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69节

  他们不仅仅是想要治疗某一个人,某一种病,而是怀揣着“所有病都能治”“天下无病痛”的朴素愿望。

  扁鹊想要将医术传下来,传给更多的人。

  只要有心学医,就都应该能够学医。

  当扁鹊的请求没有得到朋友的认可后,扁鹊没有心情低落。他的斗志更高昂了。

  余生,他都将生命消耗在了著书上。

  现在,他将自己的心血和希望托付给了朱襄。

  朱襄在得知扁鹊托付给了自己许多医书时,扁鹊也入梦来。

  他笑着向朱襄道喜,说自己已经完成了医书教材,可以招生了。

  不过医书还没有校正,需要很多人继续努力。

  朱襄笑着回答:“先人已经指出了一条路,剩下的路,该后人自己走,自己开辟。哪有先人把事情做完做绝的?你放心,医学之路才刚开始,后人不会令你失望。”

  扁鹊道:“有朱襄公承诺,老夫就放心了。”

  扁鹊对朱襄拱手,消失在朱襄的梦中。

  他来的时间很短暂,说的话很少,离开得很从容。

  没有悲伤,没有不甘,只是来亲自告知朱襄一句,然后确认了朱襄的承诺而已。

  朱襄醒来时,得到了扁鹊的赠礼。

  特殊的黄花蒿。

  黄花蒿是提取青蒿素的重要来源。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这一枝黄花蒿的青蒿素浓度很高。

  朱襄并不懂如何提取提纯青蒿素,只听说过其中一个步骤是低温酒精萃取。但只要种植推广这种黄花蒿,庶人通过直接咀嚼,或者浸泡成药酒,也能有一定治疗疟疾的效果。

  在后世非洲,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拯救家乡,就移栽黄花蒿回家乡,教导乡亲服用黄花蒿预防和治疗疟疾,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朱襄只需要效仿。

  水灾之后,蚊虫滋生,疟疾是最容易出现的疫情之一。

  朱襄拿出黄花蒿,命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类似的草药运往疫区。

  他以前就知道黄花蒿能治疗疟疾。但他只是个农学教授,没有种植过,对黄花蒿没有印象。现在有了标本比对,终于可以找出黄花蒿来治病。

  虽然现在才寻找黄花蒿,可能对此次疫情没有太大用处。但下次再有疟疾疫情出现,秦国就能应对了。

  有备无患,便是如此。

  秦王政也颁布诏令,召集天下医者来咸阳,要在咸阳学宫中增设医学,重赏肯传授医术的有识之士。

  名利诱之。原本敝帚自珍的名医们,终于意动了。

  ……

  秦国在抗洪时,楚国虽然也遭遇了洪灾。但黄河在楚国境内只有很短的一小截,且靠近黄河的地方都是边防线,所以对楚国几乎没有影响。

  燕国覆灭,楚人终于停止了内乱。

  就剩下楚国一个国家了,再内乱下去,楚国就完蛋了。

  项燕还是对楚国有感情的。趁着秦国忙于治理洪灾,无暇顾及他国时,项燕和楚王启达成共识,各退一步。

  楚王启迁都项城,改称“郢都”——楚国的都城都是“郢”,其实之前的陈都,在楚国官方名称中,也是“郢都”。

  项燕为令尹,另拜大将军,增食邑十万户。

  谁都知道,等秦国缓过气来,一定会攻打楚国。

  项燕整备楚军,征召集结四十余万兵卒,抵御秦军进攻。

  在开始排兵布阵的时候,项燕头疼了。

  楚国原本三面都有秦国。王翦奉命从南秦支援齐国,在楚国东边靠海地区凿了一条窄窄的通道后,楚国就四面受敌了。

  项燕与楚王启商议后,先拉着四十余万兵卒往东攻打秦齐要道,以免面临四面受敌的危险。

  但当项燕带兵到达东部秦国占领的城池后,居然发现秦军已经悄悄人走城空。

  第260章 张良又一策

  李牧在赵国辅佐了廉颇和朱襄一段时间门之后,继续回到南秦镇守。

  王翦伐燕时,李牧还接管了王翦的防区。

  李牧已经封侯,对于建功立业不是特别在意。他知道王翦的心思,所以在秦王政下诏让他伐燕的时候,他推举了王翦。

  李牧劝说秦王政,现在白公已经去世,朝中地位最高的两位大将是廉公和他。廉公和他都自赵国来,虽然功劳很大,与秦王很亲近,但在老秦人勋贵心中,恐怕有些不是滋味。

  王翦很有本事,又上溯几代都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应该让王翦多多立功,早日封侯,形成将领之间门的权利均衡。

  当然,在君上你眼中,不需要这样的均衡,只是样子还是要做一做,何况王翦确实不错。

  秦王政接到李牧的上书之后,非常恶趣味地将这封上书留下来。

  “等王老将军封侯时,寡人要将这封上书送给王老将军。”秦王政对左右道,“王老将军一定会很感动。”

  蔺贽:“那可是太感动了,君上做得好!”

  蔡泽:“唉……”

  走了一个夏同秦王,又来了一只政儿秦王,什么叫做子承父业,一脉相承啊!

  王翦,辛苦了。

  地位已经足够高的李牧对功劳看得风轻云淡,现在只死死盯着楚国,以全秦王统一天下的夙愿。

  楚国确实非常强大。

  李牧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门逐渐拆解和蚕食楚国,楚国只剩下当初的三分之一,仍旧是战国七国中排名第二的强国。

  如果当初太子启没有被废,春申君没有身死,两代楚王顺利交接。一个清醒且年轻的楚王身边,有春申君为令尹,和项燕为大将军,恐怕能重现赵惠文王时期的“将相和”局面。

  那样的楚国,秦国就算能获胜,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且很难让楚人归心。

  现在太子启虽然也成为楚王,但春申君身死,项燕与国内其他芈姓贵族矛盾尖锐。楚国已经是日暮西山,回天乏术。

  但日暮西山的楚国,也仍旧是魏韩赵燕齐所不能比的。它仍旧是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秦国会用最盛大也最谨慎的阵势来对待楚国。

  李牧在项燕和楚王失和时没有出手。他很有耐心地等待项燕与楚王矛盾激化,在两者和谈后才会出手。

  项燕和楚王和谈时,不是他们的矛盾解决,而是矛盾拉锯久了,双方都疲惫了。看似平静,其实内在的隐患已经埋下。

  所以这个矛盾拉锯越久越好。

  李牧本来预计楚王和项燕在看到秦国攻打燕国时,就会迅速被迫和好。就算楚国不冒险遥遥支援燕国,也该做好防备秦国的准备。

  所以在王翦与燕军在易水对峙的时候,李牧就开始筹集调配后勤,点兵点将,调整战线。

  齐国的坚守势力在齐王不断亲自叩门劝降后,对齐王十分厌恶,其厌恶甚至蔓延到了整个齐国宗室身上。

  李牧还让随军出征的小说家编写话本,扮成说书先生,在齐国四处传扬齐王的“丰功伟业”。

  小说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出自为周王搜集民间门传说议论,以便于周王体察民情的稗官一脉。

  朱襄身上传说太多,许多小说家都来找朱襄取材,被朱襄留在了身边,整合成了“宣传人员”。

  因为没有独特的思想,小说家在诸子百家中地位很低,被显学儒墨法等鄙视为不入流。

  朱襄重用小说家,肯定他们的作用,帮他们编撰整理“小说家的求道思想和政治理念”。现在小说家也登堂入室,成为咸阳学宫中一门必学课。

  于是小说家把朱襄视为学术领头人,称“朱襄子”。

  不过把朱襄视为学术领头人的诸子百家太多了,所以时人都不是很在意。

  在朱襄的奇思异想下,李牧采纳朱襄的意见,让小说家入军队为文吏,设立“宣传”一职,主要职责是负责战后平息占领城池的民间门怨气,以各种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宣传秦国的正面形象。

  效果很不错。李牧已经上书秦王政,建议全国推广。廉颇和王翦军中也已经有小说家的身影。

  齐国有了小说家弟子的卖力宣传,连乡野老农提起齐王都要吐一口唾沫。

  再加上齐国丰收和秦国相比齐国而言更轻的徭役和赋税,齐地现在粮食基本能自给自足,局势很稳定,不需要南秦再持续运粮运人。

  李牧在为楚国内乱添油加柴的时候,小说家弟子也功不可没。

  他们从民间门和前朝史书中取材的小故事,比单纯的流言蜚语更容易传播,也更生动形象,触动人心。

  楚王启和芈姓贵族听了将领要挟国君,掌控国家的故事后,对项燕很恐惧;项燕听了许多功高盖主,兔死狗烹的故事后,也对楚王启越发不信任。

  两者的猜忌就算秦国攻打燕国,楚国是秦国下一个目标,在短时间门内也无法暂时和解。

  所以李牧有条不紊地从楚国东部撤离。

  他只留下了很少的人驻守,以给楚国一个秦国还在坚守的假象。

  撤离的时候,李牧把城中居民也迁走了。

  蝗灾时,沿海滩涂盐碱地是重灾区。楚国东部沿海狭长的通道几乎已经荒芜,人口十不存一。

  南秦富庶之名早就传遍了楚国。李牧将楚国东边几座城池的楚人迁徙到南秦垦荒,他们都没有怨言。

  古代人口迁徙之路就是一条黄泉路,就算官方给口粮的那种迁徙,路上也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每一次迁徙的路上,都布满了庶民的血泪和尸骨。

  楚人十分积极地从楚国东部城池背井离乡前往淮河以南,可见他们的生活已经艰难到了何种程度。

  因楚人十分配合,李牧撤离平民时也悄无声息。

  楚国腹地和东部沿海平原因蝗灾和饥荒,出现了大片人口空白地区。再加上楚国内乱,没有精力安插探子,所以李牧把人都撤走了,他们也没有发觉。

  李牧掐着时间门,在得到王翦围住燕都蓟城的情报之后,就让军队整备出发,悄悄绕到了淮河上游。

  楚王和项燕矛盾妥协后,项燕最先做的事,一定是把秦国从东边扫出去,以免四面受敌。

  在项燕率领大军攻打东边的时候,他就能顺着淮水而下,抢攻楚国腹地。

  李牧没想到,楚王启和项燕都不是蠢人,但也出乎自己预料,和好的时间门实在是太慢了。

  他更没有想到,秦国居然遇到了一场特大的黄河水灾。

  楚王启和项燕和好的时间门太慢,导致他的军队会白白吃掉很多粮草;黄河水灾,又让秦国关中关东的粮食丰收和粮草供应出现了大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