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大唐风后 > 第359章 黑仪大螃蟹

大唐风后 第359章 黑仪大螃蟹

作者:离诡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6 06:20:35 来源:书海阁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魔帅既然连属于自己内部矛盾的魔门形势都无法清晰的判断,就更遑论认清,他的那个并不可靠的外部盟友大明尊教了。

大明尊教是摩尼教东传的分支,因为信奉其创始人摩尼所创立的二元善恶论,因此其教义,从一开始便与信奉信奉一神教与多神教的其他大多数宗教大不相同。

可以说,由于从内心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因而在所有追求精神满足而并非贪婪物质的进步宗教中,众生平等这一教义是一条在各个宗教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准则,而作为在历史长河之中多数时期都在扮演着进步角色的摩尼教,自然,也不会例外。

然而,摩尼教——以及其东传而来的分支明教之所以会不同于同样东传的基督教分支景教,以及东传的佛教等一神与多神教派,而显的如此另类的原因,同样也正是由于其教义所立足的二元善恶论上:

因为众生固然平等,然而却因为这世界善与恶同时存在的原因,人必须要不断的与这个世界,以及自身上的邪恶作不停的斗争,也因此,虽然同为宗教信仰,然而相对于其他两大宗教信仰派别推崇所有人相亲相爱而言,摩尼教的教义,却是要激进的多,他们推崇正义并鼓励人们为了正义而战斗,也因此,相较于其他两大派系可以与世俗的权利统治者化解矛盾和平共处的关系,摩尼教却是从其所诞生的第一天起,便注定了其对这个社会的阶级分层的敌意以及双方水火不容的格局。

“全世界受到欺压的劳苦大众联合起来,反抗暴政的压迫!!!”

可以说,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反抗压迫精神并非是摩尼教所独自具有的,在中国先秦时代。后世魔门主体的前身墨家便始终秉承着这一精神理念,直到秦灭六国,汉朝建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灭亡了古典意义上的文化传承之后。这一反抗精神却从已经渐渐衰亡的墨家手中传移到了原本中立无为的道家手中……

当然,汉武之后的道家也已经不在是先秦时代的道家了。因为汉初之时统治阶层推崇道家黄老无为学说,使得道家一派兴盛一时,许多有才之人为了能够获得权势而专研道家学说,进而发展了道家的学说,不过,因为道家本身学说便是由入世的老子与出世的庄子两派学说合并而成,因而,当这一段时间道家学说大兴之时。出世与入世两派的分歧也就越发的明显。

汉武帝之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无为的道家学说从而遭到了罢黜。而因为武帝的好大喜功,以及他的刚愎自用,使的在汉武帝身边敢于忠言逆耳的忠诚之士近乎绝迹,只剩下了一群阿谀奉承之徒,而也正是在这群阿谀奉承之辈的甜言蜜语之下,汉武帝也越发的暴虐昏庸起来,中年以后的他,居然真的妄图以帝王之身,耗尽国力以实现其长生不死的愿望。因而在这一段时期,汉武帝格外重用战国时流传至后世的炼丹方士,希望这些方士能够集举国之力。炼成不死金丹,从而实现武帝长生不死的愿望。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这世间固然的确存在着能够延年益寿的珍稀之物,然而若说能够凭此长生不死,那却是绝对的妄言——就连那在天空之中,仿佛亘古不灭的日月星尘都终将迎来自己的灭亡,几样在凡世中能够寻找到的“灵草”、“灵物”。又能起到怎么的作用呢?或许可以用来短暂的恢复青春,以及延年益寿。都是有可能实现的,然而。想要仅仅凭此就可以得到实现长生不老的机会,却是绝不可能的。

况且,既然是被称作珍稀之物,那么这些灵物灵草想来也必定难以被世人寻到,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汉武帝并非是这种想要长生不死的大一统帝王的第一人,他的前辈,始皇帝秦王赢政便早早的做过,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自然远胜汉武不说,手下的方士更是炼丹方士中的名家传人徐福,而非是百年之后那些传承断绝,只得以骗术傍身的九流术士可比。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这种道家原始而质朴的哲学思想,其实也正是战国方士们炼丹术的理论基础,所以说原始的道家与方士们,其思想原本便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只不过方士们由于太过于重视外物而导致了对于自身的忽略,因而才被原始形态的道家所看不起,认为是逐末忘本,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论道家学说何为本末,能够使人延长寿命的手段,却不正是神仙才能够做到!

平心而论,徐福也的确是有着大本事在身的人,虽然炼丹之术在正统的道家看来不是正道,但徐福却认为,如果能够找到那些世间难寻的灵草用来炼制丹药的话,延续生命并非难事,而至于长生不死——只要能够不停的寻找到那些世间难寻的灵草炼制丹药,那么一直的延续一个人的生命直到长生不死,又怎么能说是妄言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只是可惜,世间万事、万物,并不是单单凭借着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更为重要的,却是机缘!机缘未至,任你是一代人间帝王,又有方士名家相助,却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因为空耗国力无数而导致国力衰退,民怨沸腾,国内各种矛盾尖锐对立等一系列急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秦始皇之后,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到文帝到景帝,三代帝王却没有一个敢于追求长生不死之术,并不是因为他们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长生不死只是人的一厢情愿,而仅仅只是认识到长生之路艰辛,穷人间之力也难以达到罢了。

想那始皇帝秦王赢政,一代祖龙,其威名威振四海,然而即便以祖龙之雄才大略。秦帝国盛极一时的强盛格局,以及徐福的确造诣极深的丹鼎之道,却依然穷尽二十余载的光阴。而丝毫无法找到传说中的珍稀灵草,不要说让始皇帝长生不死。就连想要大幅度的为始皇延续寿命,都无法办到。

徐福最终因为畏惧祖龙的怒火而借口找到了长生不死药从而悄悄地逃走了,而后果就是发现自己被骗的始皇帝果然勃然大怒,导致原本在秦国国都受到优待的方士群体,最后很快全部遭到坑杀。

——焚书坑儒原本只是祖龙不喜当时儒生们的言论,加之秦朝的丞相李斯为了维护其所代表的法家思想从而推波助澜而导致的一场主要针对儒家的毁灭行动,然而最终所坑杀的人群中,却有着原本在秦朝宫廷中受到优待。身份超然的方士们,这却是几乎所有当事人事先所预想不到的,当然方士们自己作死,空耗国力以至于极大的加重了帝国治下百姓的负坦,罪孽深重,因此也并不值得同情。

然而自那以后,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便与传承至战国的方士群体们一道,成为了一个人人为之向往然而又十分讳忌的话题,直到一百多年以后,当年所经历过那些历史的老人们纷纷作古。而不甘于身躯终究化为腐朽的新一代统治者们,终于将被他们的祖先弃若敝履的方士们从阴沟之中恭恭敬敬的请了出来,犹如昔日的始皇帝嬴政一样。将他们奉为上宾。

于是,曾经早就已经在历史中演绎过了一遍的故事,又再一次的在世人面前重演。然而汉武的遭遇,则相较于始皇帝而言可能更为的悲剧:因为始皇帝虽然强势,做事向来专断独行,然而头脑却一向清醒,因此对于周围人向他所提出的正确意见,往往能够用心听取,所以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的周围永远围绕着一群精明强悍的谋臣将士,就连方士徐福。其实本身也是身负战国方士一脉传承,长生不死虽是妄言。然而利用外物调养身体,延长人的寿命却也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汉武帝呢?或许在汉武帝执掌政权的前期,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的确极为英明,然而,当他逐步的步入中年之后,随着自己的父辈们所遗留下的人才的渐渐离去,武帝的身边,除了卫青、霍去病等寥寥德才兼备并且还与他有着外戚关系的下属之外,竟然再也没有既有德行而又才干出众的贤臣辅佐,主父偃纵横家出身见识过人,但为人贪婪又心胸狭窄,以至于得势之后多次挟嫌报复,即便是王公贵族也不能幸免。桑弘羊一代经济奇才,却因为武帝敛财的**而无底限的剥削民众,造成天下民生疲敝,在武帝死后经过两代帝王修生养息方才有所恢复,而上官桀,则更就只是一阿谀奉承之小人,只因得了武帝的信任,便身居高位,甚至在武帝死后可以与武帝的托孤大臣,外戚同时也是大将军卫青的弟弟霍光的权势相提并论!

其余者,如勾引寡妇却最终始乱终弃的司马相如,连自己老婆都看不起的朱买臣等人则就更是不用说了。

说起来,爱说大话的东方朔明明也是一代人杰,并且深得武帝的信任,但是最终他却并没有得到汉武帝的绝对重用,想来,或许也正是因为对于武帝的那些政策并不认同的缘故吧!

诚然,利用这些臣子,武帝的确在短期内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一切:无论是权臣手中被分去的皇权,还是发动一场对匈奴的倾国大战所需要的庞大财产,然而,在这其中所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却是武帝绝对无法预料得到的,那严重的后果不仅将会在武帝在世的时候永远困扰着武帝的神经,还会在他死后,继续的在这个庞大的帝国持续数十年的时间,并且,一直会延续到这个帝国的最终覆灭……

所以,虽然后世一直以来都将秦皇与汉武并称,以表明这两位帝王在许多地方上相似之处,然而实事求是的讲,汉武,远远不及秦皇,因为哪怕他真的智慧如神,英明如天,仅仅只是一个孤家寡人的话,都绝对无法统治那样一个幅员无比辽阔的大帝国,就更不用说,在他的身边,还已经占满了无数阿谀奉承的小人?

所以,虽然同样为施行霸道的君王,但是武帝的表现与秦皇相比,可是差的太远:秦始皇继位十年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之后蒙恬三十万人北征匈奴,赵佗五十万人南征百越,一路征服灭国无数,极大的扩展了秦帝国的治下版图。而汉武,虽然锐意攻灭匈奴,然而仅仅只是攻灭了匈奴一役,就使得国内民生疲敝,人口锐减,国内矛盾斗争尖锐对立……功绩不如始皇帝的三分之一,而过,则是远远过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所以,当汉武帝在步入中年,开始畏惧死亡之后,他所对待那些方士们的态度,自然也就较秦皇而言,而显得格外的不理智。始皇帝重用方士,好歹只是耗费国家钱财,而没有让方士们扰乱国家政治正常运转,而汉武呢?汉武帝不仅赋予了方士们大量的财富,还赋予了方士们极高的权利,使得他们可以利用权势霍乱朝政,为非作歹,而武帝既然如此心诚渴求长生不死,那么对于这些方士们对国家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当然也就会在有意无意间的视而不见——以至于这些方士们所造成的祸患,也就要相较先前始皇帝时期,要严重的多。

巫蛊之乱,正是由于汉武帝相信方士们的鬼神之说而引起的社会迷信之风,并最终演变成为一场震动汉帝国的大暴乱。先是因巫蛊诅咒之术而死者不计其数,然后是因为权臣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于是才利用巫蛊之术陷害太子,最后导致武帝太子父子相残,造成戾太子被杀!而在这一场悲剧之中,武帝所统治之下的汉朝宫廷内外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种人性的自私,腐朽暴露无遗。

江充不过是一个弄权奸臣,然而当他狐假虎威凭借武帝给予的权势在宫廷之中胡作非为之时,就连身为太子都无法自保,那么就更不用说受到牵连的宫廷中人了,而当暴乱发起之后,身为堂堂大汉帝国的宰相刘屈熬竟然仓皇出逃,惊慌失措全无身居高位者风范,而一个守卫帝国都城的大将仁安,则是首鼠两端,简直是丢尽了汉朝文臣武将的脸。

巫蛊之乱共造成了长安城中数万人的被杀,而当戾太子刘据死后,醒悟之后的武帝又先后诛杀了曾经搜捕逼迫太子的官吏,受牵连者同样数以万计,纵然武帝生来天性薄凉,面对苍生血海而丝毫不会生出怜悯之心,然而在面对自己苦心培养了几十年的继承人就这样的含冤而死,已经年迈的武帝,也必然会因此而感到极度的悔恨,从而幡然悔悟。

晚年的武帝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这一生所犯下的错误,他颁布了自皇权降世以来的第一封罪己诏,希望能够重新恢复自己继位之初的那种政治清平,民间安居乐业的那种环境。然而,那时的汉武帝已经极为年迈,并且因为丧子之痛,很快,就在积郁之中过世了。(未完待续。)

ps:贝木泥舟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喜欢大唐风后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唐风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