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被休,但成为女帝 >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50节

被休,但成为女帝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50节

作者:杲杲出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4 17:26:37 来源:免费小说

  他用袖子遮掩着,偷偷拭了拭泪,干脆避去了书房。

  郗归努力想笑,可眼泪却泉水般地涌出来,滑过她的笑颜。

  “大捷,江北大捷。”

  郗归的眼泪擦了又落,索性不再管它,只一字一字地,用手指抚过那封抄来的捷报。

  片刻之后,她深吸一口气,起身吩咐道:“套车,去校场。”

  牛车辚辚地驶过街巷,郗归于一片嘈杂声中,清晰地听到有人开口问道:“听说了吗?儿郎们在江北打了胜仗了!”

  一个年轻的声音回答道:“听说了听说了!我哥就在江北,自从他走之后,我天天在刺史府外面等消息,刚刚我亲眼看到,建康来的使者跑进去报信,咱们北府军首战告捷啊!”

  “后生,你此话当真?”一个苍老的声音问道。

  “当然真了,你没看女郎的牛车要去校场了吗?再过一会儿,整个京口,不,整个徐州都会传遍的。”

  “好,好,好。”

  老人哽咽的声音越来越远,那年轻人高声问道:“哎,阿爷,你就这么走了?这汤饼摊子不管了啊?”

  第85章 隐忧

  “不管了不管了, 你们尽管吃,就当是老叟请你们的。这么大的好消息,我得赶紧去告诉我那些弟兄们。”

  郗归掀开车帘,看到一个脊背佝偻的清瘦老人, 正逆着人群的方向, 朝着城外走去。

  而那汤饼摊子的彩旗上, 赫然绘着一个小小的篆体郗字。

  前些日子,郗归与郗声一道, 为北府军定下了赏功与抚恤的章程。

  对于那些昔年曾追随郗照作战的旧人, 凡是还健在的, 北府军统统都给了补贴,若有做生意的,还为他们做了登记, 配发了专门的旗帜作为标志, 同时减去一半的税费。

  南星看了眼那老人家汤饼摊上的旗子, 有些激动地说道:“是昔日北府的将士呢!”

  南烛叹了口气:“这老人家怕是去城外祭扫同袍了。”

  郗归缓缓放下车帘,沉默地倚在了车壁上。

  兴奋的百姓跑得太快, 以至于江北的捷讯不胫而走, 竟然比牛车更早地到达了校场。

  郗归下车时, 校场外已经挤满了京口的老老少少。

  人人脸上都带着久违的喜色,大家兴奋地交谈着,甚至还有人高歌,有人起舞,有人半醒半醉, 又哭又笑。

  郗归笑中带泪, 低声说道:“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诗书喜欲狂啊!”

  南星不解地说道:“女郎, 您在说什么啊?”

  郗归走在人群中分出的小道上,一边颔首向周围的百姓致意,一边极小声地吟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

  这么多年过去,她终于真正理解了杜甫这首诗的意味。

  郗归放眼望去,只见街巷之上接踵摩肩,人人都欢欣鼓舞,振奋异常。

  她的目光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看到许多年前,阿兄自信地说道,终有一日,我要带兵打进长安,驱除胡虏,收复中朝的故地。

  仿佛看到当年桓阳北伐,大军打到长安城外的消息传来,阿兄是那样地欢喜,甚至高兴得喝光了满满一坛酒。

  仿佛看到桓阳一意孤行,以致于枋头奔败,纵然此后寿阳大捷,阿兄也只是失望地说道,未厌有识之情也。

  郗归的睫毛轻轻扇动,眼前重新出现了捷报传来后的北府,于群情欢悦之中,离开了那些恍若隔世的回忆。

  “阿兄,你看到了吗?我做到了,我终于做到了!”她轻轻仰起头颅,让泪水不至于轻易流出。

  郗归紧紧握住手中的兵符:“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我定将继续努力,不止于此。终有一日,北府军定然会驱虏宁乱,克复神州。我将带着你和高平郗氏的英烈,一道踏上故乡的土地。我要让你们风风光光地归葬江北,了却平生夙愿。我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再也不必在胡族的铁骑下艰难求生。我将亲手建造一个新世界,在那里,所有人都可以不受饥寒之苦,没有战乱之忧——我愿为之奋斗至死。”

  暖风熏熏,混杂着江水的气息。

  郗归深吸一口气,露出了一个轻快的微笑。

  京口,不,徐州已经很多年没有过这样的好消息了。

  儿郎们蹉跎多年的苦闷,郗岑败亡带来的无望,还有那因为接连两年的天灾而产生的凄苦,全部都在这一日短暂地消失。

  这一日,京口举城同庆,灯火一夜未熄。

  校场之内,郗归高声诵读捷报,呼声久久不息。

  郗归环顾四周,抬手示意,于万众瞩目之中庄严开口。

  “永嘉丧乱,先祖外拒胡虏,内宁忧乱。我北府健儿,悍勇如虎,云影相随,力战不怠,是以名动江左,声蜚海外。惜乎天不假年,数岁之间,先祖违世,北府泯然。吾曹后人,不可不为之大憾,为之大恸。”

  “今胡虏叩关,铁骑纷沓。彼蛮夷异族,而欲侵凌我国土,奴隶我同胞,崩摧我家国。我北府后人,当此国家危难之际,整装出战,千里奔袭,执讯获丑,重振威名。是知我北府之军魂,一日未熄,北府之精神,一刻未竭。”

  “自大军出征,吾耿耿寤寐,心怀忧虑,唯恐出师不利,而堕北府威名。今捷讯骤至,吾辈终可傲然而立,曰我北府未亡,振鼓归来!”

  话音落下,校场之中,诸将士齐齐开口,吼声直贯云天:“归来!归来!”

  郗归抬臂示意,校场重归安静。

  她缓缓扫视一圈,沉声问道:“北府未亡,继起何人?”

  “吾曹!吾曹!”

  “何以继起?”

  “重整旗鼓,成厥大业,以慰英灵!”

  十数年后,新朝建立。

  对于此日之事,史臣如是记载:“太昌三年五月初二,北府渡江。初七,首战告捷。帝亲临校场,大犒三军,群情振奋。是日也,京口上下踊跃欢喜,凯歌阵阵,终宵不散。”

  在这举城同庆的日子里,街巷之内,处处擦踵磨肩,人人相逢而笑,无论是否相识。

  街边的彩棚内,杂耍艺人连连表演,丝毫不觉疲累。

  酒肆茶铺无不张灯结彩,免费为庆祝的行人提供茶水。

  人们相视而笑,同歌,共舞,同笑,同泣。

  欢喜的人群中间杂着数十位白发苍苍的老叟,恍若闯进了青年人的乐园,既无措,又欣喜。

  郗归于城楼上看见,怕人冲撞了他们,便命人相请,于城墙下见面。

  老人们身形枯瘦,浊泪纵横,眼中满是感慨和欣喜。

  为首的那人率先行礼,颤声说道:“女郎放心,老朽虽已不能上阵杀敌,但儿孙都苦练武艺,小儿如今正在江北作战。我北府将士,世代效忠司空,效忠高平郗氏,我等必将竭诚效死,风雨不改,舍命不渝。”

  郗归快步上前,亲手扶起了老人家:“老伯放心,郗氏必然不会辜负诸位将士,我辈必将誓死保卫家国,驱逐胡虏。”

  郗声在一旁看着,慨然闭上了眼睛,两行浊泪缓缓流下。

  这一夜,郗归与将士、百姓们一道庆祝到了很晚。

  直到天边微微发白,才回了府衙歇息。

  这一睡便是五个时辰,直到快要用夕食的时候,她才被南烛轻轻唤醒。

  郗归拥着被子,侧躺在床上,心中是许久未曾有过的放松之感,恨不得时间就停在这一刻,再也不必起床。

  南星看着郗归的模样,顿时心疼不已。

  她倒了一盏温水,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女郎平日里就是太累了,要我说,那些事自有下面的人去做,您何必这么操心,当心熬坏了身体。”

  郗归听了这话,缓缓摇了摇头。

  她原本还想再躺一会,此时却用力闭了闭眼,长长呼出一口气,然后睁开眼睛,撑着床沿坐了起来。

  南星懊恼地“哎”了一声,连忙将茶盏放在一旁,过来服侍郗归穿衣。

  她撅了噘嘴,不开心地嘟哝道:“早知道就不说了,您这又是何苦?明明打了胜仗,却还是不肯好好休息。”

  郗归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我不是已经休息了一整日了吗?”

  “那是因为您昨晚一夜没睡!真要算起来,根本就没有多歇!”

  郗归抬起手,理了理宽大的衣袖:“正是因为打了胜仗,我才更加不能懈怠,绝对不能。”

  南星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扶着郗归前去洗漱。

  郗归接过温水浸湿的帕子,在梳洗的间隙吩咐道:“明日早些叫我,我要去校场看将士们早训。”

  南星没有应声,郗归笑着将帕子放回盆中,轻轻拍了拍南星的手背,然后高声呼唤南烛:“南烛,南星不听话,你明早可得记得叫我。”

  南烛笑着答应了下来,南星拧眉看了郗归一眼,怏怏不乐地端着铜盆出去:“就我一个是坏人,行了吧?”

  郗归看着她的模样,无奈地笑了笑,走到妆台跟前坐下。

  南烛一边缓缓为她梳发,一边柔声问道:“女郎,郎主去了城外的郊县,说要趁着天气好,把城郊的几个村子都走一遍,看看农户们有没有什么难处,这几日就不回城里了。您看是现在传膳,还是去外面走几步,等回来后再用夕食?”

  “伯父可带足了部曲护卫?”

  “带了,安伯亲自安排,潘忠也去检查过了,不会出岔子的。”

  “那就好。”郗归抬手按了按额角,“先不急着用夕食,让人送碟点心来,我先略微垫垫。你遣人去寻潘忠,让他过来见我。”

  “是。”南烛放下玉梳,出去吩咐小丫头跑腿。

  回来之后,听到郗归问道:“宋和走了多久了?”

  “不过三天。”南星轻手轻脚地为郗归挽好发髻,“女郎,南星虽然性子急,但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您何必如此着急呢?这般疲累,当心伤了身子。”

  “不能不急啊。”郗归叹了口气,“北秦几乎统一了北方全境,秦王与朝臣数次商议南下之事。如今江北的骑兵,便是他们试探的先手。我们必须尽快充实力量,武装起来,以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郗归看向镜中的自己。

  光滑的铜镜上,清晰地照出了她眼周的乌青。

  “你方才说不过三天,可对我而言,却连一日都嫌长。我需要战马,极其需要。江南将士习于水战,可若要在江北与胡人作战,就非得用骑兵不可。真要论起来,建昌马也并非多好的战马,可我们别无选择了。”

  南烛心疼地看着郗归:“可琅琊王已经动身,朝野上下无不看好,大臣们都说,鲜卑很快就会送马过来的。”

  郗归疲惫地闭上了眼:“鲜卑再如何与我们交好,终究还是御马南下的胡人。彼此间既利益不同,就绝不可能长久地维持关系。”

  第86章 战术

  对于与鲜卑互市之事, 郗归并不像南烛那般乐观:“就算此次互市之议成行,江左也绝不能太过依赖他们。如若不然,有朝一日,必会受制于人。如今我只盼着, 苻秦在北方气焰汹汹, 鲜卑的君主能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 多卖些战马给我们,好教我们在江淮一带牵制住北秦的势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