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五十二章 他是不倒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五十二章 他是不倒单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们同宿舍的人中,都是曾经有过基本修行经历的居士,按认真程度和时间长度而言,我算是最初级的入门者。

虽然明成法师要求我们平时尽量少说话,但业余时间的攀谈,肯定是少不了的。

他们各有各的经历,但求佛向道的决心,与原来重庆那个骗钱庙子里的『迷』信者,有巨大的区别。他们对佛法的基本理论都有一定的基础,『迷』信的成分少得多。

有的对理论探讨很有水平,有的在实修的道路上,走过很长的时间。对于这里的集体生活,他们显得很适应。

我邻铺的钱居士,就很有意思。他大约四十来岁,原来是一所大学的讲师,主讲的就是宗教哲学。我问他:“你讲佛法吗?”

“我只是给学生介绍佛学方面的概论和常识,其实我也不太懂佛法,我只是书上看来的。”

“学生们有兴趣吗?”

“有的有,有的也没有。大部分人,只要你把知识点说了,要考试的重点划了,就算完成授课任务了。”

“那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呢?既然大家兴趣不大。”

“因为教学大纲中有啊,这是没得办法的,必须得上,必须得过。大学嘛,空对空的东西多,对于学生来说,考一门过一门忘一门,是自然的。尤其在人文领域,这种没用的课,长久了,别说是学生,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没意思。”

空对空,这种学问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至少,让学生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种宗教与哲学,算是一个知识结构。

“你不是说,还有学生对佛学感兴趣吗?”

“对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我却教不了。最让我对这个专业和自己受打击的,是一个学生的问题。”

他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大约是一个学生课堂上问了他一个问题:“老师,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有丰富文化传统的中国,它凭什么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宗教?”

钱老师就说出了几点理由:一是因为魏晋时期谈玄论道的风气,让知识界对佛法的因明学,有了亲近感,并且能够接受。当然,佛教最早也是走的上层路线,比如梁武帝。

二是因为当时中国战『乱』频繁,人生的不确定感增加,佛教所谈人生是苦的理论,符合大部分人民的感受。

三是因为道家与佛家,在最初的观点上,有一致『性』。比如佛家的空有点类似于道家的虚,佛家的解脱理论有点像道家的飞升理论。道家的广泛传播,让佛家深刻的辩证与自然的思想,也能够被理解。

但是,这些解释,也是钱老师从他的老师那里听来的,基本上是教科书的内容。

这位学生并不服气:“老师,你说的是条件,是外因。而内因才是变化的基础。我想听到更彻底的答案,最基础的解释。”

钱老师说到:“我当时脸红了,在众多学生面前,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也没有修过佛法,根本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我所讲的理论,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这个钱老师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知识,与学生进行狡辩,已经是很有师德了。有的老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面子,经常进行恐吓式或者霸王式辩论。他们遇到这样的学生,办法就两个。第一个:“我这是标准答案,你如果考试时这样写,就是满分。”

这是利用老师在教学中的裁判地位,强行给出的答案。还有老师,显得高大些,但利用知识点来忽悠。他可以这样说:“某着名大师如此解释,某部专着如此总结,某次学术会议如此讨论。”反正,『乱』用知识点来吓唬人,其实这些观点,老师都没能够说服过自己。

他还可以这样说:“内因与外因是不可分离的,形式与内容也不可分离。你这样把外因与内因分开的想法,是单纯的两分法,在哲学上,是容易犯错误的。”这其实是偷换概念,顾左右而言他。

学术研究不是言语攻防,教师权威不靠压迫和转移。直面问题,先说服自己。如果自己没能够说服,就先回去研究。如果研究过没得出结论,就可以跟学生共同平等探讨。如果没时间探讨,就立即承认,自己不知道。

老师教学生知识,自己知道的就心情教授。自己不知道的,就立即承认。这并不丢人,孔子也经常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不能给学生那方面的知识,但起码给学生在学术态度上,树立一个榜样,这也是好老师。

“所以,你就自己来学佛,不影响教学吗?”

“这不是假期吗?我每个假期都要到个寺庙,听听法,修一修,一来是为了专业,二来是为了爱好。”

“体验出来结论了吗?”

“不是体验,最开始,我是抱着体验的心来的,后来,随着自己深入进去,发现这成了我的爱好。”

这么苦的生活,居然可以成为爱好,他真敢往上捅词。

“你爱好这个词,用得奇特。”我半天玩笑半当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从理论上讲,佛教有一个词,叫游戏涅磐趣味海。我并没有到那种程度,因为我不算入门者。但以我的专业来看,仅从形而上的思维来说,佛家经典中,简直就是个宝库。”

“你是说形而上学?”

我之所有这个疑问,因为,在现代哲学里,尤其是在马原的课里,形而上学,几乎就是个贬义词。因为它与辩证法是对立的。当然,以我的哲学修养,在教科书里,也只是停留在马原简介的水平了。

“对,没有形而上学,就没有哲学。人类思维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进行纯粹的理论思考。比如相对论,比如一加一等于二,本质上,这种思维的高度抽象化,就是形而上学的成果。对形而上的思考,是哲学家的功课。”

这是我听到的,对形而上,最好的赞美。

“你认为佛学中,最好的思维模式,或者说最让你喜欢的,是那些特点?”其实,我对理论也是很感兴趣的。毕竟,我所学的道家思想,周易的理论,也是高度形而上的。

“按我的目前的理解”他将头抬起来,向天花板上望了望,然后过了一分钟,才说:“绝对的形而上与彻底的辩证法居然可以高度统一,这是佛法在思维上,最大的特点。”

我听到这个评价,也大吃一惊。毕竟,按我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形而上与辩证法是矛盾的。但在绝对与彻底的情况下,它们居然可以统一起来,这该怎么理解呢?但是,我并不想问这个问题。因为说食不饱,以前我在这方面耽误的时间太多了。

但他却并没有停的意思,继续在这个议题上发挥起来。给我讲了一大段,关于绝对自由,庄子、康德的演变,关于彻底辩证法,黑格尔与老马的区别。最后才是对佛教思想的另类赞叹:“我以为当年日本的禅学大师,用哲学理解佛学,就是佛学理论现代化的,谁知道,今天我已经超越这个认识了。因为超越理解的最高,是没有理解的东西,也没有去理解的人。”

他这是真爱哲学啊,根本没功夫感觉到我不感兴趣。自顾自的表达,也算是一种因喜欢而忘我的境界。我不得不打断他的思路,问到:“在实践中,你不是说过,也让你沉入其中吗?”

他看着我,瞪大了双眼。是我话题转换得太快了?

“问得好!师兄。”他这师兄的称呼一出来,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为之一转。“事实没有错,如果你认为错了,那是你的认为错了。”

读书人,习惯『性』地喜欢做文字游戏,他这一句话,如果不理解,还以为相声演员说贯口呢。

“作为一个学哲学出身的人,我们对古代思想和宗教经典有自己习惯『性』的话语体系,与实际意义,往往南辕北辙。比如对空『性』的理解,我们原来以为,空是指事物没有恒定和稳定的静止状态,运动变化,是空的全部理解。通过实修才知道,这是多么狭隘和渺小。”

“这怎么说?”

“至少,通过我自身的体验,空还有一种方法论的意思。其实方法论也不准确,准确地说,有实践上的真实含义。没有主体与客体的状态,就是空,因为已经超越了认识论,所以,以理论和语言来说,是不可知的。”

我害怕又往哲学上扯,不得不赶紧把话题收拢。

“你说具体事。”

“好吧。看得出来,师兄的思辨水平不在我之下,所以也就不班门弄斧了。你的关注点,是我经过多少曲折才关注的。我在归于一的禅宗话头练习中,发现,当你真正处在心一境『性』之时,根本没有自我,也没有世界。那也是空的一种。”

他所说班门弄斧,我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当他说到心一境『性』时,我发现,他的实际修为,比我高得多。因为,我连定境都达不到。

但是,心一境『性』,可以推测的。比如一个人的极限是一,而我虽然只有零点五,但从零点一到零点五,这个过程,可以用连续『性』原理推测,达到完全的心一境『性』,应该是个什么面貌。

其实,这种体验,也不是没有过。不学佛的人,也偶尔沾点边。比如『射』击训练时,屏住呼吸、预压板机,那时,你体会不到自己的存在,也没有预测子弹何时出膛,那就类似于心一境『性』。当然,离真正的定境还差得远,毕竟,此时你眼中有缺口准星和十环。

“这么说,你已经进入定境了?”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不,我还差得远。”

他说了一个专有的佛教名词,我一时还不太理解,大概是真正禅定的境界吧。我不太好问,因为他又要开始说话了。

“我只是偶尔忘掉了自我,忘掉了环境。我不知道,这是无记还是独影意识,所以,需要过来人加以指点。听说法『露』师和见『性』师都是过来人,所以,首先要从理论上端正态度,再在实践上寻求答案。”

听到他如此诚恳和谦虚,我不得不赞叹到。“从大学到小学,你这个态度,值得我学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基本上谁都爱听奉承话,但是他却不一样。“你不要学我,我是瞎子,怕把你牵到沟里去了,那就是大罪过了。但是,这里的过来人,你倒可以跟他们学习。也许你是菩萨转世,比我成就或许大得多,况且我并没什么成就。”

他反倒恭维我来了,我不上他这个当。“我理论没有你学得好,实践更不用谈,坐双盘都困难,现在还是单盘。”

“盘得好不一定坐得好,坐得好不一定修得好。况且,来这里能够在庙里住下的人,都是有基础的,我听说,你是方丈,亲自考核过的,慧根当在我们之上。”

什么消息传得这么快,方丈跟我说两句话,就是考核吗?我问到:“方丈就跟我说了两句话,那恐怕不是考核吧。”

“哪两句,说说?”他显出很急迫的样子。

我就把方丈的问话我的答话以及最后方丈对我的评价,复述了一遍。

“这还不叫考核?这还不叫肯定?师兄,你果真是有慧根呢。”

看到我茫然的样子,他解释到:“第一句话就不简单,方丈不可能见人就问的。这是祖宗里的话头,是对上上根器之人才用的。”

我还是没听懂,这从我的表情上就看得出来。

“你从哪里来,是禅宗里的话头。好多禅师,就靠这一个话头接引后辈。方丈为什么要把这样终极的话题把来问你?肯定是有原因的。在我猜想,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你有可能有宿世慧根,方丈看你的言谈或者举止,就可以有这种猜测,说明你前世功德基础很好,佛缘很深。方丈看人不是看相,是用直觉。那些过来人,都有这个直觉。拿这话问你,就是直指内心,看你悟了没有。”

我谦虚到:“那方丈也看得不准啊,我明显才是个初学者。”

“所以啊,最大可能是第二个原因。方丈看你的态度,学佛,首先是一种信仰。你的本『性』与态度,最为重要。就像一棵稻谷的种子,永远长不成韭菜。所以,他根据你的回答,评价你是个老实人,这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老实人,就是高评价,这与我们平时的观点不同啊。”

在我们平时,通常说一个人是老实人,其实更多地说这个人愚蠢。恋爱中的男女,如果姑娘对你说:你是个好人。更准确的意思是,我不爱你。

“老实人,谁能够做得到?古往今来,孔子是个老实人,哪个做得到?佛祖是个老实人,谁人能比?”

“莫把我抬那高,我不配的。”我这是实话,根本不是谦虚。因为他举的例子,都是圣人。

“那好,你说你是来学佛的。进入佛门,有一条戒律,你可能听说过,叫不诳语。”

这个我知道,叫出家人不打诳语。

我点头表示认可,他继续说到:“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高的。一个人不说假话,其实很难做到。在密教中,要求对上师,需要身口意三味耶戒,也有这个意思。如果你本『性』中,有这种态度,至少你做到了其中的三分之一,那是很了不起的品格。”

其实,我比较汗颜。因为我这一生,说过的假话也太多了。做生意的人,算命的人,几乎三句话不离假话。

“钱老师,不,钱师兄。我其实以前说过很多假话。”

“更了不起!你在此,不仅实在地面对师父,更表明,你愿意在学佛过程中,实在地面对自己。不自欺,境界很高啊。”

我不好说下去了,再说,他不知道会冒出什么肉麻的话来。我赶紧转移话题:“不是说实践嘛,我连基本理论都没通,我连基本修炼都不行,我还害怕自己学不好呢。”

“什么叫基本理论?所有基本理论都包含着无上的大道。如果全部通了,那还得了?那不是菩萨了吗?如果实践效果没有到,基本理论永远无法真正搞通。我是搞这个理论专业的,我亲身体会就是这。况且如果说修为,不是说哪个花的时间长,就有效果。也不是说哪个把自己搞得最苦,就是真修行。要不然,佛祖怎么从雪山上下来了呢?”

这一通说,搞得我一时还消化不了。此时,屋子里又进来几个人,我跟钱师兄这样讨论事情,恐怕会干扰别人。因为,我们看到,有人进屋后,有的在做笔记,还有的在看经书。

钱师兄谈兴未减,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两往门外走去。院子里比较空旷,谈话也就自由些。我不愿意扫他的兴,毕竟睡觉时,我们是邻居。

出来时,突然看到对面走廊里,有一个年轻和尚,迅速穿过。他走路的时候,脚步非常快,所以步幅虽然不大,但速度很快。他估计听到我们在说话,转头看了我一眼。

我正在看他,四目相对,我吓了一跳,这个清瘦的和尚,双眼通红。

看到我的样子,等那和尚走出去后,钱师兄问道:“你注意到他的眼睛了吗?”

“注意到了,他的眼睛太红了,像是刚哭过,还是害了什么眼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有所不知,但在这个庙子时间长了,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怪人。这个人,是修不倒单的。”

“什么意思?”

“就是整天不睡觉,肋不至席,你知道?”

“我听说过,靠打坐休息?”

“对。既然你听说过,那我就不作过多解释了。”

但是,却有问题。毕竟,人是需要休息的,这种不睡觉的修法,我在书上看过,也听刘大哥说过,但是今天第一次见到,还是觉得神奇。

“钱师兄,看他的体力和精神,倒不像是没休息过的。”

“这就是神奇的地方了。不休息,却能够保持精力,可见,他这种修法,是有效果的。你注意到没有,他的脚步?”

“注意到了,他的脚步非常快。”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轻,对不对?”

我点点头,几乎没有声音的脚步,仿佛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的人物,轻功可以啊。

“其实,所有有修为的高手,脚步都是轻的。他们从生理状态上,达到了无我的情况。轻是表象,而无我是实质。但是,他毕竟还处于学习过程中,也是方丈的弟子,还不究竟但已经很厉害了。你想想,不休息的人,精力为什么如此旺盛?”

我只能摇头了,这我哪里知道。

“其实还有些怪人,在寺庙里面,高手云集,但都不究竟,成就了的,都出去开山去了。但是,能够走在成功的道路上,用亲身的实践来证明菩提道的次第,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

钱师兄盯着那个出口,仿佛那个不倒单的和尚,还没有远离。

过了好一会,他才转过身体来:“晚课念佛,记住,在佛堂中的戒律,不准说话,一心念佛。你也不要左顾右盼,去看我所说的高手们,因为大家在仿佛过程中,只有佛号,没有他本人,你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个我知道,我是来寻找佛道的,不是来看热闹的。况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传奇,我没有必要,对别人的传奇上心。因为,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还只有自己。

“钱师兄,我觉得,今天法『露』师讲的,都是常识,书上都看得到的,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基础差吗?”

“基础不能说好,毕竟临时来的信众很多。但是,你不要看不起常识,你有没有感觉,这些常识,尽管你以前看过,但经他一讲,就变得系统和清晰起来,对不对?”

“那倒是。毕竟,过来人的辅导,生动『性』和可信度高,我们记得就牢。”

“不仅仅是这样。”我知道,他接下来,估计又有一番长篇大论。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