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六十章 比喻最有效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六十章 比喻最有效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下定义不如打比方,对于在白天听法的众人来说,水平参差不齐,理解佛理当然也很难做到人人都有收获。于是,法师在晚上讲系统的经典和理论,白天,就通过宣扬《杂譬喻经》,来让初学者入门。

持斋喻。从前有四姓人家,请佛吃饭。当时有一人卖牛奶,大姓人家留他吃饭。这个人受教守戒不吃,只是留下听讲经。他回家后,妻子对他说:“我从早上就等你,现在还未吃饭。”强让丈夫吃饭,破坏他斋戒的心愿。虽然这样,他还是得善报:七次转生天上,七次转生人间。

法师说:“一日修持斋戒,可得到六十万年的口粮。另外还有五种福分:一是少生疾病,二是身体平安,三是少淫意,四是少睡卧,五是能转生天上,而且能识解前世的所作所为。”

道逢淫女喻。佛和比丘众僧应邀赴斋,有一沙门与一沙弥后到。他们在路上遇到一个淫女人,拽住了沙门。沙门与她发生了淫事,淫欲满足之后来到施饭人家。佛呼唤沙弥:“你到须弥山下取甘泉来。”沙弥已得道,便挑钵在身前,合十行礼后退下。不一会儿,把水取回来了。而他的师傅(沙门)惭愧不安,由于悔过自责,得到罗汉果位。此女前世命定是沙门的配偶。遇到配偶,了结罪孽,才悟得道法。

年少沙门视正夫人喻。从前阿育王每日施饭给一千个罗汉。后有来一位年轻的沙门与一千僧人一起入宫。年轻的沙门坐下,上下打量宫殿,又盯着看王后。国王有些恼怒。

吃完饭,各自离去。国王留下上座的三位高僧,问:“这个年轻人从何而来?姓什么叫什么?拜师何人?他不是沙门,为何带他入宫,又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王后?”

高僧回答:“这个人从天竺来,其师某某,姓某名某。智慧聪明,通晓佛经,所以把他带入宫中。端详宫殿,再往上看忉利天,这些举动并无杂念。国王您前世曾把沙土放到佛的钵中,堆得很高。现在又日日施饭给一千罗汉,所得福分不可限量啊。年轻人之所以注视王后,是因为王后在一万六千人之上,端庄美丽,无人可比;但是七日之后她的寿命将尽,应堕入地狱。人间万事无常,这才注视王后的。”

国王大惊,呼唤王后来皈依三位高僧。高僧说:“国王虽每日施饭给我们千人,但这一千人都不能宽释开解王后的意念。所以应该找那位年轻的沙门,请他给王后讲经,这样很快就会让她理解佛法。”国王派人请来那位年轻僧人。

年轻僧人来到,国王与王后一起给他行礼,表示皈依佛门,以减轻前世罪孽。年轻僧人给他们讲起前世所见,为王后显示佛法要旨。王后又惊又喜,连毛发都竖起来了,即刻证得须陀洹道。五百年前,王后是年轻僧人的姐姐,曾共同立誓:先得道者一定超度未得道者。

法师说:“没有前世缘分的话就不能互相解脱,也不能相见,说话也不投机,这是因为人都有本来的师傅啊。

伊利沙悭贪为天帝所化喻。从前有个四姓人,名“伊利沙”,财富多得数不尽,但他吝啬而又贪婪,不肯吃好的、穿好的。当时有个贪穷的老头,与他比邻,每天都大吃大喝,非鱼即肉,宾客不绝。四姓人想:我的财产无数,反不如这个老头!于是杀了一只鸡,煮了一升白米饭,放到车上,到无人处下车。

正要吃饭,天帝释变成一条狗来到他面前,上下打量他。四姓人对狗说:“你若不能倒悬空中,我会给你吃的吗?”狗便倒悬空中。四姓人很恐慌,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又说:“你若不能将你的眼睛脱落到地上,我会给你吃的吗?”刚说完,狗的两只眼睛就脱落到地上了,四姓人慌忙离去。

天帝化作四姓人的身体,学他说话的腔调,乘他的车回来,吩咐外面的仆人:“如果有冒称四姓人的,棍棒伺候!”晚上,四姓人回来,守门人骂他,将他赶走。天帝把他的财富布施给众人。四姓人无家可归,家、财两空,急得发狂。

天帝化作一人,问四姓人:“你为什么发愁?”四姓人说:“我的财物没有了。”

天帝说:“财宝令人多愁。五种灾祸来了就没有机会聚积财富了;自己不吃也不施舍,死之后成为饿鬼,永远缺衣少食;如若脱生为人,也难脱下贱。你不觉悟世事无常,富而吝啬,贪而不食,想要什么呢?”于是天帝为他解释四谛、苦、空、无我的道理。四姓人心领神会,十分欢喜,天帝这才离去。四姓人回去之后痛改前非,布施于人,尽心尽力,终于悟得佛法。

颜色复故喻。从前有一个大姓人家的儿子,容貌端正。他以黄金作女像,告诉父母:“如果有这样的女子,我就娶她。”当时另一个国家有个女人容貌也很端正,她也用黄金作男像,对父母说:“如果有这样的男子,我就嫁他。”这两个人的父母都听说了此事,便远去聘娶,撮合二人为夫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有一天国王举镜子,对群臣说:“天下有比得上我的容貌的吗?”群臣回答:“臣闻那个国家有一男子,相貌端正无比。”于是国王派使者召他来。使者见到那男子,把国王的话告诉了他,说:“国王想见你。”那个贤良男子准备车马动身了。路上他思忖:国王因我明智通达,所以见我。

于是回去取关于数术的书籍,却看见妻子与客人通奸。他怅然伤感,种下心结,容颜枯萎、疲惫,古怪而丑陋。使臣见他这副模样,以为他因程坎坷而颜色消瘦,就在马厩打一个隔断,把他安置在那里。

夜间他在马厩看见王后出来,与养马人私通,于是顿悟:王后都如此,何况我妻子呢!心结解开,面色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就去见国王。

国王说:“为何在外面住了三日?”他回答:“您的使臣迎接我,我忘带了一些东西回去取,却看见妻子与客人通奸。心中忿忿不平,因悲伤愤怒而坏了容颜,住在马厩中三天。昨天我在马厩看见王后来到这里,与养马人私通。

于是我顿悟:王后尚且如此,何况我呢?心结解开,容颜便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国王说:“我的妻子尚且如此,何况普通女人!”

于是两人一起到山中,落发剃须做了沙门,细想来女人是不可靠的,不足与交。他们精进不懈,都得到辟支佛道。

女有夫喻。从前有个妇人,生了一个女儿,相貌端正无比。三岁那年,被国王召去看。国王让修行人给她相面,看以后能不能做王后。修行人说:“此女本有丈夫,国王只能在她丈夫之后娶她。”国王思忖:“我要把她藏好。”便把天鹅叫来,问:“你住在什么地方?”天鹅告诉国王:“我住大山的半山腰,有一棵树,人及畜兽都不能到;下边是旋涡急流,船都不能行。”国王说:“这个女孩子就寄养你那里了。”天鹅便挟持她而去。天天从国王那里取饭给这个女孩吃,这样过了很久。

后来,上游有一个村落突然被水冲走。有一棵树正好倒在溪水中,顺水漂流。有一个男子抱住树,落入漩涡中,不得脱身,抱住树,连人带树被水流冲走,树被挂在山腰,停在那里。男子得以上到天鹅的树上,与那个女孩发生了性关系,女子把他藏了起来。

天鹅天天举起女孩称她体重。不久,女子有了身孕;未孕时没有现在这样重。天鹅见女孩越来越重,就左右搜寻,找到那男子,把他们一起抛弃了。然后飞到国王那里,如实报告了这件事。国王说:“那修行人算得真准啊。”就以身相许,连畜生也是如此啊。”

王赦宫中喻。从前有个国王,对宫中女人看守得很严。王后对太子说:“我是你母亲,从来没见过城中的景色,想出去看看。你可以告诉国王。”几次三番地请求,太子就告诉国王,国王听任她去。太子亲自为王后驾车出宫。群臣在道路边行礼相送。王后伸手撩开车帘,让人们能看见她。太子见状诈称腹痛要回宫。王后说:“太丢我面子了!”太子思忖:我母亲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女人呢!他乘夜色离开都城,入山游览。

其时道旁有树,下边有泉水。太子爬上树,看一位修行人独自走来,到池水中洗浴。浴后吃饭,施法术,吐出一壶。壶里边出来一个女人,与修行人在隐蔽处布置成一个家,然后修行人与女人睡下。女人也施法术,吐出一水壶,壶中出来一位美男子,又与她一起睡下。过后,女人吞下壶。不一会儿,修行人起来,将女人放入壶中,将壶吞下,拄着手杖离去。

太子回国,把所见报告给国王,国王请那个修行人及诸臣上殿。太子先做好三人的饭,放在一边。修行人到了之后,说:“我只独自一人。”太子说:“你应该让那个女人出来与你一起吃饭。”修行人不得已,只好吐出女人。

太子对女人说:“你应该让那个男子出来与你一起吃饭。”如此请了三遍,不得已,那个男子出来一起吃饭。吃完饭,他们走了。国王问太子:“你怎么知道的?”太子回答:“我母亲想看一看城里的风土人情,我为她驾车。母亲伸出手撩开车帘让人看。我想,女人欲念太重,就诈称腹痛回来。到了山中,见到修行人把女人藏在腹中,与她发生奸情。如此女人,奸情怎能断绝。愿大王赦免宫中女人,还她们自由身。”于是国王下令,凡愿意走的,放她们出宫。法师说:“天下的女人是不可信的。”

从师学道喻。从前有二人从师学道,一起去别的国家。在路上发现大象走过的痕迹。一人说:“这是只母象,身怀雌象;此象有一眼盲;象上坐着一妇人,这位夫人身怀一女。”另一人说:“你怎么知道的?”同伴回答:“认真思考得出的结论。你不信,到前边你会看到大象的。”二人果然赶上那只象,一切如所说的那样。后来,母象与夫人所生产的也都与预言者所说相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预言者的同伴思忖:我与他一起从师学习,唯独我不得要领。回来之后对师傅说:“我二人一起行走,见到大象的足迹,他能分辨关于这只象的各种情况,而我不能。希望师傅也给我讲讲,可不要偏心啊。”于是师傅叫来那个弟子,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象的情况的?”他回答说:“是因为经常听师傅讲。我见到大象的小便,判断是只雌象。见到右足踏地比较深,知道怀的是雌性幼崽。看见路边右面的草没有动过,知道这只大象右眼盲。看见母象停下来的地方有人的小便,知道是女人。见到人的右脚印深,知道怀的是女孩。我不过以缜密细致的心神思考罢了。”

师傅说:“学习,当以心性灵妙来思考才能洞悉事理。粗率是不能通达事理的,你没有看出来,这不是师傅的过错。”

狐言妇痴喻。从前有个妇人,富有金银,与某男子私通。她带上所有的金银、衣物,随一男子私奔。来到一条湍急的河边,男子说:“把财物给我,我先渡河,再回来接你。”男子便渡河而去,不再回头。妇人自己站在河边,看见狐狸先是捕捉老鹰,又放弃鹰去捕鱼;既没有得到鱼又失去了鹰。妇人对狐狸说:“你怎么如此愚蠢啊!捕两样东西,一样也没得到。”狐狸说:“我的愚蠢还不算什么,你愚蠢得比我还厉害呢。”

蛾、羊所语喻。从前龙王的女儿出游,被放牛郎捆起来殴打。国王出行至国界,正好遇到龙女,便解救了她,让她回去。

龙王问女儿:“为何啼哭?”女儿说:“国王无缘无故打我。”龙王说:“这位国王平常仁慈,为何蛮横打人呢?”晚上,龙王化作蛇,在国王床下偷听国王说话。国王对夫人说:“我出行时遇到一女孩,被放牛郎殴打,我解救了她,让她回去。”

次日,龙王现人形来见国王,对国王说:“国王有大恩于我啊。昨天小女外出,被人殴打,承蒙国王解救。我是龙王,您想要什么就说吧。”国王说:“我有的是宝物,只是希望懂得百鸟、畜兽说的话。”龙王说:“要斋戒七日,七天之后告诉你,千万别告诉别人。”

这样,王与夫人一起吃饭,国王听见雌蛾对雄蛾说:“盛饭来。”雄蛾说:“自己盛。”雌蛾说:“我肚子大不方便。”国王不禁失笑。夫人说:“国王因何发笑?”国王默然不语。后来国王与夫人一起坐着,看见两个蛾子沿墙壁相遇争吵,一起搏斗双双堕地,国王又禁不住笑了。夫人说:“为什么发笑?”这样问了三次才说:“我不告诉你。”夫人说:“国王不告诉我,我就自杀。”国王说:“等我出行回来再告诉你。”说罢国王便外出了。

龙王变作几百头羊渡河,有只怀孕的母羊呼叫公羊:“你来接一下我。”公羊说:“我累极了,不能帮你渡河。”母羊说:“你不帮我渡河,我就自杀。你没看到国王要为夫人死吗?”公羊说:“这个国王真傻,为妇人去死。你就是死了,我就没有母羊了吗?”国王闻听,思忖:我为一国之主,还不如羊聪明吗?

国王回来,夫人说:“国王不对我说笑的原因,我就自杀!”国王说:“你自杀好了!宫中女人多的是,不缺你一个。”

法师说:“痴傻男子才为满足妇人欲念而自杀呢。”

买祸喻。从前有一个国家,五谷丰登,人民安宁,没有疾病,人们日夜歌舞,无忧无愁。国王问大臣:“我听说天下有一种东西叫祸,不知祸是什么样的?”大臣们回答:“微臣也没有见过。”

国王就派遣一个使臣到邻国,去买祸。天神变为人,在市场上卖“祸”。“祸”的模样像猪,用铁锁链捆着。使臣问:“这是什么?”天神回答:“祸母。”使臣又问:“卖多少钱?”天神回答:“一千万。”使臣认真看了又看,又问:“它吃什么?”天神回答:“一天吃一升针。”使臣买回祸母,便挨家挨户地搜求针。这样,国民三三两两,见面都是互相索针。派出求针的人到处扰民,所到之处,民不聊生。

大臣报告国王:“祸母扰乱人民,百姓失业,我们想把它杀死扔掉。”国王说:“行”于是群臣把祸母拉到城外,刀刺刺不进,斧砍砍不伤,击打不死。堆柴草烧,祸母被烧地全身通红如同一团烈火,祸母就跑出去,逢村烧村,逢市烧市,入城烧城。就这样跑来跑去,国家被扰乱,百姓遭受饥苦。这就是不安于太平欢乐,买祸带来的结果啊。

鹦鹉灭火喻。从前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中。山中的百鸟畜兽,相亲相爱,不相残杀。鹦鹉思忖:虽然这里好,也不可久留,还是要回家的。便飞走了。

数月之后,大山失火,四面都烧起来。鹦鹉远远看见,便钻入水中,弄湿翅膀;飞向空中再把羽毛上的水洒下去,想扑灭大火。就这样,它一次又一次地往来救火。

天神看到这一情景,说:“喂,鹦鹉!你怎么这样傻!千里之火,难道能被你两个翅膀所带的水扑灭的吗?”鹦鹉说:“我知道扑不灭。可我曾坐客此山,山中百鸟畜兽都很仁慈善良,如同兄弟。我不忍心看着它们被大火烧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天神被其真诚所感动,就降雨将火扑灭。

展转相煞喻。佛与比丘一起出行,躲到草丛中。阿难问佛:“为什么不走大路,躲到草丛里?”佛说:“前面有贼,后面的三位修行人会被贼抓获。”

三个修行从后边来了,见路边有一堆黄金,就停下来共同拾取。让一人回到村里买饭。买饭的人把毒药放到饭里,心想,杀死两个人,我可以独得黄金。那两个人也心怀鬼胎,见买饭人回来就一起杀死了他。杀死买饭人之后,他们便吃毒饭而死。三人都心怀恶念,展转相杀,都没有得到好结果。

妇与琢银儿相通喻。从前有个四姓人,把妻子藏起来不让人见。妻子叫婢女挖地洞,与银匠私通,被丈夫发觉。妻子说:“我平生没有出去过,你别胡说。”丈夫说:“应带你到神树那里裁决。”妻子说:“好。”于是丈夫入斋室持斋七日。妻子秘密告诉银匠:“你就说‘你好奸诈’,然后装疯卖傻,到处乱跑,见人就抱住,拉扯。”

斋戒完毕,丈夫便带着妻子外出。妻子说:“我平生没有见过街市,你带我去街市吧。”到了街市,银匠便抱住她、倒在地上,为所欲为。妻子喊叫丈夫:“你为什么让人抱我?”丈夫说:“这人是个疯子。”夫妇一起来到神那里,妻子叩头说:“平生没做恶事,只是被这个疯子抱过。”这样,妻子得以活下去,丈夫则默默不语,心中惭愧。妇人奸诈,乃至于此。

这些故事,虽然讲的是所谓天神与法师的奇遇,但是,最多的是借神化说人事。这与古代的聊斋一样,假托为鬼,说的是人。

但是,这种比喻,既包含了宗教的神秘感,让人在迷信中有崇拜和恐惧,又包含了正常人生活中的感情与理智的斗争。即使这不是一个宗教手段,也是劝人向善良的好方法。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