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12节

  宋朝时,福建广东走出的进士就已经非常多,可以成为文教兴盛之地。

  至于张君政,怎么说呢,张君政在广东韶州当了一辈子的韶州别驾,即大隋的郡丞,相当于主管行政的副市长,一辈子虽无什么业绩流传史书,但能在韶州别驾上干到逝世,肯定干得不算差。即使史书不说,李玄霸也能判断出张君政为韶州做了许多实事。

  但他问张君政去不去岭南,只是单纯好奇张君政在韶州当官时,带着全家入了韶州的籍,之后子孙都扎根韶州而已。

  一般中原人去蛮夷之地做官,哪怕当几十年的官,家人也是在中原祖地的。

  “是的,没错,他将来会因为教化岭南青史留名。”李玄霸道,“他会老逝在岭南任上,之后全家都扎根岭南,子孙在外做官也将家人留在岭南,只身前往外地。张家世代教化岭南,成为岭南科举望族。”

  崔仁师敬佩道:“君政品行真是令人佩服!他的子孙家风也令人羡慕!”

  李玄霸道:“是啊,他家风确实不错。曾孙还入朝为名相呢。”

  崔仁师的表情扭曲了一瞬:“名相?”

  李玄霸点头:“张良后人中又出现一位后人永久传颂的张相了。”

  崔仁师酸了,酸透了。

  他看到朝堂上那些能臣,都放弃了当名相的奢望,张君政的后人居然是名相?!

  崔仁师问道:“老师,我的后人……崔氏后人有名相吗?”

  李玄霸道:“崔氏子弟当宰相的人挺多,特别是唐朝快灭亡的时候……”

  崔仁师打断道:“老师,老师!别说了!”

  他掩面而逃。

  李玄霸耸肩。这孩子真奇怪,你自己要问的,现在又不想听了。

  唉,算了,对晚辈且纵容些。

  李玄霸本来今天没打算进宫。二哥案牍劳形,自己进宫被二哥发现咳嗽已经好了,估计会被抓苦力。

  但今日听到的事太有趣了,李玄霸按捺不住分享欲|望,虽然会被二哥抓壮丁,还是兴冲冲进宫把张君政误会的事告诉二哥。

  “二哥,你说张君政这一误会,不会真的变成了千古名臣,被广州……呃,就是岭南百姓建庙立祠吧?”李玄霸乐道,“我查阅了他的试卷,他还算脚踏实地,说不定真的可以。”

  这么好笑的事,李世民却没有笑。

  他沉着脸抽出一封文书,塞在了李玄霸手中。

  李玄霸疑惑地展开文书。

  薛道衡弹劾交州都督,李世民另派卢祖尚为交州都督,辅佐岭南道总管薛道衡。

  第241章 李玄霸紧急救场

  李玄霸一边看卢祖尚的上书, 一边在脑海里搜索历史中卢祖尚的信息。

  哦,唐太宗继位“冤”杀的第一位大臣啊。

  卢祖尚并非范阳卢氏,而是河南乐安豪强。隋末时当地豪强纷纷起兵占据乡里, 卢祖尚也自立为刺史, 后献地降唐, 得封郡公。

  虽然只是豪强,但中原的豪强都很有学问,卢祖尚既是将领, 也是文人,武德年间当官时名声不错。

  无论是真正的昏了头,还是运用冷酷帝王心术, 大多都是在唐太宗晚年时才发生,唯独卢祖尚是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杀的。

  卢祖尚是不是被冤杀?

  这要先提一提这件事的背景。

  唐太宗继位的时候, 大唐内忧外患, 就像是一栋里外都被人锤击的烂房子。

  内政上,李渊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不仅摆烂,还变得越来越抽象。

  李渊命温大雅撰写《大唐创业起居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渊的形象是所有记载中最为光辉伟岸的,温大雅对李渊所有行为都基本持夸赞态度。

  但优秀的史官就算完成政治任务, 也会用春秋笔法留下点东西。

  温大雅所撰起居注中,夸赞李渊书法好, 字写得快,曾经一天封了一千多个官,唰唰唰就把封官诏书写完了。

  这些官可不是李渊在进军长安的路上为招揽豪强许诺封的官, 而是当了皇帝后封的官。

  奉承他的封大官, 跳舞跳得好的胡人也封大官, 比李隆基重用安禄山还离谱, 至少安禄山真的有政绩。

  他刚当上皇帝,大唐还未扫平天下,不思休养生息,就修建了新的奢华宫殿,被友人苏世长讽谏,“这么华丽的宫殿是隋炀帝造的吧?”

  不喜欢的人就算有功劳都要杀,喜欢的人就算犯下了重罪也能赦免。窦轨滥杀无辜,李高迁临阵脱逃,李渊都是先下狱,然后迅速官复原职,甚至再升一级。

  所以武德年间朝内奢靡成风,官吏多贪污受贿,尸位素餐的冗官无数。

  更别提李渊封王是从祖父的堂兄弟开始封,祖父、父亲、自己的堂兄弟即后代,无论是垂垂老矣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全部封郡王。

  大唐沉重的财政负担,层层摊派在百姓身上。大唐就不像个统一王朝开国的模样。

  虽然李渊也做了许多实事,但与他荒诞抽象的地方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满朝文武今朝有酒今朝醉,仿佛回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抢个皇帝当就是为了享受享受,根本不在乎王朝的持续,默认自己待着的是个短命王朝。

  外患上,突厥打得李渊和李建成父子抱头喊迁都,要把长安留给突厥人牧马。唐太宗刚继位,突厥人都快打到长安了;

  云南的六诏还在观望,与唐军摩擦不断;

  岭南冯盎虽然归顺,但岭南还有其他实力强大的酋长,一直在与冯盎争斗。

  贞观元年,唐太宗刚改元,就着手吏治改革,加强边疆防备。

  特别是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唐太宗尤为重视。

  就是在卢祖尚被杀的贞观二年,唐太宗留下了在屏风上写下各地都督刺史简介,评价“(都督刺史等地方官)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的典故。

  卢祖尚将要赴任的交州,乃是岭南军事重镇。

  当年孙吴为了坐稳南方霸主的位置,就在蚕食交州上花了大力气,所以现在交州是岭南难得的受中央直管,而不是羁縻统治的州。

  贞观元年,岭南局势恶化。

  冯盎与谈殿等俚僚人酋帅相斗,叛乱几乎波及整个岭南道。

  直到贞观元年十月,归顺大唐的冯盎才占据上风。唐太宗派人招抚,叛乱的酋帅才投降。

  岭南叛乱刚平息,交州都督、宗室李世寿就因为贪污搜刮太过,当地百姓和豪强皆怨声载道。

  唐太宗赶紧让李世寿滚回来,急需派一个清廉正直的贤能之人去救急。

  前面已经介绍了武德朝的情况——官多如牛毛,能用者寥寥无几。

  唐太宗才刚登基,还来不及甄选人才。就算甄选了人才,也要先磨砺几年,看看成色才能用。

  捉襟见肘之间,唐太宗和房玄龄等人冥思苦想,最终选择了卢祖尚。

  情况很紧急,而选官的流程其实是很长的。

  当然,在正常的王朝里,若不是流放贬谪,遇上一个脾气好的皇帝,官员也不是不能找借口不赴任,比如要奉养老母之类。

  这等封疆大吏,皇帝也要多次询问本人的意见。

  卢祖尚的问题在于,他之前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已经在朝堂上拜谢了。

  唐太宗和房杜两人一阵忙碌,把封官流程迅速走完。杜如晦亲自去卢祖尚府中宣读诏书。

  等到杜如晦来了,正式任命的诏书念完了,催促卢祖尚出发的时候,卢祖尚却说“我回家后冥思苦想,还是觉得岭南太苦了,我身体吃不消,不去”。

  你耍人啊?!

  唐太宗刚开始脾气还是好的,卢祖尚对宰相杜如晦抗诏也没追究,而是找卢祖尚的妻兄去劝说,并给出承诺,卿啊,你就去救救急,就一两年时间而已!两年后朕必召你回来!朕可以提前写好召你回来的诏书!就两年!

  卢祖尚拒绝。

  唐太宗又亲自召见卢祖尚,再次承诺两年之期,并抱怨匹夫都能遵守诺言,你怎么能耍我?

  卢祖尚还是拒绝。

  唐太宗怒了。身为皇帝,连任命官员都任命不了,我还当个什么皇帝?斩了!

  于是“冤”案发生,后世听闻后无不为无辜的卢祖尚垂泪。

  贞观二年适用的还是《武德律》,已经失考。《武德律》量刑较重,《唐律疏议》是其改良版本。

  在《唐律疏议》中,卢祖尚所犯之罪为“对捍制使”,《旧唐书》刑法志明确其罪名为“忤旨”,按律当判处绞刑。

  只是武德朝吏治散漫,完全由李渊心情决定,所以卢祖尚仗着自己有清正廉洁的名声,以为皇帝顾忌羽毛,不会治他的罪。

  唐太宗在这件事上有错吗?

  错很大。

  魏徵之后评价过唐太宗的毛病。唐太宗的毛病是典型的帝王病,有法不依,有程序不用。

  按照程序,唐太宗应当把卢祖尚交由大理寺处置,之后如何判刑,或者是否赦免,都该经过大理寺来执行。

  唐太宗却是将卢祖尚“庭斩”。

  光凭“庭斩”这个行为,此事确实是冤案,因为人还没交由大理寺审问定罪呢。

  之后唐太宗自己评价此事,“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

  李玄霸慢条斯理地把历史中卢祖尚会做的事告知二哥:“他现在也是先同意,等诏书念完了才说不去吗?”

  李世民露出了古怪的神色:“是啊,这次也是先同意。我让薛伯褒宣读的诏书。”

  李玄霸遗憾道:“哎,该让杜克明去!”

  李世民无语:“杜克明还没回京呢。”

  他狠拍了一下桌子,咬牙切齿道:“不想去就提前说啊!现在诏书都颁布了,难道让我收回诏书?皇帝的诏书岂能儿戏?伯褒也气得不行,薛老师都在岭南,卢祖尚还不到三十岁,他装什么老病!”

  李玄霸赞同:“是啊,他身为武将,还未到而立之年,居然以身体为托辞……哎,他找个稍稍走心一点的理由,比如奉养老母之类的,我俩都能忍。”

  原本历史中卢祖尚也只有三十岁。唐太宗选定卢祖尚去交州任职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卢祖尚足够年轻,身体扛得住。

  李世民听完李玄霸说的另一个时空的事后,心里的气居然少一些了。

  比起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捉襟见肘,低声下气三番五次地求卢祖尚去赴任,被照脸抽了后还要反省太残暴,自己情况好许多。没有父亲的折腾,贞观朝吏治情况不错,替代卢祖尚的人不缺。

  李世民只是生气自家老师那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主动坐镇岭南,卢祖尚才二十多岁而且还是个武将,居然借口体弱多病抗旨不遵。更生气的是,卢祖尚还当着薛收的面这样说。

  什么去了岭南就回不来了,那是流放的地方巴拉巴拉,坐镇岭南的薛道衡不仅是李世民、李玄霸的老师,还是薛收的亲生父亲!你当着亲儿子的的面说别人亲生父亲“去岭南的人回不来了”,你是故意找揍吧?!

  李世民道:“伯褒气得说要自己去了。父子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赴任,不然我就让他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