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四百一十六章 发泄四层次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一十六章 发泄四层次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七零后的人,取网名,大概喜欢用四个字的,有的是成语,有的是流行歌词。比如如梦人生,比如化茧成蝶,比如面朝大海,比如廊桥遗梦。他们生活的变化最大,从最穷苦到繁荣富裕,从家乡熟人社会进入市场经济,这种巨大的变化,给他们一种人生如梦的感觉。

而八零后的,喜欢欧美日韩的东西多,取的网名,大多取材于他们喜欢的明星,比如樱桃小丸子,比如乔丹三步栏,比如牛栏村F4等。他们中多数人,有一种拟剧人格。因为世界如同戏剧化地展开,人生如戏,全凭演技,这或许是他们的口号。

九零后的人,喜欢用生僻字了,什么三个土的,四个火的,这字都不算生僻了。还有用日语符号或者特殊符号加入名字的。当然,阿尔法、噶玛这种只有在数学课本中见到的东西,也出现在他们的名字里。这是他们对时代的宣言,以代沟的方式,明确拒绝忧国忧民的老一代。他们从出生起,就进入了一个没多少物质苦难的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辛酸中来源于个人小情调和感情,所以,内卷化的情感产生于不稀奇的生活。

零零后,几乎用一句话来代替名字了。小贤不是不喜欢你啊?这是一个名字还是跟某个人说的暗语,总之,是猜不透的。还有一个名字,很让我费了点脑筋。“就差这两块钱”,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募捐还是哭穷?我知道,零零后,根本没人缺两块钱的。

那个“平凡”是一个六零后的女性。她所处的少年时代,是非常压抑的,与今天的世界完全不同。她在父母的教育下谨小慎微,但到今天,却发现完全不适应了。这种冲突,在那一代,是非常普遍的遭遇。

我劝她,在受到心理压抑时,适当地发泄,恐怕也是自我平衡的好方法。在对方问我该怎么发泄时,我先给她列举了今天,人们最常见的发泄方式,并一一进行了解释。

先给出可能性,再比较优劣,适合她这种多心的人。

最近,当代成年人的发泄方式,引起热议。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在QQ或者论坛里,换头像、换封面;改签名、改备注;在自已的日志里发负面情绪,设置他人不可见。男性网名,或许去打游戏,暴力摩托那种东西,或者是战争游戏。

我是当过兵,打过枪的。但是我的战友们,普遍不太喜欢战争游戏。因为,我们知道,流血的样子和英雄的短处。而平时是怂人的,最喜欢军事冒险类游戏。这恐怕是,缺啥补啥的缘故吧。

还有的,不分男女,换发型,剪头发,吃吃吃,也是一种方式。女性最多的,是买买,在接受服务中,寻找安慰。成年人的发泄,该是那种,爆而不发,崩而不溃吧!

“砖家们”都在告诉你,要做一个,能够控制好自己情绪的成年人。发泄也属于情绪的一种。恰当的发泄,有利于你情绪的排解和身心健康,不利的发泄,是损人而又不利己。成年人的发泄方式,暴露了你的生活状态。

当你郁闷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发泄方式呢?成年人的发泄方式,大致可以划归为以下,4个大类。

第一,最低层次的是,动物生理发泄,简称:泄欲。

成年人的这种,泄欲的发泄方式,当然是损人不利己。小到连累自己,破坏家庭,大则伤害他人,破坏社会。

这恐怕是最古老的方式了。我喜欢的词人辛弃疾,也曾利用这种方式,度过了他的苦闷岁月。他本是拥有恢复国土山河,建立不世之功的理想和能力的。但是,这种能力被朝廷封锁了,他只能表现为纵情声色。

《青玉案元夕》就是他流连于声色的证明,当然,他那巨大豪华的别墅,他那成群的美女和歌舞班子,都是豪情壮志无法发泄的转移。

但是,在今天,这种情况变得不可取。因为家庭和社会的规则已经封闭了这条发泄之路。那是女性牺牲为代价的发泄,是时代落后的表现。

在今天,还有的歌手,尤其是早期的摇滚歌手,他们好多走向了吸毒的道路,这其实也是泄欲的一种。因为泄欲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对身体感观的刺激,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他们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就是在极端情况下,寻找音乐的灵感。其实,那哪是什么灵感,只是虚幻和扭曲。甚至,还有歌手,因吸毒被抓的。当然,朝阳群众也许只是个代号,估计举报的,还是圈内人士。

有因为吸毒而死的,那就算是玩脱了。要彻底摆脱心理上的痛苦和烦恼,倒也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死亡。这简直就是反人性,是罪恶。

是唱歌,钱赚太多,拥有太多,满足不了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只能通过刺激自己的身体,达到生理发泄之目的?太荒唐了!

我想起当年,因为妍子没有尊重我的意见,决定到美国生孩子,我当时觉得,那是她不尊重我,她不够爱我。我与乔姐的重新热络,估计也算是一种发泄吧。当然,这个理由也是不道德的。因为,对别人甚至对自己,都是一种伤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在与“平凡”的对话中,我们还谈到了一种社会现象,觉得泄欲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那些动不动,就欺负弱小、随欲而发、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戾气冲天的成年人。他们的发泄方式,就是这种最低等的动物生理发泄,通过泄欲的方式,来满足自己。

所以,大家看到了:那些,自私发泄,“抢夺公交车司机方向盘”案;那些,欺负弱小,“虐童虐老”案;那些,公交地铁上,“咸猪手蹭油”案;那些,男男女女,“家暴”案。家暴,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没本事的问题,更是一种心理问题。这种耗子杠枪窝里横的行为,是在社会上受到巨大委屈的反弹。

所以,女孩子不要嫁社会上的失败者,或者自认为失败的男人。我所说的失败者,是指在社会没有尊严的人。而与贫富的关系,不算太大。这种人,负面情绪太多,在家变得暴躁的概率太大。

泄欲,这种动物生理发泄方式,是最低等的,也是最容易的,同时,它的危害性也是最大的。

人是高等动物,对生命,对任何事物,应该要有敬畏之心,控制自己,不要去“泄欲”。如果真是那样,为所欲为,不加控制,让人看到了你的“泄欲”,那你暴露出来的生活状态,是有多么的,不堪一击?

第二,爱情故事中最常见的桥段:自虐。成年人的发泄,更多时候,是因为感情之事。感情中受到委屈,很多选择自虐,这种发泄方式,来成全他人和自己。

自虐,虽对他人没有什么危害性,通过“以毒攻毒”的方式,让自己痛上加痛,以达到,雪上加霜,刻骨铭心之目的。

但,伤的是你自己。不要去怪,生活太现实,要怪只怪,你还太年轻!生活给你的历练,终将教会你一切。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定是不会去选择,自虐这种发泄方式,来面对现实。

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当你失去了身体的某一部分的时候,也就是因为各种意外致残,你又不得不去面对,这残缺的自己。比如,少了胳膊腿的,有些人,就承受不住这生命之重,会发泄,会选择自虐。

但是,无论命运怎么捉弄你,你都应该去热爱你的生命,只要你还活着,除了笑着去面对,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外面很精彩,世界很大,别让自虐,影响了你,该拥有的美好生活!

其实,在潜意识中,我是相信因果的。在劝导别人同时,我也以她为镜,在检视着自身。我当年,知道我对不起离家学佛的妍子,在跟小池在那个岛上时,小池以虐待我的方式,来治疗我当时的愧疚。这种虐待,是我自找的,我甚至在过程中,体会到了平衡。

而今天,我选择完全的离家出走,抛弃再次结婚的可能,抛弃北京那个记过为我敞开的家,也算是一种自虐吧,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罪,不配过那样好的生活。

与乔姐在一起的一安心,不接受二妹的感情和身体,在别人看来,是有点傻吗?不是,是我觉得自己不配。如果我错了,命运终有一天会惩罚我,与其这样,不如我先惩罚自己吧,算是顺应天命。那些自虐的人,会不会和我想的一样呢?

第三种方式,叫自娱自乐、自作自受。或许是一种我久已认识的:覆盖法。

情感上遭遇了背叛,工作上承受着压力,生活中憋住着委屈。面对如上,乐观的成年人,会选择自娱自乐、自作自受,这样的发泄方式,来纾解自己。

去买、买、买,从烦闷的地方,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这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来。通过这些实物,来满足自己占有他们的**,给自己带来方便的同时,还能调节心情,确是挺好。

好比,女生喜欢收集口红的程度,就相当于男生喜欢收集车模。她们的买买买,不是真的就如此喜欢那些东西,而是买买买的这个过程,货比三家,看各种晒单和点评,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最好能让自己开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去吃、吃、吃,同样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通过满足自己的食欲,来减轻自己的各种不爽,最好是把它们都忘了,就是极好。

电影院看几场大片,窝在床上看各种“宫斗”热剧,还有那些奇葩说、吐槽大会、大本营、真人秀……让自娱自乐,来的更猛烈些吧,以此达到发泄自己的目的。

换头像、换封面、改签名、改备注、删日志、删好友……成年人这样自作自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一时情绪罢了。

所以,你看到:不掉十斤不换头像;把哪个鬼,改备注成垃圾;日志,删删删,每删一条,都是解一次气,大有壮士断腕、刮骨疗伤之魄力;日志改为自己可见,设置一个从不告诉别人的密码,发日志给自己看,感动天,感动地,再感动自己;删除好友,最好不要再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一切;大不了,自己去唱KTV、一醉方休,明日,依然是个铁血男,依然是个女汉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成年人的自娱自乐、自作自受的发泄,是要向这个世界证明: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我一出声,就让世界,懂我!

我把这种发泄方式,推荐给了“平凡”。因为,并不伤害别人,只是稍微有点伤钱。费点时间在没意义的事情上,或许有其心理上的意义。

有时,发呆也是一种发泄,但这不太适合于女性的习惯。男人发呆,的确有心理舒缓的功用。我们常听说,男人需要独自。当他想静静时,你就不要追问,静静是谁。

男人在遇到情感波折时,习惯于自己疗伤,不是他们疗伤的能力有多强大,这只是他们的习惯。毕竟,女人哭一下会好很多,而男人,动不动就哭,会让人笑话。

经济学上,叫外部效应。这些发泄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外部性小。而男人外部性最小的方式是发呆,甚至最亲近的人,都察觉不到外部性。

第四、最高级的发泄:精神自律。你所选择的发泄方式,体现了你的智慧程度。有最低等的泄欲,有自虐,有自娱自乐,有自作自受。最高级的发泄是,精神自律。

改头换面,从头做起,去剪个发、剃个头、做个头发、弄个造型,从此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让人刮目相看。

能力不足,吃了闷头亏,发奋读书,勤奋地把早起变成了习惯。我失恋了,是他瞎了眼,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环游世界,重振自我。

人无完人,哪里不足补哪里,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的字典里没有自卑,只有自信。

你的最高级发泄方式,自强不息,那其实不叫发泄,那叫做,发奋。我不想跟她讲易经自强不息的含义,也不想说孔子所阐释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种道理太复杂深奥,会打击那听不懂的她,最宝贵的自信。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努力改变自身。这是成熟的表现。我们的底线和顶点其实是明白的,就是生命和死亡。而在这中间,不完美的自我和不顺心的世界,是常态。接受它,尽力去改变它,才是正道。

即使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那至少可以改变对自己的评价。这是最简捷最有效的办法,为什么不用呢?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要发泄,也请选择,最高级聪明的方式去发泄。成年人的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劫后余生。成年人,请不要让你的发泄方式,暴露了你的生活状态。

如果你想改变这个世界,那就从改变你自己开始吧!

从古老圣哲的思想讲,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你也是完美的,因为你是世界的产物。但是,这个道理,连我自己都难以理清,所以也就不跟她细说了。

不跟她说,并不意味着,我自己就不能思考。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又说,大道是至善,道法自然。以这个理解,恐怕,在老子的叙述中,仁是不等于善的。仁是与人与人关系而言的,而善,却与真相关。最真的,是最美的,这就是至善吧。

佛教所说的,贪嗔痴,是烦恼的总根子。烦恼就是心理问题的总称。而这些心理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去除痴。一旦,你知道世界的真相了,就明白贪和嗔,都没有必要。

所以,禅宗之所以称为超然的顿法,也许,是在那一瞬间,突然打开智慧,见识到世界的真,就也自然地发现,贪与嗔,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完全不真实,也就没必要纠结了。

这种通过超越来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会呢?

生命始终在演化过程中,而日月却永远有规律地运转着,它不因你的演化而有所改变。自然的规律那样纯洁,根本没有感情可言。但正是因为这种看似无情的运转,却为所有生命,承载了无限发展的可能,这是最大的道德啊。

人与其他动物,应该说都有感情,都有想利于自己的倾向,这种自私,是造成我们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比如,我们看见蚊子,就心烦。但是蚊子可不这么想:这里有个胖家伙,美好的晚餐来了。

自然如何协调这种高兴和厌烦呢?它不协调,它只是照常运转,你自己去争吧,自强者赢,那是自然的法则。而最强的自然,它没有感情因素,它表现出无情的状态,这是它最大的有情。

万物平等,众生平等。庄子在《齐物论》中就有这个假设。蝴蝶与庄子,梦与现实,居然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只把那个梦当成是一种假设,或者思想实验,倒好理解。但有的道士,或者有的佛家,居然要在实践中证明它,那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虽然我没见过已经证明了的人,也没见过实例。但是,我也无法否认那种认识境界的存在。从逻辑手段来进,要想清楚这个问题,我可以试试,反证法。

如果没有这个结论,如果没有众生平等的境界,没有万法归一的无情,那么,会出现什么反证呢?

第一个反证,那些所谓的得道高僧,那些苦苦追寻的真个,是骗人的。如果是骗人的,那么,动机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骗人?还是他们自已在骗自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排除那些以宗教为名,骗财财色骗名骗利的人,总有一些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比如玄奘、比如神光,他们都是智慧超群的人,他们的经历表明,完全没有骗人的动机。因为,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在超脱之前,他们得到了所有的肯定。

他们敢于舍弃胳膊甚至舍弃生命,所要追求的不朽,肯定是有消息的。他们不傻,至少比我们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人,聪明得多。别人骗他们不容易,他也没有必要骗别人。

动机不存在,那么,是不是他们自己也上当了呢?

第二个反证,他们自己上当了。恐怕也没那么简单,许多实证,让人觉得神奇。大家都知道,六祖是不识字的,但他所讲的佛法,完全符合所有佛陀所说的经典,这是一个什么状态?

不可能凭自己的想象,就得出与经典一样的结论。况且,蒙对一两个标准答案有运气,但要打一百分,就不能靠蒙了。当时那多的聪明人,一直到现在,已经一千年过去了,也没人提出有价值的反驳,不是不敢,而是因为他的正确性。

一个见过**的人,是能够仔细描述它的样子的。哪怕他没读过任何一本描述**的书。

还有些例子,比如,鸠摩罗什,他当众吞针的事情,那估计不是魔术,至今,也没见哪个表演过这种魔术。当然,他如此传奇的一生,恐怕,也超出了一个演员的想象范围,更别说表演了。

最直接的证据,是大量的舍利子的出现,仅出现在长期修佛法的人中,这就比较奇怪了。所有的科学论证,都无法解释,尽管舍利子随处可见。

不管你怎么分析,包括素食者也好,静坐者也好,从生理机能到生活习惯,怎么比较,都无法解释成因。那么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信仰和思想,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实证呢?

也许,有人说,人们相信佛教是愿意相信,毕竟人死后还有存在的部分,是人人的愿望。但是,佛教却告诉我们,别说我们死了,连我们活着,本质也是空的。

他们在追求什么呢?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