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28节

  曾为同袍的赵将率领直属于他的同样被当弃子的万余赵人精兵,骑兵和战车排列整齐,早就等候多时。

  两军对垒,展现出秦国和赵国两个军事强国的正规军强大的气势。

  城门关闭,秦军也拿出了死战的决心。

  伯夫挥手的同时,赵将也同时挥手。

  两方战鼓齐擂,号角齐鸣,几乎同时向前冲锋。

  战车与战车擦肩而过,战马与战马擦肩而过,步卒的兵阵和步卒的兵阵擦肩而过。

  军阵换位,就像是两架锋利的绞肉机擦过,在两个军阵中间留下一地尸体。

  战鼓再响,令旗飘扬。

  秦赵两军军阵整齐调头,骑兵和战车从两侧绕到前方。

  又是战鼓声。

  两军再次对冲,放弃弩箭投石,短兵相接。

  一次又一次。

  皆死战,皆不退。

  第237章 瓦解五**

  经过一天一夜的鏖战,这场战役终于暂时分出了胜负。

  虽然赵军勇猛,但秦军背后靠着长平郡城。

  城墙上,有城民不断涌上城楼;

  城墙下,守军控制住城墙的局势后,打开城门支援伯夫;

  而赵军除了那条命,什么都没有。

  战争大部分时候并非靠一腔孤勇就能决定胜局。长平郡占尽了地利人和,赵军这一场攻城战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可身上染血的赵将知道,赵国朝堂上的目的已经达到。

  消耗秦国的力量,也消耗那些得病的饥民,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赵将终于鸣金收兵。

  从城墙上退下来的赵人看着城墙下那一堆焦尸山,人类的感情渐渐回笼。

  他们终于感到了恐惧和疲惫。

  平凡人没来由的勇气大多只会鼓起一次。在泄气之后,再鼓起勇气就很难了。

  兵法也有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城池攻防战也是如此。

  最初的时候攻城压力最大,之后就是进攻方围困骚扰,防守方固守待援的拉锯战。

  现在秦人一边修补城墙城楼,一边焚烧尸体。

  赵将也安营扎寨,收拢残兵。

  双方暂时偃旗息鼓,制定接下来的战略。

  伯夫包扎好身上伤口后,顾不上疲惫,立刻督促守军赶紧处理尸体,并对战场撒已经备好的石灰和草药水进行“消毒”。

  赵兵的一些尸体身上都发黑流脓了,明显得了瘟疫。

  伯夫当了这么多年守将,这点眼力还是有,发觉了赵军的目的之一——他们想把瘟疫传入长平郡城。

  还好朱襄公早就制定了防疫措施,给城民做了心理预防。官吏派人敲锣打鼓告知赵军的意图,让他们严防疫病传播,若见到城外往城内抛死尸,立刻报告守军处理,城民都很配合。

  但不是所有城民都有条件每日喝烧开锅的热水。官吏只能尽量教导城民在做饭的时候加更多的水,尽量吃粥吃糊,减少饮水的次数。

  如果得了疫病,就要被赶出城;如果有谁包庇,家人邻居全部连坐。

  秦律的严苛起了作用,让城民不敢抱亲亲相隐的侥幸心理。

  果然如伯夫所料,第二日,赵军开始往城内抛尸体,并在长平郡城附近的水源地抛尸,试图污染长平郡城的水源。

  还好长平郡城在做守城准备的时候,早早就在城里打了许多口井。

  守城从环境、水源下手很常见,不轻敌的守军都会做好应对准备。

  赵军经历了第一日的激烈战斗后,就没有再组织像样的攻击。

  伯夫感到了异样,夜晚悄悄派人出去探查。

  原来赵军只派精兵把守城门,其他扩招的赵人兵卒都去扫荡长平郡附近村庄了。

  五国盟军此次出征,本就没认为自己能攻下多少座秦国的城池。

  他们只是想要在秦国引起混乱,削弱秦国恢复的速度,拖慢秦国东征的脚步,顺带消耗饥民,和抢粮。

  虽然秦国将大部分粮食都搬入了城池中,但村庄里的人不可能都进城。他们都是躲在地窖或者山中,等敌军的兵锋过去。

  若是正常攻城略地,为了不贻误战机,军队只会在沿路遇到村庄的时候扫荡一番,抢掠些粮食物资。

  但现在不是正常的攻城略地。

  不仅攻打长平郡的赵军,其他五国盟军也在城池下消耗了一番饥民的数量之后,就派人绕开城池,遍地扫荡秦国的村庄,杀人,抢粮,烧田。

  有些地方已经春耕,甚至已经长出来青苗。

  饥民不仅吃掉了青苗,还把已经发芽或者**的种子都刨出来吃掉。

  熬过蝗灾,已经长出嫩叶的草木也没有逃过饥民之口。

  这些都能果腹。

  五国盟军除了大多是贵族私兵的精兵,给新征的兵卒口粮很少。他们把国内饥民带到秦国,就是让他们就地找寻食物。

  五国地上的植被都快被吃光了。秦国因蝗灾防范及时,又有蜀郡和南秦咬着牙供粮,朱襄、子楚到处平息粮价,所以秦人还没有沦落到吃草根树皮的地步。

  没有吃草根树皮,草木到了春季便焕发了新绿。

  现在,这些都成了五国饥饿兵卒的食物。

  连同伯夫在内的守将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五国盟军图穷匕见,他们为了利益最大化,只能守住城池和交通关隘,无法救援村庄。

  因为村庄太散了,又很难与他们及时联系,他们就算想救援,也不知道去哪一处救援。

  去年秋冬刚经历了蝗灾,秦人在今年冬季再次遭遇了“蝗灾”。

  这蝗灾可比去年的蝗灾还可怕。去年的蝗灾不会杀人,不会把草根树皮和地里的种子都啃光,不会烧掉他们的房屋。

  更令这些秦人心情绝望复杂的是,自己原本也不是秦人。

  秦国现在与五国交界的边境,都是从秦昭襄王开始新打下来的。

  这里的人,都是在这十几年间从包括已经灭掉的韩国在内的六国而来的移民。

  所以比起秦人,他们其实和五国人更亲近。

  特别是刚被打下的颍川韩国故地。

  韩国与四国比邻,现在它是魏国和楚国联军最主要进攻的战场。

  韩国旧贵原本准备在五国盟军攻打韩国故地的时候叛乱。

  因为秦人在韩地防范蝗灾,又给韩人运粮减轻灾荒,让一些底层韩国士人被分化到了秦国这一边。秦军又驻扎得较多,韩王还背刺他们,所以计划受阻。

  当魏国和楚国攻打韩地之后,连韩国旧贵都说不出投敌的话了。

  他们发现,魏国和楚国根本没想打下韩国的城池,而是想毁了这里。

  秦王子楚没有强制收取态度较为温驯的韩国旧贵的资产,现在韩地中最肥沃的土地还是韩国旧贵的。

  所以魏国和楚国清扫村庄和贵族庄园的时候,受损失最严重的就是他们。

  魏国和楚国也在想方设法将瘟疫传入城内。

  城中平民在三年灾害中已经习惯听秦国官吏的话,防范措施做得较为严格。但韩国旧贵可不会听秦国官吏的命令。

  韩国旧贵的卫生条件本来就很好,吃的都是熟食,喝的都是热水,所以他们本人很难被传染上疫病。

  但他们数量较为庞大的家丁就遭殃了。

  因韩国旧贵对秦国官吏的排斥,所以依附他们的家丁和还未全部散去的门客,都要遵循主家心意做事,没有严格执行,甚至故意不去执行秦国官吏的命令。

  疫病专治各种不服。

  各种细菌性传染,即此时人笼统概括的瘟疫,居然最先在韩国旧贵聚集地爆发。

  秦军立刻封锁了韩国旧贵所在的街区。

  若有人想出来,必须先在隔离区住一阵子,待确认没有得病之后才能离开,否则无论身份,一律处死。

  韩国旧贵慌了神。

  他们开始捕杀和焚烧患病的家丁门客,比秦人更加严苛地执行隔离政策。

  没得病的韩国旧贵只要隔离五日就能到达安全的地方。为了自己的安全,他们一旦离开了疫病区,就绝对不想让疫病区里的人出来。

  他们踊跃地帮助秦人管理隔离区和疫病区,并将后来者的隔离期增加到十日。

  秦国官吏见状,把疫病区的管理完全交给了这群韩国旧贵,十分信任他们。

  然后他严格要求各个街区的城民不准离开自己的区域,以防疫病蔓延。而韩国旧贵从疫区出来后所安置的区域,就在疫区外围。

  人都怕死。秦国官吏相信这些韩国旧贵,会放下这三年灾荒年中也不肯放下的矜持,积极地为秦国做事。

  五国盟军和秦军全面开战。

  长平郡之战最为惨烈,但在史书中因为没有名将参与,只有寥寥几笔记载。

  蒙骜等老秦将对战赵国老将庞煖,楚国声名鹊起的新晋名将项燕对老牌名将廉颇,这两场战役在史书中记录最多。

  蒙骜对战庞煖这一战,是最典型的秦军对赵军的一战,十分符合曾经赵国马服君赵奢所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庞煖和蒙骜的年纪差不多,两人都亲自披甲上阵厮杀,仿佛都要把自己的生命耗尽在战场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