究竟有多深呢?不知道,因为观察终结了,我们只能观察到,它是一个平面。它的力量及运动规律是什么呢?也因为观察终结,我们就无法准确描述了。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它周围的星云来模拟它,当然,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平面的图形,也就是说,黑洞所影响的天体运行观察结果,是二维的。我们知道,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用二维的方法,能够模拟三维的世界吗?也许能!”

这个结论,让我们大吃一惊。推翻了以前,我们的认识。

“最开始我看到这个推论时,也吃了一惊。其实,只要打个比方,我们就明白了。比如,我们拍照,照片只是二维的图像,但是,我们却可以想象出它的三维实景。为什么?因为二维图像也是一种全息图像,包含了三维世界的所有信息。比如,二维图像中,只有大小明暗与『色』彩等二维特点,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大小来想像远近,这不就立体了?三维了?甚至,我们看立体电影,两个模糊的二维图像,只要组合得当,戴上特制的眼镜,就可以看到三维的效果,对不对?”

“对对对”万老师一拍桌子,差点吓了我们一跳。他只是惊喜:“不要说立体电影,就是电影,我们全神贯注在看的时候,给我们的认识和感觉,完全在空间上是三维的,甚至还加上速度与时间,这就是四维的东西了,其实,电影,只不过是拍摄在胶片上了二维图像。”

小胡的比喻很精妙:照片与立体电影。万老师的发挥也很好:电影感受与胶片。按通常标准来说,万老师算是思维敏捷的人。

“那么,二维图像可以模拟出三维甚至四维的现实,理论基点在哪里呢?”万老师是学院派,他需要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统一『性』。

“我想,全息论,或许可以作为理论的一个基点。毕竟,所有二维图像可以包含所有维度的全部信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想到了一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不是也是全息论?”

“可以算是。花与叶不仅显示了形象与颜『色』,与显示了与泥土阳光温度湿度空气的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或许哲学家这句话,也反映了全息论。”

万老师终于找到了与自己专业相融通的术语了,或者说哲学基本原理与全息论的自洽方式。他继续问到:“小胡刚才说是一个基点,是不是,还有另外的理论基点?”

小胡笑到:“我不专业啊,两位老师,我也只是个人兴趣和看法。不过,我也想过。但凡与认识有关的东西,都离不开人。只有人能够认识的东西,才具备意义和价值。天地运行不变,如果对人没有影响,它有什么意义呢?你们哲学上,也讲主体论吧?”

万老师点点头:“过于强调主体论,就容易唯心,过于强调客体论,就容易机械唯物。两者结合,才是完整的。比如说钱这个问题。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与我无关,就无所谓好坏。人们说钱越多越好,潜在的意思是:我的钱越多越好。我是主体,钱是客体,如果二者不结合,就没有价值。”

“你比喻得好,万老师。认识是人脑的功能,我们所有认识,如果仅从片面的感觉而来,那只是图像或者温度或者轻重,但人脑的能力,是可以把这一切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全息印象,得到整体『性』的现实投影。如果人脑没有反映全息世界的能力,那么,二维反映三维甚至四维世界的可能,就不存在了。”

我这才明白,小胡的推理是非常严谨的。他的意思归结起来就两句话:第一,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包含着整个宇宙的信息,这叫全息。第二,人脑有能力,将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在头脑中形成全息的印象。

“好熟悉的理论!”我也拍了一下桌子,我的力气估计是比较大的,听得到茶杯与茶壶跳起来的声音。当然,我在这三人中,力量是比较大的,当时的拍击,也是下意识的。“拍遍栏杆,竟无人会得。”当你遇到知音或者自己理解了某一句高人的话时,你会欣然忘食,你会情不自禁。

“好熟悉,这个意思,与我国最久远的一个思想,太匹配了。如果往大了说,有没有天人合一的意思?”

他们俩估计是受了我激动状态的惊吓,或者是想听我说下去,都望着我,一动不动。

“实话实说,我曾经长期学习过易经,也拿它来算过命,给别人算的成功率,也超过了随机统计概率,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准确『性』。我问过我的老师,几个简单的卦像,怎么可以模拟人的如此复杂的命运呢?老师说,这个些卦像虽然简单,但是是从复杂的人类现象中抽离出来的标志『性』符号,大到天气变化,小到个人顺逆,都是可以大致模拟的。我继续问老师,这种模拟的基础何在?老师回答:天人合一。”

他俩更是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仿佛被我的叙述搞懵了。我继续说到:“天人合人或许包含两个道理。第一,宇宙的运行,一定是可以反映在人身上的。第二,人是可以认识,或者说至少可以模拟这种运行的。”

场面有所缓解,他们都喝了一口茶,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久,万老师问到:“庄老师,我就差这一课。批判『迷』信与唯心主义,是我的专业。但是,他们所说的『迷』信中,算命打卦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们从逻辑上是批不倒它的,我一直想了解它,但是,我没有找到行家。我所遇见的所有算命的,都是骗子,根本不是易经所描述的那一套,我以为,中华文明中,这类师傅已经中断传承了。想不到,今天在这里碰上你,你居然是科班出生。”

“我不算科班,但跟我的老师,系统『性』地学过两年,也经历过近十年的实践,有些心得体会。”我被迫把当年跟董先生学习的基本内容以及后来的实践经历,简要介绍了一遍。当然,介绍过程中,只说学术,不说个人情感及生活,因为这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我确认了,庄老师,你当我老师吧。即使我想批驳它,至少也得了解它不是?怎么了解呢?必须正本清源,从严格的传统文化传承者那里了解,你就是这样的人。”

我赶紧谦虚到:“当不起当不起,我也只是学了个皮『毛』。”

我跟万老师正客气着,小胡突然『插』话了:“别忙,你们别忙客气,我想问一个问题。庄老师,你确认,你通过这种易经算命,可以得出,超过随机概率的结论吗?”

“严格说来,对单一事件的单一判断,准确率大约为百分之七十。”我必须对小胡说严谨的话,因为,他那么年轻聪明,不能把他带歪。“当然,人生的因素是复杂的,如果要说对人生面面俱到的预测,我没有那个能力。”

小胡也拍了一下桌子,今天就怪了,我们三个人都跟这桌子有仇。“我就要你这个结论。庄老师,对单一事件单一判断的准确『性』,这是一个典型的标准数学材料,完全可以证实,预测是有效的。你所用的方法,是有用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万老师显然不太理解:“预测整个人生,才是算命的目的,这种单一判断,是不是价值,低了些?”

“不,万老师,你知道,在数学里,可以标准量化的统计,才是可以运算得出结论的。单一事件的是非判断,只有两个结果:是或者非。价值判断也只有两个结果:好或者坏。这两个结果出现的概率应该是差不多的。按庄老师的实践,大概已经经历过上千次预测了,从统计学上,样本数量已经够了。那么,准确率,如果靠随机『性』,只能是五比五。但他通过运用易经的方法,准确『性』可以达到七比三,这难道不是数学上的有效吗?”

万老师问到:“数学上有效,哪个算命的关心这些呢?”

“你错了,万老师。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比如医学上有效,也没有说百分之百的治愈率。有个百分之八十的有效率,就相当不错了,可以算作是特效『药』了。所以,庄老师这个实践,侧面证明了天人合一的可能『性』,也侧面证明了全息论两个基点的可行『性』。”

我也吃惊了,没那么伟大吧?“小胡,先别激动,算命这东西,除了对易经理解能力有关外,与我这种算命人,当时的主观印象与情绪判断有关系,或许,我是通过直观能力来提高准确『性』的呢?”

“没关系,庄老师,所有的数学或者统计或者易经,都是主观的产物。八卦不是世界,它只不过是模拟世界。人脑不是生活,但可以模拟生活。主观认识的准确『性』,表明,我们能够正确模拟世界,证明人脑这个功能,太伟大了。”

万老师看了看我,显示出不太理解的表情。他再看了看小胡,问到:“是不是主观主义『色』彩太严重了?”

“你们哲学家就爱贴标签。如果主观没有这能力,人类靠什么思考?人类的认识水平,在天天进步,从逻辑上讲,是不是说明,人类的头脑,天生就有这种能力,能够认识或者模拟这个世界?”

小胡一个学心理学的,跟一个哲学教授讲逻辑,还把哲学教授搞得哑口无言,我也是醉了。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