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381节

  李世民安抚了房乔和魏徵,同意尧君素过分嚣张,需要惩戒。念在尧君素事出有因,李世民感动尧君素对恩主的忠诚,只贬了尧君素的官,让尧君素去涿郡给河北道总管宇文弼当副将。

  薛道衡也重回了南方瘴气之地,与冯盎同去岭南,领岭南道总管之职,再行安抚南方的未尽之事。

  “我们这些老人苟延残喘,终于看到了大唐盛世的曙光。我等风烛残年,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只能为大唐守护一瞬。如今朝中虽有英才,但太过稚嫩,且各个自视甚高,过分狂妄。没有人压着,你让我等如何安心?”

  李玄霸脑海里一直回想老师的话,长叹一声,提着灯笼回房。

  “珠娘,明日收拾行李,我们回宫里住。”

  “可我真不知道怎么管理后宫!”

  “嫂子逼迫你,就是想把事推给我。”

  “你是兄弟!怎么能管理兄长和父亲的后宫嫔妃!”

  “我他……我也想骂人。”

  李玄霸按着眉头。

  嫂子此举,大概率是自己的锅。

  父亲后宫嫔妃不少。二哥虽还未大封后宫,但预定的秀女们也已经进了宫门。

  不过大可不必认为李世民委屈。

  后世有个误解。皇帝“为国献身”,其实不是皇帝为了平衡朝堂势力开后宫,而是为了平衡朝堂势力,往后宫塞了不符合自己审美的女人。

  同情“为国献身”的皇帝,属实把同情心放错了地方。

  “封建”在现代是骂人的话。

  皇帝是封建男人中最封建的男人,后世人却强行认为自己喜爱的皇帝,在男女关系上会成为现代大部分男人都难以比肩的道德楷模。

  醒醒!

  当然,不是说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不够好。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是难得的如民间夫妻般住在一起的帝后。只有在长孙皇后每月身体不适的时候,唐太宗才会去其他妃嫔处。所以长孙皇后不是在养胎,就是在怀孕的路上。

  后世人看史书时常有个疑惑,为何历史中有“好色”恶名的帝王一般子嗣不多,倒是没在女色上被谏臣骂过的明君子嗣很多。

  这从康熙和唐太宗的话中可以窥得原因。

  康熙常常自夸不好女色,从不睡没有份位的女子,身边不准宫女伺候;唐太宗曾言“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

  从周朝时起,礼制就已经规定了天子、诸侯、士大夫的合法妻妾数量。

  《礼记》记载,“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诸侯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人一妻一妾,百姓一妻无妾。“媵妾”就是合法的、能入族谱的家妇。

  如果在合法媵妾外再睡女人,在内睡丫鬟称“嬖”,即侍妾;在外则是“外室”。嬖侍妾和纳外室才叫好色。

  回到皇帝子嗣的话题上,后宫内命妇有资格生育子嗣,只要身体健康,守规矩的帝王轮着睡能生不少;按照礼制,内命妇之外的女子没资格生育子嗣,虽然古时没有不危险的避孕、打胎方式,但不在乎孕妇性命的打胎方式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好色的帝王反而时常子嗣不丰。

  唐太宗子嗣多,还真不代表他在女色上道德不端。

  当然,现代人评价古代人,凭什么要用古代人的道德?

  著名太宗黑营销号大腿一拍,高兴极了。

  “没错!唐太宗就是封建,他爱豪宅、爱骏马、爱华服、爱美女!可下头了!现代女性怎么能粉封建下头男!我的某哔号是xxx,某斗号是xxx,某音号是xxx!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太宗封建下头事迹!”

  某营销号小编一向肯定唐太宗的历史功绩,从未给唐太宗张冠李戴不属于他的污点,为何他能蝉联太宗粉最厌恶的“太宗黑营销号”首位迟迟不下榜?

  因为这家伙最爱把纸片人偶像唐太宗,拉回现实中真正存在的唐太宗。他乐此不疲地对着太宗粉耳边大喊,唐太宗就是个封建下头男。偏偏这家伙引经据典有理有据,杀伤力极强。

  众所周知,粉丝看到自己所粉的皇帝有劳民伤财不把百姓的命当命的封建局限性都很淡定,但一看到皇帝真的喜欢睡美女开后宫的封建局限性就会狠狠破防。

  其他皇帝的粉丝看到某营销号都泪目,求太宗粉把某营销号拴好,让他当一辈子的太宗黑,千万别放出去祸害其他家。

  历史中的唐太宗是个“封建男”,李玄霸转世成了李世民的双生弟弟也管不了他哥不纳妃。

  如果李玄霸对李世民说,“哥啊,后世可嗑你和嫂子的cp了,你要和嫂子一生一世一双人,还要为了嫂子被怀孕太多努力避孕。现在没有靠谱的避孕方式,所以你干脆禁欲吧”,李世民只会认为李玄霸在故意找茬,然后把弟弟揍一顿。

  李玄霸不可能插手他哥纳妃,但后宫有一件事,他犹豫了许久,还是同情心泛滥,和嫂子提了一下。

  李渊经过连番刺激后身体大不如前,估计他称帝后新纳的嫔妃没几年就会成为太妃。

  李渊成为太上皇后就无心后宫。历史中也是如此。

  李世民要养的年幼兄弟,大部分都是李渊在武德年间生的。仅有最小的二十二皇子李元婴确定是李渊当太上皇所生。

  二十皇子李元祥是在玄武门之变前怀上。二十一皇子李元晓出生年月不详。但李元婴出生时,李世民给李元婴摆了辉煌的酒席,以向天下人昭告自己没有欺负李渊,李渊当了太上皇还能有儿子。李元祥却没有这个待遇。推测李元祥应该也是在玄武门之变前怀上。

  后世常骂李渊当了太上皇后沉迷酒色,狂生孩子给李世民养,这还真是误解李渊了。

  现在李渊当太上皇的时间比历史中早许多,他新纳的妃嫔大部分无子。李渊一死,这群人都要进寺庙。

  宋神宗曾经有一项德政。

  宋朝后宫制度大多延续唐朝,生病的宫女和无子的太妃都要送往寺庙安置。宫女和太妃能带走自己的财物,朝廷每月还会给宫女、太妃发放津贴。

  宫女和太妃被送往寺庙后,大多没几年就会“病逝”。

  隋唐起,皇帝都抬高宗教,让宗教来安抚百姓。佛寺道观不仅不交税,朝廷对其优待和捐赠也很多。送往寺庙的宫女和太妃的遗产,是皇家寺庙的主要经济来源。

  虽然朝堂不是没有监管,但只要住在寺庙里,折磨人的阴私手段有的是。这些“病逝”的宫女、太妃,大多死于谋财害命。

  宋神宗听闻此事,在周王乳母岐国夫人得病出宫时派太医随行监视,岐国夫人奇迹病愈回宫。他确定传闻为真,从此常派太医前去寺庙监督,寺庙谋财害命的案例大大减少。

  唐朝无子嫔妃常常出现自愿殉葬之人。李玄霸很恶意地推测,或许聪慧的妃嫔衡量得失,与其在寺庙里被折辱而亡,不如自愿殉葬死个痛快,还能得一个好的身后名,惠及家人。

  史书中对后宫妇人记载少之又少,无子先帝嫔妃更是无人在意。李玄霸本来没想起这件事,直到宇文士及求上门来。

  宇文士及是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的驸马,与李渊交好。

  宇文化及弑君之事,他事先不知情。待宇文化及北归遭遇挫折,决定重新南下割据时,宇文士及带着亲兵离开宇文化及,投奔李渊,后来与李渊一同回到长安。

  宇文士及在原本历史中,会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先复封新城县公,又进封郢国公。

  这个在大隋时无心仕途的闲散公子,在大唐出能抵御突厥,镇守西北;入能安抚百姓,辅佐朝政。

  宇文士及闲散了前半生,后半生倒是成了文武双全的劳碌贤臣。

  这个时空中宇文士及虽然没有机会跟着李世民立功,但一直站在了李世民和李玄霸这一方,再加上其妹仍旧是李渊的昭仪,也混得了一官半职,正努力在大唐朝廷发光发热,干活很积极利落。

  宇文述是大隋所有旧臣都认定的大隋忠臣,虽然他有两个儿子谋逆,但隋炀帝死在王薄手中,宇文士及也不知情,所以大隋旧臣也没有迁怒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在隋朝旧贵圈子里混得也算不错。

  勋贵圈子就是这样,凡事对个人不对家族,否则拔出萝卜带出泥,说不定自己也会遭殃。

  宇文士及和南阳公主曾帮助李世民、李玄霸良多。李世民投桃报李,对其较为宽厚。李玄霸也继续维持着与宇文士及的私交。

  李渊当了太上皇,宇文士及悄悄携带重金来求李玄霸帮忙,希望李玄霸给窦太后说说好话,让宇文昭仪伺候窦太后。若李渊早逝,宇文昭仪能以伺候太后有功为名留在宫中养老。

  宇文士及知道李玄霸对李渊的态度,他提起李渊的身后事,李玄霸不会生气,所以他才来求李玄霸。

  宇文士及提起太妃要去寺庙,虽然语焉不详,只说寺庙凄苦,李玄霸还是想起了史书犄角旮旯提起过的唐朝无子先帝嫔妃的遭遇。

  宇文昭仪在原本时空中本应该在去年有子,摆脱厄运。但李渊虽然在去年十二月才成为太上皇,他在进入长安后就已经无心后宫,焦虑地等待自己被迫退位这一刻。所以宇文昭仪至今无子,将来也很难有子。

  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后,宇文士及全家被杀,近亲中仅剩这个妹妹。本以为妹妹入宫为妃,将来富贵一生,不会因家中旧事受人磋磨。现在眼见妹妹结局凄惨,宇文士及病急乱投医,只能希望“算无遗策”的李玄霸能帮忙。

  “母亲和嫂子都心善,断然见不得后宫命妇年老无依。这事简单,我和母亲、嫂子提一句就成。”

  李玄霸犹豫片刻,答应了此事。

  “如果、如果晋王殿下还有余力,能教我如何说服南阳公主,劝她去侍奉萧皇后,不要出家为尼?寺庙真的不是好去处。”宇文士及犹豫了一番,又提出一个请求。

  李玄霸沉默半晌,叹了口气,道:“这事我一直记着。南阳公主心情未定,我暂时也不好贸然打扰。再过段时日,待她心情平静些了,我再请萧皇后给南阳公主写信。”

  宇文士及泪流满面,跪地长揖:“谢晋王殿下。”

  李玄霸将宇文士及扶起:“我与大表兄和二表兄都很亲近,你与南阳公主也曾护我和二哥良多,这是我应关心之事。”

  宇文士及虽起身,仍旧泪流不止。

  他当初鼎力帮助李世民和李玄霸时,只是喜爱这两个孩子的聪慧,怜惜他们在家中的不公平待遇。再加上他身为李渊的好友,便自诩为李世民和李玄霸的长辈,对其多加照拂。

  谁知举手善意,竟能在宇文家犯下弑君大罪后庇佑他和妹妹。

  或许上天是看到父亲是大隋忠臣的份上,为父亲留下血脉,才让自己如此好运。

  李玄霸目送宇文士及离开,背手长叹。

  宇文化及挟持隋朝旧臣和萧皇后等宫廷女眷。窦建德击败宇文化及后,这些人落在了窦建德手中。二哥击败窦建德,他们便和二哥一同回京。

  萧皇后和南阳公主都在其中。

  萧皇后以为不仅儿子全部身死,孙儿也都死于非命,心灰意冷,在李世民安置她的宅院中吃斋念佛,闭门不出。

  南阳公主更是心如死灰,到了长安后剃度为尼,寻了一处深山庙宇常伴青灯佛祖。

  李玄霸也曾想请南阳公主回长安。

  南阳公主对李玄霸道:“昔年晋王和太子还是幼童时,随驾我的父皇南下江都,曾怜惜路上百姓,请求我的帮助。我明知父皇不体恤百姓,却担心惹父皇不悦,从来不敢劝谏。二兄兵谏之时,我也因胆怯,眼睁睁看着二兄冤死。如今父皇身死,大隋国灭,我身为皇后之女,大隋最为得宠的公主,岂能一点惩罚都没有?”

  南阳公主对李玄霸叩首,李玄霸躲闪不及,急忙将南阳公主扶住。

  “我愿常伴佛祖,一生一世为父皇所害百姓冤魂念佛诵经。希望能减少一点父皇的罪孽。”

  南阳公主泣不成声。

  她最痛苦的一日,就是亲眼见到父皇被斩首那一日。

  而她最痛苦的事,却不是看到父皇身死而悲哀,而是看到百姓为父皇身死欢呼。

  原来即使是皇帝,也会被卑如蝼蚁的百姓所杀。

  长兄仁德爱人,次兄也曾劝父皇爱惜民力。

  长兄在冰天雪地里跪求父皇无果,染病逝世;次兄以命兵谏,落得了身后污名,也无法劝父皇回头。

  早知大隋会因虐民国灭,早知父皇下场凄惨,早知自己会亲口同意窦建德杀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南阳公主深恨自己,当初为何没有跟随长兄次兄一同劝谏父皇而亡。

  要是自己当初劝谏了就好了,要是自己当初与长兄次兄一同死了就好了。

  李玄霸见南阳公主情绪激动,不敢再刺激南阳公主,除了劝说南阳公主不要离开长安城,就在长安城郊寻个寺庙出家,好宽慰萧皇后的心之外,没有再去打扰南阳公主。

  他探得宇文士及在暗中接济南阳公主,也没有插手南阳公主的生活。

  南阳公主知道宇文士及无辜,但不愿意再见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知道窦建德本来没打算杀自己的孩子,是南阳公主不肯留下与他的孩子,但仍旧想与南阳公主复婚。

  宇文士及如今并没有像原本历史那样已经被李渊赐婚,一直怀抱着还能与南阳公主破镜重圆的奢望。

  李玄霸不由感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