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382节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可有时候人心不变,世道却变了,奈何?

  “能帮就帮吧。”李玄霸最终还是插手了后宫之事,将此事细细告知了嫂子,希望嫂子能帮忙。

  宇文珠很容易共情。李玄霸担心宇文珠难过,没有告知她此事,现在却是瞒不住了。

  宇文珠垂泪许久,李玄霸手忙脚乱给宇文珠擦眼泪。

  良久后,宇文珠哽咽道:“观音婢一口应下,然后和兄公一同避暑,又将此事交回你手中?这是为何?”

  李玄霸叹气:“嫂子大概是想你我施恩于后宫妃嫔家族,这样你在太医院开办妇科女子学院之事,可能会少些波折。”

  女子行医本就不是正道,宇文珠还想以朝堂的名义培养女医,阻碍力道不小。

  即使李世民支持,如果世间舆论皆反对,也不会有女子敢跟着宇文珠学医进太医院。

  妃嫔大多是官宦之女,宫女都是良家子。若能改得此条弊政,宇文珠得了她们家人的感激,或许会有更多人赞同宇文珠在太医院统领女太医。

  既然此事本就是李玄霸提出,那么功劳由宇文珠领得,不是理所当然吗?

  宇文珠眼泪都流不出来了:“也太荒诞了!哪有亲王和外命妇插手后宫之事!太荒诞了!”

  李玄霸道:“我也这么想。但嫂子都愿意承担’让外命妇负责宫务‘的责任了,那我们就放手去做吧。而且二兄和二嫂让我们这么头疼,我们也该有点大动作,让他们焦头烂额。”

  宇文珠揉了揉眼睛:“好吧,郎君说得对!”

  第222章 突然转到抑佛道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这笔账讨回来, 李玄霸就不消极怠工了。

  他先帮经验不足的宇文珠制定了“后宫巡查方案”,从审核妃嫔宫女宦官津贴有没有挪用开始,对宫中上下依次敲打。

  唐朝掌管后宫事务的机构叫内侍省, 由宦官管理。

  历史中的唐太宗谨防宦官专权, 规定内侍省不设三品官, 不允许宦官过问外廷之事。

  不过宦官中,有一个例外。

  这个例外也出现在了现在的时空,李玄霸带着宇文珠, 去寻了这个“例外”——张阿难。

  路上,李玄霸给宇文珠介绍了张阿难的身份。

  张阿难是萧皇后的陪嫁,原在萧皇后宫中为内侍, 又在太子杨昭府中为内侍,后回到杨广身边。

  李玄霸不知道历史中的李渊和唐太宗是如何结识的张阿难。张阿难在雁门之围中因功封官, 大概率是李世民在雁门之围时结识的张阿难。

  一位十六岁初上战场的少年怎么在雁门之围中结识的杨广宫中近侍, 其中内情李玄霸的想象力不充分,想不出来。

  最终结果就是张阿难参与了晋阳起兵,进了秦王府,被封汶江侯,食邑七百户, 当了一辈子内侍省长官,逝世时官至从三品左监门将军, 陪葬昭陵。

  唐太宗规定内侍省最高长官不得超过三品,所以内侍省最高长官只是从四品。但张阿难不仅官至从三品,还掌管禁军, 把宦官不得当三品官和不得干政的规矩都给破了。

  后来唐玄宗给宦官封将军, 就是遵循唐太宗的旧例。

  皇帝制定了规矩, 然后自己破坏规矩, 是很常有的事。唐太宗也有充分的理由,其余的宦官只是伺候人的奴婢,自然不得升迁。但张阿难是开国功臣,他不能算作宦官。

  只是后世知道唐太宗的意思,用这个旧例的时候可不会遵循唐太宗的本意。他们只是想重用宦官,就随意找借口而已。没有这个借口,还有其他借口。

  这一世,他和二哥是在陪同杨广下江南时结识的张阿难。

  那时他和二哥被萧皇后带在身边,张阿难就是负责照顾他们的人。

  当张阿难跟随杨昭的时候,他们与大表兄交好,与张阿难也很熟悉。

  杨昭病逝后,张阿难回到了杨广身边,与原本历史一样,在雁门郡立下战功,被杨广任命外官,派到了太原,照旧参与了晋阳起兵。

  在隋朝的时候,张阿难是兄弟二人在隋朝宫中的内应;等他到了李渊身边后,他是兄弟二人的眼线。虽然他没能随着李世民出征,但李渊身边厉害的将领不多,在防守太原时,他也战功赫赫。

  如何给张阿难封官,兄弟二人都很为难。

  如果张阿难不是宦官,以他的功劳和本事,封个将军不为过。虽然兄弟二人都知道宦官不该干政,但因为张阿难年少蒙难净身入宫,他立下了功劳就不能兑现,兄弟二人都很难接受。

  李玄霸理解了唐太宗心中的纠结烦闷。

  唐太宗以军功起家,治军严明,有功必赏几乎刻进了他的骨子里。张阿难是他的下属,如果立功不得赏,简直逼死他的治军强迫症。

  李玄霸决定摆烂。

  他给二哥说了后来宦官专权的事,拂袖走人,让他二哥自己决定。

  皇帝就要独断专权,他一个小小的晋王怎么能僭越?

  几日后,李世民黑着眼圈,还是决定给张阿难应有的待遇。

  “宦官专权是因为皇帝能力不够,无法平衡朝堂,只能依靠亲近宦官。只要皇帝能力不够,宦官、外戚、外臣相互制衡,是他们唯一能保住自己帝位的方法。”李世民翻遍了史书,得出结论,“就算我不给张阿难爵位,将来想要重用宦官的皇帝还是会那样做。我不能因为后世子孙不争气,就寒了现在功臣的心。”

  于是张阿难仍旧封侯。

  虽然张阿难现在还没有封将军,但李世民已经决定先让张阿难领一段时间的内侍省,等长孙皇后熟悉后宫事务后,就免去张阿难的内宫官职,并发诏说张阿难是开国功勋,如今免除张阿难的宦官身份,张阿难不得再入内宫,只能当外官。

  虽然命根子接不上去,但皇帝说张阿难不是宦官,张阿难就不能再是宦官。

  李玄霸问道:“二哥,你虽然想了这么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但后世子孙肯定会仍旧不管不顾,仍旧把信任宦官的锅扣你头上。这值得吗?”

  李世民耸肩:“我有什么办法?总不能为了看不着的不肖子孙,寒了看得见的功臣的心。”

  李玄霸转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张阿难。

  张阿难哭求辞官,李世民焦头烂额哄了许久才哄好,气得挽袖要揍弟弟一个狠的。于是李玄霸母亲宫中住了几日。

  张阿难可以说是看着李世民和李玄霸调皮捣蛋长大,又是少数知道李世民和李玄霸保住了杨昭儿子的知情人,对李世民和李玄霸慈祥极了。

  李玄霸说要管父亲和二哥的后宫诸事,张阿难只顾着给李玄霸和宇文珠面前堆吃的,不断点头说好。

  李玄霸无奈:“张翁,你是不是根本没听?”

  张阿难笑道:“我只知道三郎君说的肯定都是好事。晋王妃想做什么就吩咐我,我一定做得妥妥帖帖。”

  宇文珠感到压力很大。

  李玄霸安抚道:“后宫有母亲和嫂嫂先后打理,已经没什么问题。珠娘只是展现一下权威,为我查探皇家寺庙贪污一案做铺垫,不必太担心。”

  宇文珠使劲点头。

  李玄霸无奈抬手,帮宇文珠把点头点得太用力,都甩歪了的珠钗扶正。

  张阿难看着李玄霸和宇文珠的相处,脸上微笑更加慈祥,连眼睛都微微眯了起来,半点不像个能在战场上厮杀的猛将。

  待李玄霸安抚好宇文珠后,张阿难才道:“三郎君,寺庙可不能细查啊。”

  李玄霸点头:“我知道。我有分寸。就算查出什么麻烦,不是还有二哥吗?”

  张阿难哭笑不得,不再劝说。他看出来,这兄弟二人又在斗法,他还是不插嘴了。

  宇文珠疑惑:“为何寺庙不能细查?”

  李玄霸细细地为宇文珠解释:“这就要从宗教对朝堂的作用说起了。”

  张阿难停下给李玄霸和宇文珠堆糕点和果子的手,坐在一旁认真地听课。

  宗教对朝堂、对皇帝还能有什么作用?当然是麻痹百姓的作用。

  封建王朝的权力触须难以伸到最底层,要如何让村落自主运行?传统上是靠宗族自治,后来皇帝发现,佛教这玩意儿真的很好使。

  宇文珠又生出新的疑惑:“为何是佛教,不是道教?”

  李玄霸笑道:“因为道教术业不对口。”

  后世年轻人都对道士的好感大于僧人,对道教的好感远远高于佛教。其实后世年轻人欣赏的“爱信信、不信滚”的道教,是经过仙侠文学,特别是网络文学再创作的“文学道教”,和现实道教是两回事。

  道教诞生之初,就只有两个追求,站在统治者身边,或者站在统治者对面。

  站在统治者身边,即帮统治者主持宗教典仪,为统治者炼丹,陪统治者高谈阔论;站在统治者对面,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

  真正的道教是世俗宗教,与世俗权贵走得极近,每一代道教领袖都会得到册封,热衷于给权贵当座上宾。

  封建时代的道教领袖是什么模样,搜搜最后一任张天师在哪就差不多了解了。

  总之李玄霸前世遇到的宗教都有一股超凡脱俗之气,不是宗教本来的面目,是新社会新气象。

  虽然孙思邈是道士,但正因为孙思邈本人是道士,所以他对道教没有什么滤镜。宇文珠身为孙思邈的弟子,也不会把“道士”这个身份看得太重。

  谁都知道,道士能做官,而大部分道士也是想做官的——朝中除了孙思邈是道士,还有个道士叫魏徵。

  说到魏徵,宇文珠就懂了,张阿难也懂了。两人频频点头。

  “佛教在发源地,原本和道教差不多。但今生受苦来世享福一说,非常适合麻痹百姓。经过本土改革,现在的佛教真的很适合大众信仰。最大的功劳,要归于梁武帝。”

  梁武帝对佛教的滤镜,就像是后世看过仙侠小说的人对道教的滤镜。

  区别是,后世人被戳破滤镜后只能暗自磨牙,梁武帝被戳破滤镜后,就挽起衣袖大刀阔斧把佛教改造成自己想象中超凡脱俗的模样。

  戒肉戒酒戒杀……梁武帝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佛教改造了个遍。

  这种改造,很快就传到了北朝。

  大乘佛法正好适合统治者的需求,在融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又经过梁武帝大刀阔斧改革后,大乘佛法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打造出了适合中原百姓的慈眉善目无欲无求的佛祖菩萨。“汉家佛教”几乎成了独立的一脉。

  “只是权贵用宗教作为手段安抚百姓,骗人骗过了火,连自己都信了。”李玄霸毫不客气地嗤笑,“比如我那个傻蛋二哥。”

  宇文珠疑惑:“兄公不信佛啊。”

  张阿难假装没听到。他是信佛的。隋朝两任皇帝也都信佛。信佛几乎是上层权贵共同的爱好。

  李玄霸道:“等他受了打击就去信佛了,还信得很疯狂。”

  宇文珠非常聪慧地闭上嘴,没有问什么样的打击。

  自家郎君肯定不会诅咒母后和观音婢出事,大概率是胡言乱语他自己出事。

  李玄霸确实想这么说,可惜宇文珠不接话茬。

  这个时空,李渊仍旧追认老子为祖宗,不过还好在胡乱追封一连串先祖当皇帝前,他就当太上皇了。李世民要脸,没有把老子追封为皇帝。

  因李唐认老子当祖宗,佛教因为隋朝皇帝的支持又在民间较为泛滥,为了压制佛教,李唐定道教为国教,规定道教位次在佛教之上。

  但李渊无论僧道,严格控制宗教。

  武德九年,李渊下令,无论僧侣道士,“庸猥粗秽者悉令罢道,勒还乡里。京师留寺三所,诸州各留一所,馀皆罢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