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三十一章 何处得安闲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三十一章 何处得安闲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张师兄约定的时间到了,过道上响起她的声音。“大家到广场去,集合,安排下午的事。”

我也不知道有什么事,反正,跟着老向就出来了。在广场上,张师兄安排大家下午的劳动。原来,女居士下午是布置会场,被张师兄拉到另一边布置任务去了,明天法会的所有器具物品,以及会场服务,都归女居士。

男居士下午是栽树,原来施工时平场地倒过渣土的地方,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已经具备种树条件了。

大概分为几个组,分工完毕,另外一个师兄出来,给大家讲所谓栽树的要领。什么窝大地平、树直根伸,倒是很简单的东西。但这种集体劳动,自从离开部队以后,我就没有参加过了。当那人问了一声:“大家懂了没得?”

下面许多人齐答:“晓得”。此时,我有一种部队宣布作业提要后的感觉,指挥员宣布任务后,总是要问一句:“大家有没有信心?”

下面的战士总是齐声回答:“有!”热血贲张。

当然,此时大家回答的口气,没有部队那种气势,倒有点像小学生,在老师问到:“明白不明白?”,下面的声音整齐:“明白。”

在集体里,个人的情绪往往有一种被牵引的感觉,这就是集体意识,让个人意识变得无法表达,甚至无法思考。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只要有人引导,人们不加思考,就向那个方向走了。

事已经说完,大家在广场上逗留,还有几个今天新来的,跑到刻石碑那里,看是不是在刻自己的名字。反正没有回宿舍的意思。我正在纳闷,就听到钟声,这才明白,开饭了。

开饭敲钟,**打鼓,这是寺庙钟鼓楼的作用。其实,相似的方式,在中国起码有几千年了。带任何队伍,如同行军打仗,击鼓时表示进攻,有正事要干了。敲钟相当于鸣金,是撤退的意思,大概表示着休息。金和木是相克的关系,所以,在信号的意思里,含义相反。

木则示天道生发成长,正是努力建功的好时机。金则表示天道肃杀,应该藏养收敛,保存实力。

跟随向师兄来到饭堂,这是长条的桌子和长条的凳子,好像几条完整的平行线,整齐地划满了整个屋子。坐下后,背后已经有女居士,也是在庙子服务的,端着饭菜,一瓢瓢地往你面前的碗里打饭打菜。我看了一下,饭是米饭,炒青菜和烧罗卜,还有几块油炸豆腐。

传说中佛印的诗:静山静水谁不爱,好比油炸豆腐煮青菜。当你亲眼看到它们时,总觉得这爱好,不是巧合。

这里讲究食不言,吃饱就离开。我发现,经过两个小时的行走,大家的饭量都不错。当然,没有荦腥,肚子要有饱的感觉,确实是有一定容积的。

出来后,在饭堂外等向师兄,见到张师兄出来了,她专门笑盈盈地向我靠近,说到:“庄师兄,我问过了,今天和明天,师父太忙,你如果真想皈依,明天晚上或者后天再见面,怎么样?”

“麻烦师兄了,我不急。”

此时向师兄出来,张师兄被其他人拉走说话,我跟向师兄一起,在周围转转。离上坡时间还有大半个小时,所以我们有时间,边转边说话。

“今天食堂的菜,你还吃得惯吧?”

“没问题啊,吃够了的,我山区出来的嘛。”

“那就好,粗茶淡饭养人,吃得太好了,反而有『毛』病。”

“那是,现在的人,心脑血管病、三高、痛风,都是吃出来的。”

“今天中午有罗卜,如果平时要打坐**,一般不吃罗卜的。”

“这是什么讲究呢?”

“罗卜涨气,你想,大家关在一间屋子打坐听经,嗑头拜佛,如果有人打屁,那怎么办?架不住大家都吃了罗卜,大哥莫说二哥,都放起来,菩萨就不高兴了,对不对?”

我们都笑起来了,想不到,向师兄,还是一个幽默的人。我们绕着山边小路,转着转着,看见向师兄望着沟那边的树木,说到:“夏天的时候,那林子里,雨天后,有蘑菇,松菌最好吃的了。”

此时,我脑袋里,总是浮现出云南时,那两个艺术家在刘大哥的民宿内喝茶谈天时所讲的:吃菌子吃菌子。

“菌子可不能『乱』吃,我在云南时,听说有吃菌子中毒,有的发了神经病,有的没抢救过来,很危险的。”

“那当然,菌子我是认识的,可以说,捡菌子的时候,好多人拿不稳,那东西能不能吃,都是我在帮忙判断的。毕竟,我在农村生活了好几年,那地方也产菌子。”

“你在农村生活过?”

“当然啦,最开始安排工作,就是在林场,后来费了好大劲,才回到重庆的。”

年纪稍大的人,就爱回忆过去。我表示出想听的样子,他就给我讲了起来。

向师兄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崽儿,父亲是码头的一个会计,母亲在一个国营副食店当售货员。小时候,这种双职工城市家庭,还是有很多美好回忆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那十年来了,他父亲有一年因为算账错了十几块钱,就被定『性』为贪污,虽然坐牢够不上格,但当不成干部,经常被批斗是免不了的。

他初中毕业后,本来应该上山下乡的,但全凭舅舅,在一个国营林场当职工,就把他招到下属的一个偏远山区林场当职工了。要不是他舅舅提前打招呼招工,估计上山下乡是免不了的。

初中毕业到一个深山老林当林场职工,最由于父亲的问题,他在那里只有装老实,拼命干活。还好,师傅们看他年纪小,就让他学技术,因为让他去伐木、搬木头,毕竟没体力,人也没长全。

他在那里学会了开拖拉机、起重机等,也会维修一些。他是文化不高,但脑袋还算是聪明,『操』作机械也算是灵活。当然,工资是学徒工资,因为父亲的问题,入党当技术工人待遇,都是不行的。用向师兄的话说,可以干师傅的活,但拿学徒的钱。

等动『乱』结束后期,知青开始回城时,他的麻烦来了。他毕竟当时已经二十一岁了,也想回城成家了。但是,他不是知青,他是国营林场职工,不具备回城资格,也不能重新安排工作,这就麻烦了。

他父亲虽然复了职,但只是补了工资,没重新上一天班,因为已经接近退休年纪了,况且,他哥也迫切要求接班,他不退,哥就没工作。他哥哥已经上山下乡了,刚回城,已经25岁了,回城成家的需求更为迫切。

父亲提前退休,把接班的好事让给了哥哥。他本人就没办法回来了。怎么办,如何解决个人问题呢?他母亲本想自己提前退休,让自己回来顶替,谁知道,市场改革,副食店已经从集体企业改制了,变成了社会化。他母亲,就是这个企业最后一批的职工,不退休也退休了。

他没办法,只好认命,不管怎么说,再偏远的地方,也是国营单位,也有工资,总比当地的农民强。也有人在当地介绍,娶了一个当地农村的老婆。当年老婆嫁她的时候,也是兴高采烈的,毕竟自己有工资,是城市户口。

自从老婆怀了孩子,就麻烦了,当时的户口政策,孩子随母亲。怎么办?我老婆天天跟我闹她的户口问题,我只得硬着头皮求人。还好,舅舅还算是在上面有关系的,给人打了招呼,让我到林业公安局去找那个局长。

我几乎拿出全部积蓄,因为结婚花了些钱,不剩下多少了。买了两条中华烟和两瓶五粮『液』,在人家门口等了几个小时,终于,他喝酒回来了。

那局长又不认识我,我求人家脸皮薄,当时几乎结结巴巴报出舅舅的名字,那个人怀疑地看着我好半天,把我的心都看『毛』了。你想,公安局穿制服的,哪个不怕?

最后,人家明白过来时,哈哈一笑,让我回去,明天到某某办公室找谁谁谁。

第二天,我按约去那个办公室,交上材料后,人家一个公章,这事就算办妥了。我老婆转为城镇户口,落在林场。我第一次尝到,找关系的好处了。

儿子生下来后,老婆坐完月子,开销大了。我想,能不能给老婆安排个工作呢?又通过找林场领导,虽然舅已经退下来了,但毕竟我礼送得重,也办成了。当然,送礼的钱是借的,要还,怎么办?

我每天晚上下班,就到一个当地个体的机修厂去当师傅,人家修拖拉机,我就去干活,也能够挣些外快。毕竟,那时候管得严,还不敢让林场的领导晓得,怕其它职工眼红,说闭话。

这样,大概过了两年多,钱算是还完了。老婆也有点收入,在苗圃虽然工资不高,但毕竟活轻松。

但是,纸包不住火,我在外面干私活的事,还是被林场某些嫉妒的人,告发了。不仅不准我再去干,还降了我一级工资。另一方面,老婆又有新要求了。当时林场子弟校越办越差,幼儿园也不行了,有关系的,都调到县城附近去了,还有的,回重庆了。我老婆也要我找关系回重庆。

重庆是那么好回的吗?户口,工作,都是难关。怎么办?父母舅舅都退休了,没单位没关系,那难度可大了,不是送礼能够解决的。何况,送礼,你送给谁呢?人家领导也不认识你,也没中间人,人家不可能收的。

但是,架不住我老婆天天跟我闹,几乎到了不让我上床的地步。她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但我看来,她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不满意现状。

这事也被我父母知道了,他们也没办法。但是,我母亲爱我,她想试试。正巧,当年我父亲一个办公室的出纳,现在在码头当领导了。我父亲出事的时候,他还为了表现积极,参与过揭发的批斗。我父亲肯定是不想找他了,但我母亲认为这是个机会。

她就天天到码头去耍赖,到人家领导办公室去堵门,硬说我们家小子倒霉,都是他当年为表现积极,举报我父亲造成的。人家毕竟是领导,好面子,母亲这样闹了个把月,人家请我父母当年的朋友过来劝说,最后妥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那码头领导以招特殊技术工人的名义,点着招我一个人。其实就是机修工,这点技术我还是有的。但人家厂里把事情做得很正规。告示要求,既要会内燃机修配又要会起重机『操』作还要会一般机械保养,这种跨工程跨行业的招工模式,是专门为我一个人设计的。

这叫罗卜招聘。

他终于得到码头的正式工作,然后是解决老婆孩子的重庆户口,走了许多弯路,求了许多人,送了许多礼。但前提是,转户口要求投靠,投靠我,就要求我有重庆户口,我要有重庆户口,必须有重庆正式工作。这一切,都是我母亲耍赖,闹来的。

作为一个儿子,让母亲不顾脸面在外面耍赖,这事,向师兄回忆起来,心情是非常内疚的。

下午正式上坡了,种树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轻车熟路,毫不费劲。我有力气,向师兄是林场出身的,速度比别人快了近一倍。

他继续他的述说,估计一个年轻人,这样有兴趣听他的倾述,对他的心理状态,还是有帮助的。

回到城里工作,麻烦更多,老婆估计是见过大世面了,她的心思也多了。我有些事情想不能,原来她在农村,看起来挺纯朴的一个人,怎么要求就这么多呢?

我跟我哥在一个码头工作,我哥文化比我高些,他是高中毕业,后来又读了函授大学,后来还当了干部,毕竟每天坐办公室。嫂子是重庆本地的,也有正式工作,与他们的情况比,我的条件是差了些。

但是,我老婆就不服气了。说当年让哥哥接班,没让我接班,是导致我今天过得不如哥哥的原因。她的意思是,我家亏待了我,必须还回来。这不是明显耍赖嘛,如果当年我接班了,怎么可能娶她一个农村姑娘?

但是,她总拿小事来气我,动不动就拿孩子出气。后来我们生了一个女儿,她在家带孩子,我的工资养这大一家人,也算是有点困难。所以,我后来就要求从机修调出去,去开吊车,就是龙门吊的那种,专门上夜班,主要原因是夜班补贴高,还有高空作业津贴。

但这还不够,父母退休的工资,也节约出来,给我们家用。两个孩子上学,书学费都是父母给的。孩子们主要由他们妈来带,也学会了她的脾气,整天怨天尤人的,怪我没本事。要说,为多挣几个钱,我苦方想尽,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

后来,加班多了,长期在码头上风吹雨打的,有了风湿。两个孩子读书也不太好,读了职高,出社会,也是给别人打工,我父母也先后去世。父母生病到去世,都是我哥负责的,我没花一分钱。但是,父母的抚恤金,都被我老婆拿了,说是要给儿子准备房子,给姑娘准备嫁妆。

我风湿痛得越来越厉害,但又不敢歇下来,毕竟任务没完成。好不容易给儿子凑齐了首付买房结婚,姑娘的嫁妆钱又没着落了。

钱催得急,我身体也太差,没办法,就只好提前病退,拿点退休费,总算是把女儿嫁出去了。但是,提前退休,退休待遇是比较低的,没办法,就只好在外面给人家机修,又干回老本行,补贴家用。

但修了几年,身体就扛不住了,有时腰直不起来,有时手抓不住扳手,老板都不敢用我了。只好回家,天天听老婆怨子女怪的。

听到他的故事,我深感同情。按他的描述,他没做错什么,但得到的回报,却是这样的人生。谁说好人有好报,不一定。

他把他夫人,从农村带到重庆,在当年,应该算是一步登天了,但人心不足,他夫人是个步步高的『性』格。现实能力跟不上**攀升,所以,他夫人也应该是活在痛苦之中吧。

“风湿是个慢『性』病,也治不断根的。何况,我们企业退休的,医疗保障水平本来就低,自己贴的钱太多,我在四处找中医看病后,对治疗它,也没什么信心了。”

我想了想,说到:“我知道,西医有缓解的办法,当然,只是缓解。中医也有办法,当然要碰上好医生,针灸好像有点效果。”

“西医看不起,『药』费报销比例低。中医,哪里去碰好医生呢?这就这命。后来,碰到张师兄,她说这个山上的菩萨蛮灵,我就来拜菩萨,跟他们一起干活念经,不知道是因为心情的原因,还是因为菩萨的原因,反正,现在没有以前那么痛了。冬天,只要手不沾冷水,还行。夏天,只有在变天时,才有隐约的痛,没事,这扛得过的。”

“那这里的师傅,给没给你的病做过什么呢?”我内心强烈需要实际验证,所以才有此一问。

“张师兄带我拜师那一次,师父给我化了一碗水喝了,我觉得,好像真有点作用。反正,自从那次上山来,我就不那么痛了。”

痛是一种心理作用,或许是他心理上的原因。但是,我也不能否认,那碗水也许真的起了作用。

“他画水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好像就是一碗凉开水,他手指在画圈圈,口里估计是在念经吧,后来听张师兄说,是『药』师咒,我没修过那个法,不知道。反正,很简单,前后不过一两分钟,就让我喝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个问题不好再追究。我问到:“你现在是越来越好,还是保持这种状态?”

“啥子哟,老『毛』病,怎么可能越来越好呢?保持这种状态就不错了。但是,我也有个体会,总是想上山。在家里听他们的埋怨,不如上山清静。我的理由很简单,找师父治病,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我上山,也没花什么钱。”

我觉得好奇,问到:“你来山上,不捐款吗?”

“当时还没有捐款刻碑的事呢。这个事,是去年才开始的,按我的算法,光这种捐款,起码都有几百万上千万,你看到的,那多碑,都刻满了名字。我当时,只是拜师的时候,给了师傅五百块钱的供养,那还是我存了一年的私房钱呢。”

“什么意思呢?供养?”

“你还不知道吗?小老弟。”他叫我小老弟时,显得比叫师兄亲切。他解释到:“按这里的规矩,你凡是要拜师皈依,都要给师父供养的。多少不论,据说有成万给的,我是最少的,五百,毕竟我也没多少钱,大家都知道。”

我点点头,这是拜师钱或者学费的『性』质。他突然望着我,说到:“小兄弟,看得出来,你经济不差。你是想该给多少拜师钱吧?莫计较,也莫攀比,人家大老板给得起,穷人也要拜师,你给一两千块,也就行了。到时候,给你填个皈依证,你就算是佛门中的居士了。”

他倒为我的钱考虑,我倒没想过。但经他一提醒,我想起来,身上没多少现金,但一两千还是有的。我想,拜师那样的场面,不至于又有人拿pos机来吧。

我想起他说过,平时消费很低的话,问到:“你们上山来劳动或者开法会,给不给钱呢?”

“不需要什么钱的,吃住算在一起,象征『性』地收每人二十块钱一天,比家里的消费都节约,所以,这事,我老婆倒不反对我上山。如果有法会,有需求的人,比如要求菩萨保佑什么的,另外给功德,我没什么求的,也就不需要。这个是自觉的,不强迫。”

其实,按伙食标准和住宿条件,二十块钱一天,是最低收费了。当然,居士们来参加义务劳动,也是变相地付出,庙子是不会给工资的。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