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20节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是一边修一边起效果,成都平原已经是一片沃野。

  这个被山川环绕的盆地虽然也受到了极端天气影响,但比起秦国其他地方受到的影响小了一些。

  成都平原多年闭塞,又让蜀中豪强闷声发大财,手中攒了不少粮食。

  秦王子楚公开卖爵,只要捐粟千石,便可以提爵一等。

  蜀中豪强纷纷慷慨解囊,用粮食换取爵位。秦王子楚当场盖章当场兑现,攒下的粮食立刻运往秦国受灾最严重的关中关东腹地。

  在筹集完粮食之后,秦王子楚坐着大船,沿着汹涌的长江而下,在船上吐得昏天暗地,来到了南楚三郡。

  他召集南楚众大族,告知他们从南到北全天下都在受灾,五国已经人食人,只有秦国因为提前准备,还有了长平君,所以日子最好过,特别是长平君治理下的南秦三郡的日子尤其好过。

  秦王子楚先说明了天下的状况后,也在南秦卖爵,同样是捐粮食千石,可以得爵一级。

  他还承诺,如果捐得更多,虽然不会给更多的爵位,但他会给每个郡额外二十个进入学宫的名额,让南秦三郡的士人家族竞争。

  南秦三郡在朱襄和嬴小政的多年经营下,已经对秦国的统治归心。所以秦王子楚比起闭塞的蜀地,更愿意给南秦三郡的士人更多进入中央朝堂的机会。

  何况南秦三郡更富庶,他能榨出来的粮食更多。

  朱襄已经在南秦用金银绸缎布匹买了一批粮食。

  饥荒年的粮食是有价无市,南秦众人肯卖给朱襄粮食,已经非常给朱襄面子。

  秦王子楚用爵位和学宫推荐入学位又榨出了更多的粮食。许多士人大族联合起来,哪怕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凑齐粮食,竞争走那二十个入学名额。

  众所周知,只要能在学宫上学,学子毕业后,至少能当个县令。

  在南秦三郡筹集了粮食后,秦王子楚来到了南楚国。

  咳嗽的子楚看着咳嗽的朱襄,相顾两无言。

  雪姬没好气道:“良人淋了好几场秋雨,君上你也淋雨了?”

  子楚忙道:“没有,我怎么会和他一样蠢,没事跑去淋雨,不爱惜身体?我只是身体本来就不好。”

  朱襄咳着嗽道:“你身体本来就不好,你很骄傲哦?”

  雪姬怒视。

  朱襄赶紧闭嘴,不敢再刺激雪姬。

  子楚和朱襄虽然都病了,但事情还得继续忙碌。

  就算是太子政也不能替代秦王,去给南楚国众人承诺,让南楚国众人安心。

  秦王子楚走遍了南楚国每一座城池,召集城中和附近乡村宿老谈心,告知他们现在天下大饥,特别是楚国受灾特别严重,到处都是抢食的流民。

  全天下只有秦国还算过得去,所以希望他们能尽快重建秩序,自发组织护卫巡逻,别让楚国的流民过来抢他们的食物。

  而且淮河以北的楚人没有粮食吃,很可能有大量盗贼南渡,甚至楚王直接派楚军来抢夺粮食,他们一定要做好警惕。

  南楚人心里特别酸楚。

  他们被楚王抛弃,被割给了南楚君那个谋逆者。

  当他们被南楚君压榨剥削,年年饥荒的时候,楚王没有对他们伸出援手。

  现在他们在长平君和秦太子的治理下勉强过上了好日子,楚王却要派人来抢夺他们的粮食。

  而秦王则大老远地亲自跑来安抚他们,告诉他们即使秦国受灾了,也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安心。

  许多士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国君。

  他们听闻秦王残暴不仁,面目狰狞,甚至每顿都要吃人的大腿肉,年老的腿还挑嘴不肯吃。

  面前这位身形瘦弱,面容苍白,一直在咳嗽的温和秦王,终于把他们心目中关于秦国所有的坏印象都打破了。

  在阶级分明的社会,屈尊降贵礼贤下士是最能博得底层人好感的方式,屡试不爽。

  如果屈尊降贵礼贤下士时还给了对方切实的利益,那么对方就更加感恩戴德了。

  嬴小政看着自己君父与南楚国宿老拉家常,给他们许诺会在南楚国多建学院学府,让他们的孩子也能进入学宫学习。

  这里已经不是南楚国,而是秦国的新郡;他们不是南楚人,都是秦人。

  秦人有的包括能通过读书和举荐做官的权利,他们全都有。

  嬴小政想起梦境中的自己也曾经通过巡游天下,试图让天下稳定。

  在巡游天下的时候,他也给了众人利益,让六国的官吏除了郡守和县令这等一把手的官,其他官吏都能就地留任。

  他还为了让六国士人归心,没有动他们的田地,为此还延缓了秦国将士的战功田地发放。

  但他收效甚微。

  为何?

  他仔细地观察和思考君父与梦境中的自己所做的事的差别,最后得出结论。

  梦境中的自己给六国士人的利益,是他们本来就握在手中的利益,所以没有人感激他。

  但君父给南楚国士人利益之前,自己先取消了南楚国士人大部分利益,然后君父再来安抚他们。

  这就像是驯养马匹一样,先要用鞭子抽服气了,才能给它吃东西,与它培养感情。

  放牧人和放牧牲畜没区别。

  替天牧民,是谓天子。

  秦王子楚安了南楚国士人的心后,也告诉他们用千石粟可以购买爵位,但没有给他们学宫推荐名额。

  他告诉了南楚国士人,自己给了南秦三郡学宫推荐名额。因为他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年的秦律和秦话,进入学宫后能够跟得上其他学子的课程。

  秦王子楚承诺,再等两年,他也会给南楚国额外增加“恩荫名额”,让他们能送更多的人去咸阳学宫上学,与秦人竞争官吏。

  南楚国士人被秦王子楚的承诺感动得热泪盈眶,私下里纷纷感叹秦王真的有他们当做秦人看待。

  嬴小政想起梦境中的自己似乎也卖过爵位,但效果也并不好。

  这差异又在哪里?

  他思索之后又得出结论。

  他只是在咸阳宫发布诏令,没有像君父这样来到每一处地方,面对面地与豪强“做交易”,也没有差别化对待各地士人。

  黔中郡、南郡和吴郡能用粮食购买额外的学宫入学名额,其他地方没有,这就不是秦王求着他们施舍粮食,而是秦王给他们的恩惠。

  所以君父既得到了粮食,又收获了民心,还因为是面对面地交易,没有让地方官吏将“捐粟”摊牌在庶民身上,精准地损有余而补不足。

  他看着越发消瘦的君父,心情十分复杂。

  如果梦境中的君父没有英年早逝,能多教导自己几年,自己是不是处理政务的手段就会更成熟一些?

  他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但有人扶一把,肯定比全靠自己跌跌撞撞摸索前行的方向轻松。

  嬴小政闭上眼,良久之后,他睁开眼,心情归于平静。

  秦王子楚回到咸阳的时候,已经是冬季。

  一整年的奔波迅速消耗了他的精力。还好今年是个暖冬,所以他肺上的毛病没有加剧,所以没有病得起不了身,还能继续处理公务。

  他这次回来,朱襄跟着一起回来了。

  淮水以南的水热条件毕竟比淮水以北好。朱襄将江淮平原的农业底子打下之后,就将所有事都交给嬴小政,自己回到秦国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朱襄的身体比秦王子楚好许多,咳了一阵子就痊愈了。

  他在春耕之前巡视了一遍秦国腹地的田地,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

  他还来到了九原、云中、雁门三郡,指导三郡尽可能地种植抗旱的作物,比如土豆和大菽,让他们提高粮食自给率。

  朱襄巡视田地的作用比其他人巡视田地大许多。

  田里的事,只有亲眼见到了才能做出具体的应对。朱襄脑海中的农业知识远超旁人,领先两千年,每到一处地方,都能给当地提出改良的意见。

  朱襄在秦国的名望如日中天,连他待了许多年的南楚三郡都比不过。

  南楚三郡习惯了朱襄的指导,所以有一种因为离得太近,反而习以为常的感觉。

  朱襄离开秦国腹地许多年,他在秦国的事迹都变成了传说。特别是荒年,农人都盼着长平君来拯救他们。

  现在长平君来了,几乎是长平君说什么,他们就毫不犹豫地照做。

  他们甚至恨不得长平君的指导精确到挖多深的地,浇几瓢水,放几颗种子。

  朱襄能理解他们的焦急,但也不断告诉他们人力有尽时,不要对他报以太大希望。他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有农人询问朱襄,能不能和老天沟通一下,让老天别再降灾了。

  朱襄只能苦笑,用荀子那句话回答他们。

  天行有常,不以人心改变。

  一位明君所能带来的,只是在灾年带领农人尽可能地减少灾祸,就像是如今秦王所做的那样。

  有很多农人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朱襄没有继续说服他们。

  说服有什么用?能让灾年过去吗?

  不能。

  连续两三年的时间,气候越来越异常,生活越来越困难。谁的心里都惶恐不安,谁的心里都满怀怨气。

  他不怪农人的愚昧,不怪农人私底下可能存在的对他的怨言。

  他所做的也只是,听天命,尽人事。

  当朱襄来到了雁门郡,得到了雁门郡军民夹道欢迎。

  朱襄从未来过雁门郡,但他已经是雁门郡名声最高的人之一。

  从李牧到信陵君,都在不遗余力地宣扬朱襄的名声。雁门郡众人对长平君朱襄公,真可谓是“久仰”。

  雁门郡与赵国接壤,郡内有许多赵人,所以对赵国国内形势较为了解。

  他们发现赵国到处在闹饥荒,自己的田地情况不如赵国腹地,但居然在秦国的帮助下没有太大的饥荒出现,心里都庆幸自己投秦了。

  若自己还在赵国,赵国腹地都饥荒了,那运来的粮食肯定会减少许多。雁门郡还要支援更为艰难的云中郡和九原郡,到时候别说庶人和兵卒,将领可能都要饿肚子。

  边疆就是这么苦。

  朱襄来到雁门郡之后,先帮忙调整了种植结构,然后告诉他们,现在中原地带普遍变暖,那么草原一定会多雨,水草会变得更加丰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