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汉光武 > 第122章 天威难测何须测

大汉光武 第122章 天威难测何须测

作者:酒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7:16:56 来源:书海阁

“小心!”在二人身影交替的瞬间,刘歆(秀)的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刘秀原本就已经紧绷着的神经,顿时又多绷紧了三分。用眼神道了一声谢,旋即低下头,将双手缩进衣袖,同时尽量让自己的肢体显得不太僵硬。

因为是寒冬腊月的缘故,御书房没有开窗。由水晶和蚌壳磨成的窗叶,将寒风牢牢地挡在了屋子外,同时,也挡住了大部分阳光。

这使得屋子内的照明度非常差,即便是在大中午,许多侍卫的面孔,也模糊不清,仿佛是一群土偶木梗。而从铜鹤嘴里喷出来的渺渺青烟,则于昏暗之外,给屋子内又平添了几分神秘。令每一个初来乍到者,都感觉自己不似行走在人间。

唯一明亮处,便是皇帝的御案附近。九盏水晶琉璃灯,将御案、胡床、奏折,以及胡床后绣在黄绢上的九州舆图,照得豪末毕现。而坐在胡床上,埋首批阅奏折的圣明天子王莽,则与堂下的侍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一座高高在上的神邸,正在用自身发出光芒,泽被周围璀璨星辰。

“来者何方人士,还不上前拜见圣人!”还没等刘秀的眼睛适应御书房内的明暗落差,已经有宦官扯开嗓子,开始大声唱礼。

“南阳学子刘秀,叩见圣皇,祝圣皇龙体安康,泽被苍生!!”刘秀心里又激灵灵打了个哆嗦,赶紧按照昨天刘歆(秀)和许子威两个人的预先指点,大声问候。随即跪倒在特定的软垫子上,恭恭敬敬地向王莽叩首。

”免礼,你起来说话,这里是御书房,不是金銮殿,用不到如此麻烦!”王莽迅速从小山一般的奏折上抬起头,向下看了看,低声吩咐。

“学生……”刘秀顿时就是一愣,双目迅速向唱礼的太监脸上观望,希望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些暗示。然而,后者却果断又变成了土偶木梗,嘴唇紧闭,两眼空洞,僵硬的面孔上,也不带任何人间温情。

这可跟昨天下午刘祭酒和许夫子两个预先指点的情况,大相径庭。按照昨天的准备,此刻宦官应该继续唱礼,刘秀则拜足了三次,才能表达出对帝王的尊敬。而第一轮叩拜刚刚结束,唱礼声却嘎然而止。接下来让刘秀该怎么办?!

继续拜下去,算不算抗命?立刻站起来,算不算失礼?忽然间,少年人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无论向前还是向后,都有可能一脚踏入万丈深渊!

“朕叫你起来,你就尽管起来!”王莽的声音从头顶上缓缓下落,仿佛带着无穷的魔力。“你们,不要戏弄他。他只是个学生而已,承受不了太多惊吓!”

“奴婢遵命!”

“臣等遵命!”

书房内,迅速响起来一片低低的回应声。刹那间,所有“土偶木梗”的面孔,都生动来起来。或者含笑,或者好奇,还有几张面孔,则露出了明显的鼓励之色。负责唱礼的太监,则微微附下了身,对着刘秀,柔声提醒:“刘秀,还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向圣上谢恩?!”

“谢陛下!”刘秀已经快跳出嗓子眼儿的心脏,迅速回落。立刻又恭恭敬敬对着王莽叩了下首,起身肃立。

“你是南阳人,据朕所知,南阳那边,像你这么高个子的,可真不多!”王莽轻轻放下紫毫笔,笑了笑,缓缓开口。

这又是刘祭酒和许夫子两个,谁都预先没想到的话题。刘秀顿时再度被“打”了个猝不及防。然而,毕竟是太学里头一等一的年青才俊,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先拱手向王莽行了常礼,随即实话实说,“学生,学生原本长得也不高,最近三年来在太学里吃得饱,又日日练武,所以,所以身材向上窜了一大截!”

“哦,这么说,还是朕的功劳了?”王莽也没想到,眼前的太学生居然如此坦诚,楞了楞,眼睛里迅速涌起一抹笑意。

“是,陛下。学生昨晚入睡之前,是受了许多人的嘱托,请学生今日一定要当面向陛下致谢!”刘秀点点头,继续“实话实说”。

昨晚和今早,的确有好几波人托他向王莽当面致谢。可那些人的目的,是想通过他的口,来让自己的名字送入皇帝的耳朵,决不是单纯地想对王莽极力扶持太学的行为表示感激。

不过,将这些人的心意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效果却好得出奇。还没等刘秀的话音落下,王莽的脸上,也迅速绽放出来浓郁的笑意。“哦?还真有人记得朕的好处!朕还以为,太学里都是些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就骂娘的白眼儿狼呢!你且说说,有多少人托你向朕当面表达谢意,他们都怎么说?!”

还真有人直接问别人怎么夸自己的?刘秀顿时第三次被弄得头脑发懵。随即,强压下去心中的怀疑,认认真真地补充,“回,回圣上的话。主,主要是太学里的师长,还,还有学生的几位同窗!其他师长和同窗,估计心思也和他们一样,但其他人跟学生不熟,不敢把如此重要的话托付学生转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噢!”王莽轻轻点头,脸上带着几分意犹未尽。

“老师们看得远,主要是想感谢陛下,大兴教化,泽被万世。同窗们就想得比较简单了,都觉得要不是陛下全力支持太学,很多人根本没机会到长安读书。”刘秀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方的期待,斟酌了一下言辞,大声补充。

他虽然对王莽即位以来的许多政令,心中都颇有微词。但对于此人大兴太学的举动,却极为赞赏。如果不是由于太学一再扩招,身为小老百姓的孩子,他和朱佑、严光等人,根本没资格入学读书,更没资格拜在当世大儒门下。而太学里的伙食虽然很差,却可以敞开肚皮吃到饱,也让以前每顿饭都半干半稀的他,深刻地感觉到了半夜不被饿醒的幸福。

以亲身体验得出来的结论最为真实,不加夸张修饰的言语,也最能打动人。听了刘秀的话,王莽眼睛里的笑意更浓。点点头,带着几分自得说道:“泽被万世就算了,能泽被三世,朕就心满意足。太学里的老师是想讨好朕,才故意说得如此夸张。倒是你的那些同窗,心思还都单纯得很,知道饮水思源!”

“学生不敢妄自揣摩师长的本意,但他们对陛下的感激,却是货真价实!”刘秀想了想,低声回应。

感谢的话,是王修等人说的。他答应将话带给皇上,他已经做到。至于王修等人心里当时怎么想,怀着什么目的,他就不用推测了。至于王修等人的名字,既然皇上没问,他当然也不能硬说给对方听。

“嗯,你很知道进退!”见刘秀对答如流,且不像寻常官吏那样在自己面前战战兢兢,王莽心中很是满意。先夸了他一句,然后又微笑着问道:“你是许大夫的弟子?他最近身体如何?”

这个问题,倒是没脱离许子威事先的预测范围。刘秀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许多,拱起手又给王莽施了个礼,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圣上的话,家师半年之前偶感风寒,身体一直时好时坏。但总体上说,目前还不妨事。圣上赐下的药品和补养之物,家师也一直在持续服用。每次服药,都会想起圣上的恩情!”

“这话,是许老怪教你的吧!他不骂朕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感激朕的恩情?!”王莽闻听,立刻接过话头,大声质疑。

遇到这么一个从来不按常理说话的人,刘秀除了红着脸谢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而王莽却一下子就来了兴致,撇撇嘴,继续大声说道:“你那师傅,什么都好,就是生就了一幅混账脾气。朕拿他当至交好友,他却总是想学伯夷叔齐。要是他真的能采薇而食也罢,朕也认了。就是怕他稀里糊涂,反而做了别人手中之刀。然后,然后又死个稀里糊涂!”

“这……”刘秀有被弄了个头大如斗,愣愣半晌,才苦笑着回应,“学生不敢虚言相欺,家师,家师的确在学生面前,多次提起陛下的恩德!”

“那是因为,他怕影响了你的前程!”王莽苦笑摇头,然后长长叹气,“他如果真的还念朕的好处,就不会把话说的如此生分了。算了,这是朕跟他之间的事情,你不懂,也没必要懂。你只需要明白,朕将你师傅留在长安,绝非心存忌惮,更没任何恶意就是!”

“弟子知道,弟子谨遵圣命!”知道这是王莽的心病,刘秀不敢怠慢,立刻大声回应。

“嗯,你知道就好!”王莽收起笑容,沉吟着点头。“朕不会害他,但也不会任他由着性子胡闹。换了别人,他已经不知道死多少回了。虽然他从来不感谢朕!”

说罢,又忽然意识到自己如此说话,有点儿损害帝王之威。随即,迅速板起脸,大声补充,“就像这天下,不知道多少人恨不得朕立刻就死。朕不跟他们计较,也计较不过来。朕所作的事情,寻常凡夫俗子,又怎么可能看懂?!”

‘凡夫俗子,看不懂,但知道挨饿受冻的滋味!’刘秀低着头偷偷腹诽,脸上的表情却毕恭毕敬。

“你刚才说,进入太学之后才吃饱饭。难道你从前在家之时,总是挨饿么?”王莽的心思,远非常人所能揣摩。忽然又把话头绕回了起点,揪住刘秀先前不小心留下的窟窿紧紧不放。

“这……”刘秀的额头上,瞬间就涌出了几滴汗珠。迟疑半晌,终于还是决定继续实话实说,“圣上容禀,学生家里人丁颇多,但土地却只有百十来亩。风调雨顺之年,自然衣食无忧。遇到干旱、冰雹或者洪涝,就会饿肚子。而官府的税吏,却只管征收税赋,不问灾年还是荒年。所以,所以族中长辈,只能选择细水长流。以期待能多存一些粮食,随时支应官差!”

“可恶!”王莽用力一拍桌案,震得书简乱滚,“朕,朕早就下过圣旨,荒年酌情减免税赋。朕,朕的大新律里,也写得清清楚楚。来人,给朕去查,南阳的大尹是谁?替朕传口谕给五司,立刻将其革职查办!”

“是!”当值的太监答应一声,转身便走,不给任何人留劝阻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刘秀被王莽的果断给吓了一大跳,赶紧又拱起手,小心翼翼地补充,“启禀陛下,大尹,大尹公务繁忙,恐怕未必管得了如此仔细。也许是……”

“朕不管是谁,既然大尹受命牧民一方,朕就拿他是问!”王莽狠狠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补充,“怪不得呢,朕去替洛阳百姓拜祭上天,居然灾民不肯领情,反倒跟逆贼串通起来想要谋害朕。原来是有人不听朕的旨意,在下面胡作非为。这种臣子,朕留他何用。晚革掉一天,就不知道多少百姓遭其所害!”

“学生,学生代南阳百姓,拜谢陛下!”刘秀无奈,只好拱手向王莽致谢,心中对因为自己一句话就丢了官职的南阳大尹,好生同情。

“你不用谢朕,是朕失察,养了一群害民之贼!”王莽用力摇头,随即又长长地叹气,“一群鼠目寸光的东西,朕给了他们如此高的俸禄,他们居然还不知道珍惜。既然如此,朕就让他们把吃下去的,全都给朕吐出来!”

刘秀见他余怒未消,不敢再接茬。垂下头,心中悄悄嘀咕,“看样子,他倒是个心怀百姓的明君。按理说,不该弄出一大堆敲骨吸髓的政令来才对?怎么说的和做的,完全都不一样?今天听我只是说了一句,税赋不问灾年荒年都照收不误,他就革了南阳大尹的职。照这种尺度,天下各郡大尹,恐怕全都满门抄斩,都没有一个冤枉!”

正愣愣地想着,耳畔又传来了王莽的声音。很低沉,隐隐还带着几分孤寂,“一个个在朕面前,都忠肝义胆,忧国忧民。到了地方上,就如狼似虎。到头来,百姓却把他们做的恶事,全算在了朕的头上。朕这个皇帝,当得也真无趣!”

刘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继续低着头三缄其口。

周围的太监和侍卫们,也不敢火上浇油,一个闭上嘴巴,再度做起了泥塑木雕。

御书房内的气氛,立刻变得无比压抑。窗外的寒风呼啸声,瞬间也变得大了起来。“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仿佛无数孤魂野鬼在哀嚎。而御案旁边的水晶琉璃灯,则亮得扎眼。灯罩内的烛火上下跳动,就像一颗颗正午的太阳。

在烛火照射下,王莽身背后的舆图,反射出了一层层金光。金光与烛火相互叠加,又从背后将王莽的身体照得更亮,宛若一尊正在显灵的神明。

低头看了一眼紧张不安的刘秀和装聋作哑的侍卫、太监,“神明”一般的王莽,再度缓缓开口,“朕之所以力行恢复古制,就是因为汉制过于粗疏。只可惜世人目光短浅,总是觉得朕多事,宁愿守着千疮百孔的汉制等死,也不愿意跟朕一道铲除积弊。”

“昔日商鞅变法,也阻力重重。但商君之后,秦国的实力,却一跃成为六国之首。”刘秀被灯光晃得头晕眼花,不敢再沉默下去,躬下身体,试探着安慰。

王莽好像瞬间就找到了知音,满意地连连点头。“嗯,你说得对,昔日商鞅变法,也一样受到了百官质疑。商君有秦王支持,朕却根本不需要秦王!”

“陛下圣明!”侍卫和太监们,再度全都活了过来,齐齐开口称颂。

王莽的脸色,由失落迅速转为喜悦,摆摆手,叹息着道:“圣明不圣明,自然有后世史家评说。你们现在说,却为时过早。来人,给刘文叔赐座,赐茶!”

“学生谢陛下厚恩!”刘秀被王莽瞬息万变的态度,弄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赶紧跪倒于地,小心翼翼地叩首。

王莽却笑了笑,非常和蔼地说道:“你平身吧!心里尊敬朕,不叩拜又怎样?肚子里恨不得朕立刻死,每天磕一百个头也不见得丝毫忠诚!”

刘秀接不上话,讪笑着起身落座。王莽端起太监们拿来的茶水,自己先抿了几口。然后又示意刘秀也喝了几口,最后,才放下茶盏,笑着道:“扯远了,朕今天找你来,说好了是要当面谢你救命之恩的!”

“学生不敢!”刘秀连忙将茶盏放到了地上,起身拱手,“当时即便没有学生挡那一下,羽箭也伤不到圣上分毫。学生不敢贪功,更不敢……”

“你挡了就是挡了,朕看到了,自然就得领情!”王莽非常大气地挥了下手,郑重强调,“朕由此,可以看到你的本心!”

“学生能入太学就读,受圣恩甚多。”刘秀无奈,只好躬身补充。

“知恩图报,你是个有良心的!”王莽很是欣赏他的单纯,笑了笑,大声补充,“也不枉了许大夫的多年教诲。朕听说,你在太学,连续三年岁末大考,都未掉出过前十,可有此事?”

虽然话头转移得非常突兀,但是这个问题,刘秀却预先有所准备。因此,略微在心中整理了一下措辞,便笑着回应,“学生是许夫子的亲传弟子,起点原本就比其他同学高,岁末试考得稍好一些,才是正常。况且刘祭酒,扬祭酒,平素也对学生指点颇多,学生不敢不努力,辜负了他们的栽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嗯,名师出高徒。这话着实不虚!”王莽对刘秀的态度和回答,都很满意,点点头,继续笑着夸赞。“你追随许大夫主修尚书,得了他几分真传?!”

这个问题,也未出昨天的预习框架。刘秀笑了笑,快速给出答案,“学生所学,不及尚恩师一成。正应了那句话,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学生瞠若乎后矣!”

“你想做颜回?”王莽学识渊博,立刻就听懂了刘秀所引用的典故,是颜回评论他自己跟孔子之间差距所言,眉头跳了跳,笑呵呵地追问。

“学生不敢。学生只知道自己跟夫子之间的差距,丝毫不亚于颜圣之于孔圣!”刘秀也笑了笑,再度低声自谦。

王莽被他的话逗得莞尔,随即就起了考校学问的念头。这个举措,再度超出了刘秀预先的准备范围。但后者连续三年埋头在藏书楼里苦读,基础打得绝对扎实。自身又反应机敏,见招拆招,将王莽所问的每个问题,都稳稳答了出来。

王莽开始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出的题目都非常简单。不多时,他就被刘秀的学识所震惊,悄悄地增大了难度。然而,无论他将题目出得多难,只要不过于偏僻晦涩,刘秀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到最后,考校竟隐隐朝着探讨方向发展,并且双方在许多地方都不谋而合!

这下,耗费的时间可就久了。太监们连续添了四次茶汤,并且悄悄给刘秀使了七八次眼色,都未能成功将考校打断。到最后,眼看着日暮将至,而皇帝陛下连哺食都没顾上用。赵姓左监门只好硬着头皮凑上前,小声提醒:“圣上,外边又送来三百斤奏折,您看……”

“啊,这么多!”王莽本能地抱怨了一句,随即,意识到今天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一名寻常学子身上。站起身,笑着吩咐,“都给朕送到书房来,朕连夜批阅就是!刘文叔,你非但身手高明,学问的确也是一等一。朕的那几个晚辈,输给你,一点儿都不冤枉!”

“学生并非有意冒犯皇族,还请圣上,圣上宽恕学生失礼!”刘秀的思路,有点跟不上王莽的变化,楞了楞,讪讪地起身赔罪。

“什么冒犯不冒犯的,他们自己读书不用心,怪得了谁!”王莽正在心头上,怎么看刘秀,都怎么顺眼。于是乎,大度里挥了一下胳膊,笑着强调,“甭说是朕的族孙,就是朕的亲孙儿,进了太学,也得凭真本事出头。否则,我王氏家族,岂不要一代不如一代?你做的好,朕的儿孙,就得如此磨砺,才会懂得天外有天!”

“谢陛下鸿恩!”刘秀心中顿时又松了一大口气,对王莽的心胸,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想了想,再度拱手行礼。

“不用谢,朕不会管太学里边的事情。但是出了太学之后,你可要好自为之。”王莽笑了笑,继续轻轻摆手,“毕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出来太学之后,朕的儿孙,便是朕的脸面,不能随便被人羞辱!”

“是!学生谨遵教诲!”知道今天的考校,差不多该结束了。刘秀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躬身回应。

皇帝昨天当着数万人的面儿,宣布要酬谢他的功劳。今天的御书房考校,刘秀自问应对得也算中规中矩。如此,按照苏醒和沈定等同学家人的推测,皇上给予的赏赐,应该不会太薄……

果然,不辜负他的一番期待,王莽想了想,忽然大声说道:“你品学兼优,昨日又立下大功,朕理当厚赐于你,让学子们以你为楷模,让乡里百姓也以你为荣耀!”

“学生不敢,是刘祭酒、扬祭酒和家师平素栽培之功。学生自己……”该说的谦虚话,必须得说。按照昨天的准备,刘秀再度躬下身体回应。

“他们是他们,你是你!朕当然不会忘记了他们!”王莽又欣慰地大笑,随即,忽然很不经意地询问道:“你既然姓刘,祖居南阳,父亲还做过一任县宰。莫非也是前朝宗室子弟?刘祭酒竟然与你同名同姓,也真是凑巧了。不知道你们两个,是否出于同族?”

注1:五司,王莽改制,设司恭大夫、司徒大夫、司明大夫、司聦大夫、司中大夫。负责监察官吏。

喜欢大汉光武请大家收藏:(wuxia.one)大汉光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