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代人传奇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代人传奇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她事先倒是跟我商量过,我没放心上,总是说,再看看再看看。谁知道,她就自作主张地下手了,这样大的事,不跟我细细商量,她来作主,结婚以来,还是第一次,我有点生气。只不过看在孩子的面子上,没跟也闹翻,毕竟房子已经买了,又退不回去。”

这种大决定,是什么原因让他夫人有胆量的呢?

“后来才知道,卖房子的人是家里有急事,急需要用钱,所以价格比较低。当时也有些人想买,只是一次性出不了那么多现钱,这个便宜就落在我夫人手里了。”

那是,重庆本地人要卖自家祖产,没有急事肯定不会出手。但像他们家这样,几十年兵工厂的高工,工资高积蓄多,能够拿出现钱的,也不太多。两方一合,买卖就成了。其实,爱占便宜的人,一生也没见得占到多大便宜。有运气的人,倒会捡个大便宜。

“为这事,我跟她也争吵了几句。她一句话,把我气着了。她说:她不买个房子,万一我不要她娘俩,她和孩子,是不是还得回乡下农村,连重庆的大街都睡不了?这话太有点绝情,说得我羞愧和气愤,但还不好发作。毕竟,这些年,虽然跟她是正常夫妻,但我对她确实没多少关心和照顾,她的危机感,是我造成的。”

他夫人有这个愿望,估计已经积累好多年了。成不了一个重庆人,有随时被抛弃的危险,这种生存压力,在底线思维下,总得要寻找安全感。女人对家的感受,最重要的有两点:孩子、房子。

“她办了这个书店后,生意也渐渐好起来了。她不管是进货还是搬货,都是她一个人的事,我从来没帮过忙。理由是我工作忙,没时间。有时候,我看她一个女人,搬这么重的东西,也想搭把手,但她不肯。说我是拿笔杆子的人,不要那么没出息。她是拿锄头的,这点活没问题。她力气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活,当然,腰也越来越粗,相貌也越来越老了。”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夫人有了事业后,对讨好丈夫的那一套,做得少了。

“我们家就以这店子为中心了。毕竟孩子学校离这里近。原来孩子是上厂子弟校的,但那里教学质量不太好。这附近有重庆的重点学校,夫人会拉关系,居然把孩子转学到这里了。”

我好奇,一个农村女,在重庆这样大的城市,怎么学会拉关系的。

“她跟学校的关系,最早是因为订教辅材料而拉上的。她给的回扣多,平时说话也热情。别人看她也实在,所以教辅这一块,她拉了好多生意。这是这个店子,当年赚钱的主要来路。我跟你说,她开这个店子,三年内所赚的钱,比我三十年的工资还多。再加上这房子增值,我家的财富,可以说是从中产到富裕,不知道翻了多少倍。”

当然,拿工资的肯定比不上做生意的。王蒙对那个时代有个小说,名字叫《过街雨掉钢蹦》,只要你在街上,也就是市场上混,总能捡着无数的钱。这是收获制度红利,也是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的通常路径。

况且,他夫人拉的关系,其实是最铁的关系。有利益交换的关系,最为可靠。在商品经济里,所有的感情因素、权力因素,其实都可以变现,折算成钱来衡量。直接快速最能打击力。而在拉关系上,就是钱。这是李小龙所创截拳道的精髓。

“孩子小学转学,中学的选择,全是夫人一手操办。手里有钱了,人也大气了。我父母后来生病,接到重庆治病,都是她拿钱开路,住的是高干病房,请的是最好的大夫,这些,是我这个读了一辈子书,搞一辈子技术的人,想都不敢想的。”

我笑道:“先生,阿姨与你这是。上半生你给她机会,下半生,她给你奇迹。”

他也笑了起来,很轻松的样子。“不光是这,后来我孩子到美国读书,要不是夫人挣了家底,哪敢有这想法?这房子后来改造,要不是挣了钱,哪敢动工?我家的第一台车是她出钱买的。厂子分的房子,那装修格局,虽然比不上别墅,也差不多。”

我问到:“你还住在厂子里?”

“嗨。厂子当年按高工给我分的房子,虽然是青砖绿瓦比较老旧,但面积大,前后有院,你把它当别墅来理解也行。这面积,在重庆这地方,哪里找?恐怕是将军待遇了。旧了可以整修嘛,重新装好了,住起来真舒服。况且,产权是自己的了,与厂无关,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什么,不是厂里的房子嘛,怎么是自己的产权呢?”我问到。因为在我的经验,原来国有厂子分的平房,使用权是你的,但只要建筑在厂院内,从土地性质到国有资产管理,要把产权化为个人,可能性不大。

“哎,我们厂都不存在了。也就是垮台了,撤并了。愿意到新厂的到新厂。不愿意离开重庆的,就自谋职业了。你知道,九十年代,兵工厂最困难。国家没订单,工厂没饭吃,只能走撤并这一条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那个时代,我听说过,所谓军队要过紧日子、萝卜白菜保平安。军队军官的生活都不算好,连排职干部争着转业,何况购买武器装备了,只能算是维持。

原来我们支队的政治处主任,他当时在一中队当指导员,他也是因为经济原因,要求转业。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时在部队提职可能小。他自己找了一个单位,是人民银行,据说人民银行的打字员,每个月收入都比他高一倍。我所说的是所有收入,福利资金是占大头的。强势地方部门,是舍得发钱的。部队军官虽然基本工资看起来高,但没什么福利资金,日子过得比较紧巴了。

他要转业,可上级不批,给他立个三等功,算是勉强把他留下来了。后来,部队扩编干部流动的原因,他居然七搞八搞,还搞到一个副团职,算是当年留下,没有成为遗憾。

平安是保不住的,在大势奔流的改革浪潮中,原地不动,根本没平安可言,当时军心不稳,比我老的军人都有体会。

还有就是下岗潮,当时许多国有企业都裁员增效,甚至有的大厂直接关闭。没效益,没补贴,国家养不活这么多人了。这些人的境遇更差了,因为原来工人老大哥,政治和经济上处于社会的上层,突然打入底层,一点过渡的层级和时间都没有,那些四五十岁的人,除了工厂岗位,别无特长,在外面求职,年龄和身体不占优势,很是困难的。

改革是一场革命,涉及亿万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大幅调整,阵痛和不稳定,是当时的现象。当时的治安也比较差,公安管不过来,我们武警也要参与深夜的社会面巡逻,还要参与公交反抓窃,还要参与打击车匪路霸,可见当时,社会是不大平安的。

好在,改革的成功来源于增量。当社会总财富快速增加之时,大部分人都获得了利益,所以,才没引起社会剧烈动荡。人人都有好处,多或者少而已。经济上的变迁,整个改变了社会形态。如果说过去国有单位是铁饭碗,兵工厂就是钢饭碗,突然变成泥饭碗,职工确实受不了。但随着社会经济活跃,许多人的泥饭碗开始有肉了,有油水了,也就不在意饭碗本身了。平滑地度过阵痛期,是中国最成功的地方。

“我们厂为了减员增效,将我们重庆车间与绵阳车间合并,我是技术专家,当然不可能下岗,但如果要工作,就得到绵阳。当时我已经五十多岁了,生活基础在重庆,舍不得离开,就办了提前退休。当然,厂里原来的房子,都归个人所有,政府为支持撤并,也顺利地办了手续。所以,我的青春留给厂,厂里留给我那栋房子,这就是价值。”

我听了后,觉得是一种悲哀。这种埋头干事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在五十多岁临近退休时,还要为自己未来的生活作重大选择,并且前景谁也无法预料。他们可以预料产品的发展和质量,可以预料科学的进步和工艺的改善,但预料不了自己的生活。如同漂浮在大海的孤舟,突然失去了方向感。

“留在重庆,是我夫人坚持的,当时儿子也站在她一边。我只是闲下来没事干心里慌,其实我倒不担心钱的问题。毕竟,夫人挣下的,比我在厂里多多了。”

虽然有钱,但一个长于思考和勤于工作的人,突然没事干,空虚带来的失望,肯定非常痛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他当时肯定遇到过。

“最开始没事做,是闲得慌,主要是业余时间,辅导儿子做功课,也算是孩子争气,也与他妈妈的教育有关,成绩还不错。”

我与妍子在云南开展的计划就与教育有关,我想知道,他夫人,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这种方法,说不定也适合于山区那些没文化的家庭学习呢。

我问到:“她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呢?”

“她其实说得不多,做得多。比如她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就是看些杂书,几十年来,没打过麻将,也很少看电视。生意忙完了,就在家服侍我们。但是,她反复的一句话,却印在了儿子身上。她说: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的人,服侍你爸爸,不是他对我有多好,我只是喜欢你爸爸读书的样子。男人没知识,女人看不起。这句话对我儿子的冲击很大,所以,他学习的动力还是有的。”

这属于言传身教,一般家庭,是学不来的。但这也是最有效果的教育方法,以父母自身状态来影响孩子对读书的看法。这种办法,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也使用过,有特效。

说了这些,还没接触到实质问题,仅是他故事的叙述和情感的表达。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精英,他肯定不是随便说故事的。

果然,他话题转到了学佛上。“要说我学佛呢,是自身经历所引起的。我下来后,守店子不甘心,儿子的学业辅导,也只是双休日,平时没事,就找几个老同事喝酒打牌,但这样混,我自己知道,也不是办法。我一生学了不少东西,也实践了不少东西,这些知识虽然说不上是什么重大的科学发明,但对我们这一行,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想写书,把自己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记录下来,传播出去,也算没白白把知识烂在肚子里。但是,当时的情况,你也知道,学术型的书籍,是很难出版的。当时最热门的、卖得最好的书,我其实都知道,我们家是开书店的嘛。”

他所说的情况,当然正常。专业性书籍,由于受众和读者群狭窄,对本专业人员虽然有很大价值,但对出版商来说,销量不好,肯定不愿意出版。

“我夫人知道这事后,悄悄运作了好长时间,终于有一天,她跟我说,要我写书,她已经联系了出版商,别人同意出版了。我一听,兴奋极了,觉得未负平生所学,感觉到价值了。”

我想,他所说他夫人的运作,估计是与钱有关。

“在写书的过程中,与出版商有关于装帧封面及发行方式的商谈,当时我夫人正在联系学校搞教辅的大生意,我就直接与出版商联系了。见面后才知道,我老婆与人家签了包销协议,她包销五千册,人家才同意出版的。哎,知识跌价到倒贴的份上,我当时也感到一阵悲哀。当然,书还是要出的,不然,夫人的好心就白费了。况且,我带过的徒弟和学生,还有同行的许多技术人员,也等着我的书出来,我不能让这些爱我的人失望。”

“我也知道,这本书出了,我的事业也算有个交代了。估计是对自己要求太高,那段时间,也没怎么休息。人的身体到五十几岁是个平台,加上我原来大鱼大肉,烟酒不断,此时集中爆发了。一天晚上,突然感到头晕,就当场昏迷了。等我醒来,已经是十几天以后的事了。”

这可是大病,十几天昏迷,大概算是在鬼门关走了一趟。

“我醒来后,发现我躺在自己厂里的家里,就是那栋平房。我感到奇怪,因为,我是在书店那套子房子里昏倒的,怎么到这里来了。”

也是,从医院醒来,估计才符合常规。

“过几天,语言功能恢复后,夫人和孩子慢慢讲,我才明白这些天,自己经历了什么。我是急发性的脑溢血,昏迷的时候,又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把头又摔了。等夫人把救护车叫来,送到医院时,已经是命悬一线了。”

当然,脑溢血这个病,几乎是跟时间抢生命。一分钟,就会让身体有质的改变。况且,他还摔了头。我母亲就是这个病,在温州最好的医院,也没抢救过来。

“医院马上给我做了开颅手术,但因脑出血面积太大,术后状态非常不好。在ICU观察了几天,脑电波几乎到了很微弱的边缘,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最后,医生也表示无能为力,要我夫人和孩子,给我准备后事。”

这种情况,在我母亲生病后,我都经历过,知道,那是无力回天的时候,那曾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我清楚记得那天的所有细节,不管是在回忆还是在梦中。如果没有那一天,我今天,也许在温州的家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生活总是在你背后,准备了一上重锤,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猛击你的头部,打倒你。即使你能够站起来,生活的方向也已经完全改变了。从那以后,我觉得生活不是一条曲线,那时,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断点,以前的一切,仿佛都与以后的一切,没什么关联。

“我夫人是最懂我的,她知道此刻,医生如此说,医院已经对我没有帮助了。她知道我最爱哪个地方,我原来跟她说过,寿终正寝是多么幸福难得,她要带我回家。家里有她预先购置的呼吸机和监控设备,她等于在家建立了一个ICU,花了几十万。她也请了一个医生在家住着,随时监控我的情况。对于一个拼命挣钱的人来说,她这样为我的命,拼命花钱。哪怕花这些钱,只能带来我半死不活的几天时间。”

我明白这种心情,最喜欢的人遇到最危难的时候,哪怕最大的努力,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都想试试。

“她把我在屋里安顿好后,不知道她听谁说的,念《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可以对我有帮助。别人是这样说的,如果有缘,可以帮助我治病。如果去世,也可以帮助我往生天界,不至于坠落地狱。她就整天念,整天在我耳朵边念。这样过了七天,我醒了,就发现她还在我耳边念经。”

这个传奇,是我第二次听到,以前是谁跟我说的,我忘了。但故事差不多,说念这个经,有时有奇迹。

“那七天,她没换过衣服洗过脸,只靠喝点稀饭或者菜汤来维持,都是请人做好,在我床边喝的。没离开过我一步,终于唤醒了我。当我醒来,睁开眼睛望着她,试图挤出笑时,她突然大哭起来,当时的我,还不知所措。”

当然,夫人一身边,突然大哭,对于一个昏睡十多天的人,对于一个记忆还停留在写书时的人来说,肯定不明就里,十分茫然了。

“当我醒来后,在她照顾下,终于可以说话了。后来,也可以翻身,起床,走路。整个康复过程,大概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夫人总是我的拐杖和依靠,也是我的导师和医生。我惊奇地发现,她是如此有力量,几乎可以举起我。她是如此有章法,把家里的事,包括我的康复和儿子的读书,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是如此有幽默,总能跟我开些让我轻松的玩笑。她老说,此刻她像我的娘,我像她的儿,当时,确实是这样。我那时才明白,这辈子最正确的事,就是娶了她。最后悔的事,就是年轻时,不该伤她的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一个把丈夫当成自己全部的人,敢于付出全部的能量,来扶持照顾,如果丈夫不是木头,都会感受到这深沉的爱。

“从我醒来后,家里就专门辟出一个佛堂,供奉着菩萨。她说,是菩萨给的我第二次生命,菩萨没骗她,她也不能骗菩萨。长年青灯,坚持吃素。并且,她每有空闲,总是在念佛号,从没间断。”

我明白了,老板的夫人,也是以自己的行动,引导丈夫走向佛学的。

“我问过夫人,为什么信佛。我夫人的回答很简单:我不懂什么佛学。我只知道,菩萨对我有恩,我要还这个情。当时医生拿你没办法,我所有的努力都用尽了,只有菩萨给了我这条路。我想试试,尽最大的诚心。结果,菩萨救了你,我当然信。我不是因为道理信,我是因为结果信。你活着,就是提醒我,菩萨始终关照过我们,我们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这是最朴素的情感,当然也是最打动人的情感。在这个传奇的经历面前,事实验证着信仰,你不相信道理可以,但只要你相信事实,就会坚定信仰了。

也许,有人把这种奇迹当成是偶然发生的,当成与菩萨没有关联。但是,一个倾注全部感情和希望的行为,得到了巨大的回报,这种情感的力量,给事实起了最好的注脚。

不仅事实让你相信,而且你的真心,也愿意相信。两条都同时具备,你就不得不信了。

“当然,我自己提出也要信佛,也要念佛,也要吃素时。我夫人却说,发愿的是她,获益的是她,跟我没关系。我愿意怎么生活就怎样生活。但此时,她对我的爱感染了我,我觉得,她就是我的菩萨。所以,我自愿跟她一起念佛,开始了新的生活。”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