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多维综合体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多维综合体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我们这个世界是多维的,就像在坐的各位,同时身为丈夫儿子父亲公司领导学生导师,是个多维综合体,世界也是一样。”

这是先给定分析模式,再来谈分析方法的讲述。这种讲述一般在大学里常用,因为分解多维后,才可以运用我们熟练掌握的数学及逻辑工具。

“中国是个小世界,在我们这栋楼里,人们的工作环境与纽约曼哈顿没多大差异。在甘肃青海某个牧场的山谷,部分人还过着非洲人民的生活。这就注定,中国不可能由一种经济模式来制定经济政策,中央统筹和地方自主是并行的,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条条与块块的结合,虽然这种结合产生了大量现实矛盾,但是,它合理。”

此时,那个来自武汉的乡村治理专家,带头鼓起掌来。看来,他研究的内容与城市经济学家们巨大的落差,在这会场中,得到了承认。

“在这个多维世界中,最近发生了两件大事,成为搅动全球的变量,让多维世界更为复杂。第一,互联网经济所带来的信息革命。第二,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治理难题。”

这就是问题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会让思路变得清晰。

“在中国,还有第三个变量,就是速度的不均衡『性』。这让中国经济有特点有别于世界其他地方,所以,慢说世界主流经济学家难以理解这个世界,就是中国主流的经济学家也更难以理解中国了。”

前两个变量我听说过,第三个关于中国的变量,我还是第一次听见。有新东西就有意思,我按下了手机的录音键。

“我先说第一个问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变量。它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对产业的影响,我们可以称之为革命。有人把它与之关联的工业科技进步,统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有人说是第四次。不管称号如何,但这次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不看广告看疗效,称号并不重要,实质要对实践中的作用来分析。

“实质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产生,速度广度与深度,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影响呢?如果搞一个综述,可以专门开一个学科,我只从大家最直观的地方说起。”

这估计是下定义不如打比方的办法了,想到这里,我嘿嘿一笑,许多高手都玩这招。

“在座的有很多是生意人,我举些例子来说明。过去有做销售的,从厂家进货20元,以25批发出去,零售30元。大家想想,除了运输人员门面仓储成本,每一个环节这5元的差价,还包含了什么?”

下面有议论,当然是小规模的,当然有什么渠道维护、『政府』政策、品牌建立等,当然,也有人提到了信息不对称。

“对了,大家刚才讨论时,谈渠道、品牌、『政府』政策等的付出,这些都属于软成本,产生这些成本的主要原因有一个,那就是信息不对称。如果厂家与所有买家价格信息对称的话,中间商就很难赚到差价了,对不对?”

确实是这样,现在流行一个东西叫网购,特别便宜,让很多中间商日子变得难过。

“网购是最近才兴起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冲击中间商。这是利用信息对称带来的社会福利。过去有人以为,买个铺面养三代,那是互联网没来之前,当网购越来越厉害时,铺面会跌价贬值,大家感受到了吗?”

此时大家又议论起来,基本感受是,贬值倒不至于,但像以前那样猛涨的机会,几乎没有发现了。

“我在这里大胆预言,网购最终会成为中国人购买方式的主流,铺面值钱的时代,将越来越没可能了。不要你以为,投资铺面,可供后代收租子,那点租子养活不了人的!”

这个冲击就太大了,这几乎改变了我们习惯的商业形态。在坐的都算是有钱人,投资方向几乎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如果不投资商场,不投资门面,哪种长线投资是安全而有效益的呢?

“信息传播的速度是以电波的方式计算的,远远比物质传播得更快,就像你的思想总快过你的身体。”

他将话题扯回,继续他的主题:“这种速度的传播会带来许多问题。假信息是问题,信息滥超过分析能力是问题,信息安全也是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太大,我只讲其中一个问题:信息共享的分层。”

“这是一个多维层面的问题。信息共享的程度对各人来说是不同的,大概因为工具、文化、关联度不同,享受信息交互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工具嘛,上网的快于不上网的,能够用手机上网的快于用pc机的。文化嘛,老人文化不习惯使用,没文化的人不习惯使用。另一方面,年轻人最习惯,会英语的更充分。会英语的、有网络工程技术背景的年轻人,就是大家今后在公司招聘的争夺对象,各位,还等什么呢?如果你明天要招人,这就是重点啦!”

“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中,还有一个前瞻『性』的展望,那就是对社会管理的数据化。比如以前,我们要调查受众消费的偏好,需要找专门的调查公司,沿街发表,找人填表,送纪念品,费力不讨好。现在,只需要收集互联网上大家消费的数据,就够了。你要预测趋势和公众偏好,这就是省力又有效的好办法。当然,这个办法,『政府』也可以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黄仁宇说过,现代化国家的标志就是,以数目字管理社会。

“信息化不光是传递信息,还自动产生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与我们人文社科关系密切。所以,黄教授,你研究乡村治理,一般是由点及面。当你掌握了全面农民农村或农业的大数据之后,你甚至可以跳跃到由面及点的地步。”

我现在在知道,那位武汉专家姓黄,我记得他的文章,曾经火爆过一段时间。

黄教授回答到:“如果真那样,我可以像中央领导人那样思考问题了。”

这不是笑话,按他的说法,这可能成为现实。

“知识的自动产生其实也很简单,比如经济学家得出过一个结论,就是口红经济学。意思是,当经济发展停滞时,口红的销量就增长,这是大量观察和积累得出数据,然后对比现实得出结论的办法。可想而知,为了得出这个结论,这位经济学家耗费了多少精力。现在倒简单了,直接对比口红网络销售的数据,就可以得出经济发展的参数,这不是自动产生吗?”

知识的自动产生当然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但如此一来,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将被革命,这可是关系到许多专家和院校研究所的饭碗问题。

“所以,信息化带来的基本矛盾就很清楚了,就是信息交互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现实物质交换产生的速度,思想快于身体,你就会不耐烦,对不对?”

不耐烦,是他打的比喻。焦虑,却是这个社会越发明显的共『性』了。当然,这个基本矛盾所产生的后果,要比焦虑大得多。他限于时间不愿意深说,因为在座的都是行家,响鼓不用重锤。

“信息化的东西到此为止,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座有专家比我懂得多,我只是把信息化当成今天主题的一个背景,给大家提一下。”

李茅正在挣信息化的大钱,他如果有时间来听,估计他也不会看不起文科生了。

“我讲第二个变量,经济全球化。前面所说全球互联网正在促进全球信息化,全球信息的交互和产生,也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

他从屏幕上打出一张张图形和表格,展示了世界前100强的大公司,它们的全球化产业链和销售网,以及利润分配及发展趋势。这种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这就是新的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当然,这要摒除不真实的数据和不严谨的推导,更不能夹带私货。

“大家看到,世界营收前100位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全球化公司。我们举例说来,最熟悉的联想公司,它的市场当然是遍布全球,它的股票当然在美国上市,它的生产也全球布点,但大家为什么认为它是一个中国公司呢?只是因为它在中国创立,创立者是中国人了。但是在利润分配上,全球股东在瓜分。在税收上,各国都在相应收取,在员工聘用上,全球都在招人。也就是说,它的好处也是全球化的。”

他这一说,我理解了,一个公司的股东是全球的,经营成本花在全球,经营效益全球分配,这个中国公司,只不过有中国血统而已,公司本身,只能叫世界公民了。

“这个趋势愈演愈烈,我把近十年来世界大公司全球化水平做了一个曲线图,大家看一看趋势。”

他放出来几张图表,然后又放出互联网发展曲线图,让大家对比。这一经对比就发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大公司全球化的发展,在趋势和速度上,有惊人相似的关联度。这就很说明问题,因为这是十年的数据,不能用一个巧合来解释了。

“我在发改委研究所工作期间,有幸被选定给领导作一次报告。当时有一些部长和司长在座,我也是讲经济全球化问题。人家当领导的,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他们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迅速抽取出本质『性』的问题,敏锐地找到办法。这种能力是学校学不出来的,人家是多年领导地方经济建设中,建立起来的对矛盾分析和处理的直觉训练。”

他这个说法,不是在给领导脸上贴金。我自己就有体会,当我带领温州工厂做一件事时,所得到的体会和经验是综合『性』的,有用的。班长当年在部队就真正管理了一个班,十来个人,也比社会上的普通人管理水平高得多。

经历就是能力,就像原来部队所说的神枪手一样:都是子弹喂出来的。

一个企业家一次次成功,将企业做得大,至少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干。比如金姨,没读多少书,但她在商业上的判断和组织能力,可不是一般大学企业管理课,能够学到的。

“当我讲完,进入讨论环节时。当时商务部的一名领导问我:你这个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治理的困境,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经济活动主体全球化与『政府』治理边界的国域化,是全球化经济中最基本的矛盾?”

用基本矛盾的思维来分析问题,这是简化朴素而直接的,往往还是有效的。当然,没大量的实践作支撑,也容易流于空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当时就服了,他一下就看出了根本问题。大家想想,当全球化经济体占据一个国家的主导时,『政府』对经济的引导和控制能力还有多少呢?”

这当然是个问题。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国家机器往往是最终权力的体现都和执行者,当这个最后的控制人发现他最大的权利:经济利益。不受控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比如『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税收,但大公司为避税,就转移生产到税收低的国家。这怎么办?『政府』不能调控税收、不能掌握财政,那么,『政府』的功能就是大大弱化。

权力总是有的,二八定律都在起作用。公司原来是控制生产的,『政府』原来是控制分配的。如果公司在分配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那么,『政府』倒台,还是百姓造反?因为过度集中的权力,会造成绝对的**,这是一个老话题了。中国封建时期的循环就是这样,资本的力量造成土地的兼并,社会迎来了流血的革命。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重新夺回渐渐弱化的分配权,只有两个途径。第一,放开权力竞争,直至政权垄断,让优势国家一统天下,不管公司走到哪里,这个帝国的管理就延伸到哪里。这是什么?这是霸权。当然不是我们的选择。”

“第二个办法,全世界执政者,联合起来!”

他讲到这里的时候,全场爆发了,掌声和笑声一遍。这句话改编自马克思经典: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什么时候,执政者这高高在上的家伙们,也被『逼』到必须抱团取暖的程度?这是商业的力量,这是资本的力量,归根结底,这是全球化的力量。

信息的迅速交互,交通的日益快捷,为政者必须联合想办法,才有出路了。

“这就是国际治理体系的提出,国际治理体系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在坐各位要决定事情,是按实力说话,还是按人头说话?是让所有人都同意才行?还是大多数通过,默许多数人的暴政?”

这个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大事,如果按实力说话,那是联合国,五常有绝对实力,所以有绝对权力。但是总有小兄弟不服气。如果按人头说话,必需要所有人一致才行,那就是欧盟。但总是议而不决,决而难行,没有效率。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中国在国内治理时,就面临这个问题,更莫说这个世界了。如果要公平,比如『毛』时代的大锅饭和人民公社,那就没有多少效率了。如果要效率,任由资本没边界发展,公平『性』公打折扣,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

他停顿了一下,再次按开了图片,说到:“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三个变量:速度不均衡。”

“按邓大人改开的意图,是先富带动后富。这在当时,当中央处于绝对控制地位的时候,是做得到的。因为『政府』掌握着绝对的分配权。但是,为提高地方的积极『性』,中国的改革是从放权开始的,各地方按各自的步骤发展先行,问题就来了。有利于地方『政府』税收的事,各发达地方干得火热,而上交中央的税收比例就减小了,减小收入就等于减小中央对经济社会的控制权,为此。朱总就发明了分税制,重新掌握了分配的主导权。”

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往往会陷入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大循环。

“如果没有今天我所说的变量的影响,这种做法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让中央来调节分配比例,保障大致均衡。但是,大家知道,这两个巨大的变量来了,新的不均衡被放大,治理方式如何改革,又摆在了领导的面前。”

中国当然不能硬『性』屏蔽这两个变量。全球化与信息化,正是中国近些年腾飞的翅膀,如果没有这两个变量,我们即使开放了,也只能给洋人打工,根本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怎么办?如何拥抱这个巨大的机遇,但又要造成大致均衡的态势?我们的领导又做对了。顺势而为,不在分配上下功夫,而在生产上下功夫。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或者说覆盖旧的问题,这是不是在哲学上,肯定变化和运动,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他这一说,会议室就轰动了,纷纷议论起来。这家伙毕竟有中外学习的背景,又在『政府』高层工作过,又在公司实践赚了钱,出口不凡,立意高远啊。直到此时,我才有点佩服他了。

再想想自己准备的发言提纲,觉得非常浅薄了,果断决定,暂时不发言。

当然也有提出问题的,这些问题要么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要么太过常识,没引起我的注意。

只有黄教授提出的问题,是我最关心的。他问到:“农村、偏远贫困地区,怎么办?”

这是不均衡的极端问题,这也是个大问题,我看他怎么回答。

我关心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是农民出身的,而且农村空心化,到了我难以想像的程度,完全废弃的村庄,已经摆在了我的眼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中国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发展。但如何发展,这就是试验。这是我们『政府』坚持得最好的一种办法,及时试验,及时推广。大家注意到没有,每一个新设想的试验,我国总是分几个地方同时进行,试验周期大约一到两年,让新鲜的经验马上来适应新鲜的现实,以保证经验不过时。”

这是对的,下面讨论时,有人总结了三个三,我觉得有意思:试验总是从省市县三级同时选点,总是从东中西三个地方同时发起,总是用提倡、文件、法规三种力度来推广。

中国人对三,真是情有独钟。

“这里的道理在哪里呢?所有的理论,必须来源于新鲜的实践。所以,那些学古典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的,水土不服是肯定的。那些抱着老祖宗经验的,不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趋势,是肯定的。最大知道的试验和产生,都来自于试验。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物理学的试验方法,这是中国的创举,是伟大的。”

试验是试验,总得有个大方向吧,不能『乱』搞。总得有个大趋势吧,不能没有目的和方向。这是我现在的疑问,估计他会解答的,因为这个疑问显而易见。

“我们既然不能回避前两个变量,要解决好第三个变量,我们就加速前两个变量,有一种勇气在里面,有一种自信在里面,也有一种中国人的智慧在里面。”

我知道他要说答案了。

“『政府』就是借钱,也要投资于交通通讯的基础设施,就是这个道理。在最远的地方修铁路,在最高的雪山修手机信号站,在最大的城市间加快交通的便捷,在穷的偏远山村,架桥铺路,免费安装电视和信息设备。所有这一切,都是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速度,让这个速度产生三个效应,来平衡经济中心远端的落后,达到带动的目的。”

他所说的三个效应是什么呢?大家都没说话,安静得如同小学生。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