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要你以为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要你以为

作者:洪山诗人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4-01-01 10:57:54 来源:书海阁

鬼混也得有节制,周三的早上,我觉得应该告一段落了,拉上乔姐回到了市里。到家后,不自觉地打扫起卫生来,看样子,潜意识中的心理关口还是没过,我还是觉得自己需要赎罪。

得找其它的事情来覆盖一下。我给李茅打电话,属于没事找事,以平衡生活的焦点。

“你小子,最近也不跟我联系了,忙啥呢?”

“庄哥,你潇洒自由,我不能比。公司事太多了,然然都在加班,我这负责技术部门的,都好几天没回家了。”

“娶到美女了,没时间。想当年,没有美女时,在十字路口等双闪,你知足吧你。”

我俩都在电话中笑了出来,过了一会,他突然说到:“庄哥,我记得你学过经济学的吧?”

“学过一段时间,在五道口,我们都是单身汉的时候。”

“对对对,我记得学校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现在有个讲座,内部人小范围的,专门针对大公司老总的小范围交流,你愿不愿意参加?”

我对经济学倒是不太感兴趣,经济学家都臭大街了。但是我对圈子感兴趣,听得出来,这是一个比较高端的圈子。当年我要不是上五道口的经济课,也认识不了爸妈,也就没有妍子的故事,也就没有今天。

“那是你们新贵的场所,我参加不合适吧?”因为李茅的接触对象,基本上是技术型公司,经济学家也是客串。毕竟以理工科出身的李茅来说,本质上是看不起很多文科生的。

这几年,在中国学文科的,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为什么?没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中国几年的进步,主要体现为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文科生的预言被击破、文科生的方案不可行,没作为就没地位,他们还爱抱怨。

我想主要原因是他们知识不对,但他们总是说中国不对,这是违反常识了。中国不对,你也不可能让中国不存在嘛。存在先于本质,如果你所谓的本质与存在不符,只能说你所谓的本质有点问题。

况且,中国如此飞快的发展,肯定做对了什么。你们这些搞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新闻的、法律的,很少有人给出中国如何做对的答案,凭什么要那些前进在第一线的理工生佩服?

靠说大话可以忽悠底层群众,靠说牢『骚』可以鼓动键盘侠。一些文科生由社会思想的引领者,变成了靠鼓动底层捞饭吃的假公知,这是他们的悲哀。

“我知道你庄哥是大师,心气高,看不起搞经济学的。但是,我要告诉你,这是个座谈沙龙式的,况且本周主持人倒真是有些水平的,建议你没事去打个酱油?”

李茅这是怎么了?说话颠三倒四的,不像是他事事按科学按逻辑讲话的习惯。

“实话跟你说了吧,这位曾经是然然的大师兄。然然本来要去捧场的,我们都没时间,所以想让你去听。他有没有水平,我倒真没听过他的课。但是,然然很推崇他,说他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能力。你了解一下?”

我知道,他把然然的原因说出来,就解释了他颠三倒四的原因了。天大地大,美女最大。李茅就是这样直接的人,明人不说暗话。

然然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她重点推荐的人,恐怕不会差到哪里去。一般经济学术界有个鄙视链,真在一线挣真金白银的,看不上在电视上夸夸其谈的,在电视上夸夸其谈的,又通过鄙视现有政策,来抬高身价。

这种鄙视链很没道理,如果政策完全错了,中国是怎么进步的呢?但挣钱的精英看不起吹牛的专家,这一条是普遍的。然然正在挣大钱,她不会对一般的专家感兴趣的。这个是她师兄,她是不是为了照顾面子,才答应的呢?

恐怕不会,从他们的婚礼上我就知道,然然对面子这个中国最大的传统,不怎么照顾。

“人家然然为了找不去的理由,拿你做挡箭牌,说你是商场高手,深得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理论精髓,他师兄才对你感兴趣,主动邀请你的。我跟然然打了包票,你不能把我闪在半道上,对不对?”

“李茅,越来越不正常了啊。为了老婆,把这多年兄弟往外卖。然然口中的人,根本就不是我,你怎么也起哄架秧子?”

“庄哥,话不多说,兄弟也是被『逼』,去还是不去?我没时间,就等你一句话。”

“我去,行了吧?不就一节课吗?把朋友丢了,这有点亏本。”

“高手都是理智的人。”李茅说到:“邀请函我快递到你家,把地址用短信发给我。”

上午的电话,下午快递就到了。看样子,李茅确实很忙,连我去他办公室拿都嫌耽误他时间,快递,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最简捷的流程。

打开快递,一看时间,是本周六下午。既然他们介绍我时,把我吹得乌秧乌秧的,我也不能把他们摔得叭叽叭叽的。趁着这几天,干点正事。

我主要按他们的介绍,恶补了一下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既然是座谈,肯定不能开黄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幸亏过去有过五道口学习经济学的经历,倒是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些基础。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经济学的主要名着,挑了几本以前没有读过的,到书店买来,临阵磨枪。

萨谬尔森、凯恩斯等人的思想大概都听说过,还看了一点供给学派的、交易成本之类的东西,最近在美国大火的新自由主义的一些东西,也看了一点。我看这些书的时候,主要看章节名和序言以及译都简介,大体上知道它说的什么就可以了,不必要了解全部。

如果以不求甚解的方式看书,一本书两个小时就够了。因为你只需要了解它的框架和中心思想,了解它对社会的影响及其他人的评论即可。我又不做研究,管那么细干什么?

但是,更多的,我在网上查找了两个部分的资料。如果我到场时有发言,得有个角度。我的角度是:政策。

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要看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的主要经济政策和后果,这方面网上的资料很多。苏联东欧巨变后,西方经济学疗法的效果及原因。关于美国近几年新自由主义失败及金融危机的原因,可以说是资料铺天盖地,但不看专家的,只看美国『政府』的对策及效果就行。

专家的论述万万千,但真正有实践机会并可以考察出效果的,主要是『政府』的政策,这才是经济学最该研究的地方。

另一方面,就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了。这很方便,我在看二十四史时就有留意。因为古代历史中,关于税赋和民生的政策,记载得权威而详细。况且,这些与意识形态关系不大的东西,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反而更高。

如果你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看书,那么看书的过程是不轻松的,你得做笔记,理思路,提要点。

我在思考政策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巨大的盲点,就是对改开以来国家的经济政策,完全是个门外汉,因为平时没有注意它。

这就像一个美人就在你身边,你没有关注,你的目光总盯在古代或者远方,对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这属于灯下黑。我不知道,那些自以为经世济民的专家们,是故作清高还是没有弄懂,也不大谈论这方面的成果。

书生们喜欢好高骛远,老拿自己跟伟大的圣贤们看齐,想前看五百年后看五百年,搞得自己跟诸葛亮似的。但是,你想想,诸葛亮至少制订并成功实施了政策:隆中对,你有吗?身边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说什么大话。

我对这种风气很瞧不起,我虽然不是研究什么经济学的。但我知道,周易是算命的书,我至少能够有一定的经验和成功率。比那些大学教授们开课讲周易的,至少心理要踏实些。

每一门学问,不是几天就可以了解的,得有重点。估计到时候,我能够说出几句有价值的话,大概在中国历史的经济政策上。我确定了一个主要问题: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循环。

这个问题前人有过研究,大概是指土地与人口的关系。和平年代农业经济恢复发展后,人口就会迅速增长,而另一方面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这就会造成分配严重不均。『政府』通过行政方式控制土地兼并打击地方豪强,来保持生产与人口的脆弱平衡。但一旦地方豪强没控制好,一旦遇上天灾**,这种平衡被打破,中国就会发生农民起义,朝代进入衰亡。

这是个死循环,这种经济上的循环引起政治上的重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与此有关。如何打破这种循环,根本上还得靠工业化。工业化虽然打破了农业时代的这种循环,但它必然会引起新的矛盾,经济危机。如何解决,这是个大问题,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了。

这几天真是没事找事干,我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它挣不了钱,我也当不了官。当官的我也认识几个,但他们与经济政策有什么关系吗?

但有事总比没事好,况且,我做这些笔记和学习时,没有负罪感。

提前到了会场,这个地方我还是第一次来,是一栋商业大楼中间的一层,某咨询公司的小会议室。会议室外是一外巨大的休息咖啡散坐吧。我到时,只见到几个人,看穿着倒都是正装,倒有一个中年人,很精干的样子,虽然也算是西装革履,但没打信赖,我看他的衬衣,是崭新的,估计他平时没有空西装的习惯,不时扭动着脖子,可能是衬衣领子让自己不太舒服。

人是三三两两各自为群,我与他们都不熟悉,也懒得打招呼,一切到会上再说。刚坐下,就有穿着职业服装的女生来问:“是庄先生吗?”

很少有人把我叫先生,一般亲近的把我叫小庄或庄哥,社会关系上的人把我叫庄总。

我点点头,礼貌微笑。

她也回个礼貌微笑:“咖啡还是茶?”

“绿茶有吗?”有的土豪喜欢装,本来没有习惯咖啡,但非要在公开场所点咖啡,这事我不做。我本来也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也没有留洋的经历,何必为难自己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有,您稍等。”

当她把茶给我送来的时候,我发现她给了我一本资料。我一翻资料,才发现这是此次座谈会的专门资料。

最开始就是介绍今天主讲嘉宾,原来然然说的经历就是能力的判断,是有道理的。这个人,是九十年代人大研究生毕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然然相同,算是然然的师兄了。

后来到哥大读博,又在华尔某投行任过高级职务,2005年左右回国,在国家发改委某研究所工作了几年,写过关于外汇制度的文章,也影响过一些政策的制订,现在中国某大型证券公司任首席经济学家,主要是投资方向与政策研究。

从他的经历来看,这是一个曾经参与过政策制订的人,影响过高层决策的人,也是一个目前在挣大钱的人。这种人闷声发大财就可以了,被人请来在这里讲课,估计是有一点水平,才被大家硬拉来的吧。

再往下翻,就是出席佳宾的介绍了。二十几个出席佳宾,有上市公司老总,有科技公司股东,有投资公司高管,当然,在接近最后的介绍中,还有我。

我的称号是通讯公司董事长。介绍说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通讯终端产品公司,去年营业收增长超过一倍。参与投资非洲电视转播产业,在三个国家取得了优势地位。这是什么情况?这是包装。这种夸张的包装,是李茅的主意还是然然的主意?好像我很高大上似的。其实,这个介绍有意忽略了一点,就是我的资产总额,如果把这事写上去,我估计连大家想像的零头都没有。如果没有爸妈的底子,我连亿万富翁的及格线都达不到。

但是,在这些人里面,我是最年轻的人之一。还有一个比我更年轻的,27岁,但他开创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全国有名了。

其实,通讯终端产品就是手机。为什么是最大,是因为在是非洲没有国内的竞争对手,这也只是暂时的。所谓电视转播产业,就是与王班长搞的那几口锅。

我也有意看了看那个中年人,穿西装不打领带的人。他居然是武汉来的土专家,所谓土专家,不是他的学术背景土,人家也是早年留学西方的。但他的学术对象是乡村治理,长期跟泥土打交道的人。他的学术方向是另类的,跟我这打酱油的一样另类。我对他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好感,这是不是我对武汉有好感的移情?还是因为我出身于农村?

今天的商业文化,虚假的成分太多。我不知道,这个主讲的人,是不是也像这种包装一样,仅仅金玉其外。

会议室打开,人们开始进了,我进去后,发现了自己的名牌。这也是很新奇的一幕,很少像官方领导那样,有一个有名牌的位置,正经地坐下来,如同开会。

高端的社会中,人们都很遵守时间的。大概十几分钟内,所有人都到齐了。主讲佳宾也到了,他虽然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但他的招呼没有虚假的客套,很随便地坐在了桌子的顶端,这让我有了点好感。

我不喜欢在社交场合那些假模假式的亲切,那种纯属就会的寒暄。这一套,小苏比谁都玩得熟,就是生人说熟话,交浅言深。

没有过多的程序,直接就开讲。他只说了一句算得上是客气了开场白:“我只讲我最想说的观点,估计有很多漏洞,随后讨论时,共同争论。”

然后,他说了一句过渡『性』质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正确的废话耽误时间,我的话也许不正确,但保证不讲废话。”

“我今天讲的内容不限于经济学,只要能够点燃大家思考和争论的火花,就算我有价值。我的主题是。”

他用遥控器点开了大屏幕,屏幕上显示出五个大字:“不要你以为”。

这个题目让我吃了一惊,下面的人已经有人悄悄议论了。这种题目像是传销讲师的做法,但也许有它精彩的可能。在巨大的心理冲击下,是否有真的启发呢?

他的开头果然有文学『色』彩的煽动『性』,与传销套路仿佛有得一拼。

“过去在农村,以为修了新房子,就会招来儿媳『妇』。现在不行了,农村的新房没人住,漂亮姑娘只嫁城里人了。过去的小伙子,以为有汽车就可以泡美女了,现在不行了,开个二手车搭讪,成功率约等于零。”

以美女开头,触动所有人的敏感点,当然会引来共鸣,气氛就活跃起来。不管对与不对,大家觉得有意思,就会听下去。

“过去认为,实现社会主义人就平等了,但怎么越过越穷?过去认为,全部按西方经济学指导中国政策,中国就会发达,但怎么西方也有危机和倒退。”

“当年我们学苏联,苏联垮了。当年我们学日本,日本迎来了失去的二十年。现在我们学美国,美国金融危机。学西欧,西欧高福利和社会民主思『潮』,很合我们口味,但我们没那条件。怎么这样?我们学啥啥倒,学习有用吗?谁才是榜样?”

他这些问题一提出,就吸引了我的思考。不用说,还真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我前面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路径。农民和小伙以为的,是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但中国变化这么快,经验淘汰的速度,是人们的思想跟不上的。计划跟不上变化,是当今中国人的常态。学习西方的,是理论的路径,这也是今天大多数学者的办法,不必说学得对不对,就是学习对象本身,也产生了大量难以克服的『毛』病。怎么办?经验不行,理论不行,难道我们就没有思考和探索的方向了吗?”

他这个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学和社会学界的一个困境。当你学富五车的时候,突然发现所学无用。当年中国古代战争历史中,有人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到如今的中国,活在盛世,也有人感叹“读书无用”了。

难道这么多的经验,这么多的思想,沉淀了人类历史如此之多实践的理论,真的没用了吗?是我们书读错了?还是我们的思路错了?当然,不能说现实错了。

有个别极端的学者说:这届人民不行。这话属于泄愤的歇斯底里了,他要真有胆量,干脆就说:所有事实不对。

就像自然科学家不承认实验结果,政治家主动抛弃人民,政治学家在否认社会现实中,做掩耳盗铃的狂叫,不是疯了,就是笨。

想到这里,我想听听他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经验不是不可以借鉴,只是经验所适用的环境变化太快,旧经验淘汰的速度,快于专家的收集和思考。拿古老经验来面对已经数次更新的现实时,力不从心。理论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世界是线『性』发展的话,你几乎可以总结出一个社会发展的固定方程式,当然,各种努力证实,这个方程不存在。因为社会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多维交织的。”

他这样说是有些道理,算是找到了问题。但是,找问题容易,找答案难。最近新网上有一个贴子,问“如何理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最佳的回答是:如果要说发现问题和缺点的话,这句话是对的。但如果要说寻找原因及办法的话,这句话就瞎了。

找问题的水平是每个人都会的,因为每个人的视野只能看到世界很小的一面并且让思维线『性』发展。

“为什么呢?为什么世界发展会这么快呢?让旧有知识迅速贬值。为什么世界多维关联的互动,让理论分析变得如此困难,以至于无法建立起一个分析模型呢?”

他这个问题是在找原因了。即使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要找到根上的原因,也就成功了一半。这就好比一个医生,只要准确诊断出病症,拿出治疗方案就有依据了。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一切的预测,都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想当然。所以,我今天的主题是:不要你以为。”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喜欢一名隐士的前半生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