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 > 江湖沙场枭雄志 > 第八章 定计北周 假道伐赵 六

江湖沙场枭雄志 第八章 定计北周 假道伐赵 六

作者:山蚯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07-29 18:09:52 来源:免费小说

  韩青山出现在大营中,徐子东并不意外,一晃几年过去,当初那个要抓人上山的少年成熟不少,身手亦是直追刘炎涛,要不是遇到吴素这种不能以常理来论的人,以韩青山的本事,一品以下都可一战。

  只当白捡一个打手,徐子东将他留在身边做亲卫头领,也算给了他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包袱和枪都交给韩青山,他当着众人的面打开,里面除开银子和衣物,再没有别的东西。

  张绣交代的话一字不漏传入韩青山耳中,他会不会如张绣所愿真的不恨吴素徐子东并不清楚,也不关心。

  别人的家务事轮不到他管,他也没那资格。

  在山下歇过一夜,大军转头往东,先要越过名义上属于北周,实际上已经是一座空城的易京关。

  易京一过,襄平城便不会太远,说来容易,走起来又是小半个月的路。

  到目前为止,徐子东还没有指挥黑白子的权力,哪怕是黑白子里比草肚皮还要低一等的普通谍子,他都叫不动。

  因此,情报的传递并不顺畅,哪怕黑白子的人在路上遇到徐子东,都不会把情报拿出来,一定要把新探的情报先要送到历下城让姜浩言过过眼,然后才会分发四处。

  这一来一回,少说也得要十日时间。

  徐子东倒是不怪黑白子,大齐立国就是这规矩,什么消息该让臣子知道,什么消息不该让臣子知道,做皇帝的心里有数。一如很多事权贵知晓,百姓都被蒙在鼓里,整个天下都这款式,这个道理他懂。

  至于为什么,他又不懂了。

  屁股下面的椅子越来越精贵,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手下的人马越来越多,一个决定关系几万人生死,他也越来越明白一份及时而可靠的情报是多么重要。

  大军刚过易京,组建张盼口中所谓的情报系统终于摆上日程。

  按照早前约定,望风楼悄悄在大营中成立,名不应景,方圆几十里怕是都找不到一处楼房,但这不妨碍张盼将车晓按在楼主的位置上,还精挑细选找来两百手上有功夫,处事机灵的甲卒交给车晓,当天就脱下盔甲,散入北周境内刺探情报,不用再苦等黑白子总是慢上好几步的消息。

  从此以后,以这两百零一人为根基,望风楼越做越大,据点洒满整个天下。

  关于楼主的选择,也有一件趣事,徐子东麾下本没有专职打探消息的人物,包括麴义屈狐仝在内,不是正儿八经的军旅出身,就是地地道道的江湖人,没有一个是走在阴影里的谍子。

  左挑右选,谁都不合适。

  找来找去,才想到人不人鬼不鬼的车晓。

  大白天给人看到都会让人觉得见鬼的毒药宗师与其在战场上磕碜人,还不如躲到阴影里不让人见着,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这是张盼的原话,把周武陵气的不轻。

  不管是矮个子里拔高还是什么,鬼爪直接从屈狐仝的副手摇身一变与朱壁川平起平坐,虽是没有确切的官职,却领着正四品的饷银。

  对于徐子东的赶鸭子上架,车晓没有任何意见,直言什么官职银子全不在乎,只要徐子东莫要忘记帮他抢回祖宗坟地,别说让他做谍子,就是让他脱衣服暖床,他都干。

  他说出这话的时候,许多人都在,一个个看着车晓的脸,约莫是想到他脱去衣服的恶心样,当时就有人吐了。

  徐子东倒是没吐,心里的恶心劲却是不小,大骂一声滚,将车晓赶出帐篷。

  只是任谁都明白,这次以后,车晓又往徐子东的核心圈子踏进一大步,成了徐子东极为倚仗的臂膀。

  望风楼散出去的两百人翻山越岭,不与大军同行,分别混入襄平,高平,新罗,百济四道,源源不断的向徐子东输送情报,让他不至于在陌生的北周成为睁眼瞎。

  暗地里有望风楼,明面上也得有组织严密的斥候部队。

  往日跟着杨象升吃穿不愁,御金一战小规模的斥候足够,只是到了北周,原本的斥候显然不够用。

  依着张盼的意思,游弩手应运而生,二十标整整一千人的斥候队伍分批次动身,朱壁川临时负责这部分人。

  所有的前期准备有序进行,大军离开御金后,徐子东有意放慢行军速度,既要给望风楼时间,又要让游弩手能够摸清地形,最重要的是,他还要等李正欢带着两辽道的人马前来汇合,还有与李正欢一起到来的粮草。

  整个两辽道所有人马一年的粮草,这是徐子东借路的底气。

  ————

  北周,襄平城,皇宫。

  稚童哭闹的声音在大殿响起,一声声我饿敲的程再幸头大。

  自从与赵计元开战以来,程再幸占过便宜,也吃过亏,如今襄平城中能战的甲卒不到八万,这是北周仅有的兵力。这也是他放弃易京,长生关等要地的原因,不是不想要,而是留不住。

  集结全部兵力守卫襄平并不是上上之选,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今的北周,根本不敢分兵,这八万人和日渐强盛的赵计元周旋已是勉强,再要分兵,只能等着被各个击破。

  所有兵力集结在一起确实能保襄平不失,可随之而来的问题又是一大堆。

  首当其冲的便是吃饭。

  襄平勉强算是产粮之地,城中百姓将近十五万人,算上整个襄平道各州各县,加起来约莫有七八十万人。

  城外的百姓还能放任,让他们自生自灭,但城里的人却是不能不管。

  襄平被围,百姓不敢出城下地种田,往日这些养着国家的百姓,现在根本就无力交税,甚至还要反过来找国家要粮食。

  这十五万张吃饭的嘴嗷嗷待哺,程再幸不敢不管,地盘已经失去,人心要是再一丢,那北周就真的没有半点希望可言。

  百姓要吃饭,八万人马也要吃饭,庙堂权臣,富贵人家,统军大将,只有这样的时刻,人们才会发现上天对人是平等的。

  因为每一个人都得吃饭,谁都不能例外。

  统共二十几万人,全指着一座襄平城养活,显然不可能。

  程再幸不是神仙,变不出几十万人的口粮,看着大哭大闹要吃饭的小皇帝,他心中难受,再看满脸苦色,眉宇间写着懦弱两字的姬存源,又是一阵怒气。

  先前东齐谭山岳运来的粮草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加上襄平库存的粮食,以及百姓家的余粮,堪堪撑到现在。

  事实上,要是没有慕容氏,程再幸自问可以撑的更久。

  北燕出兵攻高平程再幸并不支持,无奈新罗被他人霸占的新罗王姬存源一心要夺回藩地,全力促成燕周合攻赵计元一事。

  慕容氏不会白白出兵,新罗王姬存源和他们达成某种协议,据说是剿灭赵计元后会将与北燕极北道相邻的百济道让给慕容氏。

  反正百济已经不属于北周,拿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换回高平,怎么都不亏。

  问题是,北燕出兵只带了十天的粮草,剩下的全都找北周要,寻常人帮人盖个房子主家都得管饭,打仗这么大的事,当然也得供人吃饱。

  粮草本就不多,还要分出一部分养三万所谓的盟友,程再幸一再反对,可北周终究姓姬,不是他说了算。

  小皇帝姬文更相信血脉亲人姬存源,一道圣旨下去,大批粮草落入大雪骑和两万北燕步卒手中。

  但是,北燕打下高平后,不仅不把高平还给姬家,还舔着脸继续要粮草,说是等打下新罗百济之后,再把高平和新罗一起还回来。

  这种骗小孩子的话谁会信?

  偏偏北周皇帝就是个孩子,姬存源比起孩子强不到哪里去,当即就要往高平送粮,程再幸要是不拦着,襄平眼下该是要人吃人了。

  一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没安好心的北燕放弃高平,赵计元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回大本营。

  那些送出去被人吃下肚子的粮草,亦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

  好在大草原传来大雪骑惨败的消息,算是给老将军出了口恶气。

  只是还没来得及开心,高平的异动又让他提心吊胆,开始想念北燕占据高平的日子,至少那时候赵计元要想动襄平,怎么都得先和大雪骑打一仗。

  “陛下,粥来了,粥来了。”尖细的声音把程再幸拉回现实。

  红袍老太监端着一碗清的不能再清的粥匆匆走过他身旁,一日只吃一顿的老将军咽了咽口水,费好大劲才把目光从碗中移开。

  小皇帝立时止住哭声,盯着平日看都不看一眼的稀粥直流口水,不等太监送到手里,自己起身,小跑着抢过碗,大口大口的往口中倒。

  一碗下肚,还是觉得饿,小皇帝可怜巴巴的看着老太监道:“还有么?”

  “这……”老太监答不上来,偏头看向程再幸。

  老人挥手让太监退到一旁,躬身道:“陛下,城中粮草不多,自今日起,陛下一日只可吃两餐,朝中文武自臣往下,只可吃一餐。”

  小皇帝听懂老人的话,哇的一声又哭了起来。

  新罗王将皇帝扶回龙椅,居高临下瞪着程再幸道:“程将军,百官如何且不论,陛下万金之躯,食不果腹如何说得过去?城中粮草尚有不少,如何能让陛下饿着肚子。”

  程再幸抬起头,丝毫不畏惧新罗王色厉内茬的目光,高声道:“高平异动,粮草优先保证护城将士,陛下和王爷还有满朝文武少吃一些,将士才能多吃一些,唯有让将士们吃饱肚子,军心才不会动摇,大周才有一线生机。值此危难之际,还请陛下以身作则,保我大周江山。”

  姬存源倒也不是没有半点眼光,明白程再幸说的是事实,眼珠一转,又道:“将士饱餐本王没有异议,但陛下年幼终归要吃饱,城中百姓该有余粮,程将军何不带人借一些回来。”

  “王爷久不出宫,可知城中树木已然枯死多日,地上野草早已收割一空?此情此景,百姓何来余粮,若不是微臣命人三日放一次粮,百姓还能活到今日?”程再幸压着火气,冷然道。

  “树木枯死与百姓无粮有何关系?”一听放粮给百姓都不让自己吃饱,姬存源心中窝火,怒笑道。

  闻听此话,程再幸一脸悲凉,握紧拳头不出声。

  退在一旁的老太监看了看老将军,作为一个经历过北周建国那几年灾荒的老人,他知道树木枯死的原因,不顾场合的失声哭道:“树可空心,不可无皮,城中树无皮,如何能活?”

  姬存源脸色大变,想到某种可能,一时间竟是忘了苛责老太监说话注意身份。

  不谙世事的小皇帝好奇道:“城中树岂会无皮?”

  老将军叹息的摇摇头,不忍也不敢责骂天真的孩子,温柔道:“陛下,树皮都被百姓吃了,自然就没了皮。”

  小皇帝还是一脸天真,“干嘛不喝粥呢?”

  这一次,不只是程再幸和老太监,就连姬存源都露出几许愧色。

  一提到喝粥,小皇帝肚子又叫了一声,立刻换上一副可怜的样子,望向姬存源,撒娇道:“王叔,侄儿想喝粥,想吃肉。”

  一边看着姬存源,眼角余光还偷瞄着程再幸。

  老将军明明看到,却装作看不见,轻声道:“陛下,军中还有要事,臣先告退。”

  说完直接离去,根本就没有等小皇帝同意的意思。

  知道稀粥无望,小皇帝又开始哭,七八岁的小孩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都不让他吃饭?

  哭过几声没人理他,他便哭的更大声。

  对于小孩子来说,哭大概是最有用的武器。

  快要走出正门的程再幸停下脚步,回头望了望龙椅,想起当年坐在那里的姬长发是何等英姿勃发。

  “陛下,靠山王,再幸对不起你们,再幸护不住大周。”默念一句,老人转头离开,临出门时他头也不回的留下一句:“王公公,再去给陛下煮一碗粥,以后……以后每天都让陛下吃饱,一日三餐,一餐不落。”

  老太监默默垂泪,轻轻点了点头。

  姬存源掩面而泣,唯有小皇帝停下哭声,欢天喜地的跑向老太监,要他快去煮粥。

  根本没在意老太监和王叔为何会哭,只当是自己哭来稀粥,哭来三餐。

  ————

  两日后,十数自称商人的汉子挑着粮草进入襄平城,几百斤粮草换来几乎等重的银两,这些人赚的盆满钵满,当天就离开,留下话说过几日会再来。

  没人注意到的是这些人来的时候是十八人,走的时候却只有十二人,其中长相吓人的男子没有离开。

  又过了几日,襄平城外五十里,徐字旗飞扬,数万大军直奔襄平。

  徐字旗不远处,另一面旗帜迎风招展,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李字。

  作者山蚯说:看过一本书里说若是小孩子哭,处理起来的最好方式是让他哭下去,一直哭到哭不动为止,大哭一两次之后,以后就会哭的更少甚至不哭。只是身边的大多数人好像做不到看着小孩哭,一定会去管。这大概是中国遍地熊孩子的原因之一。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不懂规矩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帮人一副我孩子做什么都天经地义的嘴脸,特别恶心。早前在公交车上被一个小孩指着鼻子让我起来,说是要让他和他爷爷坐。他爷爷不但不管,还帮小孩忙。我当时没让,因为不是老弱病残专用坐。尊老爱幼的前提是相互尊重,绝对不会向这些‘恶势力’低头。最后说一句,打击熊孩子,义不容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