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五十四章 说到做不到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五十四章 说到做不到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刚才我赞叹这位钱同修,是给你们听的,但是,钱同修本人,我要说,你是错误的。”

这意思很明显,钱老师的理论问题,有深度,当然值得一部分人学习。但对于钱老师本人来说,总这样思考理论问题,是不能提倡的。

法露师说到:“这位钱同修,你记得禅宗有一句话。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你现在想问我的法,我反问你,你的人在哪里,境在哪里?”

这一下,钱老师答不出话来了。

“所有经典,都是已经开悟后的人写的,你没到他们的程度,没有见过那些本地风光,根本就对照不了那个境。你当靠自己的揣摩和理解,去想象圣人的风光,肯定是错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你如果理解我这段话,你自己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法师也是教学的高手啊,课堂互动这么密切。

“盲人摸象。”钱老师自己说到。从这点上看,钱老师还有很有品质的一个人。这个人,虽然自认为聪明理性,但是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已经达到了自知之明的程度。况且,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大声说出自己的不足,不仅是勇气,也是坦荡。坦荡的人,是率性的,是直爽的。古人讲,直心是道场。儒家经典中说,率性谓之道。

“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缺点,肯定不是现在才知道的,对不对?你过去就多次怀疑自己的理解对不对?要不然,为什么要问我呢?你拿一个自己都不太相信的结论,来找我证明,有什么意义呢?说食不饱这个词,你听说过吗?”

“听说过,我改。”钱老师回答得理直气壮,仿佛他是真理的掌握者,如同一个勇士。

“这句话,你真对了。”法师评价完钱老师,把头重新对向大众,提醒到:“在座的同修们,各有特点。有的戒律好,我不点名了,知道他从来没有破过戒,大家记住,今后遇到这种人,你们得供养他,尊敬他,他是你们的福田,是你们的因缘,是你们今后成佛的种子,为什么呢?因为佛祖临终前说过:以戒为师!”

有几个人正想四周张望,尽管法师没有点名,但总想在人群中找出,是哪个师兄,具备这种戒律品行。估计看到唯诺的眼光,大家突然收摄自己的目光,此时师父不让看,你看了,猜了,也就犯错了。唯诺目光烱烱,关键是,手里拿着那又厚又长的香板。

“在座的,还有一个,我已经看出来了,他已经进入了初禅地步,至少算是法喜初尝。”刚说到这里,突然听到香板闷声一响,我们都吓了一跳。从声音听出,肯定有人挨打了。

“不要乱看,在佛堂,不是早就交代了吗”法师接着说到:“这个人,你找我印证过,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你没到不退转的程度,你还要努力学习。如果你这时候再看《愣严经》,收获就比刚才那个钱同修正确得多了。好多话,只有你认真品味,就对应得上了。”

“在座的,有观音法门的,你们读《愣严》的时候,有没有理解,有没有疑问呢?今天我就讲这个,大家回去后,不管是念佛的,还是持咒的,还是观想的,你们去体会一个词:入流忘所。”

这个词我也读过。当时二十五位大菩萨,在佛祖面前,向大众汇报自己成道的经历,观音菩萨汇报自己的经历时,就说明了自己法门的切入口。所谓观音,就是观察声音的来源和消失,察觉其中的秘密和性质。但是,其中这个“入流忘所”的关键词,从逻辑上看,在整个叙述中很重要,但我根本不知道它的意思。

“这个词人人都会说,人人难做到。”法师阐释到:“观音菩萨的观察,发现声音的秘密。比如我们刚才听到引磐的声音,觉得好听。那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你们认为是从引磐来的吗?但是如果没有空气的振动传播,你听得到吗?它什么时候就消失了,什么时候又产生,你们要体会当年佛祖和阿难的辩论,就知道了。”

其实,当时的辩论记载,我读的时候觉得很高妙,但始终不得要领。别人是说到做不到,我连说到都不行。

“心向外求,听到声音,再循声找它,想到引磐。这种向外寻求之心,如流水一般,形成我们的习惯,永不断绝。但如果我们倒推,发现逆流而上,其实是我们心在动,所以就有了声音的感觉。当我们关注于自心之时,叫入流,当我们忘掉外界声音之时,叫忘所。回光返照,就是这个意思。”

我试了一下,这种逆向思维和推理,还真不好想。毕竟,我们向外寻求的习惯已经很顽固了,一时间,还转换不过来。

“各位努力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任何事都可以,不一定要装模作样地打坐才观察。任何事情,专心做它,最后会达到这种境界的。所以,古人说,吃饭睡觉都是禅,就是这个道理。”

今晚的修习就此结束,大家回宿舍了。回到宿舍后,大家简单地洗漱,就准备上床休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此时,又有人看经书,毕竟,离熄灯还有大约十几分钟。但是,更多的人,是在准备打坐。最奇怪的是,今天晚上的明星,法师说得最多的人,钱老师,晚上回来,一句话都没说,也作出了要打坐的准备。

我也不能免俗,也准备再坐一下。因为法师已经教了一个思路,就是专心入一,照顾自己的内心。

心思如水,最开始的时候,奔腾如飞瀑,后来渐渐如细流,这个过程刚到,腿又酸胀起来。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多少时间了,反正早就熄灯了,从影子上看,他们也都还在打坐。我决心忍一忍,本着如部队时的信念,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一旦有忍的思想,就忍不住了。腿仿佛越来越疼了。我头脑里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还给自己找了个理由。与其这样完全被痛苦牵扯,不如休息。因为,这种纠结和痛苦,根本无法让我集中精力,修任何一种法门了。

但是,我又总觉得,大道不是那么好求的。如果腿这一关过不了,今后还怎么学佛呢?在部队训练时,就有这个体验。最开始为了提高长跑成绩,就必须突破自己的极限。而这种突破极限的训练,在当时是极其痛苦的,而且第二天的反应,是非常强烈的,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有一段时间,练习散打。班长认为我的腿部力量不行,觉得要加重我的训练强度。于是,他就让我扛着一个六十公斤的杠铃,沿着操场跑。

刚开始只跑了三圈,就想放弃了,毕竟,那种在极限状态下的压力,让人仿佛想死一般。但是,班长监督的目光是尖锐的,我没办法,只有跑。跑到一定程度,大脑和身体已经一遍空白了,只是机械式地坚持。不知道跑了多少圈,班长过来,把我肩上的杠铃接下来时,我顿时就瘫坐在地上。

这一次训练的直接后果,在第二天显示出来。第二天是星期天,不出早操。大家起床时,我才被惊醒。但大家已经下去打扫卫生时,我还没力气起来,因为整个腰,好像不在了。

腰部没感觉和力气,根本指挥不动它。腰是人力气的中枢,如果它没力了,整个人就不是一个整体。

我该怎么起床呢?我试图用脚的力量让自己翻身,突然发现,我的膝盖怎么也弯曲不了。我平时所有运动的技巧,此时全部失灵,我像一个清醒的瘫痪病人,根本不无法掌控自己。

我发现,我的手还有力量,毕竟,昨天训练中,手是没有用多少力气的,只是扶着那肩上的杠铃,并没承重。我想了半天,想到一个办法。

我用手把被子掀下床,让它在地上作为一个软垫,我用手将自己的上身翻过来,让上身体滚下床,让身体自然带动下身下来。这方法虽然狠了点,但当时我身上的肌肉还是结实的,也练习过倒功,加上有被子作为垫子,并不会受伤。

等我下来后,下身也被拖了下来。但是要站起来,只能依靠手扶床了,我几乎是用双手,把自己整个身体拉了起来,终于站直了。

站直了是一回事,但是要迈步行走是另一回事。迈步子是需要膝盖弯曲的,我刚准备弯曲膝盖,结果突然又重重地坐了下来。我发现,我只能挺直双脚向前走。当然,这种走法,根本能让身体保持平衡。

此时有战友上来,我让他帮我叠了被子。他准备扶我下楼,但是,他走的节奏让我更没办法控制自己。我让他先下楼,因为吃早饭了。而我扶着墙壁,硬是以木偶的样子,下到楼下,站到了开饭的队列里。

本来人站直了,我还是可以的。但当值班班长喊一声“稍息”,我下意识地一伸右脚,左脚膝盖一弯,当场就往后倒去。幸亏后面还有战友,把我扶住了。

在班长当新兵的那个年代,训练时尊崇的是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大强度训练。到了我们这一代新兵,就强调科学训练了。

但我发现,三从一大还是有好处的。从此以后,我的腿部力量有了新进展。这类训练还进行了几次,一次比一次轻松。最后,用腿踢沙袋时,听到干脆的啪的一声,班长对我说:“基本到位了,小庄,你下次散打对练时,你试着用小鞭腿,看看效果。”

有一次对练,与同班的战友,我们散打水平差不多,基本谁也没击倒过谁,最多是点数的差别。所谓小鞭腿,就是用腿迅速击踢对方前面的支撑腿。

散打时,对方双腿是一前一后站立的,一般情况下,重心落入两腿之间,以保持进退自如。但在实战中,如果对方要向前进攻时,有一个重心前移的过程,此时支撑腿就是前面那个腿了。小鞭腿就是在此时用脚击打对方的这个前腿。但这种击打虽然速度快、隐蔽性强,但需要很强大的腿部爆发力。

我在那次对打时,当对方有试图向前进攻的意图时,我迅速用小鞭腿踢向了他,本来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结果,他居然当场倒地。太神奇了,这是我第一次击倒对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走了一会神,但当我把这个故事回忆完的时候,脚痛以更厉害的方式袭来,我不得不左摇右晃,试图让血脉畅通一些。但是,我知道,这是不行的,因为,不仅思想上乱跑,身体也乱动了。这种打坐是没有意义的,我只是在让自己更为痛苦。但这种痛苦的代价,我必须付出。因为,如果不从打坐的时间上延长,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应,我永远无法跟上身边这些师兄的节奏。

终于有一个师兄下坐了,他拉开了被子,开始睡觉。如同得到了解放,长舒了一口气,放开双腿,准备打开被子睡觉。

当放开双腿时,发现更大的疼痛在等着我,双脚如万针猛扎,几乎疼得要让我叫出声来。我憋住一口气,强忍了好几分钟,在感觉上,仿佛忍了一个小时,才稍有缓解,由痛转麻了。

我假装平静地躺下,其实与脚作了好久的斗争,辗转反侧地换了好几种姿势,才睡下来。

第二天早饭后,同屋一个师兄跟我说到:“你昨晚打坐,不太适应吧?”

这位师兄姓万,是一个湖北人,他平时不太爱跟我们说话,这次主动找我答话,我还有点惊喜。

“对,估计昨天打坐的时间太长了,我平时只打一个小时,结果昨天在大殿坐了两个小时,回来又坐了好久,腿疼得不得了。”

我突然意识到,他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有另一个意思?我赶紧说到:“对不起,昨天晚上把你打扰了。”

“不是那个意思,我也是初学者。但是,从坐功来说,我估计比你好些。我刚开始学习打坐时,比你还要痛苦,你的忍耐力比我好,至少,我当年又喊又跳的,比你差多了。”

这种恭维算是客气,我不当真。我倒想知道,他的经验是什么。“你怎么克服的呢?”

“一个师父教给我一个方法,我练习久了,就克服了。”

哟,有内容,或许我会听到一个好的对治法门。

“能教我吗?师兄,我现在太痛苦了。”

“我不知道这方法是不是适合你,但我愿意给你交流一下。”他拉我到外面,轻声说到:“痛苦本身,也是修行的机会。观察痛苦,看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再观察,它与你是什么关系,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它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不太理解:“痛苦,腿憋久了,神经就会传导不适应,如果把腿放开休息,就不痛苦了。还用观察吗?”

“当然要观察。你想想,那些老参们,他们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们为什么没痛苦?”

“因为已经适应了吧。”

“再怎么适应,只是痛苦不太强烈。按你的理由,它不能消失的,只要腿没放开。但是,如果这种痛苦不消失,老参们,怎么可能入定?”

对啊,是这个道理啊。

“痛苦只是一种感觉,是人本能生存的感觉,是为了躲避伤害而产生的习惯。比如你打了麻药,就不会有痛苦,因为身体感受无法传递到大脑。如果你能够观察到自己感觉的生灭,并控制它,你就入道了。”

“什么意思?你说得太玄乎,我不太好操作。”

“好,我问你,你是你的身体还是你的思想。如果你的本质是你的身体,那么死人,身体还在。如果你的本质是你的思想,但你思想随时在改变,你随时都不是你。既然身体和思想都不究竟,那么,它们的产物,痛苦也不是固定的。你不要问为什么,你只观察它的生灭,久了,自然会体会到这种观察的好处。”

我体会了一下,还果真有些道理。随时生灭的东西,本质是空。既然是空,那么,它就可以消失。而消失的关键,在我的心。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六祖的话,再次浮现。

万师兄接着说到:“你睡觉时,也要学会固定姿势。为什么打坐睡觉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呢?佛门讲威仪,这只是其一。其实,还有另一方面的道理。如果你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控制,更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了,对不对?”

“那我该怎么睡呢?”

“你可以先学学吉祥卧。”

他进屋,我也进屋。他在床上,给我演示了吉祥卧。其实就是右侧卧。这是符合现代医学的,侧卧比仰卧和俯卧好,这我在部队都知道。仰卧时影响呼吸,俯卧时压迫内脏。

而右侧卧比左侧卧更好,因为,左边是心脏,左侧卧会给心脏压力。

他双腿微屈交迭,正像是“睡如弓”的状态。但是,右手放在头下,这让我不太理解。

他解释到,这也很关键,道理他也不太明白,反正师父就是这样教的。他让我仔细看看寺庙里的卧佛,都是这种状态。因为,这个姿势,是佛祖圆寂的姿势,很有深意的。

“不仅是佛祖,大部分僧人睡觉,都是这个姿势。有德高僧圆寂时,不是坐姿,就是这个吉祥卧,比如玄奘大师,就是这个姿势。记住,这个手,放在右耳朵下,大姆指放耳朵根部后面,其余四指放前面,就这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站起来,用手作了示范,生怕躺下时,我看不见那手掌跟耳朵的关系。

“那左手呢?”

“左手就自然搭在身上,不需要特别的动作。”

听了他的详细解说,我决定今天晚上试试。

但是,他前面所说的观察痛苦,我估计自己没把握。并且,这种观察,不太好理解。

比如,痛苦时,我的思想和感受是一体的,感受是痛苦,思想是苦恼。但此时,我用什么来观察呢?我自己的思想来观察自己的思想,那不成了,把自己的头发抓住试图把自己提起来?

一般观察时,都得有观察的主体和被观察的客体。在佛教中,把这种主体叫能观察者,把客体叫所观察物。而这种能所不分的情况,该如何操作呢?

如果能所不分,就不存在观察这个动作和词了。那么,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有另外一个自己,它可以超越出来,观察平时我们所感受的自己。这有点像是灵魂出窍,我不敢相信,我的灵魂如果真能够出窍,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来。

中国古代,就有很着名的几个故事。孙悟空,身体还坐在那里,而法身,或者也可以叫做灵魂,出窍了,跑到另一个地方去吃人参果了。

哪咤,有另一种形式。他本来肉身已经死去,但他师父太乙真人,把他的灵魂收起来,赋予到一个莲叶制成的物体上,就形成了新哪咤,这个新的身体,由于不是肉身,所以水火不坏。后来我才明白这个道理,以前小的时候,心想,这家伙脚踩风火轮,怎么,脚不会被烫伤吗?

当然,还有另一个更玄乎的故事,这是道家的。铁拐李,本来死过一回,但他有本事让灵魂出窍。一次出窍时间长了,肉身不在了,他就无法回到原来的自我了。怎么办?路边一个跛脚的醉鬼刚刚死去,他就把灵魂被迫寄居在他的身上。原来挺帅的小哥哥,复活后,就成了残疾人了。

神话,要么有事实的根据,要么有大家的设想。反正,灵魂这东西可以与**分开,这事,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论是否有宗教,只要有传说的地方,都有这种故事。

而万师兄教我的东西,恐怕我是做不到的。但我可以试试,也怕失误,因为,大师就在身边。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