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67节

  荀子道:“确实是礼待。但要你先做出夺走他们田地的动作后,再让其他人劝谏,假装退后一步,这才叫礼待。”

  秦王政心中感叹无比。

  不愧是荀翁。荀翁若是再年轻一些,他当让荀翁完全接手相国之责。

  儒家在和平年代,确实很有用处,怪不得后世都是儒皮法骨。

  秦王政道:“那就依荀翁之计。”

  秦王政想了想,道:“优待六国旧贵的上书,就由韩非来吧。”

  荀翁道:“那赵国的春平侯不还在咸阳无所事事吗?他就算无才,只要能识文断字,一些普通官吏按部就班的工作总能做。也该让他出现在朝堂,分担韩非的压力。”

  秦王政道:“寡人采纳了韩国的宗室和赵国的宗室的意见,可见对六国宗室并无恶意。六国宗室若有本事,寡人很欢迎他们入朝为官。”

  荀翁满意地点头:“为王者,当有如此心胸。”

  果然不愧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孩子,一点就通。

  ……

  时至七月末,朱襄又得到了秦王政的信。他看到荀子和秦王政合谋之计,不由失笑。

  换地啊。

  下次是不是也要让豪强轮流去给秦皇守陵,来个“五陵少年”了?

  他那个历史中,是汉朝摸着秦朝过河。在这个世界,该轮到秦皇摸着汉皇过河了吗?

  如果让另一个世界的汉朝皇帝知道……他想起汉朝是唯一一个皇帝让史书大肆吹捧自己的对手,认为把敌人捧得越高,越显得自己牛逼,而不是抹黑对手的朝代。以汉朝皇帝,特别是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大概只会得意洋洋吧。

  反正当不了皇帝的又不是我这个世界的刘邦,但秦始皇学的可是我刘邦和我的子孙后代!

  乃公我真厉害!

  “张良,看懂了吗?”朱襄问道。

  张良板着脸道:“是良策。”

  朱襄道:“那你还有什么顾虑?”

  张良道:“我没有顾虑。”

  朱襄无奈:“我让你去咸阳帮政儿,你非得来帮我。我就修个水坝,能有什么好帮?你看政儿身边前不久才杀了一个赵高,你若不看着他,他说不定又提拔什么奸邪在身边为祸。”

  张良没好气道:“那不是说明他那个秦王昏庸无能吗?只有昏君才会亲近小人,朱襄公该让他反省,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

  蒙毅:“……”拳头硬了。

  李二郎:“……”我捂住了耳朵。

  朱襄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应该当着政儿的面去说。”

  张良撇开脸。

  朱襄失笑:“你究竟在别扭什么?”

  张良低下头:“没别扭什么,只是……”

  朱襄道:“只是?”

  张良垂着头压低声音嘀咕了一句,朱襄没听清。

  他看着张良窘迫的模样,把耳朵凑上去:“来,悄悄说。”

  张良抬起头,凑到朱襄耳边,没好气地小声道:“嬴政那厮从我小时候起就欺负我,我要到了他身边当内吏,他是君我是臣,他一定变着法子整我!”

  朱襄:“……”

  咳,这还真是政儿做得出来的事。

  虽然原本历史中的秦始皇是个乐子人,但自家政儿好像有点过了。

  这一定都是夏同的错。

  原本历史中的秦始皇他爹多正经,看看我这里的夏同,天天变着法子折腾,把蔡泽气得不行。

  有这样的父亲,政儿怎么能学好?!

  “我会给政儿写信,让他不准乱来。”朱襄道,“你住在荀子家中,替我服侍荀子。有荀子护着你,他不敢使坏。”

  张良瘪嘴:“那好吧,我去。”

  蒙毅没听到张良和朱襄说的悄悄话,只听到张良最后这一句话。

  他气得脸都青了。你不想去就别去!一个韩人,居然敢嫌弃秦王?纵的你!

  蒙毅对张良的印象,还在他于咸阳学宫门口打滚嚎哭,被当时还是太子的秦王一剑架在脖子上的模样。他可不认为张良是什么大才。

  看着蒙毅不满的表情,张良在心中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对蒙毅拱手:“蒙卿,良并非不知好歹,不愿意为秦王内吏。只是良年岁尚小,还未及冠,先父又是韩相,若没有任何功劳成为秦王内吏,恐许多人不服,这才犹豫不决。”

  蒙毅:“……”你以为我会信吗?若是这个原因,你刚才说什么昏君小人?你明摆着是对秦王不满!

  朱襄干咳了一声,忍着笑道:“张良已经给你梯子下了,你就顺着下吧。不过他确实也有这个考虑,不算说谎。其他的,是他和政儿的私事。以前他和政儿在南秦共处过几年,有些私人恩怨。”

  蒙毅心里酸得冒泡泡。他后悔了。当初为何他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不肯早早去朱襄公身边?

  蒙毅拱手:“只是内吏,只要你有才,就能让其他人闭嘴。毅知你与王交好,但王已经是一国之君,请你守好君臣之礼。”

  张良叹气:“良知晓。”就是这样才麻烦!

  张良经历过韩国灭亡和韩王丢人的打击后,桀骜不驯的性格磨平了不少。他入了朝堂,站在秦王身侧,会表现得谨慎许多。

  就怕秦王看着他谨小慎微的模样,转头就给他一个嘲讽表情,他还不能像是以前在南秦那样,直接扑上去打一架。

  哪怕那时候打不过,好歹能动手。

  张良垂头丧气:“我等秋收后就去。我想跟在朱襄公身边,看到韩国……韩地今年丰收。”

  朱襄点头:“好。”

  他看了看天,眉间门带了些许忧愁。

  黄河有四汛。清明多雨的桃花汛,夏季暴雨的伏汛,秋雨连绵的秋汛,冬春冰凌开融的凌汛。

  若是伏汛和秋汛相连,黄河就会发生大洪水。

  七月时黄河上游和中游都有暴雨,幸亏提前修缮了堤坝,没有造成黄河决堤。

  但汛期还未结束。

  黄河中游的下一个最重要的汛期在八月,黄河上游下一个最重要的汛期在九月。

  现在黄河河道的水流量已经饱和,如果八月下雨,黄河中游就会出现洪水;如果九月下雨,黄河上游就会出现洪水。

  天下自上一次大灾不过年,希望今年能安稳度过。

  洪水是天灾,但朱襄不是干等着老天做决定的人。

  只要水流量过大,就算是现代社会,也不能避免洪水灾害。他所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固堤坝,和提前选好泄洪地,保证主要产粮区和大城池的安全。

  同时燕国还在打仗,军粮要在汛期前运到前线,以免暴雨加洪水,影响了前线粮草供应。

  朱襄也派人提醒王翦,黄河今年可能会有洪水,让王翦小心应对。

  王翦正稳扎稳打推进战线,刚打到燕都蓟城下。

  见到朱襄的信,王翦瞬间门头大。

  我就不能有条不紊地打一次灭国仗吗?为什么我每次灭国,都会有场外因素逼我加快速度?

  王翦深深叹了口气,下令不围了,准备强攻,并派人在燕都劝降燕国大臣。

  燕王喜和燕太子丹派使臣谋杀秦王,才让燕国遭此大祸,和诸位无关。

  燕王喜和燕太子丹必死无疑,但诸位无辜。

  秦王仁慈,魏赵韩齐四国和南楚之地的士人都能继续在秦国做官,甚至韩国和齐国的国君还能住在咸阳富贵终老。诸位明明可以延续富贵,何必举家与自寻灾祸的燕王喜和燕太子丹共存亡?

  王翦派人联络燕臣的时候,还在不住叹气。

  这次他其实不想再用这等阴谋诡计,想堂堂正正打一仗,证明自己军事上的本事。

  之前赵王被赵民所杀,自己几乎没出什么力就拿下了赵国,功劳不够封爵。

  现在不打一场堂堂正正的仗,他可能功劳仍旧不够封爵,别人还是会说他捡了便宜。

  但秦国大计比自己想要封爵的小心思重要。朱襄都说黄河可能会有大洪水,到时候会阻断粮道,影响后续进军。那就不能拖了。

  “封侯真难。”王翦感慨。他的头发都斑白了!

  第259章 扁鹊去又返

  燕国内部许多卿大夫早就想投降了。

  燕王在多次被赵国击败时,威信就衰退了不少。

  更让燕国卿大夫寒心的是,燕国好几次面临灭国之灾,都是燕王不顾群臣劝说,先去撩拨赵国。

  自燕昭王死后,燕王就昏招百出。

  良将被逼走,贤臣被冷落。

  想想差点灭了齐国,结果被燕王逼走的乐毅;想想为了劝谏燕王不要攻打赵国,结果被燕王踹伤的将渠……燕国有头脑又忠心的大臣就算还没有寒了心,也被燕王排挤在权力圈之外。

  朱襄深恶赵王。但纵观其他五国,哪怕是赵王偃都能算得上一个正常的庸王。其他国家的国君,差不多和赵王偃的好大儿赵王迁是同一个水准。

  王翦之前没想劝降。

  这群卿大夫既然想投降,就自己想办法投降。这样就算投降,他们也拿不到多少好处。

  若是王翦派人去劝降,这群人就能讨价还价了。

  若换做朱襄,早日结束战争,减少伤亡才是大事。

  但无论是王翦还是李牧,一个封建时代的将领首先想到的是赢得漂亮,赢得心里舒坦。慈不掌兵,战场上的伤亡很正常。

  王翦想要堂堂正正不用任何场外招打一场灭国战,以证明自己的带兵水平不输李牧,能够获得封侯荣誉。

  但现在……罢了。

  王翦早上洗漱的时候,郁闷地对着水盆中两鬓斑白的自己叹气,颇有些顾影自怜之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