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回到八零,从挖金矿开始 > 第九十三章 生意不错

回到八零,从挖金矿开始 第九十三章 生意不错

作者:无名.月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4:10:56 来源:88小说

二六款的第一单生意,来自熟人介绍。三轮车话密小伙儿万五一的那位史姨夫,家中刚好有两个将要升中学的姑娘,镇上学校离家走走要四五十分钟,有辆自行车可以大大节省去路上的时间。

帮着从车站送信儿那天,万五一就知道了要开自行车店的事,回过以后先是帮着赵家插了个队,把盖房要用的红砖往前提了提日期。跟着就跟家里这些亲戚们说了镇街上要有自行车卖的事。

他天天都在街上转悠着靠活儿,消息自然是十分灵通。早早的就从赵文多口里知道了开业的日期,提前就跟家里的那些亲戚们打好了招呼。

正好又是赶大集日,好几家十几二十口子人,一起结伴就来到了镇街上,被那一排排绽新的车子晃的直睁不开眼。

史姨夫不愧是镇上第一个万元户,大手一挥,几家亲戚的车子他包了。自家姑娘选的是两辆朱褐色的长久牌二六斜杠,在大杠的基础上又要贵上四十元。

两辆车六百四十元,加上几家亲戚的车子,总计消费一千伍百六十元。赵明玉忍痛给抹了十块钱的零头,引得几家人都挺高兴。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阵惊呼。

哪看过这阵势,自行车不光是成批的卖了,现在又出现了成批的买。什么稀奇事今天可都碰见了。

就连那捆的十元大团结,多少人都是头一回见,光是看那一张张数钱的动作,都觉着过瘾。

“哎妈呀,这么老些钱,得攒多久,可真舍得花。”

“要不人家怎么叫史万元呢,有钱。”

“别瞅着钱多,可都不是乱花,正经置办了东西,自行车可是大件儿,谁家有辆往后出门办事儿可就方便老了。”

“确实是,我二姨家表妹马上要结婚了,得叫她婆家给买一辆,要二六款的漂亮。”

“我家二小子秋天就得上中学了,得给他弄辆车,来回上下学方便。”

“就是,孩子上学可得给考虑了。一百八十块钱的二八大杠就行,又好用又实惠。我也得跟我们家那口子商量商量,不行也弄一辆回去。”

人群里议论不断,看着别人买车,也跟着眼热,一些人跃跃欲试。

恰在这里,车行门前打出条幅:开业大酬宾,买车送铃铛,另赠任选小吃一份。

车铃铛属于全车配套零件,本就包括在内,只是有这个‘送’字就显得卖家大方,买家可以占些便宜,比较微妙的心理暗示。

至于后面的送小吃,那就是实打实的真送了。店面紧临着小吃街,这些小摊贩生意越好,客流量就会越多。客流量越多,过来看车买车的人就多了。可以说,两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也是赵文多临时想到的催销方式,这些个小摊商贩们可是镇上最早一批下海吃螃蟹的人,也是最先赚到钱的那一部分。而他们还有七大姑八大姨,有了这些人做傍样敲门砖,那胆子也都跟着大起来,紧随其后都是撸胳膊挽袖子就是干。

毫无疑问,这些个迅速富裕起来的群体,也将是最先购买自行车的潜力人群。

赠送小吃,也是从另一方面促进购车的目地。

这个将将发展起来的时候,惯有的观念里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方式,先是把人的好奇心给吊了起来,新奇的东西总是能引起更多的兴趣。

本来还有所犹豫的那些人,看见条幅的那一刹那,就下了决定掏钱买车。

第一份小吃单就这样送了出去,买车人拿着手开单兴匆匆的跑去买了份切糕回来,递给老婆孩子吃,嘴上还一个劲儿嚷着:“不要钱,真的不用花钱,是真的。”

可不是真的吗,赵明玉提前过去,都挨家打过招呼了,见着手开单就放吃的,过后跟店里结算总账。

光看着门口那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今天车行里的生意就差不了,跟着借光还能多卖些小吃,哪家摊主不干哪,这么好的事儿巴不得天天都来上演呢。

有了这第一个人试水和他连吃带嚷的一顿嘘唤,那些个还在观望的人,也终于不再继续干想了,来点实际干货,掏钱买车换小吃,甜了嘴还能露露脸。

这时候人多,谁买车那都是多少双的眼睛瞅见的,这要叫哪个亲戚邻居街坊的知道了,一准得给宣扬出去,谁家的谁谁都买上自行车了,他家条件是真好呀。

推上车子走,那得多展扬一件事儿,里子面子可全都有了。

抱着这种思想的人还不是一两个,一会儿的工夫,展车区域就上了十几二十号人。

但凡是上手挑选的那都是成心的买家,光看热闹的人都懂规矩,光拿眼睛看,不会上手摸,大多数都是站在外围圈子里。

“我就要这车二八的,能载人能驮东西,还是它划算。”

“二六的车子好看,骑着老漂亮了,就这个深绿色的了。”

“白鸽的价钱便宜,质量也不比那那个差多少,对比起来更合适。”

边挑着边讨论,找着心目中最为中意的那一款。

随着这些人一个个的挑选完毕,店方的四个人也都开始忙碌起来,赵文多负责记账点数开票,赵明玉一门心思收钱找零,吴大奎和吴刚父子则是做最后的检查,没有问题了就会交付车子。

就这么着,一会一小波儿的购买潮,直持续到了晌午。到了吃饭点儿了,肚子开始叫唤了,才把这些看热闹的人群给催的渐渐散去。

四个人忙活了一头午,也总算能歇口气儿,坐下来喝口水了。累倒是没有多累,主要是费舌头,光是讲话就占去了大半儿的时间。这么些人,哪怕是一人回一句,都够嗓子受的了。

“二大爷,我咋感觉这一年的话都在今天上午给说了呢。”吴刚擦着脑门子冒出的汗,热的拿手里的外套直煽风。

四月份儿的天儿,中午将才十五六度的气温,远没到穿单衣的时候,这确实是忙活热了

赵明玉闻言,一本正经的道了句:“刚子,你可以说的更大胆些,二大爷负责任的告诉你,你的感觉没有错。”说完这句,紧跟着就吐舌头,拿手直煽呼散热,嘴里直哈气。

实在是太渴了,刚才猛喝了口热水,一下子把舌头给烫着了。

这一上午就属赵明玉话说的最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长着张和善的脸,说话又慢条斯理的不急不燥,听着还挺舒服。但凡是过来想买车的人,第一时间咨询的人就是他。跟着到了交钱环节,那也能聊上一顿,就是买车回去得多露脸这样展望的话,也能跟他侃上两句。

做为交际小能手,那自然是善听善谈,一顿唠扯钱是一毛都没耽误收,还把对方给聊的挺高兴。

一两个也就那样了,偏偏他不会厚此薄彼,凡是乐意说话的那都能聊上一会儿。可以说,这上午他这张嘴就几乎没怎么停过。人受得了,这嗓子可受不了,其结果就是停下来的时候,才觉着嗓子都快冒烟儿了。

一口水下去,得,舌头给烫了。

赵明玉说的幽默,把一旁的吴大奎都给整笑了,直道:“明玉二哥这是累的都会说俏皮嗑儿了。不过,生意要是一直这么好,再受累也愿意的。”

跟赵明玉差不多,吴大奎也很是能说会道,他和儿子吴刚主要负责技术类的解说,有那不明白车子的零部件功能的,付车的时候都会给讲解一番,这一头午下来,也是没少费舌头。这会儿也在喝着水润喉咙呢。

四个人里,最省嘴的当属赵文多,买车看热闹的一来是看她年纪小,又是个小姑娘,怕她腼腆不好意思,过来搭话的人比较少。再加上一身冷淡的气质,那瞅着就不是个话多的人,想上前的人都打住换了个方向,朝着旁边的赵明玉去了。

赵文多也乐得轻松,记帐开票看付款后给赠单,一连串的过程默默完成,抽空还能休息发会儿呆。一群热闹场景里,独她身处周围是块儿安静的角落。

傅廷坤到的时候,正赶上一小波购车潮,车区内围热闹,外围也是人声顶沸。闹哄哄的一堆人里,他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窝在后边偷懒发呆的小姑娘。

周围尽是忙碌匆匆而行的路人,只她站在那里慢悠悠的欣赏着四下里的美景,不在意时间消散,岁月的流逝,季节的更叠。

脑海里不自觉出现这样的画面,像是一副流过的背景板,配着这喧闹的人声,不断的重复插放。

就这样站在那里看了足有两刻钟,从来没觉着有这么好的耐心,只是单纯的看着那样的一个画面,身处的还是这样的吵杂环境中。

来的时候悄无声息,走的时候也同样安安静静。

这样的人群,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算少。里面的人,谁都没有发现最外围的地方,刚站了一个熟人。

直到下午,临近收摊时,这副熟面孔才姗姗来迟似的出现在了店门口。

经过半上午的热卖,一下午的零售散揪,这一天的营业额达到了上万元,车子卖出六十多辆,门口清理出来的场地,空出了一大半儿的面积。

当赵文多把数字统计出来这一公布,仨人都乐的够呛。

吴刚直夸张的叫道:“我的天哪,竟然卖出去这么多,我都没敢想。”

昨天晚上他还听他妈崔玉珍跟他爹吴大奎说,开业头一天可能看的人多,买的却很少。到时候也别着急,这生意都是慢慢来,别再叫赵家二哥他们跟着上火。

有了这剂预防针打的,他都做好心理准备,一旦卖不出钱来,他就调节气氛讲两个笑话,连内容都想好了,就差现场表演了。

哪里想到,这生意能火成这样。别说讲笑话了,那就是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多少。倒是费了些口舌,唾沫都说干了,却不是在表演,而是给人讲解累的。

这种累,却是痛并快乐着。如果能再来个六十辆,他宁愿再喝两桶水,嗓子再冒回烟儿。

上万元的营业额,可这镇街上有一家算一家,哪家有这么大的力度,实在是太厉害了。

赵明玉也跟吴刚一样,都是头回做生意,兴奋的程度不遑多让。

相比起来,吴大奎就要好上许我,怎么说也是经过皮子生意,有了些经验,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直让两人镇定,镇定,这都不叫事儿,往后还有多的是机会可以见识这种盛况。到时候,万元也只是毛毛雨,十万那都是小菜一碟。

赵明玉直笑斥道:“你这是见着些钱就飘了,还十万块都是小菜,牛都被你吹到天上去了。”

一天上万元的营业额,那都是天大的运气了,十年八年的都遇不上一回,十万块那都是想像级别的,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

吴大奎也是玩笑话,自己也没有当真:“做不到,想想总是可以的吧。”

“哎,也不是就不可能。就像早上之前,谁想过今天能卖出这么些钱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真就能卖出这么多也说不定呢。”吴刚道。

到底是年纪青,敢想,敢说。

赵文多喝了口泡好的苦丁茶,这一天下来热燥的厉害,喝点这个去去火。

“光是卖自行车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的,换些别的倒是有这个可能。”

十万块的营业额是什么概念,今天的基础上十倍的量,也就是六百辆往上。整个秋水镇将才多少户,就算是三分之一的家庭都会买,这个比例往后倒也确实是能够达到,却不是现在。

这也是一个慢慢积累性的过程,华国成为自行车大国,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完成的事情,而是经过数年的时间,才形成的规模。

一天之内能出这些辆车子,也是占了放开后第一家自行车店的优势,也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它的需求愿望强烈所致。今天换了另一样,不管是吃穿用,任何物品都达不么这样的效果。

“三姑娘,你说这别的是什么东西,一天能卖上那么多钱?”吴大奎直接转移了重心,换到了最后一句上。

赵明玉和吴刚也都是好奇这个问题,想听一听答案。

赵文多被杯里的苦茶苦的直抽抽脸,缓了会儿才道:“自然是黄金饰品了,想出钱快创营业额度,它最有力度。”

年前才去卖了回金的赵明玉,最先点头表示赞同。依着现在的行价四十元来算,一枚金戒子,少说也得个五六克,那就是两三百块。这还是最小的一个,要是项链、镯子,那些大克数的,一样就能达到数千元,赶上哪天生意好,来个十几二十个的,可不就能卖出十万块钱这样的巨额数字吗

其实,能够达到这个数字的东西有许多,不用说全天的营业额度,只一件衣服、一样首饰、一个包包、一套化妆品、一桌子菜、一把刀、一方砚等等,实在是太多了。

只是,这些都是数十年以后,可以达到的水准。目前而言,却是很难得见。这样的消费观,即使说出来,也不被普通人所理解。也只当做笑谈来听,倒是举个常态化例子,更能让人接受。

吴大奎和吴刚父子,虽然没有赵明玉卖金这样直观的感受,可在听到金饰一词,也是直觉的认为就该是它。

金子自古就是富贵的象征,在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里,也是被当成昂贵物品存在。价格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四人在这里为着营业额,发表着各自的观点,最终得出结论,这一万的营业额度,已经算是极限了,往后很难再去打破。

话音刚落,门口就来人了。好像是奔着话题,专门来推翻这刚得出的结论,为了个新的纪录,特意添砖加瓦来了。

店门大敞着,四人分坐在方桌各角,或正或侧对着门口,外面的情形一眼就能瞅见。

最先发现来人的是坐在里边的吴大奎,隔着十几米远,看见来人奔着店里来了,就叫了吴刚:“来人了,出去看看。”

他这一出声,三人也就停了闲聊,都跟着往外看。

“嗨,多妹妹,我们来了。”还没等瞧清楚了,招呼声先响了起来。

店门外,走来俩个年青人,人高腿长,感觉人还没到,腿先迈过来了。

吴刚将要上前打招呼,一听其中个子稍矮些,头发卷卷的那个开口召唤赵文多,知道这是双方认识,便停下了脚步,招呼顾客的词儿也临时改了口,笑了笑道:“来了啊!”

也不知道对方跟赵家三姑娘是个什么样的关系,称呼上一时不好拿捏,只能空着把话给搭上。

这声招呼成功的引来了两人的注意力,双双回头朝他看过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有所错觉,吴刚就觉着那走在后头,个子稍高长相也更好些的貌似瞪了他一眼,卷卷毛的倒是没瞪他,只是上下打量了两眼,还挺热情的过来搭话:“小老弟儿,怎么称呼?跟里边的人是什么关系呀?”

吴刚是个实诚孩子,不疑有他,一五一十的就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