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世子的崛起 > 第831章 胜利的喜悦

世子的崛起 第831章 胜利的喜悦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01 03:55:36 来源:书海阁

锦州城外,士兵以营级为单位领取所获得钱财,这是为防止有人冒名反复领取,而对于立功的则会加赏一些。

李星洲确实有大军十万,不过分散各地留守,加上燕山府附近防止金人从居庸关南下的部队除去,其实过山海关北上的只有六万多人,即便把后勤的辅兵,徭役算上,也只有八万左右。

可别小看这六万大军,如今北方,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和这样的军事团体碰撞,这六万大军就如定海神针一般。何况此时曾经的北方霸主金国两大主力兵团已经被打散打残。

关于兵力,许多小说戏曲中是不可信的,正史记载部分需要斟酌,但大多是比较靠谱的。

比如《三国演义》说官渡之战袁绍将兵七十万,曹操七万,很多人拿小说当历史,还真就信了,以为古代打仗动不动几十万人。

若了解上千和上万人是什么概念,或者亲自组织过千人、万人级别队列的集合调度;比如军训教官或是军队军官之类,就很容易明白,即便在现代的通信条件下,要集结上万人还做到指挥调度不乱是非常困难的事,何况古代。

而根据正史《三国志》的记载,即便官渡之战这种战略决战,最强大的袁绍只有十万出头军队,而曹操起初更惨,调集起来的人马不足一万,边打边补充,最后巅峰时期也只有两三万左右。

更加精确的记载比如蜀国投降时上交的户口、军队的编册。

当时整个蜀国已经严重穷兵黩武,九个人要养活一个军人,如果按照后世中国15亿人口按比例算,相当于中国要养1.7亿军队!而实际上中国只有200万左右。

即便如此恐怖的征兵比例,蜀国的军队也只有十万零两千。

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可以很明确的说,在明、清之前的年代,十万军队已经是能令任何国家都不敢小看的一股力量,甚至能改变国家命运,打一次战略决战。

而到明清,因为高度重农抑商,加之各种美洲农作物作物引进导致的人口大爆发,军队数量才逐渐随着人口增长而增长。

恰恰小说、演义、戏曲是明、清开始发扬光大,当时的创作者“以今度古”,就喜欢把古代军队数目大量夸大,给后人造成一种古代打仗,人不上百万都不叫大战的错觉。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许多史料中军队数目的记载都是比较靠谱的。

比如成吉思汗西征大军是十万出头,并非记载的数目,而是根据史料详细记载的成吉思汗募兵制度,和军队组织制度计算出来,甚至能具体到个位数,精确推算出当时她麾下军队的数目。

所以西征不是很多人吹的七十多万。且铁木真十万人打起来之后就要分兵好几路了。

金国从辽东起兵起初只有三千多人。

北宋朝举国伐辽的几次大军也是十万到二十万之间,这十几万都要分成好几路作战才能指挥得过来,才不会乱。

金国一路南下包围开封的金军是六万多,根本不像演义小说里吹的几十万。

而所谓宋朝的八十万禁军,上百万禁军,一来是吓唬人,二来是当时禁军高层存在大量吃空饷的贪腐行为。

直白的说就是禁军高层官员将领报大量不存在的人上去,发下来的饷银自己中饱私囊。所以才有了八十万禁军的说法,这其中水分非常大,真正在服役的军队可以打许多折扣。

所以并不是史官喜欢夸大,排除少数,大多史官考据都是认真的,人家也记得认真。

问题在于把小说、故事和不靠谱的野史当历史书,还要甩锅给史官吹牛匹,史官也很冤枉啊。

如今六万大军,已经威慑北方,使得金国残余势力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撤军之后就说不定了,所以需要一些士兵需要留在当地驻守,李星洲估计需要二十个营,两万人。

西面以中兴府为大营,向北驻守惠州。

东面以辽阳府为大营,向北防御完颜宗弼残部。

随后每年换防一次,让边关部队回家,新部队北上接管。同是慢慢在当地招纳兵员,训练厢军,逐年减少禁军和新军驻防人数。

而长远来看,一直派兵维持是不可取的,两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

原则上采取自愿,愿意留下的多得一贯钱作过年费。

很多人纷纷报名,愿意留下,李星洲和杨洪昭商议之后决定让其中年纪比较大的人留下。

随后又见了从辽东赶来的狄至、参林,听他们说了辽东之战的全部过程,还递交参林手写的报告书。

其他将领对两人羡慕不已,虽然大家都有功劳还都不小,可和他们两一比,又都不算什么了。

此战中狄至、参林率领的东路军打下的地盘和他们中军打下的几乎一样大,而且还有沿海重镇,甚至辽阳府这样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大府。

可以说如果去掉山海关,那么中路军和东路军的战绩基本持平。

可是中路军有大军十万,战将无数,后勤补给充分,有大量辅兵,燕山府的徭役支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而东路军只有一个师一万人左右,自带补给,没有后勤部队,没有徭役支持,即便是乘胜虚而入,也打下那么多土地。关键还以少数精锐,一波佯装撤退,随后设伏反击,大败金国反击主力。

这样的战绩,除去主帅李星洲,最大的功劳肯定就是狄至和参林的了。

可以说新军海军第一战,就拿出令天下人瞩目的战绩,跨海奇袭,利用舰船火力打击地面目标,种种做法都开了先河。

而且很多沿海国家的吓破了胆子,特别像高丽,又接连向景国派出使者。

确实,水陆并进是十分难防御的,当初苏烈平百济就是采用水陆并进的方法,他们当然怕。

不过除去众人的兴奋,还有不同眼神,那就是魏雨白的幽怨。

李星洲也知道她为啥幽怨,因为蒲察伶,他只好尽量避开魏雨白的目光。

这还没回家呢,都已经幽怨上了,回家了可怎么办.......

........

十月初,狄至、参林赶回辽东,他们将带领舰队从海上回家。

留下的二十营人马边分两路,一路由杨洪昭率领驻守中兴府,一路向东驻守辽阳府。

杨洪昭也与众人告别,随后李星洲率大军南下回归。

固立川将回京面圣,获得封赏之后北上帮助杨洪昭驻守辽阳府。

.......

随着大军踏上南下回归之路,金景两国持续接近两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以景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三路大军,西路军以杨文广、折唯忠为首,主力是太原府的杨家军和西北的折家军,在义军配合之下攻陷大同府。

中路军由皇太孙,枢密使李星洲亲自率领,魏朝仁、杨洪昭、刘季、魏雨白、严申、固立川等人辅助,主力为新军陆军五个师,禁军精锐。

经过半年多时间,攻下山海关、宁远、锦州、中兴府、来州、骰州、乾州、窦州、宜州、黔州、榆州、建州、利州、惠州、泽州、保州等地,一举占领辽西,直逼金国上京。

东路军以狄至为统帅,参林为副手,统帅新军海军一个师,大量船只战舰,奇袭辽东,在三个月时间里,攻下辽阳府、苏州、复州、辰州、铁州、海州、开州、集州、潘州、撩州等地,一举占领辽东大部。

战报已经先与大军一份份往京城飞,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

此次出兵,获利非常大,攻下的土地可以开设三路也不成问题。

李星洲也“好心”的归还金国一些土地,比如辽阳北面的潘州,辽阳东面的保州等地。

还北面土地,是太贫瘠,不好管理,同时给完颜宗弼喘息时间,而东面保州则是让金国与高丽继续接壤。

总是没哪条是安好心的。

.......

十月初八,大军在燕山府休整,全城百姓夹道欢迎,魏朝仁亲自出城五十里迎接大军凯旋。

在北方,大军的种种胜利早已人尽皆知,大军每胜一次,民众认同感和自豪感就多一分,特别是像燕山府这种收复还没几年的地区。

休整一天之后,十月初九,大军继续南下,魏朝仁也随行回京,此战他也有功劳,正好趁着要过年进京面圣。

路上蒲察伶情绪不高,毕竟过了燕山府,就是真正的背井离乡了。

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避免过度悲伤,李星洲只好牺牲自己助人为乐,在中军行辕的巨大帐篷马车里,和她深入交流,提高她的亢奋度。

年初去时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如今凯旋春风得意,兴致勃勃,享受胜利的喜悦,真令人迷醉。

喜欢世子的崛起请大家收藏:(wuxia.one)世子的崛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