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371节

  李玄霸给李世民、长孙康宁和宇文珠寄了几大箱子“珍宝”,让他们多宣传自己即将限量发售的人造奇珍异宝。

  他还特意用磨成多棱形的玻璃点缀了一件祥云常服,送给二哥穿。

  磨宝石的本事,华夏人在石器时代就在做了。只是因为文化原因,“圆”是自古以来华夏民族的哲学思想,所以华夏人民更喜欢把宝石车成珠子。

  李玄霸不车珠子,将玻璃磨成多棱形,技术上没问题,反正车珠子和磨成多棱形都是珠宝工匠的手工活,熟悉之后工作量不会增加太多,只是有棱有角的宝石不符合珠宝工匠的审美。

  长孙康宁和宇文珠也不喜欢太闪亮太奢华的珠宝,更别说把这些亮闪闪的东西穿在身上。李玄霸便只送给了他们玻璃珠子。

  宫里的妃嫔在窦皇后的带领下,也较为节俭。李玄霸送给母亲的玻璃珠子,母亲都拿来赏人了。万贵妃更是只喜欢簪各季鲜花,对宝石不屑一顾。

  不过窦慧明和万贵妃为了支持李玄霸,正打算把宫里的宝石开销都换成玻璃,给李玄霸赚钱。

  李玄霸正在绞尽脑汁拒绝中。

  李世民到达洛阳城时,李玄霸送来的衣服正好寄到。

  至于刘武周,李世民这次没出手,让裴行俨和长孙无忌带上刘武周的降将和颉利可汗去攻打,自己率先去了洛阳。

  刘武周不过就盘踞一郡的贼寇而已,李世民没必要亲自去。

  高颎已经写信催促李世民了。李世民再不来,他就按不住洛阳想要投降的人了。

  李世民特意在离洛阳城几十里远的地方洗澡洗头,换上了李玄霸给他送来的亮闪闪衣服,才与高颎见面。

  李世民这次选了一匹青黑色的马,好衬得马背上他的更闪亮。

  亲卫探得李世民大军即将到来时,在马车上闭目小憩的高颎才下马车迎接。

  然后他就看到一个闪得看不出人影的家伙一路纵马过来,还高声呼喊“高老师久等了,你看我衣服好不好看,是阿玄特意给我做的”。

  “高公!住手!那是太子殿下!”左右护卫拉住要拔刀的高颎。

  “李二郎就是这样的性格,你还没习惯?哎,大德又给李二郎准备了什么奇怪的东西?”裴仁基头疼道,“守敬不会也学坏了?”

  裴仁基可不想看到一只亮闪闪的儿子,太伤眼了。

  马还在减速,李世民就自持艺高人胆大,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一个箭步冲到高颎面前:“高老师,我的衣服好看吧!”

  高颎打量李世民的衣服,脸色稍霁。

  还好,大德还是没有过分乱来,给大雄的衣服近看还算正常。

  李玄霸又不是让他哥扮丑,稀碎的玻璃点缀成祥云霞光的模样,近看甚至觉得有些素雅。只是如果太阳光很强烈,远远看去有点伤眼睛而已。

  “不错。”高颎一看李世民的衣服,就知道李玄霸要开始卖玻璃了。

  李玄霸和他说过玻璃的事。玻璃就是一种半透明的、仿佛水晶的陶瓷器。李玄霸只是趁着其他人不懂,所以把未成形的“陶瓷碎片”当宝石卖,好从勋贵豪强手中温和地夺得一笔钱粮,弥补大唐建国初期的百业凋零。

  赚钱只是第一步,李玄霸不断高调的“捐赠”这些赚来的钱财,逼迫勋贵豪强们也一同捐钱,才是这位好徒弟所谓的“良性循环”。

  第214章 李世民气得跳脚

  高颎得知李玄霸的计划之后, 就把长子高盛道派回了京城,辅佐李玄霸,并监督李玄霸多休息。

  朝中有的是人做事, 李玄霸只需要安排别人做事。

  高盛道和李玄霸几乎没有交情。

  高盛道身为高颎长子, 将来会继承高颎的国公爵位。他又不想父亲早逝, 所以就当作自己没有爵位,早早外放打拼。

  大部分勋贵子弟都领着荫官在京城闲混,不喜欢职官的约束, 就算当了职官,他们也会推脱,认为太低等的职官配不上自己。

  高盛道身为国公世子, 却早早从县令打拼。李世民和李玄霸拜高颎为师的时候,高盛道已经在外当了多年刺史, 在外地安了家, 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所以他只在书信中听父亲提过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的事,一直对他们很好奇。

  李唐建立之后,高盛道回到了高颎身边,现在和弟弟高表仁一同跟随高颎攻打洛阳。高颎认为长子多年在外为官,很擅长庶务, 所以派长子回京城;三子高表仁在瓦岗寨中表现出了几分军事天分,高颎便把高表仁继续带在身边, 亲身教导。

  高表仁叫苦不迭。虽然他在李二郎和李三郎争夺天下的时候劳累了一番,但他其实是个闲云野鹤的性格,根本不想当什么大将军。

  高颎还有一个二儿子, 名为高弘德, 因高颎的功劳受封应国公, 原本是大隋晋王杨广的记室, 算是杨广的心腹。

  当初隋文帝十分信任高颎,将高颎一家定为可以辅佐好几任皇帝的忠臣。高颎的女儿嫁给废太子杨勇为良娣;杨勇的大宁公主女儿被封公主,嫁给渤海郡公高表仁;高颎的二儿子高弘德受封应国公,受命辅佐还是晋王的杨广。

  可惜隋文帝还是因废太子的事猜忌高颎,高弘德夹在家族和事业之间,也早早抑郁病逝。

  因之前的心伤,高颎不会再让家人辅佐李世民的儿子。他这次让高盛道回京,除了看顾李玄霸之外,也是想让李玄霸从中周旋,不让李世民命高表仁辅佐太子。

  高颎已经给李世民写信拒绝了此事,但李世民只会在信中打哈哈,说就这么定了。

  “我相信老师和师兄,老师和师兄怎么能不相信自己!”

  高表仁看到信很感动。高颎狠狠敲了儿子的脑袋,让儿子别被这些话迷惑。

  李二郎真是天生就会当皇帝,看这套话,张口就来。如果不是高颎已经在隋文帝那里免疫了,他大概也会为了这一句“相信”激动不已。

  现在?还是让李玄霸去教育李世民的太子吧。

  除了李玄霸,还有谁敢在与李世民教育太子意见不合的时候,连着太子和太子他父亲一起骂?

  这太子老师,除了李玄霸,无人能当。

  李世民给高颎炫耀了新衣服后,再次提起让高表仁当太子老师的事。

  他本来想让高颎当太子的老师,但高颎说自己给废太子杨勇当过老师,不吉利。李世民就想,让师兄给自家太子当老师,高老师在背后支招,也一样。

  高颎再次表示了拒绝,并且强调这个太子老师只有李玄霸能当。

  李世民叹气:“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但阿玄拒绝了。他说等天下太平后,要带着弟妹游山玩水,当个富贵闲王,谁耐烦给我带孩子。我说不过他,母亲也偏帮他。不是我看不起你啊高师兄,阿玄肯定是第一位!”

  高表仁无语:“你可以不说最后一句。”

  李世民咧嘴:“嘿嘿。”他就是故意的。

  高表仁转身就走。李二郎和李三郎都是这副喜欢欺负人的性格,从小到大都这样。这时候只需要无视他们,赶紧离开,他们就会自觉无趣,不再胡言乱语。

  高表仁离开后,高颎的眉头皱紧又松开,反复好几次,然后无奈地瞥了还在咧嘴无声坏笑的李世民一眼。

  “我家三郎的才华本就没资格当太子太师。你非要让他当太子太师,就是瞅准了我的心理,知道我会为了这个掺和进你和大德的交锋,帮你劝说当大德帮你教育太子。”高颎叹气,“你啊,这么算计大德,不怕大德生气?”

  李世民道:“我算计老师,老师不也没生气。同理,阿玄也不可能生气。”

  他又坏笑了几声,道:“我和他自幼就互相耍心眼,老师不必担心。”

  高颎想了想曾经还一团孩气的李二郎和李三郎在他门下求学的模样。

  他再次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倒是。”

  李世民收起坏笑,正色道:“我知道阿玄懒散,如果不是因为乱世,他根本懒得动弹。但我将来会很累,他怎么能躲懒?我案牍劳形,他却游山玩水,还写信告诉我他玩得有多开心,绝对不行!”

  高颎扶额:“我还以为你想说,既然你是皇帝,你最信任的弟弟自然应该给你当左右手,你只信任他。”

  李世民摇头:“我信任的人可多了,房玄龄、杜克明、薛伯褒和高师兄,我都很信任,都可以当左右手。魏玄成现在干得也不错,我也马上就要全然信任他了。我不让他躲懒,只是因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想自己偷跑?没门!就是小五也别想偷溜!都给我留在京城!”

  高颎:“……”

  最终他只能扶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行吧,你是皇帝,你说了算。

  高颎确定了李世民真正的想法后,与李世民达成合作,帮李世民说动窦皇后。

  这件事暂时揭过,高颎这才轻描淡写地说起洛阳的事。

  高颎到达洛阳之后,就切断洛阳的粮道,每日在城外做饭,吃完饭就招降,并不攻城。

  当时洛阳城破,朝中有些官吏来不及逃跑,被迫留在洛阳为官。

  高颎每隔几日就敲城门,告诉城中守军可以用粮食换取洛阳城中的旧臣。

  杨玄感自然不准。但洛阳城内并非只有杨玄感一股势力,还有许多小贼帅。

  这些贼帅虽然名义上归附杨玄感,认杨玄感为“盟主”,但没有将兵权交出去,仍旧各自为政。

  洛阳缺粮,他们对隋朝旧臣又不重视。为了吃饱肚子,这些贼帅本就在洛阳打家劫舍,弄得洛阳百姓怨声载道。

  杨玄感想要阻止,却控制不了缺粮的贼帅军队。

  高颎知道洛阳城中的情况,用粮食换取家财已经被榨干的隋朝旧官吏,贼帅当然万分愿意,还笑话高颎傻。

  “杨玄感麾下有本事的人都是大隋的勋贵世家,洛阳被贼帅害得家破人亡的官吏曾经是他们的同僚,难免兔死狐悲。我如此做,会让他们感同身受,认为杨玄感无法庇佑他们,而大唐对大隋旧臣宽和,他们投奔大唐之后,仍旧是人上人。”高颎拈须轻笑,“等殿下继位之后,召开一次制科,允许这些降臣也参加。这就是给他们的恩德了。”

  制科又称“特科”,大部分时候不是从零开始选拔人才,而是官吏的“再考核”,分律令、军务等方方面面,重视官吏的务实本事。

  制科的雏形从西汉时就开始了。“察举制”举孝廉后,孝廉就要齐聚京城,经过再次考核,才会授予他们官职。

  高颎的意思很明确,朝中官职能者居之,如果比不过别人,那就是自己没本事,怪不得大唐对他们不宽容。

  李世民笑道:“房玄龄正在着手改革制科。他现在烦躁极了,说他和杜克明等人忙得脚不沾地,朝中却养着大批荫官不做事。他想让职官的地位高于荫官。”

  高颎道:“不要一蹴而就,要徐徐图之。”

  李世民拱手:“学生明白。”

  高颎叹气:“隋文帝乃是逼北周皇帝禅位,并非完全由自己打天下,所以只能妥协。你若要改革官职,除了要小心谨慎之外,也要保证你在位期间做完这件事。除了亲手打下天下的开国皇帝,其余皇帝想要动官制很困难。你肩上的担子很重。”

  李世民点头:“所以阿玄绝对别想跑。”

  高颎扶额:“别说大德了!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不用再重复。”

  李世民露出标志性咧嘴阳光笑容。

  (*^▽^*)嘿嘿!

  高颎和李世民所谈论的多是官制改革,涉及洛阳形势的谈话不多。

  他们都没把洛阳这一座孤城当回事。

  洛阳城池坚固,若要强攻,一定会造成极大伤亡。但为什么要强攻?现在中原基本平定,洛阳上下左右全是大唐的领土,变成了一座孤城。

  城中没有农田,高颎只需要把洛阳围住,洛阳能坚持多久?

  高颎来到洛阳的第一日,就慢条斯理地安排兵卒在洛阳附近屯田。

  当初杨广为了压制天下民乱,要求将百姓强制迁入城中,城郊就近给田。

  城郊无主的田很少,被强制迁入城中的百姓基本沦为佃农,甚至卖身为奴婢。

  但不管田地是谁的,耕田的人多了,洛阳城郊的耕地开垦情况不错。

  现在洛阳被围,“坚持”不投降,那么洛阳城郊的田地肯定就充公了,将来会重新分配。

  在拿下洛阳之前,这些田自然就是大唐还未分配的“公田”,高颎就带领兵卒屯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