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是没希望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是没希望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过来人所讲的话,不仅值得信任,并且可以做到生动具体,这是重要的原因。”

钱师兄解释到:“比如你学数学,老师光讲一个概念或者公式,你是很难进入的。怎么办?老师讲例题,你就容易明白了。而例题在哪里?对于过来人说,例题就是他自己。他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实相就在他眼前,他能够生动具体地描述他,所以,具有强大的感力。”

这个比喻倒还贴切,但仅有比喻还是不够的。我早就有这个认识,类比法来说明事物,相当粗糙,不精确。

“你的意思,师高弟子强?”

“大概有这个意思。但是,弟子要真强,除了听懂了,还得自己去实践。这就好比,你得在课后,大量练习习题,或者叫课后作业。当然,来这里的人,都预习过,提出的问题,对自己来说,都是具体的,老师回答你的问题,你的学习效果就非常好了。”

这个道理我懂,师父领进门,修行靠各人。

“其实,也许还有一个道理”他想了想,低声跟我说到。“关于气场,过来人有一种直达内心的心理威力,暂且把它叫做气场。当然,往大了说,也算是一种神通。”

我马上意识到:“他心通?”

“大概是吧,过来人看着我们时,我们的心理活动,他都能够察觉,所以,他所说的话,都是我们需要的,这才促进了教学效果的增强。”

越来越玄幻,我不想再听下去了。也许心灵感应就这么神,明成法师过来,宣布集合,大家到大殿打坐。

这是我第一次到正规的寺庙打坐,当然比较兴奋。随着众人来到大殿,只见来的人,不多,没有下午那上百人,除了正规的和尚,我们这些住庙的居士,也才三十来人。

况且,我还算不上居士,因为我没有皈依,也没有受戒。按佛教规矩,没有三皈依没有受戒的,不算是正宗佛家居士。按钱师兄的说法,我们宿舍八个人,其余七个,好像都受过戒,他其实不知道,我没受过戒,不算居士。

进入大殿,大家先是礼佛,和尚们开始唱经赞叹,木鱼钟鼓齐响,大殿显示出浓重的宗教『色』彩。香火鲜花,各『色』供品,『色』彩对比强烈,气味芳香沉稳。

鼓声之中,法『露』法师登台,盘腿而坐。他位于法台之上,背后面就是释迦佛。

“我这个老汉没本事,只晓得古人牙慧,照例的上堂开示,这是第一堂,借用前辈的一段话。根尘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朴鼻香。”

他这一说,我马上想起,这段话我不仅读过,而且还看了很多的解释。我想听听,他的解释,与旁人有何不同。

“你们从各地来,请我这个老头子上课。其实我什么也没有,你们也什么都学不到。这是什么啊?是无学闲道人!”

这不是《证道歌》里面的话吗?这有什么稀奇的?

“你们来之前,有学净土的,有学禅宗的,有学密宗的,还有学律宗的。各有各的学问,各有各的搞法。不是说你们学得不对,但是既然到这里来了。常住如此辛苦地招待大家,见『性』法师又高看大家一眼,请我来说说窍门。如同我刚才说过的,我没有什么窍门,所以,你们也学不着什么。”

这一通话,简直是在打击学生积极『性』啊。

“但是呢,我是吃过苦头的人,经验没有,教训还是有些的。如果你们能够从我的话中,得到一些启示,今后少吃一些苦头,还是划得着的。”

有人在下面有笑声,但法『露』师并不理会。他讲了讲这法会的纪律,并且重申了七支坐法的要领。这些知识,虽然很基础,连我这个没入门的人,都晓得,但是他重讲一遍,也是规矩。就像一个久经考场的学生,每次考试前,也不得不听监考老师,重申考试纪律一样。

但最不同的是,此时有一个和尚,按寺庙,这个人叫唯诺,相当于纪委书记。他手提一个板子,叫香板,对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坐姿不端正的,左顾右盼的,直接用香板打,有点吓人。

部队训练时,班长们也强调纪律,但没见过体罚打人的,况且,还拿这大一个板子,是不是有点法西斯。

“要想人不死,除非死个人。如你连这个香板都怕,还有什么勇气和决心,来超脱生死?”

法『露』师这一说,更吓我一跳,难道,刚才我的心理活动,真被他发现了?在此坐的大几十人,他就能够看穿我?

老实打坐,不敢『乱』想了。也许是受了佛像的影响,也许是受了大众共同打坐的影响,反正,我的心,一下子就不『乱』想了。但是,不『乱』想,却并不清明,我的头脑中,好像蒙了一层雾,总在隔膜中。

大约过了一柱香的时间,我当时没多少时间观念的,这算是进步。以前打坐,总是坐了半个小时,就想看时间,坐到一个小时,必须要下坐。当时腿有点麻,但不至于一分钟也坚持不了。但内心中总有一个观念,一个小时过了,可以下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但这次,没有这个时间观念。不是说腿不麻,但没要下坐的企图心。毕竟这样大的集体活动,唯诺的香板那厚,不要说下坐,就是『乱』动一下,调整一下的心思也不能有。

这种心理经验,对我来说已经熟悉了。在部队刚开始进行军姿训练时,除了脚最难受,其实更难受的是憋气,还有那颗总想下课的心。人一旦动了下课的心,就坚持不了很长时间了。

当时,班长教我一个方法,也叫心理暗示。“你不要管训练组织者,说站多长时间,半小时也好,两小时也好,他忘了看时间,拖了堂也好。你不要去想,什么时候时间到了。因为,这训练的长短,有时纯粹根据组织者的心情。但是,你不可能在他没宣布解散时,就不站了,毕竟这是个集体。你只要保持一个信念,人家能站,你就能站,你不可能做那个第一个倒下的人。”

心理暗示,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训练,是很有效果的。有一次训练,还真有这种事情。那一次,是拉练,排长带着全幅武装的我们,说今天要拉练徒步二十公里,队长和司务长,在二十公里外等我们,还准备了点心。

我们走啊走啊,不知道走了多远。其中有个战友多了个心眼,他看了看表,认为,肯定超过二十公里了。他还悄声跟我说:“正常人走路的平均时速是五公里,我们已经超过四个小时了,况且我们的速度,至少大于六公里每小时,所以,我们现在的距离,肯定超过二十五公里了。排长在骗我们,对不对?”

我一笑置之,没怎么理他,心想。未必,排长骗了你,你就敢不走了吗?他见我没理他,就又打另一个战友说话了。果然没走好久,他的肚子就痛起来了,那是真痛,毕竟这么长时间没吃饭。他没能够坚持下来,也是他心理焦急造成的。

我又不能跑,所以,以大家的节奏为节奏,考虑时间没意义,所以,在那个时段,时间观念,居然消失了。

引磬清脆的响声,居然如此动听,悠扬清新,是最美的声音。其实这只是代表它的意义:可以稍息一下了。

“刚才有好几个人,唯诺准备打你们的,我示意他不要打,毕竟这是第一天。有的人歇了嘴巴不歇,虽然没声音,但还动嘴做出念佛的样子,你这是自欺欺人。有的人,闭眼睁眼的,搞得好像在给自己表演,你在干什么?把上堂开示忘了?”

法『露』师此时,才显示出他作为导师的威严来,大声地批评,如同警钟。

“是不是觉得打坐苦?各位,打坐并不苦。坐在这挡风避雨的地方,菩萨坐在这里,你们跟它们享受一样的香火鲜花。日常需要,常住为你们准备好了,你们这是天大的福报。这怎么是苦呢?人生才叫苦啊。”

我以为他马上要讲四念处:观受是苦。

结果,他不是讲这的。“人一生下来,最好算命的。鲁迅先生说过,对孩子算命最准的一句话是:这孩子最终要死的。”

我有点触动了,这个老头,居然引用鲁迅的话。可见,和尚对世间法,了解很多啊。绝对不是那种独坐深山、不闻世事的人。我对他的崇敬,又多了一分。

“佛说人有四大苦,何止四大苦啊。我们想想,自从生下来,谁能够逃避老苦、病苦、死苦。还有大量的意外事件,据说交通事故是人类第一大死因。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朝不保夕,何等的恐惧,何等的苦恼。如果你对这人生的苦恼,没有很深的体会的话,你何必来学佛呢?”

我深有体会,父母的突然离世,给我上了人生最生动的课。

“你都不明白,明天是否还能够活着,为什么不抓紧有限的时间,来追随大道呢?如果你会比较的话,打坐根本就是享福了。人们总把幸福比喻成好的感觉,其实,我们没有领略到法喜之前,所谓的幸福,只是痛苦比较轻的状态。”

这是我听到的对幸福最新的解释。细想一下,确实是这样,我们说健康是一种幸福,其实就是没有明显的病痛而已。但人们总不珍惜,因为人在健康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健康。但人在痛苦时,总是想摆脱痛苦。

“以上是对第句开示的阐发。要解脱,超越生死,这是非常重大的事,非大丈夫所能为,所以说,根尘迥脱事非常。第二句,是让你把法门牢记实践,心无旁骛,紧把,就是要紧紧抓住。你参话头也好,观想法像也好,持咒默念经文也好,那都是你的绳头。有人老问我,我绳头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呢?那是用来拴我的,又不是用来拴你的。不管你把的什么绳头,你就得把紧了,不要丢手,这才能够做一场圣贤的法事啊。”

按他这种说法,好像什么绳头都可以。

“好了,不多说了,坐第二柱香。”

大家重整旗鼓,打坐,去找绳头去了。什么是绳头,我也没准主意。只好把原来刘大哥教过我的,默念六字大明咒而已。当然不能动嘴出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一柱香,过得还真快,因为大家把“紧把”这两个字,实践得牢。等引磐响起时,我才猛然一惊。刚才不知道是昏沉才是怎么的,好像对什么都没有感觉。念着念着,也不知道怎么过了时间。

“大家谈谈体会吧,也可以提问题。”

法『露』师这样一说,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有人问:“我原来总在昏沉与警醒中交替,不知道怎么对治?”

上师只用一句话:“生死心切,你就不昏沉了。”

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刘大哥,他教我的是具体的方法。比如憋一口气在丹田,然后睁开双眼。但同样的事,对那个问话的和尚,上师用的是世界观,而不是方法论。

以我不太高明的理解,如果痛念生死,就有紧迫感,在这种状态下,如同阻击手,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根本不可能昏沉的。

阻击手的状态,表明上看与打坐差不多,一个姿势,保持好长时间,但是这种等待,是不可能昏沉的。因为他的板机,关系着人命。

当然,他这样回答,是有针对『性』的。对于那个和尚来说,方法肯定早就掌握了,但是出现这种偏差,肯定是世界观上的『毛』病。最好的良医,根据各人和各病的情况,灵活地开出『药』方,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子。

还有一名居士问到:“我打坐时,总觉得脑袋里像涨了气一样,『毛』发向外伸张,像个刺猬。这是不是真气上来的表现呢?”

“上来又怎么样?可以不死吗?不要管它,它要怎样就怎样,你是观想佛像的,你就观想佛像。任他千路来,你只一路去。观想就是你的绳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管他什么气不气,管他什么生与死,干就完了。”

“那我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那位居士还不死心,想多听些信息。

“我要说你进步了呢,你就想留住它,沾沾自喜。如果说你退步了呢,你就想排斥它,灰心丧气。这都是管。我叫你不管,懂不懂?”

这意思很明白了,就是不理会,不把精力用在这上面。只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他观想这个法门上,就可以。

此时,我听到钱师兄的声音。他是唯一的一个,不问具体法门,只求理论探讨的家伙。这个人估计是老师当久了,总喜欢在形而上的层面进行纠结。

“师父,我想问一下,你刚才所说,前面那位师兄,让他不管那些现象,不理会,从心理层面来说,是不是空掉它的意思?”

这个说法有些道理,所谓空,不是完全没有。而是不让它起作用,不让它干扰你,不理会它的存在。当你的心不理会时,他就无法干扰你的心。

“如果从方法上来说,也可以这样说,让它空掉,至少你要做到不理会它。”

得到法『露』师的肯定,这家伙有点得意忘形。“师父教训得是。佛法对世界的看法,本质上就是空。你让他空掉感受,这我能够理解。但是,你又说紧把绳头,死死盯住观想,这肯定属于有了。这种空和有,是不是也属于空有不二呢?”

“不是。”法师否定得很干脆。“空有不二是绝对意义上的,前面所说空,只是大致上用空这个词来形容方法,不是究竟的。从观想这个法门来说,或者说从任何绳头来说,都属于有的修法。”

“但是佛法最终是要空的,这种有的修法,是不是方向不对呢?”钱师兄,显然有点不服气了。

“问得好!”法师居然大声赞叹,这出乎我的意料。“古人说,疑问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你这种怀疑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同修们,你们不要『迷』信经书甚至师父,因为你在没明白大道之前,都是『迷』信。但是,最初的『迷』信是需要的,因为,你自己不能指导自己。历史上有独觉佛,但今天没有。”

这是哪跟哪里,有理解起来有点绕。

“既然我们最初都是瞎子,我们凭什么修呢?借假修真,就是我们的办法。当然,这只是过渡『性』的办法。当你找到真后,就无所谓假了。没有借用这个一的绳头,哪里能够找到零的空呢?比如你过河需要船,但船不是道,因为道是指彼岸。但是,你要到达彼岸,就必须需要船。到了彼岸过后,就得抛弃船。什么时候抛弃呢?你到了,就自然知道了。那我问你船是空还是不空?”

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了。如果说船是空的,那怎么过河呢?如果不空,为什么到了彼岸就是抛弃呢?

钱师兄好只好实回答:“我不知道。”此时,法师也没有给出答案的意思。我本以为,钱师兄的问答就至此为止了,谁知道,他好像要故意为难人似的,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上师,我还有个问题,在我心里好久了,今天如果上师有时间,我想请教一下。”

“你说吧。”法师倒是很愿意跟他对话。

“佛法说,四大皆空,说人生是苦。那么,人生除了苦以外,就没什么留恋的了,必须要超脱它。也就是说,要空掉它。这是人生观。从世界观来说,佛家也说,世界的本质是空的。我不管什么世界,我只想人生。如果人生是空的,或者最终是要空掉它的,人生岂不是没有意义了?这个问题,不仅是我想问,我的学生想问,就是我那些教哲学的老师也想问。毕竟,如果人生的意义只是空的话,人生的一切努力,就没有希望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果然是个大问题。我以前也这样想过。如果人生没有意义,还不如『自杀』算了。

“问得好!同修们,有的是老居士了,有的出家日子也不短了,这位钱老师,他的问题,有几个人问过我呢?这是个大问题,就是问,空,对人生,对世界,究竟有没有意义。追求空『性』的人生,有没有希望?”

他两次赞叹钱师兄了,这让我觉得意外。当然,也可以理解。从西方教育学经验来看,能够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问题不一定解答,但有问题,至少意味着有思考。

“空,在世界观上,是指因缘变化的意思。大家对缘起理论并不陌生。任何事物没有自己的本质,只不过是一大堆缘起组成的。如果把这些缘起抽掉几个,这个事物就灭亡或者不存在。如果组合起几个必要的因缘,就会产生新的事物。这个道理,我们可以以汽车来比喻。汽车是由两万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哪一个零件,可以单独称为汽车呢?”

大家在摇头。

“汽车,只是因为一大堆不叫汽车的零件组合成的。它有了新的功能,这就叫有。它没有一个零件本质上决定它是汽车,这就叫空。世界是空有不二的,就是指这个意思。理解这一点,正是理解了人生的大希望所在。”

其实,他这个结论更难以理解。好像,应该推出相反的结论吧?

“空的『性』质和有的现象,是任何事物的两面『性』。如果只强调有,那才是没有希望的人生。如果一个人始终不变,可以算作有,那人生的意义和希望在哪里?如同空气虽然运动却没有灵魂,如同树林虽然有生命,但没有情感。但本质为空,就为大量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比如一个穷人的孩子,他可以超越贫穷,只要他足够努力,俱足了致富的因缘,他就会成为一个富人。这种通过努力可以改变人生的世界,是多么富有生机和活力啊。”

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变化并不可怕,只有变化中,才能够产生新事物。只有能变化,才可能争取新人生。

生生之谓易。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