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游龙戏唐 > 第563章 何须急战(一)

游龙戏唐 第563章 何须急战(一)

作者:凤鸣岐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0 01:54:14 来源:88小说

陈子明遇刺,李恪为之震怒不已,下诏封锁上林苑,严稽凶手,风声鹤唳之下,原本预定进行三日的秋狩自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帝驾于次日一早率文武百官离开上林苑返回京师,然,对刺客的稽查不单没有取消,反倒是更严了几分,不止是上林苑在大搜不已,御史台、刑部、大理寺等诸多衙门更是齐齐出动精干力量,全面排查刺客是如何混入上林苑中的,三日后,排查出刺客乃是工部水部司郎中赵宽带进了苑中,帝暴怒,下诏缉拿赵宽归案。

李恪的旨意倒是下得很快,可惜前去拿人的宿卫军人马迟到了一步,赵宽已然畏罪自尽,其家小尽管全部被擒,可经再三审讯之下,却依旧毫无所得,案子查到此般地步,已成了悬案,而各地官府追缉九华山余孽的行动虽是声势浩大,可成果却是寥寥,对此,李恪虽怒急,却也无可奈何,除了再三严令各有司衙门加紧追查之外,却也没甚旁的法子好想了的。

永隆二年十一月初七,上林苑刺杀案的风波尚未彻底平息,朝野间的注意力就已被一条消息所转移了开去——藏东白兰部族发来急报,言称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于永隆二年十一月初一亡故,其孙芒松芒赞以四岁之龄登基,国政皆由大相禄东赞所掌控。

大唐人是宽容的,这等宽容,体现在对待战败者的态度上,甚少有灭族之行径,但凡征服一地,总是允许战败者归降,当然了,与此同时,大唐人也是记仇的,但凡敢冒犯大唐天威者,皆须得诛之而后快,从此一条来说,两次进犯大唐边疆的吐蕃明显就是虎狼之徒,自是在必除之列,朝野间的舆论倾向在这一点上浑然如一,值此吐蕃赞普新丧、新主幼弱之时,朝野间呼战之声自也就颇为高涨,动本请求出兵惩戒吐蕃的文武官员不少,李恪对此虽一直不曾表态,可显然是颇有些意动的,若不然,也不会任由呼战之声日渐高涨不已。

“诸位爱卿,朕今日叫尔等前来,只议一事,唔,这么说罢,吐蕃既已向我大唐称臣,其国赞普已死半月有余,却不向我大唐禀明,其心叵测,其行也诡,卿等看当如何处置为宜?”

登基至今,已是一年又七个月过去了,李恪的帝位已稳,处置政务的手腕也日趋成熟,明明心中有着趁吐蕃虚弱而攻伐其国之想法,却并不急于表态,而是给出足够的时间,让朝野间的舆论充分酝酿之后,方才借着这么股势头,召集从三品以上大员议事,力求出兵攻伐一事能顺利通过朝议。

“陛下圣明,微臣以为吐蕃身为属国,却屡次无礼犯我边疆,此大害也,此番更是密丧不报,足可见其心已异,较之高句丽更甚,当诛!”

许敬宗最擅长的便是揣摩圣意,这一听李恪言语间明显暗示了要趁机出兵讨伐吐蕃之意思,自不会错过这等媚上之大好机会,头一个便冒了出来,高呼要战,慷慨激昂无比,就宛若他真能率军轻易踏平吐蕃一般。

“陛下,老臣以为许大人所言甚是,似吐蕃这等蛮荒之国,尽管屡犯我大唐天威,自当诛灭,老臣愿率军平之,肯请陛下恩准!”

许敬宗话音方才刚落,就见武将队列便有一人昂首阔步而出,赫然是久已不在朝堂上发言的左领军大将军程知节——老程同志自贞观四年灭陈子明一战之后,再也不曾上过阵,就连绝大多数大唐名将都参与过的数征高句丽之战,他都没能捞到战事可打,早已是被憋坏了的,加之明了新军组建在即,自不会不清楚错过了此番,他怕是再也不可能有上阵建功之机会了,此际跳出来争抢领军之权,也就属再正常不过之事了的。

“程老将军之勇,朕素来是知晓的,年逾花甲,尤有报国之心,甚善!”

李恪对许敬宗的出列一点都不感到奇怪,毕竟他之所以会用许敬宗,要的便是这厮的知情识趣,至于老程同志的突然杀出么,李恪可就深感意外了,不过么,其之所言既是符合己心,李恪自是不吝好生嘉许其一番的。

“陛下,老臣以为趁人之国丧之际攻其国,实有不教而诛之嫌,断不可为也!”

眼瞅着李恪如此嘉许程知节,就此开战之心已显,侍中于志宁可就有些沉不住气了,疾步便从旁闪将出来,高声谏止了一句道。

“嗯?”

一听于志宁此言如此之刺耳,李恪的脸色当即便有些个不好相看了起来,尽管不曾出言呵斥,可一声冷哼里却已满是毫不掩饰的寒意。

“于大人此言谬也,那吐蕃本就是蛮夷之国,屡次犯我大唐天威,皆因先皇宽仁,方才准其为属,今,其国主既丧,依礼自当尽早呈报朝廷,此上下之分际也,断不可违逆也,而今,其既不尊我大唐天朝,讨之乃该当之事也,何言不教而诛哉?”

许敬宗就是一溜须拍马之能手,这一见李恪龙颜不悦,立马便心领神会地出言驳斥了于志宁一通,还别说,这厮心思口才都极为了得,所言所述确是不凡几分道理。

“陛下,微臣以为吐蕃国确是该伐,然,此际恐非大动干戈之时也,还须得谨慎绸缪了去方可。”

许敬宗这等言语一出,李恪虽不曾出言嘉许,可面色却是就此缓和了下来,个中之意味无疑是明显得很,一见及此,陈子明的眉头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皱,只是这当口上,身为首辅大臣,他自是不好直接出面跟李恪高唱反调,无奈之下,也只能是悄悄地对站着武将队列里的苏定方使了个眼神,旋即便见苏定方昂然出了列,朝着李恪便是深深一鞠,满脸恳切之色地进言了一句道。

“此话怎讲?”

在场的文武百官中,除了陈子明之外,就只有苏定方是真正跟吐蕃军交过手的,他既是有所言述,李恪自不能不加以重视,尽管心中其实不喜得很,却也不曾给苏定方脸色看,仅仅只是不咸不淡地吭哧了一声。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不宜轻动之理由有三:其一,趁人之丧而伐,无论何等借口,皆属不义之战也,于我大唐泱泱天朝之风范有悖,殊为不妥;其二,吐蕃雄踞雪域高原之上,地势险峻,山高路远,乃易守难攻之地也,我大唐之军虽精锐,骤然登高,将士之身体状况恐有大碍,十成战力恐只能发挥出六成不到,错非能一击便灭其国之主力,否则难有胜算可言;其三,其国主虽丧,诸宿将皆在,摄国辅政之禄东赞更是老而弥坚之辈,其战阵之能或许不及我大唐芸芸诸将,可用之于稳守却是绰绰有余,纵使我大唐全力攻伐之,也恐难以遂下,战事迁延一久,于社稷实有大不利焉,有此三条在,故,微臣以为此际尚不到灭其国之时也,还请陛下三思则个。”

苏定方本人其实是主战的,原本还有心借此番舆论高涨之势争取一下统军出征之帅印的,为此,可是专程去拜访了陈子明一趟,却不曾想一向主张对吐蕃强硬的陈子明此番却根本无攻伐吐蕃之心,不单没同意苏定方的请求,反倒是让苏定方在朝议时出面呼吁反战,对此,苏定方一开始也自不解得很,经陈子明耐心说服之下,这才同意了陈子明的要求,这会儿所言所述自然全都是出自陈子明之意思。

“唔……,定方之意,朕知晓了,懋功。”

李恪本人虽不曾统军上过阵,可对于军略却还是知道一些的,此际听得苏定方如此说法,心中虽觉得有道理,但却并不打算就这么放弃了趁吐蕃虚弱时灭其国之想法,自是不会对苏定方之言加以置评,仅仅只是含糊地敷衍了一句,便即点了兵部尚书李积的名。

“老臣在。”

听得李恪点了名,李积自是不敢稍有怠慢,紧着便从旁闪了出来,躬身应诺不迭。

“定方以为此战不可为,卿对此可有甚看法么?”

李恪很有自知之明,知晓自己那么点军略能力在苏定方这等宿将面前根本不够看,哪怕心中其实不认同苏定方的见解,也自不会有所流露,更不可能真赤膊上阵去跟苏定方辩个高低,这等事么,还是交给懂行的人去办为妥。

“陛下明鉴,老臣对苏大人所言实难苟同,于老臣看来,此战可胜!”

在此番廷议之前,李恪便已曾跟李积私下商榷过一回了的,是时,李积便是一力主战者,没旁的,概因李积与程咬金一般,都已看出了新军组建完毕之后,就再也没了他们这批老将们发挥余热的机会了,此时再不争取,那就只能回家养老去了,而这,显然不是李积所愿见之局面,故而,哪怕明知苏定方所言乃是正理,他也断然不会附议,值此李恪见问之际,李积自不会有丝毫的含糊,旗帜鲜明地便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